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頁
李獻心知若無法鎮痛,必會影響接下來趕路,他看著阿爾藍,命令道:「你先吞一顆。」
阿爾藍沒有遲疑,倒出一粒藥丸吞下。
李獻緊盯罷她的動作,這才放心服下,很快下令繼續趕路。
他的目標仍是岳州。
他原本的計劃被肖旻打亂,於情急之下逃離,以致於隨行士兵身上所備乾糧藥物少之又少,這種情況下,若一味盲目逃亡,不必肖旻來殺,他們也撐不了多久。
肖旻必不可能這麼快將消息傳到岳州,他只需快一步趕到,占下岳州城,到時有城門屏障阻擋之下,便可帶兵休整喘息,眼下只有先活下來,才能籌謀下一步!
在求生欲的促使之下,李獻等人一路疾奔,於午後時分抵達岳州城。
因岳州情形特殊,即便是白日裡也緊閉著城門,李獻的部下扯出帥旗,沖城樓上方的守衛大聲道:「速開城門!迎主帥入城!」
守衛見狀不敢遲疑,連忙照辦。
沉重的城門被緩緩打開,李獻帶著千餘名士兵策馬入城。
這時,負責此處守衛的一名副將聞訊而來,上前向李獻行禮。
城門在身後合上的動靜讓李獻終於找回兩分安定,他未下馬,先吩咐道:「傳令下去,沒有本帥的准允,無論任何人來此,都不准擅開城門,違令者斬!」
「是!」那名副將應下,見得李獻身上的衣甲和臂上纏裹著的傷布,以及其身後疲憊至極且多有負傷的狼狽部下,不由肅容問:「敢問主帥因何突至岳州?不知發生了何事?」
李獻對眼前這名樣貌泯然眾人的年輕副將並無印象,他未答對方的詢問,而是問:「你叫什麼?」
「回主帥,屬下喚作元文實。」
李獻仍無印象,因此不敢大意,再次正色吩咐道:「軍中動亂,我奉聖命行事,無我明示,務必守緊城門。」
聽得「軍中動亂」,元文實面色微變,神情愈發鄭重地應下。
見他忠厚聽令,李獻微放心些許,交待道:「帶我去城中刺史府,讓人備上傷藥和食物。」
他服下阿爾藍給的藥丸之後不久,手臂上的傷口的確沒了痛覺,但方才卻又開始隱隱作痛了,想來是藥效已過。
「是。」元文實應下後,又補了一句:「只是如今那座刺史府內,另有其他貴人在。」
李獻一手捂著作痛的傷口,視線掃去:「何人在此?」
「是淮南道常節使。」
「……常歲寧?」李獻皺眉色變:「她怎會在此!爾等何故擅自放她入岳州城!」
一路疾行逃命之下,讓李獻甚至顧不上去掩飾自己周身陡然間爆發的敵意和殺氣。
元文實怔了一下,才解釋道:「主帥或有不知,約四日前,沔州處已得醫治瘟疫之法,常節使遂帶人來岳州城救治百姓,房侍郎也在此。」
卞軍撤出岳州之後,城中仍有部分百姓未曾離開,他們或是病重無力遠行,或是畏懼外面的戰火撲殺,因此選擇躲藏於岳州城內不出。
元文實帶人接管岳州城後,每日都在清理城池,焚燒屍體,並未忍心對那些東躲西藏的百姓趕盡殺絕。
直到常歲寧帶著醫士和救治之法前來,那些百姓才敢陸續出現,這幾日清點之下,竟也有數千人之眾。
「常歲寧帶了多少人?」李獻定聲問。
「除醫士外,有一千鐵騎。」
李獻又問:「你手下有多少人?」
元文實頓了一下,答:「回主帥,末將率兵五千於此。」
李獻眼神微動,快速地思量罷,定聲道:「前面帶路,稍後聽我命令行事——」
他此刻出城等同送死……而他未必不能於岳州城中,趁常歲寧尚無防備之際取她性命!
常歲寧一死,她麾下千人必然潰亂,屆時便不足為患。
李獻打定主意間,驅馬繼續往前。
元文實心思百轉間,上馬跟上,行至中途,他將馬慢下:「主帥,前面似是常節使的人。」
此處是一條長街,李獻勒馬看去,只見前方有一隊數十鐵騎在駐足等候。
片刻,有一道淺青色身影從一條巷中行出,有人為她牽馬,另有一名身穿官服者慢後半步隨同,這隨同者正是禮部侍郎房廷,其姿態甚是恭敬。
房廷沒辦法不恭敬。
他奉聖命來此控制瘟疫,人剛到,宋顯便給他捅了個大簍子,之後他唯有原地候命。等到聖人讓他協作常歲寧行事的明示後,他便帶著醫士去了沔州。
在沔州,他的處境略顯尷尬。這期間,他曾試著向這位常節使打探過宋顯的消息,這位倒也不瞞他,與他道:【侍郎放心,宋大人平安回京去了。】
房廷聽著這話,總覺得有什麼深意,但也不敢再多問。
畢竟是在人家的地盤上,世道又這樣亂,他唯有小心謹慎,聽從常歲寧的安排,救治患疫百姓——倒別說,醫治瘟疫的法子,竟當真讓人家給捯飭出來了。
這讓房廷也鬆了口氣,他當日雖能做到旁觀閆承祿活燒百姓,但於他而言那是官場規則所在,而非他當真就生得鐵石狠辣心腸,如今見這些百姓有活下去的機會,他也能更好交差,心中也覺慶幸。
並且在這救治的過程中,他因親眼目睹了太多悲慘景象,也愈發難以接受韓國公的行事之法——如今岳州城中十戶九空,一半是卞軍所釀,另一半便是瘟疫摧殘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阿爾藍沒有遲疑,倒出一粒藥丸吞下。
李獻緊盯罷她的動作,這才放心服下,很快下令繼續趕路。
他的目標仍是岳州。
他原本的計劃被肖旻打亂,於情急之下逃離,以致於隨行士兵身上所備乾糧藥物少之又少,這種情況下,若一味盲目逃亡,不必肖旻來殺,他們也撐不了多久。
肖旻必不可能這麼快將消息傳到岳州,他只需快一步趕到,占下岳州城,到時有城門屏障阻擋之下,便可帶兵休整喘息,眼下只有先活下來,才能籌謀下一步!
