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很快,被士兵拿刀押著往前趕的范陽王就樂觀不起來了。

  「這……」范陽王哭喪著一張臉:「本王就這麼走回洛陽去?」

  七十里遠呢,他一年到頭加在一起,怕也沒走過這麼長的路!

  「廢話!」士兵豎眉道:「你是俘虜,犯得可是謀逆的大罪,你不走著,還想讓我們扛著不成!」

  一旁同樣狼狽的李昀緊張道:「可萬一我父王他累死在路上,豈不晦……豈不要誤了常節使的事嗎?」

  到時常節使遷怒他怎麼辦?造反是父王拿的主意,沒道理讓他獨自一個人面對承擔後果吧!

  那幾名押送的士兵起初不以為意,但不過剛走了二里地,眼看范陽王喘得就要斷氣,便也不敢冒險,遂嫌棄地將人丟上了馬匹拉著的板車上。

  李昀見狀半刻意地跌了一跤,士兵覺著麻煩,便將他也一併丟了上去。

  父子二人躺靠在堆放著行軍雜物的板車上,大口喘著氣,誰也顧不上誰。

  洛陽城今日未開城門。

  昨夜城中雖不曾大亂,但宮苑裡的變動,以及梅義殺進殺出之舉,皆讓守城的士兵察覺到了不對。

  下半夜時,又有城外軍營內亂的消息傳來,聽說段士昂已死,梅義背叛了范陽王,又聽說江都軍要殺來了……諸多雜亂而難辨全貌的消息,讓城中士兵惶惶不安,因此緊閉城門遲遲未開。

  直到江都鐵騎的蹤跡出現在了城外,眾人懸著的心終於死了。

  一時間,他們被迫戒備起來,卻見江都鐵騎並無攻城的打算,而是押著一人上前,讓他們打開城門。

  為了能順利脫身,范陽王昨日出城的動靜很小,是從城北悄悄離開的,並未走城門出城。

  因此,此時看清了那被押在城樓下的人影之後,守衛統領驚異地瞪大了眼睛:「……王爺?!」

  王爺是什麼時候落到江都軍手裡的?或者說……王爺是什麼時候出的城?

  所以,王爺偷偷跑了,都沒告訴他們一聲兒!

  那他們這城還守個什麼勁兒……主子都跑了,他們還巴巴守著呢?

  王爺這一出,簡直是重新定義了空城計!

  范陽王此刻被押著跪在城下,滿臉苦色:「爾等速速打開城門吧,休要再頑抗了……」

  他如今是肚子也餓癟了,腿也走廢了,臉也丟盡了……只想趕緊結束這一切!

  城樓上方,守衛統領聽得范陽王此言,臉色掙扎了一下。

  片刻,他向城下烏壓壓的鐵騎抱拳,頓首單膝跪下:「小人閔安康,恭迎常節使入城!」

  剛想再勸的范陽王默默收回了視線。

  他還以為對方的掙扎是出于堅守,沒想到卻是在思慮要以怎樣的姿態打開洛陽城門。

  閔安康臉色微有些漲紅,但他想過了,今日在丟人這塊兒,橫豎有范陽王兜底……他本就是被范陽軍強征來的,此時局面翻轉,作為一個識時務者,他把握一下機會,在常節使面前留個好印象那也是人之常情!

  這樣一想,閔安康的神情更堅定了,聲音洪亮地下達命令:「——開城門!」

  城樓上方,其餘的守衛見狀,紛紛收起刀槍,跟著跪身下去。

  段士昂身死,范陽王被俘,十七萬范陽軍一夕之間死的死,降的降,洛陽城門在常歲寧面前以最平和的方式打開,幾乎已是必然之事。

  沉重的洛陽正城門徐徐而開,城外的風吹拂而入。

  今日恰逢冬至,風中已有凜意。

  雖是萬物冬枯之季,但此時,洛陽城青瓦檐角上覆著的寒霜正在悄然融化。

  常歲寧攜兩千鐵騎,緩緩入城。

  洛陽城中守衛皆於兩側跪降,一國之陪都易主之際,本該轟烈喧騰,但此一時四下卻稱得上靜謐。

  天地靜和間,城中忽而響起一道悠長的鐘鳴聲。

  餘音未消之際,第二聲鐘鳴緊隨而至。

  那是寺廟中的鐘聲。

  洛陽城中大小寺廟數十座。

  時下大多寺廟有著每日敲鐘三次的習慣,早中晚各敲鐘一次,每次敲鐘三十六下,一日合計一百零八聲。

  一百零八,恰是一年十二月,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物候相加之下的數目,寓意著天地恆常與輪迴往復。

  自范陽軍攻下洛陽後,民生陷入混亂,洛陽城中多有盜竊劫掠之事發生,各寺廟也時常不能倖免——時下許多寺廟皆兼「長生錢」借貸之事,寺中多存銀,很容易遭到覬覦。

  是以,許多小寺廟多是緊閉廟門,已多日不曾敲鐘,恐惹是非上門。

  每日照常撞鐘的僅有洛陽城中的白馬寺。

  此時這鐘聲,便是出自白馬寺。

  而白馬寺三十六聲鐘響初消,緊接著又有鐘聲響起。

  那些鐘聲交替重疊,卻是越來越多。

  隨著一道道鐘聲,許多寺廟重新打開了廟門。

  一座不知名的小廟中,小沙彌從外面奔回,欣喜地對正打坐的老住持道:「……是江都軍入城了,來的正是那位常節使!」

  老住持手挽佛珠,顫巍巍地站起身來,看向廟門外。

  他已年近八十,見識了太多人間風雨,自然很清楚洛陽城一夜之間易主代表著什麼。

  這代表著未曾興起大的兵亂,代表著計謀大於兵殺,同樣代表著蒼生得到了顧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