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頁
沈文雙看在眼中,只覺上首那節度使大人,深知議事順序的重要性——
若是先說「甜」的,再談「苦」的,「苦」的那部分便只會叫人想要挑揀迴避。而若顛倒過來,先說「苦」,再談「甜」,無形間便賦予了二者一種「先吃苦,方能有後甜」的因果認知關係。
雖說看似是小細節,但裡頭卻都是拿捏人心的門道啊。
沈文雙在心中感嘆——斬殺兩州刺史,固然叫人心生畏懼,但殺人這種事,只要手中有兵有刀,便誰人都能去殺上一殺。可是對方將十州刺史聚集在此,面對各異的人心,軟硬兼施之下使他們聽命行事,且是在如此短短時間內辦成,卻絕非尋常人等可以做到,此中展露的心性與馭人手段,遠比提刀殺人來得更叫人畏懼。
由此亦可見,這小女郎能在短短兩載間坐上淮南道節度使之位,憑藉得絕不是所謂運氣。
沈文雙又想擦汗了,現在的年輕人,了不得啊。
今日所議皆為大致章程,用常歲寧最後的話來說:「今日無它,主要是與諸位熟悉一二。」
眾官員大多心中滴下冷汗,這熟悉的方式可太是那個了,乃至叫他們擁有了一種被命運扼住喉嚨的感受。
常歲寧留他們在江都停留五日,以便詳細商議諸事。
眾人離開後,不免私下復盤合計,而越是回想今日的一切,越覺處處皆透著深意,每想一遍,後背的冷汗就又添一層。
也有人在琢磨江都軍中如今的新制,其中有一條,還牽連到了土地制的細微變動——
常歲寧讓人在江都城外建了數處軍舍,改帳為屋,可容納近十萬士兵,並在周遭劃分開墾大片土地,令江都軍中半數的士兵領地種地,於農閒時操練。
對此,常歲寧給出的說法,是為了開源軍餉,讓軍中做到自給自足,不給朝廷添負擔,且又能迅速增加糧食生產。
此制與大盛建朝時的府兵制有重合之處,但自數十年前起,弊端漸顯的府兵制已逐漸名存實亡——如今常歲寧只是翻出來稍作改動,而不算是自立嶄新之制,便可避免許多非議,也誠如沈文雙聽到時的感受一樣,她總是很擅長在彈性範圍內將繩子拉到最緊。
但很多人心中清楚,此舉帶來的影響絕非只是自給自足,他們已知,江都軍中有一條新規,校尉以上者,可接家人同來江都,入軍戶,入住軍舍,按人口領田分地,且免除一切徭役。
這對軍中士兵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尤其是戰亂年間。
類似的條例不止此一條,無職但有功者,亦或是表現出眾的士兵,都有相應的優待之策。
在這人命如草芥的世道間,這無疑會最大程度提升軍中的凝聚力,以及士兵的積極性。
滁州刺史嘆息道:「如此一來,定會有更多人願意投向她的江都軍……」
當然,他們若效仿此制,也會很有效果,但他們各州的兵力數目是有定額的,常歲寧不可能任由他們過分坐大。這一點,從她勒令他們每月抽調兩千兵力前來江都輪值之上,便能看得出來了。
提到這裡,廬州刺史忽而喃喃道:「我們抽調來的兵力,操練之餘,該不會還要幫她去軍田裡種地吧……」
「……」壽州刺史瞥他一眼,這重要嗎?
擅長做假帳也擅長算帳的廬州刺史卻越算越覺吃虧,每州兩千人,十二州加一起,兩萬多的無償勞動力呢。
廬州刺史嘆口氣,千言萬語化作一句:「她是真會過日子啊。」
壽州刺史也嘆氣:「現如今,我等的人頭都被她按在地上了,還說這些作甚……」
常歲寧也承認自己今日逼迫眾人應下執行新政之舉,的確有「牛不喝水強按頭」的恐嚇作派在其中。
但世道不好,棍棒之下才能快些出孝子嘛。
且她這水是甜的,她相信總有一日,他們會「理解」她這個家主的良苦用心的。
常歲寧腳步輕快,往內院走去,去尋老常和阿點他們了——她要向老常問一問,玉門關那邊的情況如何。
……
另一邊,阿澈在天黑之前,快馬趕回到了停靠著新舶的海邊。
已值黃昏漲潮之際,但此處依舊熱鬧地圍著數百號人,有負責看守的士兵,有前來觀看新船的漁民,還有造船坊里的工匠,以及沈三貓。
「沈管事!」
見阿澈舉著一張紙奔來,沈三貓忙上前問道:「可是女郎賜下船號了?」
阿澈氣喘吁吁,雙手將捲起的紙張展開,道:「長寧,長寧號!」
「好!」沈三貓大喜,忙讓眾工匠上前來。
「那便描字吧,描下之後,我等來鑿刻描漆!」有工匠提議道:「沈管事,便由您來寫吧!」
沈三貓連連擺手:「我的字上不得台面!怕是要辱沒了這二字!」
他說著,笑看向那艘大船之上,還在帶人檢查船舷的女子身影,道:「讓錢娘子來寫吧,她的字寫得十分漂亮,有其父錢先生之風。」
幾名工匠愣了一下,但也沒敢反駁沈三貓的話。
很快有人將駱溪喊了過來,告知了此事。
忙得一頭汗水的駱溪訝然而激動,將手在衣角邊用力地蹭了蹭,才雙手鄭重地接過那支大筆。
第481章 我的親阿姊啊
