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頁
但今夜,這惶惶的寂靜,卻忽然被銅鑼聲打碎。
伴隨響亮銅鑼聲的,還有刺史府衙役們的報捷聲:「黃水洋大捷!」
「刺史大人率兵,一舉挫殺倭軍數萬!」
「倭軍潰散敗退!」
「我軍大獲全勝!」
「大勝!」
「……」
衙役們走街串巷,凡到之處,皆陸陸續續地亮起了燈火。
這兩日住在別院中的孟列,聞聲也立即掀被而起,趿拉著鞋子朝外面走去。
「——咚!」
姚冉重重地敲響手中銅鑼,鑼聲震顫,她的聲音清晰有力:「我軍大捷,江都可安!」
她與李潼,元淼等人,一路乘坐馬車,經過無二院外,她即下車,敲鑼報訊。
按說此等事,本無需她親自來做,她亦從來不是喜歡湊熱鬧的人,但當李潼提及去城中報訊時,她卻第一個跟了上來。
至此時,姚冉激盪的心緒仍未平復,說得淺薄些,今晚這則捷訊傳回,當著那些所謂欽差的面,她甚至覺得揚眉吐氣。
大人未曾回來,卻已經粉碎了那些傲慢的奚落,不曾留給任何人向江都伸出爪牙的機會。
她再次想,世上,究竟怎會有大人這樣的人呢?
她又何德何能,得以跟隨在這樣的人身後呢?
姚冉再敲一聲鑼,鑼聲震得她眼尾都泛紅了。
無二院中眾師生,皆披衣持燈起身。
夜色深重,然四下人聲鼎沸,那些學子中,也多見女子面孔,她們很多人向姚冉圍過來,向她求證此事。
有年輕的學子險些掩面哭出來,卻是因為欣喜慶幸。
近日學館中人心惶惶,甚至已經有同窗收拾包袱跑路了,只恐倭軍攻來,全當提前避禍,並將此美稱為「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館長和先生們,對此也並未嚴斥阻止,只作公開說明,凡擅自離院者,皆視為自行肄業,之後再不得入無二院受教。
幸而他們顧及文人體面,未曾跟著一起跑……由此可見,人要點臉,還是很有好處的!
料想日後,想考進無二院只會越來越難……且叫那些跑路之人,揣著一肚子悔青的腸子,遠遠地哭去吧!
眾學子激動之下,皆自發前往城中各處,高聲宣告此捷。
「得常刺史及眾將士以命相護,江都之困自此休矣!」
他們奔走相告,一路高呼。
文人心性多敏,如此也算與江都共同經歷了一場劫後餘生,此一夜後,他們註定會對腳下的土地生出更深的羈絆與歸屬。
城中燈火越亮越多,恍若白晝。
初冬寒氣逼人,卻無人顧得上去體會這不值一提的寒冷。
百姓們歡呼著,有盆的敲盆,只為讓更多人知曉捷訊。
「阿娘……是天狗來了嗎?」
有女童睡夢中被驚醒,有些不安地攥著娘親的衣角,跟著娘親出了院子。
「不,是天狗走了。」巧娘壓下眼角淚花,又道:「也不是,是天狗被逐殺了,再不敢來了。」
「什麼人這麼厲害,連天狗都能殺得了?」女童滿眼驚奇地問:「是后羿嗎?」
巧娘無比認真地道:「不是后羿,是我們江都的常刺史,常大人。」
女童的眼睛更亮了:「是阿娘常說的那位常大人嗎?」
「是……」巧娘點頭,彎身替女童整理身上的新衣,眼中有著感激的珍視:「要記住,阿娘能出去做工,是受恩於常刺史。我們囡囡的每一件新衣里,都有常刺史的恩情在。」
不單民居處熱鬧嘈雜,街道商鋪也皆被捷訊吵醒。
蔣海聞聽此事,歡喜至極,連忙催促僕人:「快……將我那塊匾,再擦得亮一些!」
他蔣家世代做官鹽生意,與江都命脈相連,若任由倭軍上岸,江都便再無蔣家。
或是夜中得訊,人更容易感性,蔣海竟險些熱淚盈眶。
雖說心眼子多了些,拿他當下蛋的雞,但人家不單給他錢賺,還給他命活,這哪是什麼常刺史?分明是他蔣海的再生父母!
他這位「再生父母」,可要平安回來才好啊。
只要常刺史平安回來,往後,他保管好好孝敬著!
江都城中,因此一則捷訊,徹底無眠。
許多百姓並無法清晰地表達出具象的心情,但天亮後,隨著早市大開,有許多百姓歡歡喜喜地湧上街市,有甚者,竟已經開始討論著備起了年貨。
今年,可以安心過年了!
這些時日,同樣閉門不敢出的,還有沿海的漁民。
接下來兩日,有許多漁民自發來到海邊,乘著小船,將一盞盞水燈放入海水中。
在他們的舊俗中,此燈是為海上的引路燈,可指引亡魂悉得往生,可祈生者早日平安歸來。
江都捷報,很快傳回了京中。
早朝之上,百官正議事時,忽聞此捷訊,聽得那驚人的斬倭數目,無不為之震動。
說起來,倭軍逼境已有大半載之久,然而江都報訊卻並不殷勤,所以愈發不被看好,此番算是第一則正經傳回的捷訊!
