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頁
但他們未曾想到的是,他們眼中不思進取的盛人,並非是要放箭。
一支支被點燃的火藥筒,順著風投到他們船上。
時下火藥爆炸性有限,單是通過引爆火藥,並不足以造成大範圍的傷害,因此火藥在戰事上發揮的作用,多停留在「助燃」之上。
那些倭兵見到火藥筒落到自己船上,便認為對方是想要燒船引起慌亂。
「不必慌亂!」
倭軍統領急聲下令間,將落到腳邊將要炸開的兩隻火藥筒,踢下船去,欲借海水滅之。
其他倭兵也紛紛效仿。
然而他們很快發現,那些未來得及被踢落水中的火藥筒炸開後,除了有火花迸濺之外,還伴隨著嗆人的氣味,那氣味遠不止火藥本身——
隨著吸入,許多倭軍開始咳嗽流淚不止,逐漸無法清晰視物,難以呼吸。
這是因為火藥筒中摻雜了大量的石灰粉,隨著爆炸,便在空氣中瀰漫開來。
而那些外筒經過特殊處理的火藥筒,一經落水,很快便湧起巨大的濃煙,煙霧擴散,再度遮蔽了倭軍的視線。
常歲寧方才帶人殺出一條血路,便是為了充分利用風向。
看著已亂了陣腳的倭軍船隻隊伍,及那滾滾濃煙,唐醒反應了片刻後,眼睛裡閃現驚奇的光芒——以火藥製造煙幕,並釋放石灰粉?!
他還是頭一回見到這種用途……
此法在海戰中帶來的殺傷力,要遠勝於尋常火攻!
火藥如此用途,雖不見火起,卻可殺敵於無形!
有幸見此「利器」面世,唐醒不可遏止地激動起來,轉頭看向身側少女:「大人……」
「待煙霧淡些,掩好口鼻,速戰速決,一個不留。」常歲寧觀望了片刻後,即轉身返回船艙,邊交待道:「記得把東西都帶上,儘快行船上路。」
唐醒驀地提高了聲音,精神百倍地應道:「是!」
……
「你是說,那常闊已親自登船,指揮戰事?」
天色近暗之際,藤原麻呂盤腿穩坐於後方戰船之內,聽罷吉見扶之言,被「常闊」二字勾起了舊刺般的回憶。
吉見扶滿眼譏笑之色:「是!他那掛著主帥之名的女兒,已不知躲藏到哪裡去了,竟讓他一個瘸腿殘缺老翁出面支撐大局!」
聽得「殘缺」二字,藤原麻呂僅存的那隻眼睛,倏地陰鷙下來。
吉見扶忽地一驚,立即垂首不敢多言。
片刻,他以餘光窺見藤原麻呂緩緩站起了身,最後一縷殘陽將藤原麻呂的身形在船艙壁上投出一大片陰影。
他雙手捧起等候這一日已經多年的倭刀,眼底一片晦暗之色:「既有老友前來,那麼,本將軍理應親自接待。」
無法親手殺掉李效,能用常闊的血來稍泄他心頭舊恨,也好。
且盛國人有言,擒賊先擒王,殺了常闊,便也能一舉殺破盛軍這愚蠢盲目的士氣!
