第1310頁
是以,宣安大長公主這封信寫得心安理得,說罷了自己的事,自然而然地詢問起歲安在北境的情況。
只是說到後面,筆下逐漸「無理取鬧」起來,讓常闊想法子把兒子從北境撈回來,她就這麼一個兒子,兒子比她的命還緊要,如今她即便什麼都不要,也要兒子平安活著。若兒子出了什麼差池,她做鬼也不會放過常闊,有一個算一個,都得給她兒陪葬。
寫罷之後,大長公主自己看了一遍,眼見癲得有模有樣,遂才封入信封中。
次日,大長公主讓人將信送出洛陽之時,京師卞春梁的傳書也送到了洛陽。
卞春梁已將自己即將登基的消息廣而告之,令各方入京朝拜,其中也包括洛陽。
這讓如今身在洛陽的朝廷官員倍覺受辱,今日的飯食都省了好些,但茶水耗費極甚。
眾官員無心用飯而沉迷唾罵之餘,心間也難免忐忑,卞春梁讓人送來洛陽的傳書,是給常歲寧的,這顯然是拉攏試探之舉。
常歲寧一旦接受卞春梁的拉攏,天子儲君以及他們這些人只怕就沒命呆在洛陽城了。
但稍作思索後,眾官員們又覺得常歲寧應當不可能答應卞春梁的拉攏……那樣囂張不可一世的一個人,怎會甘願屈於一鹽販之下?
不得不說,這個時候,對方狼子野心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至少就目下而言,這份野心可保他們一時平安。
野心勃勃的,讓人很安心。
事實也的確如他們所料,駱觀臨在收到那封傳書後,只瞥了一眼,見得其上那極其不知所謂的「朝拜」二字,便隨手丟進了火盆中,嗤笑出聲——
「區區一賊子,也配讓我主朝拜?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謬也。」
算一算日子,節使也該收到京畿之變的消息,以及他那封「大逆不道」的書信了。
他已將洛陽內外悉數控制妥當,如今只等節使回信示下了。
若是可以,他萬分希望節使能夠採納他那一則大逆不道的提議。
此一日,崔璟結束了一場與北狄的戰事,在前線巡看過,初才回到軍中,便聞聽了來自京師的驚天之變。
常歲寧近日在操練軍陣,未去前線,比崔璟更早兩日知曉消息。
一群部將們神情肅重地退下之後,軍帳內只餘下了崔璟和常歲寧二人。
崔璟尚未解下甲衣佩劍,匆匆便過來了,此刻他向常歲寧抬手,清冽的眉眼間是少見的鄭重之色:「殿下,時機已至,是時候宣明身份了。」
著青袍,以銅雀簪挽發,盤坐於沙盤後的常歲寧將手邊來自各處的書信壓下,抬眼看向青年,微微含笑道:「崔璟,你也與我一同,為我做個見證吧。」
崔璟微怔了一下,戰事當前,他不能離北境太遠,而她不會考慮不到這一點——
她未曾瞞過他什麼,這次前來,她便曾與他說過,待穩定住北境的戰局,便返回洛陽認祖歸宗,然而眼下局勢有變——
此時崔璟便問:「不回洛陽了嗎?」
常歲寧點頭,眼底閃過一點光芒。
崔璟立即會意:「我這便讓人安排此事。」
看著這個總能第一時間領會自己用意的人,常歲寧省心又安心地點頭:「好。」
第585章 李隱義不容辭
崔璟離開軍帳後,常歲寧也提筆蘸墨,去信洛陽。
這廂剛擱下筆,有女兵入帳通傳:「節使,常副將回來了。」
女兵口中的常副將,正是憑藉戰功已升任玄策軍先鋒營副將的常歲安。
和崔璟一樣,自前線歸來的常歲安未卸甲便直接過來了:「寧寧,我聽聞卞春梁攻占了京師!」
常歲寧向他點頭。
常歲安急忙問:「我還聽說卞軍血洗京畿!不知喬叔他們,還有宣安大長公主可好?」
常歲安擔心喬家是很正常的事,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提到宣安大長公主時的急切,卻並不比對待自幼相處的喬家人來得少。
這其中固然有常歲安數年前在宣州養傷時攢下來的感情,但常歲寧隱隱覺得,這其中大約還有母子之間的天然感應,哪怕她這位阿兄此時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真相。
常歲寧便告訴他,宣安大長公主和喬家母子皆已平安抵達洛陽,只喬央選擇留在了國子監內,此時勉強還算安全,她已讓留在京中的人手多加留意著。
常歲安稍微安心了些,又問了些其他人其它事,常歲寧將知道的都告訴他了。
末了,常歲安神色幾分猶豫:「寧寧,我能……再問你一件事嗎?」
見他神情,常歲寧替他問道:「是否想要稱帝嗎?」
自問罷,她即答道:「我有此心。」
常歲安微瞪大眼睛:「寧寧……」
面對這個先前從未設想過的可能,常歲安幾分慌亂:「寧寧……你果真想清楚了嗎?」
看著似乎連手都不知該往哪兒放的常歲安,常歲寧眨了下眼睛:「阿兄是認為我做不成嗎?」
「……不!不是的!」常歲安趕忙擺手,神情幾經變幻後,終於慢慢變得堅定:「寧寧,只要你想做之事,定然能夠做得成的!」
他接受了自家妹妹的野心之後,轉而開始鼓勵她:「莫要忘了,你可是百年不遇的奇才!」
妹妹是習武的奇才,是打仗的奇才,是可以將他人特長變作自己特長的奇才,那必然也可以是做皇帝的奇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只是說到後面,筆下逐漸「無理取鬧」起來,讓常闊想法子把兒子從北境撈回來,她就這麼一個兒子,兒子比她的命還緊要,如今她即便什麼都不要,也要兒子平安活著。若兒子出了什麼差池,她做鬼也不會放過常闊,有一個算一個,都得給她兒陪葬。
寫罷之後,大長公主自己看了一遍,眼見癲得有模有樣,遂才封入信封中。
次日,大長公主讓人將信送出洛陽之時,京師卞春梁的傳書也送到了洛陽。
卞春梁已將自己即將登基的消息廣而告之,令各方入京朝拜,其中也包括洛陽。
這讓如今身在洛陽的朝廷官員倍覺受辱,今日的飯食都省了好些,但茶水耗費極甚。
眾官員無心用飯而沉迷唾罵之餘,心間也難免忐忑,卞春梁讓人送來洛陽的傳書,是給常歲寧的,這顯然是拉攏試探之舉。
常歲寧一旦接受卞春梁的拉攏,天子儲君以及他們這些人只怕就沒命呆在洛陽城了。
但稍作思索後,眾官員們又覺得常歲寧應當不可能答應卞春梁的拉攏……那樣囂張不可一世的一個人,怎會甘願屈於一鹽販之下?
