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頁
到那時,真正占據主動的,便不是李隱,而是挾天子與儲君者!
攻與守截然不同,屆時他們守著洛陽,有河南道、河北道,及淮南道作為後路,又可順理成章地借天子儲君之名調集別處兵力,卞春梁想要主動攻來,還需再三掂量。
如此一來,既可保全乃至增長實力,又無損節使聲名,不入李隱所設之污局,繼而有望在這場正統之爭中反客為主!
駱觀臨心下主意已定,並有一個大膽狂悖到大逆不道的想法浮現在心頭,有一瞬間,駱觀臨甚至覺得自己瘋了,瘋到他幾乎已經不認識自己了……然而冷靜下來之後,卻仍覺為天下蒼生而慮,無不可為!
當日,除了傳書京師之外,駱觀臨另給自家主公寫了一封親筆書信,令人秘密送往北境。駱觀臨在這封密信中,言明了自己的大逆不道。
二月末,一路勢如破竹的卞春梁率二十萬大軍,逼近了京師城門。
隨著一場春雨,京師上方響起了一道春雷。
這道春雷擊中了宮中的一處偏殿,引發了一場雷火,宮人們倉皇之餘,更覺此乃不祥之兆。
雨水並未能阻止卞軍攻城的步伐。
是夜,雨未停,甘露殿內,女帝靜坐龍椅之上,下方是面色慘白的太子李智,以及一眾焦灼忐忑、不時往殿外張望的大臣。
直到一道被雨水淋濕的內侍身影快步奔入殿中,跪撲在地,顫聲哭道:「卞軍已破城門……卞春梁率兵萬餘,正往宮城方向而來!」
第581章 朱門血
殿內登時陷入混亂,有大臣跟著那內侍跪下,顫聲道:「請陛下移駕東都!」
「請陛下移駕!」
太子也驚惶跪伏在地,重重叩首:「兒臣懇請聖人速移駕東都!」
「……」
是否要移駕離京,近日朝堂之上為此多有分歧。
有大臣認為常歲寧狼子野心,霸占東都洛陽,此時前往,無異於羊入虎口,到時天家體面不存,天子與儲君皆要淪為傀儡,生死也不過在其一念之間!
也有人認為,若天子不戰而逃,人心潰散之下,只會加速京師的淪陷,讓原本尚有轉機的局面徹底變得萬劫不復……局勢尚未明,便主動丟棄京師,實在愚昧懦弱。
再有,京師未必就一定守不住!
卞春梁號稱二十萬大軍,本就有誇大其詞之嫌,而即便他果真擁兵二十萬,這其中卻也皆為臨時拼湊而來的烏合之眾……任憑他卞春梁本領天大,也絕對做不到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將二十萬人整合成一支紀律嚴明的鐵軍!
京師尚有訓練有素的四萬兵力相守,未必不能與之一戰!
就算沒有必勝把握,卻也至少能拖延抵擋十日半月,時間便是機會,他們已再次使人催促山南西道大軍回朝,並向各處廣發急令,請各方勢力入京護駕……這半月間若能等來援軍,京師即可化險為夷!
可是,可是……
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曾想到,足足四萬大軍,竟然只抵擋了卞軍三日!
怎會如此……
何故會敗得如此之快?何故?!
這一聲驚問在眾人腦海中炸開,同時也出現在帝王心頭。
在一道道催促移駕的悲愴呼聲中,聖冊帝一手扶著龍椅扶手上的金龍浮雕,慢慢起身。
殿外有風灌入,將她身上寬大的龍袍拂動,愈發顯得衣袍下的身形消瘦如柴,乃至有幾分空蕩之感。
一道閃電划過,一瞬間在大殿之內覆上一層死寂的慘白之色,天子身後龍椅上泛著的華光也被這慘白掩蓋,連同她眼底不曾消逝過的堅定執念也有著剎那灰白。
許多時候,聖冊帝皆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纏縛著的那些無形鎖鏈。
是,她終於登基為帝,成為了真龍天子,可她這頭龍身上依舊有鎖鏈未除,李氏,藩將,士族……這些人一直在緊緊困縛著她,時刻與她抗衡,欲置她於死地,使她灰飛煙滅。
自登基後,她每一日都在想著掙脫殺死它們……
這十餘年來,她一直堅定不移地走在這條路上,殺藩將,殺皇室子弟,殺士族,她分明已經殺死了這麼多的敵人……
可直到此刻,她才清晰地感受到,那些生著利刺的鎖鏈終於一根根斷裂,一節節散落……但同時出現在她身上的,卻是皇權被剝離的斷骨之痛。
隨著那些鎖鏈剝落,她仿佛沒有了支撐,竟徹底失去了對身後這把龍椅的感應。
恍惚間,她似乎意識到,皇權與鎖鏈,雖是天然敵對,在某種意義上卻也相互依存……而真正給她帶來滅頂之災的,卻在那些困縛她的鎖鏈之外,甚至在她的視線之外。
女帝怔怔地看著殿外。
琉璃宮燈映照下,風雨飄搖間,無數微塵涌動著。
從不被正視的微塵聚集著,以無形化有形,剎那間忽然向她圍涌而來,如同蠶繭般的無形細絲,一根根將她纏縛。
女帝覺得自己無法動彈了。
從不輕視任何問題的她,此刻竟下意識地想要否定迴避,試圖告訴自己,告訴世人「是李隱設局算計了朕」,然而腦海中卻有無數聲音翻湧叫囂著,逼她正視自己長久以來的錯誤認知。
一道道有關「民心」的質問聲,連同那些由微塵聚集而成的無數細繭,似要將她生生絞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攻與守截然不同,屆時他們守著洛陽,有河南道、河北道,及淮南道作為後路,又可順理成章地借天子儲君之名調集別處兵力,卞春梁想要主動攻來,還需再三掂量。
如此一來,既可保全乃至增長實力,又無損節使聲名,不入李隱所設之污局,繼而有望在這場正統之爭中反客為主!