夕陽中,藤原麻呂披甲握刀,周身殺氣畢露,大步跨出了船艙。
第398章 他必須要站出去
從此一戰最初說起,七萬倭軍突襲江都海防,而盛軍可用於在此抵禦的水師,統共不過三萬餘。
除卻前去支援潤州的,各處亦需要兵力來維持最基本的防禦,這三萬餘兵士,已是盡力調集而來。
朝廷最初固然留給了常歲寧八萬大軍,之後又增派三萬,但這十一萬大軍之中,可真正用於水戰的卻是寥寥無幾,主要布防於陸地之上。如今在此對戰倭軍的水師,已大多是常歲寧這半載以來緊急操練來的成果。
三萬對七萬,人數上便處於劣勢。
更何況,這三萬水師,相較倭軍,水戰經驗到底匱乏,在海上對戰時,通常缺乏應變能力。
相較之下,那七萬倭軍氣勢兇狠,他們舉著刀,船隻橫衝著海浪而來,口中喊著盛軍聽不懂的口號,亢奮貪婪的殺氣幾乎鋪天蓋地。
金副將強撐住局面,令士兵布陣,又以戰船上未曾示出的新奇機關威懾倭軍,才得以短暫地穩住防禦。
然而,待到第七日,已近戰疲的大軍當中,有自臨州趕來支援的主將,藉故要帶著自己的三千水師撤退。
他並非江都軍士,更不屬於常歲寧麾下,如今世道這麼亂,多的是自立而起的勢力,他才不想傻乎乎地在這裡白白葬送性命!
若非新任江都刺史太過強勢,一直拉著他們這些沿海各州一同整肅海防,操練水師,堅持要一同抗倭……他才不會蹚這趟渾水!
若是先前倭軍游擊作戰且還罷了……偏偏此次倭軍的攻勢兇猛至極,連戰多日都不肯退去,顯然是鐵了心要取揚州的!
他即便帶著人留下又能如何?結果也只不過是一同送死而已!
此人下定了決心撤軍,於是他先是不顧軍陣隊形協作,強行使船隻退至後方,而後又借「楚州防禦亦需加強」之由,要帶自己的人撤去。
前方因此陣型大亂,金副將於混亂中強壓下怒氣,出面阻攔。
楚州三千水師,這數目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而如此緊要關頭,若任由他們離去,軍心必亂!
那名楚州將領全然不聽金副將的勸阻之言,已近到了要撕破臉的地步。
此時,常闊帶兵及時趕到。
作為一品驃騎大將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常闊沒有金副將這樣的「好脾氣」及「容人之量」,在問清情況之下,他二話不說,提起斬岫,揮刀削去了那名將領的首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支支被點燃的火藥筒,順著風投到他們船上。
時下火藥爆炸性有限,單是通過引爆火藥,並不足以造成大範圍的傷害,因此火藥在戰事上發揮的作用,多停留在「助燃」之上。
那些倭兵見到火藥筒落到自己船上,便認為對方是想要燒船引起慌亂。
「不必慌亂!」
倭軍統領急聲下令間,將落到腳邊將要炸開的兩隻火藥筒,踢下船去,欲借海水滅之。
其他倭兵也紛紛效仿。
然而他們很快發現,那些未來得及被踢落水中的火藥筒炸開後,除了有火花迸濺之外,還伴隨著嗆人的氣味,那氣味遠不止火藥本身——
隨著吸入,許多倭軍開始咳嗽流淚不止,逐漸無法清晰視物,難以呼吸。
這是因為火藥筒中摻雜了大量的石灰粉,隨著爆炸,便在空氣中瀰漫開來。
而那些外筒經過特殊處理的火藥筒,一經落水,很快便湧起巨大的濃煙,煙霧擴散,再度遮蔽了倭軍的視線。
常歲寧方才帶人殺出一條血路,便是為了充分利用風向。
看著已亂了陣腳的倭軍船隻隊伍,及那滾滾濃煙,唐醒反應了片刻後,眼睛裡閃現驚奇的光芒——以火藥製造煙幕,並釋放石灰粉?!
他還是頭一回見到這種用途……
此法在海戰中帶來的殺傷力,要遠勝於尋常火攻!
火藥如此用途,雖不見火起,卻可殺敵於無形!
