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頁
少年言畢,轉身而去:「若其膽敢耍弄心計,我再將其千刀萬剮不遲!」
他雖年幼,在軍中並無話語權,但今日是為扶棺而來,此為岳家家事,他身為岳光長子,一切自當以他的意願為先,這是一眾將士們所默認的。
魏叔易向少年的背影再施一禮:「多謝岳郎君成全。」
他賭得正是岳節使如此忠貞之人,必然能夠教養出一位好兒郎——魏叔易自認自己的這份算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卑劣的。
很快,岳光的棺木便被運出了驛館。
風雪更大了,卻無法模糊少年人跪地叩首時那聲鳥獸悲鳴般的:「父親!」
千名朔方軍士在後方跟著跪下,深深叩首。
魏叔易也跪身而拜,雙手交疊於額前,慢慢落入雪地中。
扶棺隊伍緩緩而動。
魏叔易只點了十名禁軍隨行入城,並與長吉道:「你也留下,若我在城中有變,你便帶著餘下之人離開,去尋玄策軍。」
他能活著順利進入關內道,來到靈州,暗中便有玄策軍相助——是,他又一次向崔令安求助了,而崔令安也毫不吝嗇地給與了相助。
但崔令安此時所面對的戰事實在尤為兇險,幾乎全部的玄策軍都在陰山一帶作戰,或布防於其它要地,得以留在關內道的僅有兩千人而已。
且因朔方軍中內部勢力分裂,這兩千玄策軍此時也並不被朔方軍允許進入靈州界內,只能在邊界處徘徊,暫時維持著某種平衡,並代表崔璟留意著朔方軍的動向。
若魏叔易在靈州城中情形不妙,只要長吉能帶著餘下的五百禁軍離開靈州,尋求那些玄策軍的庇護,便尚有生機。
面對魏叔易的交待,長吉沒有說話。
魏叔易轉身走了幾步,復又停下,回過頭去,只見長吉就緊跟在身後。
魏叔易看著他:「為何抗命?」
長吉悶聲道:「屬下不想有朝一日見到崔元祥時,他與屬下炫耀他有大都督,而屬下卻沒有郎君了。」
魏叔易好笑地扯了下嘴角:「崔元祥應不至於如此傷口撒鹽。」
又認真地道:「況且,他家大都督此時的處境,倒也沒有比你家郎君來得安穩多少。」
「留下吧。」魏叔易看著這個自幼跟在自己身側的護衛,道:「萬一有什麼不測,至少替我回京給父母親帶句話吧。」
長吉別過臉去:「屬下說不出口。」
魏叔易發愁地嘆氣:「魏長吉,你有何用啊?」
「屬下的用處是以一敵十。」長吉抬起頭,看向那十名禁軍,忽而抱拳:「郎君,讓屬下跟著您,把他們留下吧!」
魏叔易順著長吉的視線看去:「看來你是鐵了心不讓本郎君徇半點私心啊……」
說著,笑著轉身:「也好,走吧。」
長吉抬手抹了把不知是哭出來還是凍出來的鼻涕,大步跟上去。
主僕二人於雪中而去,肩頭落雪,於天地同白。
留下的禁軍們含淚跪送。
千餘人馬扶棺而行,往靈州城的方向而去。
此處驛館距靈州城不過二十里遠,縱然雪天行路緩慢,一個時辰卻也足矣。
然而行路不過五里遠,忽有變故阻途。
一支支利箭,忽然從官道旁側被積雪覆蓋的灌木叢後襲來,隊伍中一時間人仰馬翻,被迫停下。
看著一支利箭扎在了棺木上方,隨行棺側的岳春言不禁驚怒交加:「何人竟敢在靈州界內作亂!」
那些利箭自棺木的另一側而來,一時阻擋了少年的視線,他立時驅馬挪轉方向,卻見那些衝出來的「刺客」,竟然全是朔方軍的衣甲裝束!
岳春言腦中嗡鳴了一下,而他很快發現,隨著騷亂,扶棺的隊伍中很快分成了兩派,兩撥人數差不多各占一半,其中一半仍在慌張應對,而另一半則是撤去了那些突然出現的朔方軍之中,很快融為了一處。
看著那立場已明的武將向自己緩緩驅馬靠近,岳春言眼神顫動:「全校尉……你要反嗎!」
那名全姓校尉面上現出譏誚輕蔑的笑意:「反?大郎君果真以為自己也姓岳,便能讓我等奉為新主麼。」
「郎君本不必死的,畢竟活著倒還有些籠絡人心的用處。只可惜郎君太過年少,也太容易被他人三言兩語蠱惑煽動——」
他說著,眼中流露出不加掩飾的殺氣:「郎君放心,我會將您的屍首連同節使的棺木一同護送回城,交由夫人手中。」
隨即舉刀高聲下令:「都聽清楚了!朝廷欽差攜天子任命的新任節度使而來,逼迫我等屈從認主,大郎君不滿不從,欽差遂殺大郎君威嚇我等!朝中先害得岳節使殞命,又殺節使長子,欺我朔方軍太甚,唯有殺之!」
「是!」
隨著亢奮的應和聲,全姓校尉身後的軍士立即奔涌撲殺上前。
依舊護在棺木旁側的朔方軍憤怒至極,可他們勉強僅有五百人,中箭倒下的已有數十,而對方人馬粗略看去不下數千人……
這是鐵了心要將他們全都滅口於此!
