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頁
那一刻,朔方節度使忽然察覺到了異樣。
他在與萬延泰打鬥的過程中,被對方劃傷了胸膛和手臂,但從他的經驗來看,傷勢並不算很重。
直到他手中長劍脫落,而他不受控制地倒了下去。
萬延泰的短刀上淬了劇毒。
朔方節度使倒地之際,看著宮牆上方的夜幕,眼前閃過的卻是廣袤無垠的北境,以及他決定入京那日,好友隴右節度使與他說渾話,他笑著抬拳砸向對方肩膀時的畫面。
作為戍邊武將,他不懼死,尤其是北境動亂以來,他早已做好了將血灑盡的準備。
但他未曾想到,他的血並非是灑盡在抵禦異族護佑疆土的戰場之上,而是在這充斥著權欲算計的皇宮之中。
失去意識前,朔方節度使用盡最後一絲氣力,轉頭望向北面,但宮牆太高,遮擋了一切。
兵部右侍郎也是因中毒而死去,另外還有六名禁軍。
至此,太子方才理解殿內的氣氛何以凝重到如此地步。
帝王面容之上也已被陰雲籠罩。
劍南道節度使萬延泰入京後,聖冊帝曾私下親自召見過,試探了此人的來意與態度。
萬延泰在聖前跪了下去,表露自己對天子的忠心,聲稱自己無意跟從榮王行謀逆之舉,他此番之所以親自入京,便是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不願與朝廷生出嫌隙。
這些動聽的話,聖冊帝自然不可能輕信。
她猜測萬延泰此舉,不過是障眼法,是為了向她傳達劍南道尚不在榮王掌控中的假象,以此麻痹她的戒心……所以,她絕不可能輕易放萬延泰回到劍南道。
但沒想到的是,萬延泰根本也沒想過要活著回去。
太子大婚當夜,兩道節度使與朝廷命官慘死于禁宮外……此事叫朝廷顏面何存,天子威嚴又要如何安放?這幾乎讓朝廷與帝王淪為了一個天大的笑柄!
而這件事將會給朝廷帶來的震盪與打擊,幾乎是無法言喻的……
這便是萬延泰拿自己的命換來的結果……為了榮王的大業!
這個認知讓帝王心頭升起無盡怒意,以及那連她自己也說不清的悲涼。
聖冊帝握著龍椅一側浮雕的手指因過於用力在微微顫動著。
李隱竟能讓一道節度使為之甘心入京赴死……而她,卻連讓自己的女兒回京看一眼都做不到。
這何其諷刺?
第541章 想磕一個
聖冊帝很快壓下了這於她而言無用的悲涼感受。
此時此刻,她亦沒有多餘的心思可供自己沉浸在任何情緒當中。
萬延泰以同歸於盡的方式殺害了嶺南節度使與朔方節度使,其中的用意是再明顯不過的……
位於黔中道南面的嶺南道同時也是大盛南境邊沿之地,關內道則關乎大盛北境安穩……作為地方軍權最高掌控者的節度使慘死京中,必會給此二道治下的軍心帶來巨大震顫。
除此二道之外,如今京中其他三名節度使,必然也會因此事而心生退卻動搖之意……身為帝王,還需設法儘量安撫,否則此次便要徹底功虧一簣。
此時,聖冊帝面上的神情緊繃肅然:「當務之急,有三……」
其一,是儘快確定嶺南道新任節度使的人選,令其迅速趕往嶺南,控制局面。
嶺南道雖人口不算密集,但其治下足有七十二州之多,包括降於大盛的南蠻諸州……若失此道軍政與版圖,後果不堪設想,會使整個大盛政權陷入動盪。
這大約便是嶺南道節度使為何會成為萬延泰首個下手對象的原因所在……
而聖冊帝若要任命新任節度使趕赴嶺南,其中的重重困難也是明擺著的——
首先是人選問題,想從黔中道和劍南道的覬覦環伺下掌控嶺南兵權,此事絕非泛泛之輩可以辦到。
再者便是路程問題,若要從京師直接趕赴嶺南,根本繞不開黔中道……而若選擇從山南西道和江南西道借道,一路多戰事不說,這路程便也繞遠了,就算人能平安趕到嶺南,到時只怕嶺南道也早已落入榮王之人手中。
由此即可看到,從劍南道節度使萬延泰入京開始,李隱便早已算計好了這一切!
聖冊帝又道出第二個當務之急,那便是關內道。
朔方節度使在關內道多年,極有威望,在聖冊帝看來,他的死訊一旦傳回關內道,多半會引起兵亂……到時影響北狄戰事不提,關內道的將士們只怕要將這筆帳遷怒到朝廷和她這個天子頭上。
所以,即便不急於任命新的節度使,以免起得適得其反之效,卻也務必要儘快著欽差前往,設法安撫壓制……
魏叔易聽到此處,眼前閃過朔方節度使剛毅周正的面龐,心情尤為繁雜。
而第三個當務之急,便是榮王,這也是眼下最重要最緊急的問題……
如今既已知劍南節度使存必死之心入京,那麼,便不難推斷整個劍南道真正的兵權已俱在榮王手中……若之後嶺南道也落於其手,西南四道百餘州的兵權,便皆在榮王掌控中!
若榮王舉四道之力攻入京師,屆時朝廷要拿什麼來抵禦?
