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頁
近來近七八日,常歲寧除了處理日常必須她經手的公務,與每日晨起習武之外,其餘的時間便只做兩件事:吃和睡。
軍中一應雜務,全由常闊帶頭包攬了,各處井然有序之下,常歲寧時常於天色擦黑之際,便回帳蒙頭大睡。
接連七八日如此,楚行看在眼中,終於忍不住向常闊問道:「……竟連這個都要學嗎?」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於大戰前一改忙生忙死的常態,專心吃飯睡覺養精蓄銳,這不是先太子殿下從前的習慣嗎?
有人臨陣磨槍,有人臨陣脫逃,先太子則喜歡臨陣補覺……
睡最多的覺,打最漂亮的仗——此乃先太子殿下從前常掛在嘴邊的玩笑話。
女郎模仿先太子槍法,還仿製先太子殿下的劍,就連榴火都被弄到了江都來,如今女郎的戰馬就是榴火的後代……如今竟然連先太子殿下作戰前的習慣都要學?
「學一學怎麼了?好的東西還不讓人學了?打仗前養精蓄銳那不是應該的麼!」常闊正處理軍務,頭都不抬一下,漫不經心地道:「往後要學的還多著呢……」
聽得這個說法,楚行無言以對,但心中那古怪之感卻越來越重了。
近來認真睡覺的,不止是常歲寧,還有這半年來風雨無阻日日勤加操練的士兵水師。
除了基本的輪值防禦巡邏之外,他們的操練時間近來減了一半,部分精銳水師的飲食上也做了調整,確保擁有充沛體力的同時,亦最大程度保證清醒飽滿的頭腦精力。
相比於這半年來稱得上嚴苛的操練,近日的一切近乎放鬆下來,但沒有任何一個士兵因此而懈怠大意,相反,無需任何人明言告知,他們也都能從這份「反常」中覺察出大戰將臨之感……
一切看似平靜的休養,實則是暴風雨來臨前的蟄伏與蓄力。
深秋降臨之後,天色便黑得越來越早。
此一日,天色將暗之際,常歲寧剛放下手中公務,在旁與她議事的常闊正要和呂秀才一同離開時,無絕忽然尋了過來。
戴著假髻的無絕,披著一身灰白道袍,因近來身體養得圓潤了些,一雙不大的眼睛更顯細小,又時常雙手抄在袖中,挺著肚子四處晃悠,可謂無半點道骨仙風之感,如此種種落在許多不知具體的士兵眼中,只覺自家主帥十之八九是遇上江湖騙子了。
且這騙子還很嘴饞,單是偷偷去伙房營中覓食之舉,便被人撞見過好幾回。
此刻,這嘴饞的騙子,快步入得主帥帳內,眼睛晶亮,壓低聲音道:「……主帥,三日之內,黃水洋上,必起西北風!」
常闊面色一正,立時問:「風勁如何?」
無絕:「上得台面,懂事,可控!」
這是昔日無絕常用的形容,在他這裡,風分三等,「上不得台面」的是屬起不到作用的微風之列;颶風或風向多變之流,則被稱之為不可降馭的「癲狂之風」。
「懂事、可控」的,便是指風向、風勁皆恰到好處。
常闊神色振奮,下意識地轉頭看向盤坐於小几後的常歲寧。
這時,帳外忽響起急報聲。
那急報聲很快傳入帳內。
