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頁
此刻,常歲安眼中帶著狐疑之色,又問:「元祥哥,你是想故意支開我吧?」
元祥一愣後,赧然一笑:「竟未能瞞得過常郎君的眼睛……」
見自己猜對,常歲安略有些自滿,並徹底瞭然:「我方才還覺得有點奇怪呢,崔大都督怎會突然邀寧寧賞月,原是有要事要與寧寧單獨商議——」
「……?」元祥面上笑意微滯了片刻。
好吧,他還以為常郎君終於勘破那份真假了。
在此「真假」之上,常歲安很有自信——他與旁人可不一樣,旁人不知當初崔大都督求娶之舉是做戲,但他卻是知情者,旁人總是誤解崔大都督待寧寧有意,但他心裡門兒清!
但很多時候,他也必須裝作「不知情」的模樣,畢竟若叫人知曉當初乃是做戲,那可是欺君之罪來著。
自覺門清兒的常歲安,兢兢業業地扮演著「大都督求而不得的大舅哥」此一角色。
常歲安自覺洞察力也很有提升,自信地對元祥道:「元祥哥,下回再有此等事,你只需向我使個眼色即可,不必拉拽,我也自能意會。」
這話是真的,他這一年的軍中生活,身心皆受到磨礪,沒有一日是白過的。
元祥點頭應下,表情欣慰——看得出來常郎君如今的確多了份洞察力,雖然洞察的方向錯了,但東西是有的。
「魏侍郎!」常歲安忽然出聲,看向來人。
元祥轉頭看去,只見正是魏侍郎帶著他那礙眼的近隨走了過來。
看著向自己行禮的常歲安,魏叔易含笑問:「方才遠遠看著,似乎見常刺史在此?」
「魏侍郎也來找寧寧嗎?」常歲安道:「寧寧才和大都督一同離開——」
魏叔易不置可否一笑:「無妨。」
崔令安防賊的眼神不錯,看來是遠遠發現他往此處走來了。
「常郎君可有空閒一敘?」魏叔易轉而笑問常歲安。
常歲安點頭。
他與魏叔易在京中時雖無太多交集,卻也絕不算陌生。
且常歲安最大的特點便是隨和友善,同誰都能聊得起來,包括街邊的騙子,和路過的螞蟻。
二人邊走邊聊間,常歲安有些好奇地問:「……魏侍郎怎突然問起先太子殿下之事?」
「沒什麼。」魏叔易含笑緩聲道:「身在玄策軍中,難免好奇當初創立它的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生平。」
常歲安瞭然之餘,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知道的就這些了,都是聽阿爹他們偶然提起的……先太子殿下早逝,是阿爹心中傷疤,我便也不曾深問過。」
與常歲安分開後,魏叔易回到了帳內,在小几後坐下,眼中時有思索之色。
他手執一隻上品白玉玲瓏茶甌,在手中緩緩轉動打量著。
方才同崔璟相談罷,他已接受了這弄人的宿命,也做好了自顧周旋到底的準備,但或許正因心中有了抉擇,不再是一團繁亂,反而讓他得以開始冷靜思考一些細節——
茶甌底部,有淡淡淺藍色花押……之後他猜到,當初於和州時,常歲寧之所以選擇在他車內留下周家村拐子供罪書,正是藉此茶甌確定了他魏家子的身份。
此茶甌,是崇月長公主贈予他母親的。
先太子與崇月長公主乃孿生,感情深厚,先太子能認出崇月長公主的花押,自然是說得通的……
但是,他卻總覺得漏掉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這是一種直覺,再有一點,是他心中一直存疑的——有關先太子之事,母親到底在隱瞞他什麼?
死而復生這種大事,都已被他知曉了,還有什麼是說不得的嗎?
母親說她曾立誓,要為故人保守秘密……這個故人,究竟是指先太子,還是崇月長公主?
還有……
「她」初次出現在和州時,那供罪書上所用,為何是崇月長公主的筆跡?
之後「她」大約是不想讓他起疑,所以在大雲寺抄經時,特意用了兩種筆跡,讓他相信「她」只是在臨摹崇月長公主的筆跡,包括之後登泰樓作畫,她也稱作臨摹——
可是他如今已知真相,便不免要想,一個人在初經歷了「借屍還魂」之事時,應正是對一切茫然而不設防之際,在那時,為何會下意識選用同胞阿姊的筆跡?
若想勉強說通此事,他固然也可以為「她」找出千百個理由來,但無論是哪一種理由,但凡他能想到的,似乎都有些牽強。
而越是往下想,這「牽強」的細節,似乎便越多。
此刻在他心間唯一明晰的是,先太子與崇月長公主之間的關連,已不單只是感情深厚,而似乎密切到有些蹊蹺了……
這份蹊蹺的答案,很有可能便是他母親立誓守著的秘密,是嗎?
魏叔易兀自抽絲剝繭,縝密細緻,並試圖回憶那些有關崇月長公主的傳聞。
那位長公主,體弱多病,卻可於陣前斬殺北狄主將,有人說,是毒殺,也有人說,是先以美色相誘……但後者說法只在暗中流傳,他阿娘聽聞過一次,氣得險些提刀砍上門去,料想只是針對柔弱女子的無稽揣測。
可即便是毒殺,之後砍下對方頭顱……於一個柔弱女子而言,並且自刎身亡,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吧?