不得不說,這個時候,對方狼子野心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至少就目下而言,這份野心可保他們一時平安。
野心勃勃的,讓人很安心。
事實也的確如他們所料,駱觀臨在收到那封傳書後,只瞥了一眼,見得其上那極其不知所謂的「朝拜」二字,便隨手丟進了火盆中,嗤笑出聲——
「區區一賊子,也配讓我主朝拜?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謬也。」
算一算日子,節使也該收到京畿之變的消息,以及他那封「大逆不道」的書信了。
他已將洛陽內外悉數控制妥當,如今只等節使回信示下了。
若是可以,他萬分希望節使能夠採納他那一則大逆不道的提議。
此一日,崔璟結束了一場與北狄的戰事,在前線巡看過,初才回到軍中,便聞聽了來自京師的驚天之變。
常歲寧近日在操練軍陣,未去前線,比崔璟更早兩日知曉消息。
一群部將們神情肅重地退下之後,軍帳內只餘下了崔璟和常歲寧二人。
崔璟尚未解下甲衣佩劍,匆匆便過來了,此刻他向常歲寧抬手,清冽的眉眼間是少見的鄭重之色:「殿下,時機已至,是時候宣明身份了。」
著青袍,以銅雀簪挽發,盤坐於沙盤後的常歲寧將手邊來自各處的書信壓下,抬眼看向青年,微微含笑道:「崔璟,你也與我一同,為我做個見證吧。」
崔璟微怔了一下,戰事當前,他不能離北境太遠,而她不會考慮不到這一點——
她未曾瞞過他什麼,這次前來,她便曾與他說過,待穩定住北境的戰局,便返回洛陽認祖歸宗,然而眼下局勢有變——
此時崔璟便問:「不回洛陽了嗎?」
常歲寧點頭,眼底閃過一點光芒。
崔璟立即會意:「我這便讓人安排此事。」
看著這個總能第一時間領會自己用意的人,常歲寧省心又安心地點頭:「好。」
第585章 李隱義不容辭
崔璟離開軍帳後,常歲寧也提筆蘸墨,去信洛陽。
這廂剛擱下筆,有女兵入帳通傳:「節使,常副將回來了。」
女兵口中的常副將,正是憑藉戰功已升任玄策軍先鋒營副將的常歲安。
和崔璟一樣,自前線歸來的常歲安未卸甲便直接過來了:「寧寧,我聽聞卞春梁攻占了京師!」
常歲寧向他點頭。
常歲安急忙問:「我還聽說卞軍血洗京畿!不知喬叔他們,還有宣安大長公主可好?」
常歲安擔心喬家是很正常的事,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提到宣安大長公主時的急切,卻並不比對待自幼相處的喬家人來得少。
這其中固然有常歲安數年前在宣州養傷時攢下來的感情,但常歲寧隱隱覺得,這其中大約還有母子之間的天然感應,哪怕她這位阿兄此時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真相。
常歲寧便告訴他,宣安大長公主和喬家母子皆已平安抵達洛陽,只喬央選擇留在了國子監內,此時勉強還算安全,她已讓留在京中的人手多加留意著。
常歲安稍微安心了些,又問了些其他人其它事,常歲寧將知道的都告訴他了。
末了,常歲安神色幾分猶豫:「寧寧,我能……再問你一件事嗎?」
見他神情,常歲寧替他問道:「是否想要稱帝嗎?」
自問罷,她即答道:「我有此心。」
常歲安微瞪大眼睛:「寧寧……」
面對這個先前從未設想過的可能,常歲安幾分慌亂:「寧寧……你果真想清楚了嗎?」
看著似乎連手都不知該往哪兒放的常歲安,常歲寧眨了下眼睛:「阿兄是認為我做不成嗎?」
「……不!不是的!」常歲安趕忙擺手,神情幾經變幻後,終於慢慢變得堅定:「寧寧,只要你想做之事,定然能夠做得成的!」
他接受了自家妹妹的野心之後,轉而開始鼓勵她:「莫要忘了,你可是百年不遇的奇才!」
妹妹是習武的奇才,是打仗的奇才,是可以將他人特長變作自己特長的奇才,那必然也可以是做皇帝的奇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