「啟稟主帥,副帥,倭軍再度率軍攻襲我軍防線,此次不同以往,倭軍集結水師過萬,合力攻打南面潤州防線,攻勢尤為猛烈!形勢兇險,還請主帥示下!」
潤州緊鄰海岸,在揚州南面方向。
潤州也曾被徐正業所據,軍政毀損一度慘重,而今春最初發現倭軍行動蹤跡的,便是潤州漁民。
沉寂了多日的倭軍此次突然發起猛烈攻襲,直指潤州防線,似乎是久攻不下揚州防線,權衡之下欲暫時放棄更為富庶的揚州,改為在潤州登陸——
然揚州不可失,潤州亦不能出任何差池。
常歲寧雖為揚州刺史,但所擔乃抗倭元帥之職,她曾向朝廷「誇下海口」,絕不叫倭軍犯大盛國土半步。
因而此次倭軍欲圖攻取潤州,急報傳往潤州刺史府的同時,也傳到了常歲寧的面前,如何克敵,最終還需要她來示下定奪。
常歲寧已自案後起身,抬手接過喜兒捧來的甲衣。
布局數月,今風已至,敵之耐心已然殆盡,她所待二者皆備,已到揚帆殺敵之時了。
高高的戰船之上,巨大的船帆在絞車的轉動下,在風中撐展而起,與「常」字帥旗,一同飄揚在無邊汪洋上方,船艦齊發,旗幟迎風招展,似有接天之勢。
船行半日,海面之上忽有風至。
時下船行速度較之前朝雖略有改進,但仍受船體重量、季節海域變化,暗灘地形等影響,戰船日行大多接近而不足百海里。
因此,自古以來凡涉水戰,風向二字往往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如得風助,可將原本行船速度推進兩至三倍,大大縮減水上行軍的時間。
常歲寧此番親自率軍支援潤州防線,因有風助,便得以提早抵達。
正如急報所言,此次倭軍的攻勢尤為猛烈,待援兵趕到之際,潤州防線已現岌岌可危之勢。
隨著援軍加入戰事當中,局面方才得以暫時穩住。
然而倭軍這次並未就此輕易退去,竟再次增派一萬水師攻來,在兩萬倭軍精銳水師的進攻之下,戰局再度陷入危急。
倭國子民多以打漁為生,他們幾乎人人皆熟知水性。而此刻這些倭兵當中,除了尋常武士之外,亦不乏被徵用而來的倭國流寇,他們常於海上行劫掠之舉,對這片海域的熟悉程度,及在水上的應變能力,遠非尋常人可比。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軍中一應雜務,全由常闊帶頭包攬了,各處井然有序之下,常歲寧時常於天色擦黑之際,便回帳蒙頭大睡。
接連七八日如此,楚行看在眼中,終於忍不住向常闊問道:「……竟連這個都要學嗎?」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於大戰前一改忙生忙死的常態,專心吃飯睡覺養精蓄銳,這不是先太子殿下從前的習慣嗎?
有人臨陣磨槍,有人臨陣脫逃,先太子則喜歡臨陣補覺……
睡最多的覺,打最漂亮的仗——此乃先太子殿下從前常掛在嘴邊的玩笑話。
女郎模仿先太子槍法,還仿製先太子殿下的劍,就連榴火都被弄到了江都來,如今女郎的戰馬就是榴火的後代……如今竟然連先太子殿下作戰前的習慣都要學?
