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頁
她在信上說了近況,說是大局暫時可控,她會同時小心提防東羅的。
她還說,年節之前,定會送一封像樣的捷報回京,讓憂心倭軍滋擾的京師百姓可安心過個好年。
魏叔易不禁微微揚起了嘴角。
縱然身處這般不被人看好的困境之中,她卻仍是這般意氣飛揚,篤信無畏,而又生機旺盛。
這樣蓬勃的靈魂……似乎不該被世人畏懼。
魏叔易似能聽到內心深處那份本能的畏懼,被一點點卸下的聲音。
直到他看到……她在信上問候了中秋佳節之後,又問候了九九重陽!
魏叔易手上一顫,登時如一隻受驚炸毛的鶴,險些將信紙丟了出去。
魏叔易自佛堂出來之後,長吉迎上前去,見得自家郎君臉色,不禁問道:「郎君,您是哪裡不適嗎?」
魏叔易未答,只道:「將這封信送去給母親過目……」
信上既然也順便問候了母親,那麼,便不能只他一個人被嚇到。
「等晚一些吧。」魏叔易出於為數不多的孝心,叮囑了長吉一句:「待母親用罷晚食,再去送不遲。」
長吉雖一頭霧水,但還是照做了。
次日,魏叔易早朝後歸家,半道被父親攔住。
「子顧……」鄭國公魏欽拉住兒子的手臂,去了一旁的涼亭旁說話:「你昨晚叫人送了誰的信給你母親瞧?」
魏叔易看似不解地反問:「父親何出此問?」
「……你母親她自看罷了那封信後,便心神不寧!」鄭國公壓低聲音,皺著眉道:「夜裡也魂不守舍一般,好不容易睡去了,竟還於睡夢中哭了一場!」
雖然妻子睡夢中抱著自己哭,讓自己多少有點感動,但他清早向妻子問及此事,妻子卻又不肯詳說。
鄭國公心中貓撓一般。
「父親是說……母親見信之後,竟於睡夢中哭了?」魏叔易語氣複雜地問。
鄭國公一臉愁容:「是啊,且口中還喃喃喊著什麼……像是在喊誰的名字,但聽來含糊,無法分辨。」
魏叔易陷入了難言的思索當中。
母親待「先太子殿下」的態度很是不同尋常,這一點,他一直都有察覺,且為此感到不解。
按理說,母親乃崇月長公主的伴讀,與先太子殿下縱有交集,也不至於有太過深厚的情誼才對……
可眼下母親如此反應,見信之後,又是夢中落淚,又這般惦念掛懷……
有沒有一種可能,他只是在說一種假設……
母親她,會不會……待先太子殿下……
畢竟是那樣耀眼而貴重的少年,少女情懷,為之心動,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這個猜想,一時叫魏叔易難以接受面對。
他非迂腐之人,也並非不能接受母親少年時對旁的男子生出過情意,他無法接受的是……如此一來,他豈非等同與母親……在不同的時間裡,喜歡上了同一個靈魂?!
「……」
饒是自身骨子裡並非如何重視禮法之人,此一刻的魏叔易,也很難不被這離奇荒誕的猜想狠狠重擊到。
青年微仰頭,有幾分恍惚地抬起一隻手,落在額頭上,繼而又遮蓋住緊閉起的眼睛,寬大的官服袍袖掩住面容。
果然是他這前二十一年間,所得到的一切都太過順遂了嗎?
「子顧?」鄭國公看著也變得異樣的兒子,不禁有些著急了:「你淨問我了,你倒是也說句話呀。」
「那封信,是常娘子自江都送回,母親應只是擔憂常娘子抗倭艱難……」
魏叔易移開手,勉強朝父親一笑:「父親不必多慮,且去園中賞花罷。」
言畢,抬手一禮,即自行離開。
「子顧……」鄭國公喊人不住,只能原地費解地嘆氣。
怎覺得這半年來,夫人和兒子都不太正常?到底在瞞他什麼?
鄭國公思索之際,視線移動間,瞥見一叢秋菊早綻,冒出了兩朵花骨朵來,頓時便被勾了魂兒,快步走了過去觀看。
鄭國公府奇花異草無數,又因培植用心,有諸多花匠養護,故而園中時令花株,總比別處開得要早一些,既爭艷,也爭先。
若花草也會說話,或要覺得鄭國公府里的花花草草不夠正經,總要胡開一氣,毫無操守,亂報時令。
像它們這種正經的菊,待到七月末,才開始有結花苞的跡象。
七月尾,峽州,一座依山而落的小村莊外,崎嶇的山路邊,便有幾叢野菊剛兢兢業業地結出了細小的花苞。
村子裡,一座灰泥牆,茅草頂,圍著一圈籬笆的小院中,此刻有孩童稍顯生澀的讀書聲傳出。
院中,穿著灰色長衫,鬍子久未打理的鄭潮盤坐在上首,面前支著一張破舊的小几,下面坐著五六個年紀不一的孩童,另還有兩個年輕人。
一陣風吹來,捲起院中落葉,鄭潮側首掩口打了個噴嚏。
近來他不時便會打個噴嚏,偏又不曾染上什麼風寒,也是古怪,怕是什麼人總在背地裡念叨他。
鄭潮取出袖中棉帕,擦了擦口鼻,以確保儀容無損。
然而待要回過頭之際,卻聽得孩童驚呼聲響起。
有人舉著把菜刀來到了鄭潮的小几前,那菜刀生了鏽,豁了口,此刻正指著鄭潮。
舉著菜刀的,正是那兩名年輕人當中的一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還說,年節之前,定會送一封像樣的捷報回京,讓憂心倭軍滋擾的京師百姓可安心過個好年。
魏叔易不禁微微揚起了嘴角。
縱然身處這般不被人看好的困境之中,她卻仍是這般意氣飛揚,篤信無畏,而又生機旺盛。
這樣蓬勃的靈魂……似乎不該被世人畏懼。
魏叔易似能聽到內心深處那份本能的畏懼,被一點點卸下的聲音。
直到他看到……她在信上問候了中秋佳節之後,又問候了九九重陽!
