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頁
每每想到這一點,連只雞都還沒殺過的吳昭白心底就莫名怵得慌。
且經過去年那場漫長的反思,他那股自視過高的心勁兒已經被折了大半。
也因此,他心中雖有話想說,卻到底沒敢吭聲。
「祖父,讓兄長和我一起吧。」吳春白提議道。
吳昭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看過去,只見妹妹與他端方一笑:「便是讓兄長幫著磨一磨墨,也總好過他成日閒著無事可做。」
吳昭白聽得神情扭曲——話里話外,怎有種廢物利用之感?
他飽讀詩書,會的可不止是磨墨!
上首的吳老太爺看著孫女,眼神不禁越發滿意了。
吳春白回到居院時,侍女侍奉她沐浴罷,幫她絞乾頭髮時,問了一句:「婢子為女郎收拾東西時,似乎沒看到女郎出門前帶走的那把匕首……可是丟在外頭了?」
那把匕首對女郎來說是有些不同的意義在的。
吳春白道:「應當是,丟便丟了,不打緊。」
那日情形緊急時,她將匕首暗中遞給了那位宋大人,想來是急亂中被他遺失了。
那日她嚇住了,遍地都是屍首,便未曾顧得上去尋找。
思及此,吳春白躺在榻上時,不禁又回想到了那日的經歷。
與此同時,剛合上公文的宋顯,看著書案旁的那隻匣子,忽然也回想到了那冰天雪地中,與死亡擦肩而過的驚險情形。
每每回想此事,他腦海中最常出現的,卻是那扮作近隨的女子,雙手將刀捅入叛軍身體之後,驚魂不定地看著他的那雙眼睛。
抬首望,窗外月明風靜。
此一場雨,帶走了暮春最後一絲涼意。已近立夏,萬物日漸繁茂。
遠在益州的榮王府中,後園中的花草亦是一番爭奇鬥豔的景象,著藏青色廣袖常袍的榮王李隱立於亭內觀景,一名黑袍男子出現在他身後,在亭內跪了下去請罪。
李隱未有回頭,問話聲不見怒氣:「失手了?」
男子答:「回王爺,應是有人先我等一步下手了。」
榮王聞言眉心輕動,微側首。
男子便詳說了經過,末了道:「……待我等趕到時,那山壁下只剩下了喻增的殘缺身軀,其上首級已被人搶先取走。」
榮王清朗的聲音語調沒有絲毫起伏:「首級既已不在了,那殘軀,果真還是喻增麼?」
第462章 唯有殺之
黑袍人聞言便道:「屬下已親自仔細查看過那殘肢的衣著佩物,身量,及車馬旁的痕跡等……」
「你做事我固然放心,但這些皆可作假混淆。」榮王道:「此事總歸有存疑之處。」
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這名黑衣人向來得榮王器重信任,此刻便接話道:「若死的不是喻增,那便是有人趁亂帶走了他,且替他偽造出了被殺的假象……可是何人會這麼做?」
「如此大費周章製造假象,必然不會是明氏。」李隱緩聲道:「她此刻,大約已認定喻增已死,我已順利得手。」
那背後之人造出的假象,不單是給他看的,同樣也是給明氏看的。
只是在此事之上,他比明氏更具有辨別真偽的優勢,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人失手了。
黑袍男子擰眉思索著道:「難道是喻增事先已有準備,順水推舟藉此亂脫身?」
榮王搖頭:「在京師之外,他應當沒有這麼大的能耐,可以足夠讓他從本王與明氏兩方人馬的眼睛下悄然脫身。」
要想知道是何人所為,便要仔細想一想,保下喻增,對誰更有好處?或者說,喻增活著的價值是什麼?
脫離了司宮台掌事的這重身份,喻增身上僅剩下的,便是暗中同他的這層牽連了……而這一層牽連中,分量最重的,大抵便是當年關於阿尚的那件事……
李隱能想到此處,並非憑空揣測——
他想到了兩年前,在京中離奇失蹤的玉屑。
他早欲除去玉屑,但一直未能尋到機會,玉屑神智混亂,但戒備之心極重,從不肯踏出長公主府半步。而那些年中,他尚且受制於明氏,在京師的任何動作都有招來禍事的可能,且玉屑並非知曉真相全貌者,她所能帶來的威脅,尚且可控制在喻增之下。
這種前提下,他若將手伸去長公主府內冒險行事,稍有不慎,反倒更容易主動暴露當年之事,只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於是他只令人暗中在長公主府附近輪流監視玉屑的舉動,一為掌控玉屑的動向,二為等待一個不會引人懷疑的動手時機。
而就在兩年前,玉屑突然一反常態有了異動,主動離開了長公主府,並且「無比巧合」地跌落河中,躲開了擊殺,從此後再無半分線索,連明氏也未能追查到什麼。
那日的一切都出現得過於巧合,甚至稱得上天衣無縫。
這兩年間,他不時便會想到此事,可一切風平浪靜,並不曾有絲毫可疑的風聲出現。
他甚至已要覺得玉屑的失蹤只是巧合了……直到今日,喻增之事,也給了他同樣的蹊蹺之感。
所以,他是否可以猜測,兩年前有人已從玉屑口中得知了喻增當年暗中去信之事,查到了喻增身上,此次便藉機帶走了喻增?
若此假設為真,那此人會是何人?
