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頁
湛勉心頭滋味繁雜,聲音更低了些:「那依老師之見,常節使她果真會……」
「會。」褚太傅毫不猶豫地點頭:「要反的。」
老太傅說著,一手撐傘,一手負在腰後,悠然建議道:「你且去彈劾罷。」
「……」湛勉看著自家老師悠然而去的背影,莫名覺得這壞脾氣老頭兒似乎有些得意。
第556章 很擅長活命
湛勉撐著傘快走幾步,又追上了老太傅。
彈劾常節使這種事,湛勉只在心底搖頭——滿朝文武都做不來的事,他湛勉逞哪門子唯恐天下不亂的英雄?
糟心的公事一籮筐,湛勉皆按住不再多提,轉而與老太傅問道:「老師今年的七十大壽……不知打算如何操辦?」
褚太傅淡聲道:「如此關頭,還做什麼大壽。」
「壽宴不辦了?」湛勉眼神訝然:「那……」
七十大壽有著不同於尋常壽辰的意義,大盛官員七十致仕,而老師早有退隱之心,近年來又異常操勞,幾乎是在罵罵咧咧中撐下來的。
湛勉原以為,老師多半會熱熱鬧鬧地操辦這場壽宴,而後順理成章地向朝廷提出致仕,若是動作夠快,說不定還能過一個無事一身輕的自在年節。
褚太傅道:「老夫此時退去,只怕那太子小兒會撲在老夫家門前終日啼哭。」
「……」湛勉覺得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畢竟如今的朝局實在艱難,莫說太子了,他也時常想要啼哭。
魏叔易自請北上護送朔方節度使的屍骨返回關內道,而門下省另一位相公崔澔……據說太子徹查朔方節度使一案,已然查到了崔澔及崔家身上……
再三觀望衡量後,女帝最終還是選擇要向崔家動手了。
如此抉擇之下,值此年終,朝堂將再度迎來一場劇烈的震盪。
而後果如何,許多人都無法預料估量。
湛勉也曾欲借太子之口勸誡聖人三思而行,但聖意已定。
顯然,在聖人眼中,將崔家從朝堂之上徹底拔除所帶來的動盪,與縱容崔家留在朝中為他人所用的隱患,二者相較之下,後者更加不可容忍。
湛勉不由又想到嶺南與朔方節度使之死……
時至今日,聖人的每一招,已然皆是險棋,只為輸贏,而顧不上去衡量得失。
風雨吹打著傘面,一縷冰涼雨絲斜斜落在湛勉眉間,想到接下來的艱險局面,他抬眼看向上方,只覺烏雲愈發密集陰冷。
此刻他心頭唯一的慰藉大約便是老師還在身旁,不由幾分慶幸動容地道:「老師您到底是心繫大局,不忍見學生們獨自支撐……」
老師歷經數朝,如同不受紛亂所擾的山川清流,更是許多像他一樣的官員眼中的主心骨,老師仍在,他們還能聽一聽老師懟人,心中便能相對安定許多。
「大局……」褚太傅口中念叨了一遍這二字,漫不經心地道:「人人嘴邊皆掛著大局,人人心中的大局卻根本不是同一個東西。」
湛勉沉默了一下,有心想問一句老師心中的大局是怎樣的大局。
「老夫到了這個年歲,已沒幾日可活。」不及湛勉發問,褚太傅徑直說道:「趁著還能站著,便在這局中多站片刻。」
湛勉似乎懂了:「老師是為天下人而立此風雨中……」
褚太傅不置可否:「也算是罷。」
為了一個倒霉蛋學生眼中的天下人,便也算是罷。
說來那倒霉蛋也想讓他退去,忙得跟什麼似地,信竟然給他寫了三封……
想到那幾封信,褚太傅在心中哼了一聲,他才懶得聽。
歷來只有老師管學生,哪有學生管老師的?且做學生的都不聽話,憑什麼做老師的就要聽話?
再者說了,做老師一心躲閒,還算得上什麼老師?
他雖老矣,卻尚有些用處,還可以支撐一二。
他不退,他便站在這裡,等著他的學生走來,到時好將這一切儘量安穩地交予她,讓她省些心力,省得她年紀輕輕再累出個好歹。
湛勉兀自感慨了幾句,眼見老師的官轎就在前面,才又問了一句:「老師當真不辦壽宴了?」
褚太傅:「囉嗦。」
「不大辦無可厚非,小辦一場還是要的……」湛勉恭儒地笑著說:「七十是大壽,學生特意為您尋了一幅字畫祝壽。」
褚太傅擺了擺手:「趁早變賣了去,給家中多置些炭火,聽聞今歲是個寒冬……老夫不缺字畫賞玩。」
湛勉無奈,卻也知拗不過老師。
今歲是個寒冬,老師這話倒是不假,初才冬至,京師便已經寒意逼人了。
湛勉親自為老師打起轎簾,邊道:「您也務必保重身子才是……」
褚太傅彎身上轎間,說著:「老夫這狐毛披風暖著呢。」
湛勉:「這灰狐皮子倒是少見……從前未見您穿出來過。」
「新得的。」褚太傅上了轎,好整以暇地坐下,將披風理好:「一個學生提早送的壽禮。」
彎腰打著轎簾的湛勉愕然:「……您方才不是說不收學生們的壽禮嘛?」
褚太傅理直氣壯地道:「她如今有錢得很,不收白不收。」
說著,抬手示意起轎。
湛勉只有放下轎簾,行禮目送老師的轎子離去,眼神幾分納悶——他怎不知老師哪個學生「有錢得很」?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會。」褚太傅毫不猶豫地點頭:「要反的。」
老太傅說著,一手撐傘,一手負在腰後,悠然建議道:「你且去彈劾罷。」
「……」湛勉看著自家老師悠然而去的背影,莫名覺得這壞脾氣老頭兒似乎有些得意。
第556章 很擅長活命
湛勉撐著傘快走幾步,又追上了老太傅。
彈劾常節使這種事,湛勉只在心底搖頭——滿朝文武都做不來的事,他湛勉逞哪門子唯恐天下不亂的英雄?