這位長公主的護國之志,無疑是可敬的,可是,現下仔細想來,也有些「可疑」不是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元祥一愣後,赧然一笑:「竟未能瞞得過常郎君的眼睛……」
見自己猜對,常歲安略有些自滿,並徹底瞭然:「我方才還覺得有點奇怪呢,崔大都督怎會突然邀寧寧賞月,原是有要事要與寧寧單獨商議——」
「……?」元祥面上笑意微滯了片刻。
好吧,他還以為常郎君終於勘破那份真假了。
在此「真假」之上,常歲安很有自信——他與旁人可不一樣,旁人不知當初崔大都督求娶之舉是做戲,但他卻是知情者,旁人總是誤解崔大都督待寧寧有意,但他心裡門兒清!
但很多時候,他也必須裝作「不知情」的模樣,畢竟若叫人知曉當初乃是做戲,那可是欺君之罪來著。
自覺門清兒的常歲安,兢兢業業地扮演著「大都督求而不得的大舅哥」此一角色。
常歲安自覺洞察力也很有提升,自信地對元祥道:「元祥哥,下回再有此等事,你只需向我使個眼色即可,不必拉拽,我也自能意會。」
這話是真的,他這一年的軍中生活,身心皆受到磨礪,沒有一日是白過的。
元祥點頭應下,表情欣慰——看得出來常郎君如今的確多了份洞察力,雖然洞察的方向錯了,但東西是有的。
「魏侍郎!」常歲安忽然出聲,看向來人。
元祥轉頭看去,只見正是魏侍郎帶著他那礙眼的近隨走了過來。
看著向自己行禮的常歲安,魏叔易含笑問:「方才遠遠看著,似乎見常刺史在此?」
「魏侍郎也來找寧寧嗎?」常歲安道:「寧寧才和大都督一同離開——」
魏叔易不置可否一笑:「無妨。」
崔令安防賊的眼神不錯,看來是遠遠發現他往此處走來了。
「常郎君可有空閒一敘?」魏叔易轉而笑問常歲安。
常歲安點頭。
他與魏叔易在京中時雖無太多交集,卻也絕不算陌生。
且常歲安最大的特點便是隨和友善,同誰都能聊得起來,包括街邊的騙子,和路過的螞蟻。
二人邊走邊聊間,常歲安有些好奇地問:「……魏侍郎怎突然問起先太子殿下之事?」
「沒什麼。」魏叔易含笑緩聲道:「身在玄策軍中,難免好奇當初創立它的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生平。」
常歲安瞭然之餘,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知道的就這些了,都是聽阿爹他們偶然提起的……先太子殿下早逝,是阿爹心中傷疤,我便也不曾深問過。」
與常歲安分開後,魏叔易回到了帳內,在小几後坐下,眼中時有思索之色。
他手執一隻上品白玉玲瓏茶甌,在手中緩緩轉動打量著。
方才同崔璟相談罷,他已接受了這弄人的宿命,也做好了自顧周旋到底的準備,但或許正因心中有了抉擇,不再是一團繁亂,反而讓他得以開始冷靜思考一些細節——
茶甌底部,有淡淡淺藍色花押……之後他猜到,當初於和州時,常歲寧之所以選擇在他車內留下周家村拐子供罪書,正是藉此茶甌確定了他魏家子的身份。
此茶甌,是崇月長公主贈予他母親的。
先太子與崇月長公主乃孿生,感情深厚,先太子能認出崇月長公主的花押,自然是說得通的……
但是,他卻總覺得漏掉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這是一種直覺,再有一點,是他心中一直存疑的——有關先太子之事,母親到底在隱瞞他什麼?
死而復生這種大事,都已被他知曉了,還有什麼是說不得的嗎?
母親說她曾立誓,要為故人保守秘密……這個故人,究竟是指先太子,還是崇月長公主?
還有……
「她」初次出現在和州時,那供罪書上所用,為何是崇月長公主的筆跡?
之後「她」大約是不想讓他起疑,所以在大雲寺抄經時,特意用了兩種筆跡,讓他相信「她」只是在臨摹崇月長公主的筆跡,包括之後登泰樓作畫,她也稱作臨摹——
可是他如今已知真相,便不免要想,一個人在初經歷了「借屍還魂」之事時,應正是對一切茫然而不設防之際,在那時,為何會下意識選用同胞阿姊的筆跡?
若想勉強說通此事,他固然也可以為「她」找出千百個理由來,但無論是哪一種理由,但凡他能想到的,似乎都有些牽強。
而越是往下想,這「牽強」的細節,似乎便越多。
此刻在他心間唯一明晰的是,先太子與崇月長公主之間的關連,已不單只是感情深厚,而似乎密切到有些蹊蹺了……
這份蹊蹺的答案,很有可能便是他母親立誓守著的秘密,是嗎?
魏叔易兀自抽絲剝繭,縝密細緻,並試圖回憶那些有關崇月長公主的傳聞。
那位長公主,體弱多病,卻可於陣前斬殺北狄主將,有人說,是毒殺,也有人說,是先以美色相誘……但後者說法只在暗中流傳,他阿娘聽聞過一次,氣得險些提刀砍上門去,料想只是針對柔弱女子的無稽揣測。
可即便是毒殺,之後砍下對方頭顱……於一個柔弱女子而言,並且自刎身亡,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吧?
這位長公主的護國之志,無疑是可敬的,可是,現下仔細想來,也有些「可疑」不是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