魏叔易手上一顫,登時如一隻受驚炸毛的鶴,險些將信紙丟了出去。
魏叔易自佛堂出來之後,長吉迎上前去,見得自家郎君臉色,不禁問道:「郎君,您是哪裡不適嗎?」
魏叔易未答,只道:「將這封信送去給母親過目……」
信上既然也順便問候了母親,那麼,便不能只他一個人被嚇到。
「等晚一些吧。」魏叔易出於為數不多的孝心,叮囑了長吉一句:「待母親用罷晚食,再去送不遲。」
長吉雖一頭霧水,但還是照做了。
次日,魏叔易早朝後歸家,半道被父親攔住。
「子顧……」鄭國公魏欽拉住兒子的手臂,去了一旁的涼亭旁說話:「你昨晚叫人送了誰的信給你母親瞧?」
魏叔易看似不解地反問:「父親何出此問?」
「……你母親她自看罷了那封信後,便心神不寧!」鄭國公壓低聲音,皺著眉道:「夜裡也魂不守舍一般,好不容易睡去了,竟還於睡夢中哭了一場!」
雖然妻子睡夢中抱著自己哭,讓自己多少有點感動,但他清早向妻子問及此事,妻子卻又不肯詳說。
鄭國公心中貓撓一般。
「父親是說……母親見信之後,竟於睡夢中哭了?」魏叔易語氣複雜地問。
鄭國公一臉愁容:「是啊,且口中還喃喃喊著什麼……像是在喊誰的名字,但聽來含糊,無法分辨。」
魏叔易陷入了難言的思索當中。
母親待「先太子殿下」的態度很是不同尋常,這一點,他一直都有察覺,且為此感到不解。
按理說,母親乃崇月長公主的伴讀,與先太子殿下縱有交集,也不至於有太過深厚的情誼才對……
可眼下母親如此反應,見信之後,又是夢中落淚,又這般惦念掛懷……
有沒有一種可能,他只是在說一種假設……
母親她,會不會……待先太子殿下……
畢竟是那樣耀眼而貴重的少年,少女情懷,為之心動,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這個猜想,一時叫魏叔易難以接受面對。
他非迂腐之人,也並非不能接受母親少年時對旁的男子生出過情意,他無法接受的是……如此一來,他豈非等同與母親……在不同的時間裡,喜歡上了同一個靈魂?!
「……」
饒是自身骨子裡並非如何重視禮法之人,此一刻的魏叔易,也很難不被這離奇荒誕的猜想狠狠重擊到。
青年微仰頭,有幾分恍惚地抬起一隻手,落在額頭上,繼而又遮蓋住緊閉起的眼睛,寬大的官服袍袖掩住面容。
果然是他這前二十一年間,所得到的一切都太過順遂了嗎?
「子顧?」鄭國公看著也變得異樣的兒子,不禁有些著急了:「你淨問我了,你倒是也說句話呀。」
「那封信,是常娘子自江都送回,母親應只是擔憂常娘子抗倭艱難……」
魏叔易移開手,勉強朝父親一笑:「父親不必多慮,且去園中賞花罷。」
言畢,抬手一禮,即自行離開。
「子顧……」鄭國公喊人不住,只能原地費解地嘆氣。
怎覺得這半年來,夫人和兒子都不太正常?到底在瞞他什麼?
鄭國公思索之際,視線移動間,瞥見一叢秋菊早綻,冒出了兩朵花骨朵來,頓時便被勾了魂兒,快步走了過去觀看。
鄭國公府奇花異草無數,又因培植用心,有諸多花匠養護,故而園中時令花株,總比別處開得要早一些,既爭艷,也爭先。
若花草也會說話,或要覺得鄭國公府里的花花草草不夠正經,總要胡開一氣,毫無操守,亂報時令。
像它們這種正經的菊,待到七月末,才開始有結花苞的跡象。
七月尾,峽州,一座依山而落的小村莊外,崎嶇的山路邊,便有幾叢野菊剛兢兢業業地結出了細小的花苞。
村子裡,一座灰泥牆,茅草頂,圍著一圈籬笆的小院中,此刻有孩童稍顯生澀的讀書聲傳出。
院中,穿著灰色長衫,鬍子久未打理的鄭潮盤坐在上首,面前支著一張破舊的小几,下面坐著五六個年紀不一的孩童,另還有兩個年輕人。
一陣風吹來,捲起院中落葉,鄭潮側首掩口打了個噴嚏。
近來他不時便會打個噴嚏,偏又不曾染上什麼風寒,也是古怪,怕是什麼人總在背地裡念叨他。
鄭潮取出袖中棉帕,擦了擦口鼻,以確保儀容無損。
然而待要回過頭之際,卻聽得孩童驚呼聲響起。
有人舉著把菜刀來到了鄭潮的小几前,那菜刀生了鏽,豁了口,此刻正指著鄭潮。
舉著菜刀的,正是那兩名年輕人當中的一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