那全姓校尉高喊道:「皆是同袍手足,此時願意醒悟者,只需殺一人,站過來,師副使自會一同待之!」
他口中的師副使,全名師大雄,是朔方軍中如今三大副使中,威望最高的一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雖年幼,在軍中並無話語權,但今日是為扶棺而來,此為岳家家事,他身為岳光長子,一切自當以他的意願為先,這是一眾將士們所默認的。
魏叔易向少年的背影再施一禮:「多謝岳郎君成全。」
他賭得正是岳節使如此忠貞之人,必然能夠教養出一位好兒郎——魏叔易自認自己的這份算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卑劣的。
很快,岳光的棺木便被運出了驛館。
風雪更大了,卻無法模糊少年人跪地叩首時那聲鳥獸悲鳴般的:「父親!」
千名朔方軍士在後方跟著跪下,深深叩首。
魏叔易也跪身而拜,雙手交疊於額前,慢慢落入雪地中。
扶棺隊伍緩緩而動。
魏叔易只點了十名禁軍隨行入城,並與長吉道:「你也留下,若我在城中有變,你便帶著餘下之人離開,去尋玄策軍。」
他能活著順利進入關內道,來到靈州,暗中便有玄策軍相助——是,他又一次向崔令安求助了,而崔令安也毫不吝嗇地給與了相助。
但崔令安此時所面對的戰事實在尤為兇險,幾乎全部的玄策軍都在陰山一帶作戰,或布防於其它要地,得以留在關內道的僅有兩千人而已。
且因朔方軍中內部勢力分裂,這兩千玄策軍此時也並不被朔方軍允許進入靈州界內,只能在邊界處徘徊,暫時維持著某種平衡,並代表崔璟留意著朔方軍的動向。
若魏叔易在靈州城中情形不妙,只要長吉能帶著餘下的五百禁軍離開靈州,尋求那些玄策軍的庇護,便尚有生機。
面對魏叔易的交待,長吉沒有說話。
魏叔易轉身走了幾步,復又停下,回過頭去,只見長吉就緊跟在身後。
魏叔易看著他:「為何抗命?」
長吉悶聲道:「屬下不想有朝一日見到崔元祥時,他與屬下炫耀他有大都督,而屬下卻沒有郎君了。」
魏叔易好笑地扯了下嘴角:「崔元祥應不至於如此傷口撒鹽。」
又認真地道:「況且,他家大都督此時的處境,倒也沒有比你家郎君來得安穩多少。」
「留下吧。」魏叔易看著這個自幼跟在自己身側的護衛,道:「萬一有什麼不測,至少替我回京給父母親帶句話吧。」
長吉別過臉去:「屬下說不出口。」
魏叔易發愁地嘆氣:「魏長吉,你有何用啊?」
「屬下的用處是以一敵十。」長吉抬起頭,看向那十名禁軍,忽而抱拳:「郎君,讓屬下跟著您,把他們留下吧!」
魏叔易順著長吉的視線看去:「看來你是鐵了心不讓本郎君徇半點私心啊……」
說著,笑著轉身:「也好,走吧。」
長吉抬手抹了把不知是哭出來還是凍出來的鼻涕,大步跟上去。
主僕二人於雪中而去,肩頭落雪,於天地同白。
留下的禁軍們含淚跪送。
千餘人馬扶棺而行,往靈州城的方向而去。
此處驛館距靈州城不過二十里遠,縱然雪天行路緩慢,一個時辰卻也足矣。
然而行路不過五里遠,忽有變故阻途。
一支支利箭,忽然從官道旁側被積雪覆蓋的灌木叢後襲來,隊伍中一時間人仰馬翻,被迫停下。
看著一支利箭扎在了棺木上方,隨行棺側的岳春言不禁驚怒交加:「何人竟敢在靈州界內作亂!」
那些利箭自棺木的另一側而來,一時阻擋了少年的視線,他立時驅馬挪轉方向,卻見那些衝出來的「刺客」,竟然全是朔方軍的衣甲裝束!
岳春言腦中嗡鳴了一下,而他很快發現,隨著騷亂,扶棺的隊伍中很快分成了兩派,兩撥人數差不多各占一半,其中一半仍在慌張應對,而另一半則是撤去了那些突然出現的朔方軍之中,很快融為了一處。
看著那立場已明的武將向自己緩緩驅馬靠近,岳春言眼神顫動:「全校尉……你要反嗎!」
那名全姓校尉面上現出譏誚輕蔑的笑意:「反?大郎君果真以為自己也姓岳,便能讓我等奉為新主麼。」
「郎君本不必死的,畢竟活著倒還有些籠絡人心的用處。只可惜郎君太過年少,也太容易被他人三言兩語蠱惑煽動——」
他說著,眼中流露出不加掩飾的殺氣:「郎君放心,我會將您的屍首連同節使的棺木一同護送回城,交由夫人手中。」
隨即舉刀高聲下令:「都聽清楚了!朝廷欽差攜天子任命的新任節度使而來,逼迫我等屈從認主,大郎君不滿不從,欽差遂殺大郎君威嚇我等!朝中先害得岳節使殞命,又殺節使長子,欺我朔方軍太甚,唯有殺之!」
「是!」
隨著亢奮的應和聲,全姓校尉身後的軍士立即奔涌撲殺上前。
依舊護在棺木旁側的朔方軍憤怒至極,可他們勉強僅有五百人,中箭倒下的已有數十,而對方人馬粗略看去不下數千人……
這是鐵了心要將他們全都滅口於此!
那全姓校尉高喊道:「皆是同袍手足,此時願意醒悟者,只需殺一人,站過來,師副使自會一同待之!」
他口中的師副使,全名師大雄,是朔方軍中如今三大副使中,威望最高的一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