初夏的夕陽已顯熱烈,映照在海面上,將這方天地染成了盛大的金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若是先說「甜」的,再談「苦」的,「苦」的那部分便只會叫人想要挑揀迴避。而若顛倒過來,先說「苦」,再談「甜」,無形間便賦予了二者一種「先吃苦,方能有後甜」的因果認知關係。
雖說看似是小細節,但裡頭卻都是拿捏人心的門道啊。
沈文雙在心中感嘆——斬殺兩州刺史,固然叫人心生畏懼,但殺人這種事,只要手中有兵有刀,便誰人都能去殺上一殺。可是對方將十州刺史聚集在此,面對各異的人心,軟硬兼施之下使他們聽命行事,且是在如此短短時間內辦成,卻絕非尋常人等可以做到,此中展露的心性與馭人手段,遠比提刀殺人來得更叫人畏懼。
由此亦可見,這小女郎能在短短兩載間坐上淮南道節度使之位,憑藉得絕不是所謂運氣。
沈文雙又想擦汗了,現在的年輕人,了不得啊。
今日所議皆為大致章程,用常歲寧最後的話來說:「今日無它,主要是與諸位熟悉一二。」
眾官員大多心中滴下冷汗,這熟悉的方式可太是那個了,乃至叫他們擁有了一種被命運扼住喉嚨的感受。
常歲寧留他們在江都停留五日,以便詳細商議諸事。
眾人離開後,不免私下復盤合計,而越是回想今日的一切,越覺處處皆透著深意,每想一遍,後背的冷汗就又添一層。
也有人在琢磨江都軍中如今的新制,其中有一條,還牽連到了土地制的細微變動——
常歲寧讓人在江都城外建了數處軍舍,改帳為屋,可容納近十萬士兵,並在周遭劃分開墾大片土地,令江都軍中半數的士兵領地種地,於農閒時操練。
對此,常歲寧給出的說法,是為了開源軍餉,讓軍中做到自給自足,不給朝廷添負擔,且又能迅速增加糧食生產。
此制與大盛建朝時的府兵制有重合之處,但自數十年前起,弊端漸顯的府兵制已逐漸名存實亡——如今常歲寧只是翻出來稍作改動,而不算是自立嶄新之制,便可避免許多非議,也誠如沈文雙聽到時的感受一樣,她總是很擅長在彈性範圍內將繩子拉到最緊。
但很多人心中清楚,此舉帶來的影響絕非只是自給自足,他們已知,江都軍中有一條新規,校尉以上者,可接家人同來江都,入軍戶,入住軍舍,按人口領田分地,且免除一切徭役。
這對軍中士兵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尤其是戰亂年間。
類似的條例不止此一條,無職但有功者,亦或是表現出眾的士兵,都有相應的優待之策。
在這人命如草芥的世道間,這無疑會最大程度提升軍中的凝聚力,以及士兵的積極性。
滁州刺史嘆息道:「如此一來,定會有更多人願意投向她的江都軍……」
當然,他們若效仿此制,也會很有效果,但他們各州的兵力數目是有定額的,常歲寧不可能任由他們過分坐大。這一點,從她勒令他們每月抽調兩千兵力前來江都輪值之上,便能看得出來了。
提到這裡,廬州刺史忽而喃喃道:「我們抽調來的兵力,操練之餘,該不會還要幫她去軍田裡種地吧……」
「……」壽州刺史瞥他一眼,這重要嗎?
擅長做假帳也擅長算帳的廬州刺史卻越算越覺吃虧,每州兩千人,十二州加一起,兩萬多的無償勞動力呢。
廬州刺史嘆口氣,千言萬語化作一句:「她是真會過日子啊。」
壽州刺史也嘆氣:「現如今,我等的人頭都被她按在地上了,還說這些作甚……」
常歲寧也承認自己今日逼迫眾人應下執行新政之舉,的確有「牛不喝水強按頭」的恐嚇作派在其中。
但世道不好,棍棒之下才能快些出孝子嘛。
且她這水是甜的,她相信總有一日,他們會「理解」她這個家主的良苦用心的。
常歲寧腳步輕快,往內院走去,去尋老常和阿點他們了——她要向老常問一問,玉門關那邊的情況如何。
……
另一邊,阿澈在天黑之前,快馬趕回到了停靠著新舶的海邊。
已值黃昏漲潮之際,但此處依舊熱鬧地圍著數百號人,有負責看守的士兵,有前來觀看新船的漁民,還有造船坊里的工匠,以及沈三貓。
「沈管事!」
見阿澈舉著一張紙奔來,沈三貓忙上前問道:「可是女郎賜下船號了?」
阿澈氣喘吁吁,雙手將捲起的紙張展開,道:「長寧,長寧號!」
「好!」沈三貓大喜,忙讓眾工匠上前來。
「那便描字吧,描下之後,我等來鑿刻描漆!」有工匠提議道:「沈管事,便由您來寫吧!」
沈三貓連連擺手:「我的字上不得台面!怕是要辱沒了這二字!」
他說著,笑看向那艘大船之上,還在帶人檢查船舷的女子身影,道:「讓錢娘子來寫吧,她的字寫得十分漂亮,有其父錢先生之風。」
幾名工匠愣了一下,但也沒敢反駁沈三貓的話。
很快有人將駱溪喊了過來,告知了此事。
忙得一頭汗水的駱溪訝然而激動,將手在衣角邊用力地蹭了蹭,才雙手鄭重地接過那支大筆。
第481章 我的親阿姊啊
初夏的夕陽已顯熱烈,映照在海面上,將這方天地染成了盛大的金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