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部分百姓尚是頭一遭聽聞此事,聞言譁然而駭然,忙向那人追問後續。

  「然此事敗露,他並未能夠得逞!之後逃竄至岳州城內,恰被常節使阻截!常節使令人將其懸吊於岳州城樓之上,以平岳州百姓眾怒——」

  四下立時響起解氣之聲。

  常歲寧聽在耳中,剛想誇讚一句此人的消息倒是十分還原,緊接著,就聽那人道:「上天也看不過眼,那韓國公掛在城樓之上足足七日,七日間烈日不落,晴日起雷聲!直到此人咽氣,才突然天降大雨……」

  四下感嘆唏噓起來:「可見咱們常節使所行乃是順應天意之舉!」

  薺菜哈哈笑了兩聲,也跟著附和道:「是極!」

  誰不喜歡聽自家大人被誇呢。

  另一桌上,又有人說起時下熱度不消的話題:「……你們說,咱們節度使隨手便捐了七百萬貫給北境駐軍,如此手筆,常節使祖上到底是什麼人物?」

  不少人圍上去唧唧咋咋地說起來,一名文人捋著短須道:「要我說,那必然是……」

  那文人說到這裡,神情篤定地一笑,恰到好處地停頓了一下。

  眾人忙都朝他看去,凝神靜聽間,只聽此人道:「那必然是非富即貴的人家。」

  四下頓時響起「嘁」聲,有人揮了揮袖子:「這不是廢話嘛!」

  也有人鬨笑起來,小二過來添茶,也笑著搭起話來。

  這時,一名年輕的書生舉著一張紙快步奔入茶館,高聲道:「……錢甚先生終於又有新作了!」

  那揚言常歲寧祖上非富即貴的文人,趕忙站起身來,雙眼發亮地看去:「借某一觀!」

  廬州距江都僅五百里,錢甚之名,在此地深受文人追捧。

  許多文人都圍上前去,有人誦念起來此篇《祭岳州文》,聲音抑揚頓挫,讀到憤懣處,語氣中有熱血騰然而起,四下皆隨之震動。

  常歲寧聽在耳中,不禁也點頭道:「真乃好詩。」

  駱先生這詩寫得倒也夠快,她人還未回江都呢,便有這樣一篇好詩快一步趕來相迎了。

  「豈止是好詩!」那將此篇詩文帶到此處的書生接話道:「簡直是振聾發聵,有穿雲裂石之力!」

  常歲寧點頭,是她誇得淺薄了。

  那書生與她攀談起來:「在下觀小兄弟氣質不俗,想來也是飽讀詩書,可是也喜歡錢甚先生的詩文?那篇《觀江都祭海以贈天下書》可曾聽過?」

  常歲寧打扮簡便,但若稍加細觀,便可發現是女子身份。如今江都附近,因女子做工之風興起,許多女子為出行方便,常也穿袍束髮,如常歲寧這般打扮的女子並不少見——

  而這位書生看向常歲寧時,眼睛始終微眯,顯然是個視力不佳的,瞧人只能瞧個大致年歲氣質。先入為主地認定了面前是個小兄弟,便將那有失硬朗的聲音當作是一個過於斯文的少年郎所有。

  常歲寧笑著點頭:「聽過的。」

  「那篇贈天下書,與今日此篇可謂各有千秋!」書生抬手間,滔滔不絕地剖析起來:「……此篇《祭岳州文》,立足於無辜受難百姓之間,將作惡者比作虎狼,字字如刀砭骨,叫人生出切齒痛恨,讀罷卻又覺酣暢淋漓,世間尚有正道在!」

  而駱觀臨此詩文中所表「正道」,未吝於悉數歸於常歲寧之身。

  那書生又道:「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錢先生詩中所表,全然切合實際,未曾有半點誇大其詞之處,實乃言之有物……」

  常歲寧覺著,實則還是有誇大之處的,尤其是誇大了她的功勞。

  但常歲寧半點不覺得心虛,心中僅有欣慰——先生果然還是滿足了她的提議,實在好人啊。

  書生猶在回味:「高明,妙哉……」

  常歲寧贊成地點頭,分明誇大了事實,卻仍讓人覺得全然切合實際,深信詩中即全貌,的確高明。

  「聽小兄弟口音似官話,可是打從西邊來?」

  常歲寧點頭:「正是。」

  「那小兄弟這一路,必然聽了許多有關常節使的事跡!」書生乾脆在常歲寧身邊坐下說話。

  常歲寧旁邊的桌上,薺菜等人立時戒備幾分,無聲緊盯著那書生的動作,有護衛已悄然摸向了袖箭。

  常歲寧未覺有異,反而隨和地替那書生也道了盞茶。

  「多謝小兄弟。」書生端起,喝了半盞解渴,才又往下說道:「小兄弟路上可聽說了,岳州百姓感念常節使恩德,欲為常節使建廟之事?」

  常歲寧倒果真不知,搖了頭,評價道:「建廟倒無必要,岳州百廢待興,還是不宜鋪張得好。」

  書生不贊同地道:「民心所向之事,怎能叫鋪張呢!」

  或是喝人茶嘴短,書生反應過來,輕咳一聲,語調平和許多:「小兄弟有所不知,民心有所依……這是好事啊。」

  「再者道,這銀子或許也不必岳州百姓來出。」書生道:「聽說蘇州一位富商願意出資……這位富商也是個難得一見的君子人物,據說此番救治患疫百姓的藥材,皆是其人所供,分文未取!」

  常歲寧恍然,戴子發啊。

  事前送藥材,事後又包蓋廟,天大的好人啊。

  如此說來,當初明謹之死,死得的確合適,死一人,福澤卻這般延綿不絕,怎叫一個死的合算了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