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頁
這世上之人,皆是越接觸,越熟悉。但她恰恰相反,越是了解的多,越叫人覺得只是在管中窺豹而已。
這是唐醒在其他人身上從未看到過的。
他原本想,待在軍中呆膩了便離開,但現如今他卻被這樣一種無形的吸引力絆住了。
常歲寧帶著孟列在海邊說著話,站得累了,便就地坐下來,面向寬闊的海面,望著倭島的方向。
阿點帶著阿澈他們,乘一艘小船,網了一些魚蝦回來,說要生火烤著吃。
他們處理魚蝦時,孟列提醒阿點,當心別被扎破了手。
阿點扭臉對他道:「孟叔,不會的,魚刺扎不到我的手,也扎不到我的嗓子!你忘了嗎,我吃魚很厲害的,我很擅長吐刺,吃魚的時候,我的嘴巴里有十多個帶刀護衛站崗呢!」
小端驚嘆:「哇,阿點將軍好大的嘴巴,都能在裡面練兵了!」
小午:「練的還是海戰呢!」
阿澈:「……」看來大家的嘴巴用途都很廣。
聽著孩子們唧唧咋咋的說話聲,常歲寧坐在海灘上,將手撐在身側,呼吸著鹹濕的海風,短暫的放鬆之餘,又覺得有些遺憾——要是無絕也在就好了。
接下來與倭軍的對戰,不會只停留在這些時日的小衝突之上,幾場激烈的大衝突無可避免,一旦戰事進入膠著狀態,她身為主帥,必然要將全部精力放在戰局上。
不知道在那之前,她能不能先將無絕找回來,安置好。
這假和尚,到底跑哪裡去了?
……
隨著天色暗下來,江都城刺史府的大門被合上,門房將今日接到的信,統一交了上去。
書信被送到外書房中,姚冉和駱澤一起歸分之時,其中一封來信,引起了姚冉的注意。
和許多私人書信一樣,那張信封之上同樣寫有「常刺史親啟」的字樣,但在下方,又描有一個代表著道教的符記。
是修道之人來信?
自刺史府廣招人才以來,也有些風水先生上門,但經過接觸,可知大多是坑蒙拐騙之流。
這封信會不會也是此一類人的自薦信?
送去軍中交由常歲寧過目的公務或書信,皆是由姚冉親手把關整理的,所以她同時也要做到不給刺史大人增添不必要的負擔,如此便要將一些不必要的東西篩下來。
「冉女史,這封信是送是留?」打下手的駱澤已整理了一匣子書信出來,見姚冉看著手中書信猶豫不定,便問了一句。
姚冉放到一旁,片刻,卻又拿了起來,一併放進了要送去軍中的信匣中:「帶上吧。」
一些有真本領的道人,是懂得觀測天象風向的,大人要打海戰,很需要此類人才,這信封上幾個大字頗有仙風道骨之感,萬一真有些本領嗎?
隔日,這封書信和姚冉整理出來的公務被一同送去了軍中。
然而接下來兩日,常歲寧與常闊等人部署戰事,一時無暇過目,待到第三日,常歲寧剛挑了要緊的公務來看,還未及查看那些書信之時,忽聽帳外響起急報聲。
來的是元祥。
倭軍趁夜又有突襲之舉,且據海上斥候回稟,此番倭軍動作極大,不同往常。
海上布有防禦,眼下正抵禦倭軍的突襲,但形勢不容樂觀。
常歲寧即刻起身,取過曜日,出帳點兵,親自前往支援。
這算是與倭軍的頭一場像樣的衝突,她必須在場,一來是為穩定軍心,二來她需要知彼。
常闊與孟列目送著大軍離營。
隨時待命的一排排戰船依次駛動,劃開夜間寂靜的海面,號角聲在海岸邊盪開,傳入附近漁村的漁民耳中,有人點燈起身,遙遙望向海面方向,神情大多驚惶不安。
「當家的……你說咱們的兵,對上那些倭軍,能贏嗎?」
「怎麼不能,十多年前咱們就贏過一回大的,把那些倭軍打得十幾年沒敢冒頭!」男人拿壯膽的語氣道:「這回肯定也行!」
抱著孩子的年輕婦人神情憂慮:「可聽說那常刺史才十七啊……」
「十七怎麼了?當年咱們先太子打倭軍的時候,也差不多就這個年紀!沒聽說少年英雄嗎?」
「但那是先太子……」婦人的聲音更低了,擔憂地嘆了口氣。
男人心下其實也沒把握,但看向前方深濃的夜色,還是道:「先太子在天之靈會護佑咱們的!」
說著,一手提著風燈,一手壓低比了比:「想當年,我才這麼高的時候……」
「知道知道,見過先太子嘛。」婦人拍著鬧困的孩子往裡走:「都說了多少遍了……」
男人哼了一聲,跟著往裡走:「說多少遍我都不嫌膩,你懂什麼……」
倭人在海上時常行搶掠之舉,自先太子打退倭軍後,黃海與東海一帶的漁民在出海之前,甚至會拜一拜家中供著的先太子畫像。
這樣的畫像,他家中也有一幅。
但男人總覺得不太像,並未畫出先太子殿下真正的英姿——等他哪日發了財,他定請來最好的畫師,將當年他見過的先太子的模樣畫出來。
畫像雖然含糊,但男人的跪拜不含糊,他端端正正地拜了三拜:「求殿下保佑大盛子民,保佑那位常刺史擊退倭賊……」
男人跪在那裡雙手合十念叨了好一陣,私心裡對那位常刺史總歸還是不放心,覺得單是保佑還不夠,於是又小聲道:「雖然說有點冒昧了……但實在不行,殿下您看……您不然抽空上個身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是唐醒在其他人身上從未看到過的。
他原本想,待在軍中呆膩了便離開,但現如今他卻被這樣一種無形的吸引力絆住了。
常歲寧帶著孟列在海邊說著話,站得累了,便就地坐下來,面向寬闊的海面,望著倭島的方向。
阿點帶著阿澈他們,乘一艘小船,網了一些魚蝦回來,說要生火烤著吃。
他們處理魚蝦時,孟列提醒阿點,當心別被扎破了手。
阿點扭臉對他道:「孟叔,不會的,魚刺扎不到我的手,也扎不到我的嗓子!你忘了嗎,我吃魚很厲害的,我很擅長吐刺,吃魚的時候,我的嘴巴里有十多個帶刀護衛站崗呢!」
小端驚嘆:「哇,阿點將軍好大的嘴巴,都能在裡面練兵了!」
小午:「練的還是海戰呢!」
阿澈:「……」看來大家的嘴巴用途都很廣。
聽著孩子們唧唧咋咋的說話聲,常歲寧坐在海灘上,將手撐在身側,呼吸著鹹濕的海風,短暫的放鬆之餘,又覺得有些遺憾——要是無絕也在就好了。
接下來與倭軍的對戰,不會只停留在這些時日的小衝突之上,幾場激烈的大衝突無可避免,一旦戰事進入膠著狀態,她身為主帥,必然要將全部精力放在戰局上。
不知道在那之前,她能不能先將無絕找回來,安置好。
這假和尚,到底跑哪裡去了?