這捷訊,不單正經,還像樣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感覺,就好像,原本最不被看好的家中么女,在闔族子弟中,某日忽然變成了最出類拔萃的那一個,並於家中處境最艱難時,突然傳回了一封光耀門楣的家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伴隨響亮銅鑼聲的,還有刺史府衙役們的報捷聲:「黃水洋大捷!」
「刺史大人率兵,一舉挫殺倭軍數萬!」
「倭軍潰散敗退!」
「我軍大獲全勝!」
「大勝!」
「……」
衙役們走街串巷,凡到之處,皆陸陸續續地亮起了燈火。
這兩日住在別院中的孟列,聞聲也立即掀被而起,趿拉著鞋子朝外面走去。
「——咚!」
姚冉重重地敲響手中銅鑼,鑼聲震顫,她的聲音清晰有力:「我軍大捷,江都可安!」
她與李潼,元淼等人,一路乘坐馬車,經過無二院外,她即下車,敲鑼報訊。
按說此等事,本無需她親自來做,她亦從來不是喜歡湊熱鬧的人,但當李潼提及去城中報訊時,她卻第一個跟了上來。
至此時,姚冉激盪的心緒仍未平復,說得淺薄些,今晚這則捷訊傳回,當著那些所謂欽差的面,她甚至覺得揚眉吐氣。
大人未曾回來,卻已經粉碎了那些傲慢的奚落,不曾留給任何人向江都伸出爪牙的機會。
她再次想,世上,究竟怎會有大人這樣的人呢?
她又何德何能,得以跟隨在這樣的人身後呢?
姚冉再敲一聲鑼,鑼聲震得她眼尾都泛紅了。
無二院中眾師生,皆披衣持燈起身。
夜色深重,然四下人聲鼎沸,那些學子中,也多見女子面孔,她們很多人向姚冉圍過來,向她求證此事。
有年輕的學子險些掩面哭出來,卻是因為欣喜慶幸。
近日學館中人心惶惶,甚至已經有同窗收拾包袱跑路了,只恐倭軍攻來,全當提前避禍,並將此美稱為「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館長和先生們,對此也並未嚴斥阻止,只作公開說明,凡擅自離院者,皆視為自行肄業,之後再不得入無二院受教。
幸而他們顧及文人體面,未曾跟著一起跑……由此可見,人要點臉,還是很有好處的!
料想日後,想考進無二院只會越來越難……且叫那些跑路之人,揣著一肚子悔青的腸子,遠遠地哭去吧!
眾學子激動之下,皆自發前往城中各處,高聲宣告此捷。
「得常刺史及眾將士以命相護,江都之困自此休矣!」
他們奔走相告,一路高呼。
文人心性多敏,如此也算與江都共同經歷了一場劫後餘生,此一夜後,他們註定會對腳下的土地生出更深的羈絆與歸屬。
城中燈火越亮越多,恍若白晝。
初冬寒氣逼人,卻無人顧得上去體會這不值一提的寒冷。
百姓們歡呼著,有盆的敲盆,只為讓更多人知曉捷訊。
「阿娘……是天狗來了嗎?」
有女童睡夢中被驚醒,有些不安地攥著娘親的衣角,跟著娘親出了院子。
「不,是天狗走了。」巧娘壓下眼角淚花,又道:「也不是,是天狗被逐殺了,再不敢來了。」
「什麼人這麼厲害,連天狗都能殺得了?」女童滿眼驚奇地問:「是后羿嗎?」
巧娘無比認真地道:「不是后羿,是我們江都的常刺史,常大人。」
女童的眼睛更亮了:「是阿娘常說的那位常大人嗎?」
「是……」巧娘點頭,彎身替女童整理身上的新衣,眼中有著感激的珍視:「要記住,阿娘能出去做工,是受恩於常刺史。我們囡囡的每一件新衣里,都有常刺史的恩情在。」
不單民居處熱鬧嘈雜,街道商鋪也皆被捷訊吵醒。
蔣海聞聽此事,歡喜至極,連忙催促僕人:「快……將我那塊匾,再擦得亮一些!」
他蔣家世代做官鹽生意,與江都命脈相連,若任由倭軍上岸,江都便再無蔣家。
或是夜中得訊,人更容易感性,蔣海竟險些熱淚盈眶。
雖說心眼子多了些,拿他當下蛋的雞,但人家不單給他錢賺,還給他命活,這哪是什麼常刺史?分明是他蔣海的再生父母!
他這位「再生父母」,可要平安回來才好啊。
只要常刺史平安回來,往後,他保管好好孝敬著!
江都城中,因此一則捷訊,徹底無眠。
許多百姓並無法清晰地表達出具象的心情,但天亮後,隨著早市大開,有許多百姓歡歡喜喜地湧上街市,有甚者,竟已經開始討論著備起了年貨。
今年,可以安心過年了!
這些時日,同樣閉門不敢出的,還有沿海的漁民。
接下來兩日,有許多漁民自發來到海邊,乘著小船,將一盞盞水燈放入海水中。
在他們的舊俗中,此燈是為海上的引路燈,可指引亡魂悉得往生,可祈生者早日平安歸來。
江都捷報,很快傳回了京中。
早朝之上,百官正議事時,忽聞此捷訊,聽得那驚人的斬倭數目,無不為之震動。
說起來,倭軍逼境已有大半載之久,然而江都報訊卻並不殷勤,所以愈發不被看好,此番算是第一則正經傳回的捷訊!
這捷訊,不單正經,還像樣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感覺,就好像,原本最不被看好的家中么女,在闔族子弟中,某日忽然變成了最出類拔萃的那一個,並於家中處境最艱難時,突然傳回了一封光耀門楣的家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