有幸見此「利器」面世,唐醒不可遏止地激動起來,轉頭看向身側少女:「大人……」
「待煙霧淡些,掩好口鼻,速戰速決,一個不留。」常歲寧觀望了片刻後,即轉身返回船艙,邊交待道:「記得把東西都帶上,儘快行船上路。」
唐醒驀地提高了聲音,精神百倍地應道:「是!」
……
「你是說,那常闊已親自登船,指揮戰事?」
天色近暗之際,藤原麻呂盤腿穩坐於後方戰船之內,聽罷吉見扶之言,被「常闊」二字勾起了舊刺般的回憶。
吉見扶滿眼譏笑之色:「是!他那掛著主帥之名的女兒,已不知躲藏到哪裡去了,竟讓他一個瘸腿殘缺老翁出面支撐大局!」
聽得「殘缺」二字,藤原麻呂僅存的那隻眼睛,倏地陰鷙下來。
吉見扶忽地一驚,立即垂首不敢多言。
片刻,他以餘光窺見藤原麻呂緩緩站起了身,最後一縷殘陽將藤原麻呂的身形在船艙壁上投出一大片陰影。
他雙手捧起等候這一日已經多年的倭刀,眼底一片晦暗之色:「既有老友前來,那麼,本將軍理應親自接待。」
無法親手殺掉李效,能用常闊的血來稍泄他心頭舊恨,也好。
且盛國人有言,擒賊先擒王,殺了常闊,便也能一舉殺破盛軍這愚蠢盲目的士氣!
夕陽中,藤原麻呂披甲握刀,周身殺氣畢露,大步跨出了船艙。
第398章 他必須要站出去
從此一戰最初說起,七萬倭軍突襲江都海防,而盛軍可用於在此抵禦的水師,統共不過三萬餘。
除卻前去支援潤州的,各處亦需要兵力來維持最基本的防禦,這三萬餘兵士,已是盡力調集而來。
朝廷最初固然留給了常歲寧八萬大軍,之後又增派三萬,但這十一萬大軍之中,可真正用於水戰的卻是寥寥無幾,主要布防於陸地之上。如今在此對戰倭軍的水師,已大多是常歲寧這半載以來緊急操練來的成果。
三萬對七萬,人數上便處於劣勢。
更何況,這三萬水師,相較倭軍,水戰經驗到底匱乏,在海上對戰時,通常缺乏應變能力。
相較之下,那七萬倭軍氣勢兇狠,他們舉著刀,船隻橫衝著海浪而來,口中喊著盛軍聽不懂的口號,亢奮貪婪的殺氣幾乎鋪天蓋地。
金副將強撐住局面,令士兵布陣,又以戰船上未曾示出的新奇機關威懾倭軍,才得以短暫地穩住防禦。
然而,待到第七日,已近戰疲的大軍當中,有自臨州趕來支援的主將,藉故要帶著自己的三千水師撤退。
他並非江都軍士,更不屬於常歲寧麾下,如今世道這麼亂,多的是自立而起的勢力,他才不想傻乎乎地在這裡白白葬送性命!
若非新任江都刺史太過強勢,一直拉著他們這些沿海各州一同整肅海防,操練水師,堅持要一同抗倭……他才不會蹚這趟渾水!
若是先前倭軍游擊作戰且還罷了……偏偏此次倭軍的攻勢兇猛至極,連戰多日都不肯退去,顯然是鐵了心要取揚州的!
他即便帶著人留下又能如何?結果也只不過是一同送死而已!
此人下定了決心撤軍,於是他先是不顧軍陣隊形協作,強行使船隻退至後方,而後又借「楚州防禦亦需加強」之由,要帶自己的人撤去。
前方因此陣型大亂,金副將於混亂中強壓下怒氣,出面阻攔。
楚州三千水師,這數目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而如此緊要關頭,若任由他們離去,軍心必亂!
那名楚州將領全然不聽金副將的勸阻之言,已近到了要撕破臉的地步。
此時,常闊帶兵及時趕到。
作為一品驃騎大將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常闊沒有金副將這樣的「好脾氣」及「容人之量」,在問清情況之下,他二話不說,提起斬岫,揮刀削去了那名將領的首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