……
隨著天色暗下來,江都城刺史府的大門被合上,門房將今日接到的信,統一交了上去。
書信被送到外書房中,姚冉和駱澤一起歸分之時,其中一封來信,引起了姚冉的注意。
和許多私人書信一樣,那張信封之上同樣寫有「常刺史親啟」的字樣,但在下方,又描有一個代表著道教的符記。
是修道之人來信?
自刺史府廣招人才以來,也有些風水先生上門,但經過接觸,可知大多是坑蒙拐騙之流。
這封信會不會也是此一類人的自薦信?
送去軍中交由常歲寧過目的公務或書信,皆是由姚冉親手把關整理的,所以她同時也要做到不給刺史大人增添不必要的負擔,如此便要將一些不必要的東西篩下來。
「冉女史,這封信是送是留?」打下手的駱澤已整理了一匣子書信出來,見姚冉看著手中書信猶豫不定,便問了一句。
姚冉放到一旁,片刻,卻又拿了起來,一併放進了要送去軍中的信匣中:「帶上吧。」
一些有真本領的道人,是懂得觀測天象風向的,大人要打海戰,很需要此類人才,這信封上幾個大字頗有仙風道骨之感,萬一真有些本領嗎?
隔日,這封書信和姚冉整理出來的公務被一同送去了軍中。
然而接下來兩日,常歲寧與常闊等人部署戰事,一時無暇過目,待到第三日,常歲寧剛挑了要緊的公務來看,還未及查看那些書信之時,忽聽帳外響起急報聲。
來的是元祥。
倭軍趁夜又有突襲之舉,且據海上斥候回稟,此番倭軍動作極大,不同往常。
海上布有防禦,眼下正抵禦倭軍的突襲,但形勢不容樂觀。
常歲寧即刻起身,取過曜日,出帳點兵,親自前往支援。
這算是與倭軍的頭一場像樣的衝突,她必須在場,一來是為穩定軍心,二來她需要知彼。
常闊與孟列目送著大軍離營。
隨時待命的一排排戰船依次駛動,劃開夜間寂靜的海面,號角聲在海岸邊盪開,傳入附近漁村的漁民耳中,有人點燈起身,遙遙望向海面方向,神情大多驚惶不安。
「當家的……你說咱們的兵,對上那些倭軍,能贏嗎?」
「怎麼不能,十多年前咱們就贏過一回大的,把那些倭軍打得十幾年沒敢冒頭!」男人拿壯膽的語氣道:「這回肯定也行!」
抱著孩子的年輕婦人神情憂慮:「可聽說那常刺史才十七啊……」
「十七怎麼了?當年咱們先太子打倭軍的時候,也差不多就這個年紀!沒聽說少年英雄嗎?」
「但那是先太子……」婦人的聲音更低了,擔憂地嘆了口氣。
男人心下其實也沒把握,但看向前方深濃的夜色,還是道:「先太子在天之靈會護佑咱們的!」
說著,一手提著風燈,一手壓低比了比:「想當年,我才這麼高的時候……」
「知道知道,見過先太子嘛。」婦人拍著鬧困的孩子往裡走:「都說了多少遍了……」
男人哼了一聲,跟著往裡走:「說多少遍我都不嫌膩,你懂什麼……」
倭人在海上時常行搶掠之舉,自先太子打退倭軍後,黃海與東海一帶的漁民在出海之前,甚至會拜一拜家中供著的先太子畫像。
這樣的畫像,他家中也有一幅。
但男人總覺得不太像,並未畫出先太子殿下真正的英姿——等他哪日發了財,他定請來最好的畫師,將當年他見過的先太子的模樣畫出來。
畫像雖然含糊,但男人的跪拜不含糊,他端端正正地拜了三拜:「求殿下保佑大盛子民,保佑那位常刺史擊退倭賊……」
男人跪在那裡雙手合十念叨了好一陣,私心裡對那位常刺史總歸還是不放心,覺得單是保佑還不夠,於是又小聲道:「雖然說有點冒昧了……但實在不行,殿下您看……您不然抽空上個身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