誰會無端懷疑當年阿尚之死?時隔多年仍在試圖探查舊事?並且具備帶走喻增的能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且經過去年那場漫長的反思,他那股自視過高的心勁兒已經被折了大半。
也因此,他心中雖有話想說,卻到底沒敢吭聲。
「祖父,讓兄長和我一起吧。」吳春白提議道。
吳昭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看過去,只見妹妹與他端方一笑:「便是讓兄長幫著磨一磨墨,也總好過他成日閒著無事可做。」
吳昭白聽得神情扭曲——話里話外,怎有種廢物利用之感?
他飽讀詩書,會的可不止是磨墨!
上首的吳老太爺看著孫女,眼神不禁越發滿意了。
吳春白回到居院時,侍女侍奉她沐浴罷,幫她絞乾頭髮時,問了一句:「婢子為女郎收拾東西時,似乎沒看到女郎出門前帶走的那把匕首……可是丟在外頭了?」
那把匕首對女郎來說是有些不同的意義在的。
吳春白道:「應當是,丟便丟了,不打緊。」
那日情形緊急時,她將匕首暗中遞給了那位宋大人,想來是急亂中被他遺失了。
那日她嚇住了,遍地都是屍首,便未曾顧得上去尋找。
思及此,吳春白躺在榻上時,不禁又回想到了那日的經歷。
與此同時,剛合上公文的宋顯,看著書案旁的那隻匣子,忽然也回想到了那冰天雪地中,與死亡擦肩而過的驚險情形。
每每回想此事,他腦海中最常出現的,卻是那扮作近隨的女子,雙手將刀捅入叛軍身體之後,驚魂不定地看著他的那雙眼睛。
抬首望,窗外月明風靜。
此一場雨,帶走了暮春最後一絲涼意。已近立夏,萬物日漸繁茂。
遠在益州的榮王府中,後園中的花草亦是一番爭奇鬥豔的景象,著藏青色廣袖常袍的榮王李隱立於亭內觀景,一名黑袍男子出現在他身後,在亭內跪了下去請罪。
李隱未有回頭,問話聲不見怒氣:「失手了?」
男子答:「回王爺,應是有人先我等一步下手了。」
榮王聞言眉心輕動,微側首。
男子便詳說了經過,末了道:「……待我等趕到時,那山壁下只剩下了喻增的殘缺身軀,其上首級已被人搶先取走。」
榮王清朗的聲音語調沒有絲毫起伏:「首級既已不在了,那殘軀,果真還是喻增麼?」
第462章 唯有殺之
黑袍人聞言便道:「屬下已親自仔細查看過那殘肢的衣著佩物,身量,及車馬旁的痕跡等……」
「你做事我固然放心,但這些皆可作假混淆。」榮王道:「此事總歸有存疑之處。」
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這名黑衣人向來得榮王器重信任,此刻便接話道:「若死的不是喻增,那便是有人趁亂帶走了他,且替他偽造出了被殺的假象……可是何人會這麼做?」
「如此大費周章製造假象,必然不會是明氏。」李隱緩聲道:「她此刻,大約已認定喻增已死,我已順利得手。」
那背後之人造出的假象,不單是給他看的,同樣也是給明氏看的。
只是在此事之上,他比明氏更具有辨別真偽的優勢,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人失手了。
黑袍男子擰眉思索著道:「難道是喻增事先已有準備,順水推舟藉此亂脫身?」
榮王搖頭:「在京師之外,他應當沒有這麼大的能耐,可以足夠讓他從本王與明氏兩方人馬的眼睛下悄然脫身。」
要想知道是何人所為,便要仔細想一想,保下喻增,對誰更有好處?或者說,喻增活著的價值是什麼?
脫離了司宮台掌事的這重身份,喻增身上僅剩下的,便是暗中同他的這層牽連了……而這一層牽連中,分量最重的,大抵便是當年關於阿尚的那件事……
李隱能想到此處,並非憑空揣測——
他想到了兩年前,在京中離奇失蹤的玉屑。
他早欲除去玉屑,但一直未能尋到機會,玉屑神智混亂,但戒備之心極重,從不肯踏出長公主府半步。而那些年中,他尚且受制於明氏,在京師的任何動作都有招來禍事的可能,且玉屑並非知曉真相全貌者,她所能帶來的威脅,尚且可控制在喻增之下。
這種前提下,他若將手伸去長公主府內冒險行事,稍有不慎,反倒更容易主動暴露當年之事,只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於是他只令人暗中在長公主府附近輪流監視玉屑的舉動,一為掌控玉屑的動向,二為等待一個不會引人懷疑的動手時機。
而就在兩年前,玉屑突然一反常態有了異動,主動離開了長公主府,並且「無比巧合」地跌落河中,躲開了擊殺,從此後再無半分線索,連明氏也未能追查到什麼。
那日的一切都出現得過於巧合,甚至稱得上天衣無縫。
這兩年間,他不時便會想到此事,可一切風平浪靜,並不曾有絲毫可疑的風聲出現。
他甚至已要覺得玉屑的失蹤只是巧合了……直到今日,喻增之事,也給了他同樣的蹊蹺之感。
所以,他是否可以猜測,兩年前有人已從玉屑口中得知了喻增當年暗中去信之事,查到了喻增身上,此次便藉機帶走了喻增?
若此假設為真,那此人會是何人?
誰會無端懷疑當年阿尚之死?時隔多年仍在試圖探查舊事?並且具備帶走喻增的能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