駱觀臨心下主意已定,並有一個大膽狂悖到大逆不道的想法浮現在心頭,有一瞬間,駱觀臨甚至覺得自己瘋了,瘋到他幾乎已經不認識自己了……然而冷靜下來之後,卻仍覺為天下蒼生而慮,無不可為!
當日,除了傳書京師之外,駱觀臨另給自家主公寫了一封親筆書信,令人秘密送往北境。駱觀臨在這封密信中,言明了自己的大逆不道。
二月末,一路勢如破竹的卞春梁率二十萬大軍,逼近了京師城門。
隨著一場春雨,京師上方響起了一道春雷。
這道春雷擊中了宮中的一處偏殿,引發了一場雷火,宮人們倉皇之餘,更覺此乃不祥之兆。
雨水並未能阻止卞軍攻城的步伐。
是夜,雨未停,甘露殿內,女帝靜坐龍椅之上,下方是面色慘白的太子李智,以及一眾焦灼忐忑、不時往殿外張望的大臣。
直到一道被雨水淋濕的內侍身影快步奔入殿中,跪撲在地,顫聲哭道:「卞軍已破城門……卞春梁率兵萬餘,正往宮城方向而來!」
第581章 朱門血
殿內登時陷入混亂,有大臣跟著那內侍跪下,顫聲道:「請陛下移駕東都!」
「請陛下移駕!」
太子也驚惶跪伏在地,重重叩首:「兒臣懇請聖人速移駕東都!」
「……」
是否要移駕離京,近日朝堂之上為此多有分歧。
有大臣認為常歲寧狼子野心,霸占東都洛陽,此時前往,無異於羊入虎口,到時天家體面不存,天子與儲君皆要淪為傀儡,生死也不過在其一念之間!
也有人認為,若天子不戰而逃,人心潰散之下,只會加速京師的淪陷,讓原本尚有轉機的局面徹底變得萬劫不復……局勢尚未明,便主動丟棄京師,實在愚昧懦弱。
再有,京師未必就一定守不住!
卞春梁號稱二十萬大軍,本就有誇大其詞之嫌,而即便他果真擁兵二十萬,這其中卻也皆為臨時拼湊而來的烏合之眾……任憑他卞春梁本領天大,也絕對做不到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將二十萬人整合成一支紀律嚴明的鐵軍!
京師尚有訓練有素的四萬兵力相守,未必不能與之一戰!
就算沒有必勝把握,卻也至少能拖延抵擋十日半月,時間便是機會,他們已再次使人催促山南西道大軍回朝,並向各處廣發急令,請各方勢力入京護駕……這半月間若能等來援軍,京師即可化險為夷!
可是,可是……
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曾想到,足足四萬大軍,竟然只抵擋了卞軍三日!
怎會如此……
何故會敗得如此之快?何故?!
這一聲驚問在眾人腦海中炸開,同時也出現在帝王心頭。
在一道道催促移駕的悲愴呼聲中,聖冊帝一手扶著龍椅扶手上的金龍浮雕,慢慢起身。
殿外有風灌入,將她身上寬大的龍袍拂動,愈發顯得衣袍下的身形消瘦如柴,乃至有幾分空蕩之感。
一道閃電划過,一瞬間在大殿之內覆上一層死寂的慘白之色,天子身後龍椅上泛著的華光也被這慘白掩蓋,連同她眼底不曾消逝過的堅定執念也有著剎那灰白。
許多時候,聖冊帝皆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纏縛著的那些無形鎖鏈。
是,她終於登基為帝,成為了真龍天子,可她這頭龍身上依舊有鎖鏈未除,李氏,藩將,士族……這些人一直在緊緊困縛著她,時刻與她抗衡,欲置她於死地,使她灰飛煙滅。
自登基後,她每一日都在想著掙脫殺死它們……
這十餘年來,她一直堅定不移地走在這條路上,殺藩將,殺皇室子弟,殺士族,她分明已經殺死了這麼多的敵人……
可直到此刻,她才清晰地感受到,那些生著利刺的鎖鏈終於一根根斷裂,一節節散落……但同時出現在她身上的,卻是皇權被剝離的斷骨之痛。
隨著那些鎖鏈剝落,她仿佛沒有了支撐,竟徹底失去了對身後這把龍椅的感應。
恍惚間,她似乎意識到,皇權與鎖鏈,雖是天然敵對,在某種意義上卻也相互依存……而真正給她帶來滅頂之災的,卻在那些困縛她的鎖鏈之外,甚至在她的視線之外。
女帝怔怔地看著殿外。
琉璃宮燈映照下,風雨飄搖間,無數微塵涌動著。
從不被正視的微塵聚集著,以無形化有形,剎那間忽然向她圍涌而來,如同蠶繭般的無形細絲,一根根將她纏縛。
女帝覺得自己無法動彈了。
從不輕視任何問題的她,此刻竟下意識地想要否定迴避,試圖告訴自己,告訴世人「是李隱設局算計了朕」,然而腦海中卻有無數聲音翻湧叫囂著,逼她正視自己長久以來的錯誤認知。
一道道有關「民心」的質問聲,連同那些由微塵聚集而成的無數細繭,似要將她生生絞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