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頁
自清晨起便灰濛濛的天色,待到午時前後終於落下細雨來,帶著幾分涼意,隨風撲向策馬趕路之人懷中。
趁著雨勢尚且不大,常歲寧系上披風,罩上兜帽,繼續行路。
一行又冒雨走了一個時辰余,薺菜抬首定睛往前方看去,所見終於有了熟悉之感:「女郎,前方至多再有十里,便能進和州城了!咱們要進城嗎?」
「暫時不進城。」常歲寧在路上已經想過了,孟列的暗樁便在城中,無絕若是想躲,大約不會進城,此刻她便道:「先隨我在城外附近幾個縣上找一找。」
薺菜等人已經知曉她是來找人的,畫像她們也看過了,只是不知對方具體身份,但能讓她們大人親自來尋的人,必然十分緊要。
她們都不敢大意,跟著常歲寧進了最近的一處小縣,拿著畫像問了人,卻沒有絲毫收穫,常歲寧仍留下兩人在此處找客棧住下,繼續打聽。自己則帶著薺菜等人,趕在天黑前,來到另一個縣上。
此縣名南和縣,是和州治下最大的轄縣,此地的百姓見到常歲寧一行人驅馬而行,大多投來戒備的目光,而後便竊竊私語起來。
和州去年曾遭徐正業屢次攻打,南和縣也曾不幸被徐軍血洗,如今不過剛完成重建,四下又不太平,忽然見得一行陌生人騎著健碩的馬匹徘徊,難免心生不安。
且整個和州界內,在和州刺史府的帶領下,上到官員下至百姓,對提防倭軍探子和其他亂軍勢力的意識都很強烈。於是,常歲寧一行人的行蹤,很快被南和縣的百姓密報到了縣衙中。
此刻天色已經黑下,仍無所得的常歲寧正準備找客棧投宿,便被一群疾步而來的官差攔住了去路。
「爾等是何來歷?為何來此?可有路引?」為首的官差示意她們下馬回話。
通常進城才需要向守城門的士兵出示路引,此刻常歲寧身側的一名娘子軍剛要嗆聲,只聽常歲寧在前面說道:「薺菜,把路引出示給他們看。」
當下的路引,多是由戶籍所在的府衙開具出的通關文書之類,其上會寫明持路引者的戶籍姓名,及要去往何處。
雖說戰時流民無數,大多人都並無路引,但在官差眼中面前這一行人顯然不是流民,若是正經出行,必有路引在手。
薺菜跳下馬,幾步走來,從懷中掏出一物,卻非文書之類,而是一枚令牌。
她拿在手中,示向為首官差:「我們是從江都而來,喏,這就是我們的路引。」
她說起話來仍夾雜著和州口音,官差頗意外,但下一刻便被那枚令牌吸引了注意,他定睛細看,看了又看,不禁大驚——那分明是江都刺史的令牌!
江都刺史……常刺史來了?!
哪個是常刺史?!
為首官差一時又驚又慌地看向薺菜身後,視線在看到那張最年少的面孔的一瞬間,他幾乎便已經有了答案,因吃驚而磕磕絆絆地開口:「原來竟是常……常刺……」
薺菜及時打斷他的話:「我們大人乃是微服出行,來此尋人,還請各位勿要聲張。」
她知道這些官差前來巡查也是負責任的體現,故而說話相對和氣。
為首的官差一個激靈,立即點頭如搗蒜,聽得身後不明情況的下屬們唧唧咋咋,回頭吼了聲:「都別說話!」
轉回頭之際,則又忙端起乖巧恭敬笑臉,悄悄沖常歲寧的方向揖了揖手,壓低聲音,熱情殷勤地向薺菜問道:「不知刺史大人要尋什麼人?興許小人見過也未可知。」
薺菜取出別在披風下腰後的畫像,在他面前展開:「你們平日巡查時,可曾見過此人?」
這畫像是孟列令人所畫,畫的是無絕臨離開京師時的消瘦模樣,考慮到無絕為掩飾行跡,興許不會再繼續剃髮,便又沿著光頭兩側添了些短髮,但頭頂依舊是光禿禿的。
官差首先被這頭髮吸引了,不禁問:「……是倭人?」
時下倭人武士,多是剃去頭頂發,保留兩側鬢髮。
薺菜默了一下,才道:「應當不是……你只說見沒見過便是了。」
官差看了一會兒,皺起眉,揉了揉眼睛,又使勁兒看了看,最終還是顯露出頹唐之色來——好不容易有機會見到常刺史,他竟然一點忙幫不上!
不就是一個禿子嗎,他每日巡街,怎麼就沒見到呢?此中遺憾程度,他怕是臨死前都要拉著孫子的手懊悔流淚,將此事當作祖傳遺憾,世代延續下去。
於是,他只能招手讓身後的弟兄們來認人。
但一群官差先後都搖了頭,說沒見過,薺菜讓他們再好好看看,其中一名看起來年紀最小的官差脫口而出道:「這人生得這麼討人嫌,要是見到過,肯定會有印象的!」
為首的官差狠狠瞪他一眼——在沒弄清對方和上頭的關係時,便貿然發表褒貶評價,這叫職場大忌懂不懂!