糟心的公事一籮筐,湛勉皆按住不再多提,轉而與老太傅問道:「老師今年的七十大壽……不知打算如何操辦?」
褚太傅淡聲道:「如此關頭,還做什麼大壽。」
「壽宴不辦了?」湛勉眼神訝然:「那……」
七十大壽有著不同於尋常壽辰的意義,大盛官員七十致仕,而老師早有退隱之心,近年來又異常操勞,幾乎是在罵罵咧咧中撐下來的。
湛勉原以為,老師多半會熱熱鬧鬧地操辦這場壽宴,而後順理成章地向朝廷提出致仕,若是動作夠快,說不定還能過一個無事一身輕的自在年節。
褚太傅道:「老夫此時退去,只怕那太子小兒會撲在老夫家門前終日啼哭。」
「……」湛勉覺得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畢竟如今的朝局實在艱難,莫說太子了,他也時常想要啼哭。
魏叔易自請北上護送朔方節度使的屍骨返回關內道,而門下省另一位相公崔澔……據說太子徹查朔方節度使一案,已然查到了崔澔及崔家身上……
再三觀望衡量後,女帝最終還是選擇要向崔家動手了。
如此抉擇之下,值此年終,朝堂將再度迎來一場劇烈的震盪。
而後果如何,許多人都無法預料估量。
湛勉也曾欲借太子之口勸誡聖人三思而行,但聖意已定。
顯然,在聖人眼中,將崔家從朝堂之上徹底拔除所帶來的動盪,與縱容崔家留在朝中為他人所用的隱患,二者相較之下,後者更加不可容忍。
湛勉不由又想到嶺南與朔方節度使之死……
時至今日,聖人的每一招,已然皆是險棋,只為輸贏,而顧不上去衡量得失。
風雨吹打著傘面,一縷冰涼雨絲斜斜落在湛勉眉間,想到接下來的艱險局面,他抬眼看向上方,只覺烏雲愈發密集陰冷。
此刻他心頭唯一的慰藉大約便是老師還在身旁,不由幾分慶幸動容地道:「老師您到底是心繫大局,不忍見學生們獨自支撐……」
老師歷經數朝,如同不受紛亂所擾的山川清流,更是許多像他一樣的官員眼中的主心骨,老師仍在,他們還能聽一聽老師懟人,心中便能相對安定許多。
「大局……」褚太傅口中念叨了一遍這二字,漫不經心地道:「人人嘴邊皆掛著大局,人人心中的大局卻根本不是同一個東西。」
湛勉沉默了一下,有心想問一句老師心中的大局是怎樣的大局。
「老夫到了這個年歲,已沒幾日可活。」不及湛勉發問,褚太傅徑直說道:「趁著還能站著,便在這局中多站片刻。」
湛勉似乎懂了:「老師是為天下人而立此風雨中……」
褚太傅不置可否:「也算是罷。」
為了一個倒霉蛋學生眼中的天下人,便也算是罷。
說來那倒霉蛋也想讓他退去,忙得跟什麼似地,信竟然給他寫了三封……
想到那幾封信,褚太傅在心中哼了一聲,他才懶得聽。
歷來只有老師管學生,哪有學生管老師的?且做學生的都不聽話,憑什麼做老師的就要聽話?
再者說了,做老師一心躲閒,還算得上什麼老師?
他雖老矣,卻尚有些用處,還可以支撐一二。
他不退,他便站在這裡,等著他的學生走來,到時好將這一切儘量安穩地交予她,讓她省些心力,省得她年紀輕輕再累出個好歹。
湛勉兀自感慨了幾句,眼見老師的官轎就在前面,才又問了一句:「老師當真不辦壽宴了?」
褚太傅:「囉嗦。」
「不大辦無可厚非,小辦一場還是要的……」湛勉恭儒地笑著說:「七十是大壽,學生特意為您尋了一幅字畫祝壽。」
褚太傅擺了擺手:「趁早變賣了去,給家中多置些炭火,聽聞今歲是個寒冬……老夫不缺字畫賞玩。」
湛勉無奈,卻也知拗不過老師。
今歲是個寒冬,老師這話倒是不假,初才冬至,京師便已經寒意逼人了。
湛勉親自為老師打起轎簾,邊道:「您也務必保重身子才是……」
褚太傅彎身上轎間,說著:「老夫這狐毛披風暖著呢。」
湛勉:「這灰狐皮子倒是少見……從前未見您穿出來過。」
「新得的。」褚太傅上了轎,好整以暇地坐下,將披風理好:「一個學生提早送的壽禮。」
彎腰打著轎簾的湛勉愕然:「……您方才不是說不收學生們的壽禮嘛?」
褚太傅理直氣壯地道:「她如今有錢得很,不收白不收。」
說著,抬手示意起轎。
湛勉只有放下轎簾,行禮目送老師的轎子離去,眼神幾分納悶——他怎不知老師哪個學生「有錢得很」?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