「學一學怎麼了?好的東西還不讓人學了?打仗前養精蓄銳那不是應該的麼!」常闊正處理軍務,頭都不抬一下,漫不經心地道:「往後要學的還多著呢……」
聽得這個說法,楚行無言以對,但心中那古怪之感卻越來越重了。
近來認真睡覺的,不止是常歲寧,還有這半年來風雨無阻日日勤加操練的士兵水師。
除了基本的輪值防禦巡邏之外,他們的操練時間近來減了一半,部分精銳水師的飲食上也做了調整,確保擁有充沛體力的同時,亦最大程度保證清醒飽滿的頭腦精力。
相比於這半年來稱得上嚴苛的操練,近日的一切近乎放鬆下來,但沒有任何一個士兵因此而懈怠大意,相反,無需任何人明言告知,他們也都能從這份「反常」中覺察出大戰將臨之感……
一切看似平靜的休養,實則是暴風雨來臨前的蟄伏與蓄力。
深秋降臨之後,天色便黑得越來越早。
此一日,天色將暗之際,常歲寧剛放下手中公務,在旁與她議事的常闊正要和呂秀才一同離開時,無絕忽然尋了過來。
戴著假髻的無絕,披著一身灰白道袍,因近來身體養得圓潤了些,一雙不大的眼睛更顯細小,又時常雙手抄在袖中,挺著肚子四處晃悠,可謂無半點道骨仙風之感,如此種種落在許多不知具體的士兵眼中,只覺自家主帥十之八九是遇上江湖騙子了。
且這騙子還很嘴饞,單是偷偷去伙房營中覓食之舉,便被人撞見過好幾回。
此刻,這嘴饞的騙子,快步入得主帥帳內,眼睛晶亮,壓低聲音道:「……主帥,三日之內,黃水洋上,必起西北風!」
常闊面色一正,立時問:「風勁如何?」
無絕:「上得台面,懂事,可控!」
這是昔日無絕常用的形容,在他這裡,風分三等,「上不得台面」的是屬起不到作用的微風之列;颶風或風向多變之流,則被稱之為不可降馭的「癲狂之風」。
「懂事、可控」的,便是指風向、風勁皆恰到好處。
常闊神色振奮,下意識地轉頭看向盤坐於小几後的常歲寧。
這時,帳外忽響起急報聲。
那急報聲很快傳入帳內。
「啟稟主帥,副帥,倭軍再度率軍攻襲我軍防線,此次不同以往,倭軍集結水師過萬,合力攻打南面潤州防線,攻勢尤為猛烈!形勢兇險,還請主帥示下!」
潤州緊鄰海岸,在揚州南面方向。
潤州也曾被徐正業所據,軍政毀損一度慘重,而今春最初發現倭軍行動蹤跡的,便是潤州漁民。
沉寂了多日的倭軍此次突然發起猛烈攻襲,直指潤州防線,似乎是久攻不下揚州防線,權衡之下欲暫時放棄更為富庶的揚州,改為在潤州登陸——
然揚州不可失,潤州亦不能出任何差池。
常歲寧雖為揚州刺史,但所擔乃抗倭元帥之職,她曾向朝廷「誇下海口」,絕不叫倭軍犯大盛國土半步。
因而此次倭軍欲圖攻取潤州,急報傳往潤州刺史府的同時,也傳到了常歲寧的面前,如何克敵,最終還需要她來示下定奪。
常歲寧已自案後起身,抬手接過喜兒捧來的甲衣。
布局數月,今風已至,敵之耐心已然殆盡,她所待二者皆備,已到揚帆殺敵之時了。
高高的戰船之上,巨大的船帆在絞車的轉動下,在風中撐展而起,與「常」字帥旗,一同飄揚在無邊汪洋上方,船艦齊發,旗幟迎風招展,似有接天之勢。
船行半日,海面之上忽有風至。
時下船行速度較之前朝雖略有改進,但仍受船體重量、季節海域變化,暗灘地形等影響,戰船日行大多接近而不足百海里。
因此,自古以來凡涉水戰,風向二字往往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如得風助,可將原本行船速度推進兩至三倍,大大縮減水上行軍的時間。
常歲寧此番親自率軍支援潤州防線,因有風助,便得以提早抵達。
正如急報所言,此次倭軍的攻勢尤為猛烈,待援兵趕到之際,潤州防線已現岌岌可危之勢。
隨著援軍加入戰事當中,局面方才得以暫時穩住。
然而倭軍這次並未就此輕易退去,竟再次增派一萬水師攻來,在兩萬倭軍精銳水師的進攻之下,戰局再度陷入危急。
倭國子民多以打漁為生,他們幾乎人人皆熟知水性。而此刻這些倭兵當中,除了尋常武士之外,亦不乏被徵用而來的倭國流寇,他們常於海上行劫掠之舉,對這片海域的熟悉程度,及在水上的應變能力,遠非尋常人可比。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