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掙扎良久,但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繼續袖手旁觀下去。

  即便他所能做的終究有限,卻也當盡力而為……否則他肖旻不單不配為將,更不配為人!

  再隔兩日,卞春梁欲率餘下五萬尚未有染病跡象的將士自後方撤出岳州。

  李獻已等待多時,部署好了一切,只等此一戰,親手斬下卞春梁首級。

  也是此一日,京中快馬傳來了女帝的旨意,此封旨意,是回應肖旻上書李獻投毒製造瘟疫之舉,帝王之意,利落明了——當下需以戰事大局為重,待平定卞軍之亂,再論功過。

  接旨之際,李獻微微含笑,看向一旁的肖旻。

  肖旻垂首接旨,心間似有千斤重。

  披甲佩劍的李獻轉身出了大帳:「……傳令餘下全軍,隨我一同誅殺禍國反賊卞春梁!」

  第484章 煉獄鍛劍

  岳州側後方,即是洞庭,洞庭也早已為卞軍所占,駐守著兩萬卞軍。洞庭之後是潭州,卞春梁想要退至潭州,便要經過洞庭。

  而自岳州往洞庭方向,僅有一條路可以行軍。

  李獻已在這條必經之路的側方提早部署了四萬大軍。

  這般動靜自然瞞不過洞庭卞軍的耳目,但今時不同往日,岳州城內十萬大軍染疫過半,優勢盡失之下局面危急,此兩萬洞庭卞軍便不敢貿然先有動作,只能將消息報於卞春梁,等待卞春梁的示下。

  洞庭之後的潭州,也有約兩萬卞軍駐守,但潭州為支援岳州糧餉,如今亦是軍糧吃緊,許多士兵便受命於四處緊急「征措」糧草,眼下可以前往支援的兵力不足一萬。

  至於更後方的衡州,永州,每州也各有約兩萬卞軍守城,但他們在收到卞春梁的命令之後整兵趕來洞庭,則需要至少七日時間。

  卞春梁顯然等不了那麼久了,拖得越久,他的人死得便越多,他不想、不甘、也自認不該就這樣被活活困死在岳州城中。

  李獻將卞春梁如今的困境,以及可以調用的兵力情況,皆已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他待此次截殺卞春梁的計劃有著十足的信心。

  在李獻的計劃中,最好的結果本該是卞春梁染疫而亡,然天公不作美——但也無妨,如此一來,他便有親手斬殺卞春梁的機會。

  卞春梁可用兵力不足五萬,且多是多日未曾吃飽飯的殘兵弱將,而他手握十二萬大軍,個個體力充沛精悍……縱然後方洞庭有兩萬卞軍接應卞春梁,卻也士氣動盪,根本不足為懼。

  他決不會讓卞春梁有機會活著踏入洞庭!

  卞春梁一死,後方卞軍自然不戰而敗,他便可輕而易舉地拿回被卞軍所占下的半個江南西道的城池!

  到時,他如此大功在握,那有關岳州區區幾萬百姓的小小過失,又算得了什麼?

  勝仗本就是用屍骨堆出來的,用些微不起眼的百姓做代價,便可削弱卞軍至此,讓卞軍成為待宰的病犬,得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平定卞軍之亂——此中輕重得失,凡明智者,皆知道該怎麼選。

  而他的姨母向來十分明智,如無這份明智,姨母走不到今日。

  在此類事情之上,李獻自認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他的姨母最在意的從來只有結果輸贏——尤其是時下這等飄搖局面,結果二字在姨母心中,註定凌駕於一切之上。

  此事之後,即便他李獻傳出惡名又如何?他立下如此功勳,所謂惡名又能奈他何?不過只會增添世人對他的畏懼而已。

  惡名亦是威名,只有強者才會令人畏懼。

  他忍耐了這樣久,聽了不知多少落井下石的話,而今日便是他將這一切愚昧之言徹底踏碎之時!

  李獻率大軍離營而去,滾滾馬蹄催動著他的勢在必得之心。

  李獻想像了無數種勝利的方式和局面,也再三探清了卞軍的形勢,但他唯獨漏掉了一件事——或者說,他低估了必死之人的恨意,以及它們有可能帶來的變故。

  卞春梁從來不是坐以待斃之人,他也從不會消極悲觀地看待任何一場戰事。

  並且,他十分清楚自身優勢所在,正如他此前所言,他能走到今日,憑藉得乃是人心二字。

  這場瘟疫,奪下了他手中的刀,將此處變作了煉獄。但卞春梁從這方煉獄中看到了熊熊火光,並且認定這場煉獄大火,可助他鍛造出另一把利劍——

  今次他便要用這把利劍,來劈開一條生路。

  卞春梁點罷那不足五萬兵士,動身之前,佩甲登上了岳州城樓。

  他無法帶著那些染疫的士兵突圍,但他並不打算將此稱之為拋棄——

  此刻那些染疫的將領和士卒們就站在城樓下方,絕望不安的氣息充斥四下。

  但接下來,卞春梁之言,卻扭轉了這絕望的氣氛。

  卞春梁痛斥了朝廷大軍的卑鄙行徑,以及時下京師朝廷依舊不知悔改的自大冷血。

  城樓下方的眾人眼中開始湧現出恨意。

  卞春梁的聲音鏗鏘有力:「……天不亡暴政,焉有亡我卞軍之理!」

  「爾等為萬民請命,只為求一個公道,何錯之有!」

  「若非朝廷不仁,豈會有今時局面!」

  「朝廷無道,必不為天地所容!」

  「……」

  城樓下,開始響起無數應和之音,那些聲音激憤狠厲,帶著不甘與怨憤。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