年紀小的官差不以為意——那畫像上的人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多半是無惡不作的江洋大盜什麼的。
下一刻,只聽高坐馬上的少女道:「他是個很好的人。」
細細雨絲中,那氣勢非同尋常的少女,開口時,似在保護一件很重要、很需要保護的易碎之物,以至於她連語氣都不捨得太重了:「你們若看到他,還請不要為難他。」
為首的官差偷偷踩了那多嘴的年輕官差一腳,他就說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趁著雨勢尚且不大,常歲寧系上披風,罩上兜帽,繼續行路。
一行又冒雨走了一個時辰余,薺菜抬首定睛往前方看去,所見終於有了熟悉之感:「女郎,前方至多再有十里,便能進和州城了!咱們要進城嗎?」
「暫時不進城。」常歲寧在路上已經想過了,孟列的暗樁便在城中,無絕若是想躲,大約不會進城,此刻她便道:「先隨我在城外附近幾個縣上找一找。」
薺菜等人已經知曉她是來找人的,畫像她們也看過了,只是不知對方具體身份,但能讓她們大人親自來尋的人,必然十分緊要。
她們都不敢大意,跟著常歲寧進了最近的一處小縣,拿著畫像問了人,卻沒有絲毫收穫,常歲寧仍留下兩人在此處找客棧住下,繼續打聽。自己則帶著薺菜等人,趕在天黑前,來到另一個縣上。
此縣名南和縣,是和州治下最大的轄縣,此地的百姓見到常歲寧一行人驅馬而行,大多投來戒備的目光,而後便竊竊私語起來。
和州去年曾遭徐正業屢次攻打,南和縣也曾不幸被徐軍血洗,如今不過剛完成重建,四下又不太平,忽然見得一行陌生人騎著健碩的馬匹徘徊,難免心生不安。
且整個和州界內,在和州刺史府的帶領下,上到官員下至百姓,對提防倭軍探子和其他亂軍勢力的意識都很強烈。於是,常歲寧一行人的行蹤,很快被南和縣的百姓密報到了縣衙中。
此刻天色已經黑下,仍無所得的常歲寧正準備找客棧投宿,便被一群疾步而來的官差攔住了去路。
「爾等是何來歷?為何來此?可有路引?」為首的官差示意她們下馬回話。
通常進城才需要向守城門的士兵出示路引,此刻常歲寧身側的一名娘子軍剛要嗆聲,只聽常歲寧在前面說道:「薺菜,把路引出示給他們看。」
當下的路引,多是由戶籍所在的府衙開具出的通關文書之類,其上會寫明持路引者的戶籍姓名,及要去往何處。
雖說戰時流民無數,大多人都並無路引,但在官差眼中面前這一行人顯然不是流民,若是正經出行,必有路引在手。
薺菜跳下馬,幾步走來,從懷中掏出一物,卻非文書之類,而是一枚令牌。
她拿在手中,示向為首官差:「我們是從江都而來,喏,這就是我們的路引。」
她說起話來仍夾雜著和州口音,官差頗意外,但下一刻便被那枚令牌吸引了注意,他定睛細看,看了又看,不禁大驚——那分明是江都刺史的令牌!
江都刺史……常刺史來了?!
哪個是常刺史?!
為首官差一時又驚又慌地看向薺菜身後,視線在看到那張最年少的面孔的一瞬間,他幾乎便已經有了答案,因吃驚而磕磕絆絆地開口:「原來竟是常……常刺……」
薺菜及時打斷他的話:「我們大人乃是微服出行,來此尋人,還請各位勿要聲張。」
她知道這些官差前來巡查也是負責任的體現,故而說話相對和氣。
為首的官差一個激靈,立即點頭如搗蒜,聽得身後不明情況的下屬們唧唧咋咋,回頭吼了聲:「都別說話!」
轉回頭之際,則又忙端起乖巧恭敬笑臉,悄悄沖常歲寧的方向揖了揖手,壓低聲音,熱情殷勤地向薺菜問道:「不知刺史大人要尋什麼人?興許小人見過也未可知。」
薺菜取出別在披風下腰後的畫像,在他面前展開:「你們平日巡查時,可曾見過此人?」
這畫像是孟列令人所畫,畫的是無絕臨離開京師時的消瘦模樣,考慮到無絕為掩飾行跡,興許不會再繼續剃髮,便又沿著光頭兩側添了些短髮,但頭頂依舊是光禿禿的。
官差首先被這頭髮吸引了,不禁問:「……是倭人?」
時下倭人武士,多是剃去頭頂發,保留兩側鬢髮。
薺菜默了一下,才道:「應當不是……你只說見沒見過便是了。」
官差看了一會兒,皺起眉,揉了揉眼睛,又使勁兒看了看,最終還是顯露出頹唐之色來——好不容易有機會見到常刺史,他竟然一點忙幫不上!
不就是一個禿子嗎,他每日巡街,怎麼就沒見到呢?此中遺憾程度,他怕是臨死前都要拉著孫子的手懊悔流淚,將此事當作祖傳遺憾,世代延續下去。
於是,他只能招手讓身後的弟兄們來認人。
但一群官差先後都搖了頭,說沒見過,薺菜讓他們再好好看看,其中一名看起來年紀最小的官差脫口而出道:「這人生得這麼討人嫌,要是見到過,肯定會有印象的!」
為首的官差狠狠瞪他一眼——在沒弄清對方和上頭的關係時,便貿然發表褒貶評價,這叫職場大忌懂不懂!
年紀小的官差不以為意——那畫像上的人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多半是無惡不作的江洋大盜什麼的。
下一刻,只聽高坐馬上的少女道:「他是個很好的人。」
細細雨絲中,那氣勢非同尋常的少女,開口時,似在保護一件很重要、很需要保護的易碎之物,以至於她連語氣都不捨得太重了:「你們若看到他,還請不要為難他。」
為首的官差偷偷踩了那多嘴的年輕官差一腳,他就說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