在求生欲的促使之下,李獻等人一路疾奔,於午後時分抵達岳州城。
因岳州情形特殊,即便是白日裡也緊閉著城門,李獻的部下扯出帥旗,沖城樓上方的守衛大聲道:「速開城門!迎主帥入城!」
守衛見狀不敢遲疑,連忙照辦。
沉重的城門被緩緩打開,李獻帶著千餘名士兵策馬入城。
這時,負責此處守衛的一名副將聞訊而來,上前向李獻行禮。
城門在身後合上的動靜讓李獻終於找回兩分安定,他未下馬,先吩咐道:「傳令下去,沒有本帥的准允,無論任何人來此,都不准擅開城門,違令者斬!」
「是!」那名副將應下,見得李獻身上的衣甲和臂上纏裹著的傷布,以及其身後疲憊至極且多有負傷的狼狽部下,不由肅容問:「敢問主帥因何突至岳州?不知發生了何事?」
李獻對眼前這名樣貌泯然眾人的年輕副將並無印象,他未答對方的詢問,而是問:「你叫什麼?」
「回主帥,屬下喚作元文實。」
李獻仍無印象,因此不敢大意,再次正色吩咐道:「軍中動亂,我奉聖命行事,無我明示,務必守緊城門。」
聽得「軍中動亂」,元文實面色微變,神情愈發鄭重地應下。
見他忠厚聽令,李獻微放心些許,交待道:「帶我去城中刺史府,讓人備上傷藥和食物。」
他服下阿爾藍給的藥丸之後不久,手臂上的傷口的確沒了痛覺,但方才卻又開始隱隱作痛了,想來是藥效已過。
「是。」元文實應下後,又補了一句:「只是如今那座刺史府內,另有其他貴人在。」
李獻一手捂著作痛的傷口,視線掃去:「何人在此?」
「是淮南道常節使。」
「……常歲寧?」李獻皺眉色變:「她怎會在此!爾等何故擅自放她入岳州城!」
一路疾行逃命之下,讓李獻甚至顧不上去掩飾自己周身陡然間爆發的敵意和殺氣。
元文實怔了一下,才解釋道:「主帥或有不知,約四日前,沔州處已得醫治瘟疫之法,常節使遂帶人來岳州城救治百姓,房侍郎也在此。」
卞軍撤出岳州之後,城中仍有部分百姓未曾離開,他們或是病重無力遠行,或是畏懼外面的戰火撲殺,因此選擇躲藏於岳州城內不出。
元文實帶人接管岳州城後,每日都在清理城池,焚燒屍體,並未忍心對那些東躲西藏的百姓趕盡殺絕。
直到常歲寧帶著醫士和救治之法前來,那些百姓才敢陸續出現,這幾日清點之下,竟也有數千人之眾。
「常歲寧帶了多少人?」李獻定聲問。
「除醫士外,有一千鐵騎。」
李獻又問:「你手下有多少人?」
元文實頓了一下,答:「回主帥,末將率兵五千於此。」
李獻眼神微動,快速地思量罷,定聲道:「前面帶路,稍後聽我命令行事——」
他此刻出城等同送死……而他未必不能於岳州城中,趁常歲寧尚無防備之際取她性命!
常歲寧一死,她麾下千人必然潰亂,屆時便不足為患。
李獻打定主意間,驅馬繼續往前。
元文實心思百轉間,上馬跟上,行至中途,他將馬慢下:「主帥,前面似是常節使的人。」
此處是一條長街,李獻勒馬看去,只見前方有一隊數十鐵騎在駐足等候。
片刻,有一道淺青色身影從一條巷中行出,有人為她牽馬,另有一名身穿官服者慢後半步隨同,這隨同者正是禮部侍郎房廷,其姿態甚是恭敬。
房廷沒辦法不恭敬。
他奉聖命來此控制瘟疫,人剛到,宋顯便給他捅了個大簍子,之後他唯有原地候命。等到聖人讓他協作常歲寧行事的明示後,他便帶著醫士去了沔州。
在沔州,他的處境略顯尷尬。這期間,他曾試著向這位常節使打探過宋顯的消息,這位倒也不瞞他,與他道:【侍郎放心,宋大人平安回京去了。】
房廷聽著這話,總覺得有什麼深意,但也不敢再多問。
畢竟是在人家的地盤上,世道又這樣亂,他唯有小心謹慎,聽從常歲寧的安排,救治患疫百姓——倒別說,醫治瘟疫的法子,竟當真讓人家給捯飭出來了。
這讓房廷也鬆了口氣,他當日雖能做到旁觀閆承祿活燒百姓,但於他而言那是官場規則所在,而非他當真就生得鐵石狠辣心腸,如今見這些百姓有活下去的機會,他也能更好交差,心中也覺慶幸。
並且在這救治的過程中,他因親眼目睹了太多悲慘景象,也愈發難以接受韓國公的行事之法——如今岳州城中十戶九空,一半是卞軍所釀,另一半便是瘟疫摧殘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