是,榮王一向重仁德之名,或不會主動興起兵戈,但只要他有此意,只需他人出面,他即可在後方坐享其成。
正如此次劍南道節度使入京赴死,明眼人一眼便知此人是在為榮王肅清阻礙,但是證據在何處?榮王大可將此稱之為是劍南道節度使擅自為之,此事與榮王府無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在與萬延泰打鬥的過程中,被對方劃傷了胸膛和手臂,但從他的經驗來看,傷勢並不算很重。
直到他手中長劍脫落,而他不受控制地倒了下去。
萬延泰的短刀上淬了劇毒。
朔方節度使倒地之際,看著宮牆上方的夜幕,眼前閃過的卻是廣袤無垠的北境,以及他決定入京那日,好友隴右節度使與他說渾話,他笑著抬拳砸向對方肩膀時的畫面。
作為戍邊武將,他不懼死,尤其是北境動亂以來,他早已做好了將血灑盡的準備。
但他未曾想到,他的血並非是灑盡在抵禦異族護佑疆土的戰場之上,而是在這充斥著權欲算計的皇宮之中。
失去意識前,朔方節度使用盡最後一絲氣力,轉頭望向北面,但宮牆太高,遮擋了一切。
兵部右侍郎也是因中毒而死去,另外還有六名禁軍。
至此,太子方才理解殿內的氣氛何以凝重到如此地步。
帝王面容之上也已被陰雲籠罩。
劍南道節度使萬延泰入京後,聖冊帝曾私下親自召見過,試探了此人的來意與態度。
萬延泰在聖前跪了下去,表露自己對天子的忠心,聲稱自己無意跟從榮王行謀逆之舉,他此番之所以親自入京,便是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不願與朝廷生出嫌隙。
這些動聽的話,聖冊帝自然不可能輕信。
她猜測萬延泰此舉,不過是障眼法,是為了向她傳達劍南道尚不在榮王掌控中的假象,以此麻痹她的戒心……所以,她絕不可能輕易放萬延泰回到劍南道。
但沒想到的是,萬延泰根本也沒想過要活著回去。
太子大婚當夜,兩道節度使與朝廷命官慘死于禁宮外……此事叫朝廷顏面何存,天子威嚴又要如何安放?這幾乎讓朝廷與帝王淪為了一個天大的笑柄!
而這件事將會給朝廷帶來的震盪與打擊,幾乎是無法言喻的……
這便是萬延泰拿自己的命換來的結果……為了榮王的大業!
這個認知讓帝王心頭升起無盡怒意,以及那連她自己也說不清的悲涼。
聖冊帝握著龍椅一側浮雕的手指因過於用力在微微顫動著。
李隱竟能讓一道節度使為之甘心入京赴死……而她,卻連讓自己的女兒回京看一眼都做不到。
這何其諷刺?
第541章 想磕一個
聖冊帝很快壓下了這於她而言無用的悲涼感受。
此時此刻,她亦沒有多餘的心思可供自己沉浸在任何情緒當中。
萬延泰以同歸於盡的方式殺害了嶺南節度使與朔方節度使,其中的用意是再明顯不過的……
位於黔中道南面的嶺南道同時也是大盛南境邊沿之地,關內道則關乎大盛北境安穩……作為地方軍權最高掌控者的節度使慘死京中,必會給此二道治下的軍心帶來巨大震顫。
除此二道之外,如今京中其他三名節度使,必然也會因此事而心生退卻動搖之意……身為帝王,還需設法儘量安撫,否則此次便要徹底功虧一簣。
此時,聖冊帝面上的神情緊繃肅然:「當務之急,有三……」
其一,是儘快確定嶺南道新任節度使的人選,令其迅速趕往嶺南,控制局面。
嶺南道雖人口不算密集,但其治下足有七十二州之多,包括降於大盛的南蠻諸州……若失此道軍政與版圖,後果不堪設想,會使整個大盛政權陷入動盪。
這大約便是嶺南道節度使為何會成為萬延泰首個下手對象的原因所在……
而聖冊帝若要任命新任節度使趕赴嶺南,其中的重重困難也是明擺著的——
首先是人選問題,想從黔中道和劍南道的覬覦環伺下掌控嶺南兵權,此事絕非泛泛之輩可以辦到。
再者便是路程問題,若要從京師直接趕赴嶺南,根本繞不開黔中道……而若選擇從山南西道和江南西道借道,一路多戰事不說,這路程便也繞遠了,就算人能平安趕到嶺南,到時只怕嶺南道也早已落入榮王之人手中。
由此即可看到,從劍南道節度使萬延泰入京開始,李隱便早已算計好了這一切!
聖冊帝又道出第二個當務之急,那便是關內道。
朔方節度使在關內道多年,極有威望,在聖冊帝看來,他的死訊一旦傳回關內道,多半會引起兵亂……到時影響北狄戰事不提,關內道的將士們只怕要將這筆帳遷怒到朝廷和她這個天子頭上。
所以,即便不急於任命新的節度使,以免起得適得其反之效,卻也務必要儘快著欽差前往,設法安撫壓制……
魏叔易聽到此處,眼前閃過朔方節度使剛毅周正的面龐,心情尤為繁雜。
而第三個當務之急,便是榮王,這也是眼下最重要最緊急的問題……
如今既已知劍南節度使存必死之心入京,那麼,便不難推斷整個劍南道真正的兵權已俱在榮王手中……若之後嶺南道也落於其手,西南四道百餘州的兵權,便皆在榮王掌控中!
若榮王舉四道之力攻入京師,屆時朝廷要拿什麼來抵禦?
是,榮王一向重仁德之名,或不會主動興起兵戈,但只要他有此意,只需他人出面,他即可在後方坐享其成。
正如此次劍南道節度使入京赴死,明眼人一眼便知此人是在為榮王肅清阻礙,但是證據在何處?榮王大可將此稱之為是劍南道節度使擅自為之,此事與榮王府無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