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頁
拖延的越久,對他們便越有利。
又一番答問後,常歲寧才問楚行:「既非是戰況有異,楚叔此時因何親自回來?」
楚行未有第一時間與她說明,而是與她對答許久,可見不是什麼急事。
楚行這才露出一絲笑容,從懷中取出一封信箋:「大將軍聽聞女郎近來的字畫生意做得甚是紅火,便叫屬下也回來向女郎買一幅字。」
喜兒已接過那信箋,遞給了自家女郎。
「二十萬兩。」常歲寧看清信中數額,訝然道:「阿爹出手還真是大方啊。」
書房中,因常歲寧方才與楚行交待軍務,而安靜鄭重的氣氛,此刻才鬆緩下來。
這主要得益於呂秀才的一番吹捧之言。
楚行笑著道:「大將軍說了,這是做好事博美名,機會不能全讓外人搶了去。」
常歲寧知曉,老常之所以從養老銀子裡取出這二十萬兩,是真心實意想助江都早日恢復,讓她更好地在江都立足,同時也是不想讓她落人口舌,這才以「刺史她爹」的身份來以身作則。
常歲寧便想到之前離京時,她借捐軍資之便,變賣了常闊在京中的大半家產,都帶來了淮南道,讓人藏在了壽州城外的一處莊子上——
常闊在離開刺史府之前,已派人將那些東西和錢糧都運來江都,將安排在莊子上的人也都一併接來,並對常歲寧道,只要用得上,便盡可取用。
於常闊而言,如今江都既歸他閨女殿下所有,出錢修建自家園子,他有甚可吝嗇的?
因而,常闊願意捐出的絕不止是這二十萬兩,二十萬兩隻是特意拿出來,在明面上走流程用的。
「這強買強賣的生意,竟還做到自家阿爹頭上來了。」常歲寧也樂得道:「這回也算一視同仁了。」
喜兒適時上前將一隻錦盒交給楚行:「楚叔您拿好了。」
楚行很是慎重地接過,畢竟這大約是他這輩子摸過最貴重值錢的東西了。
見此情形,少年駱澤幾分心動,下意識地看向自家父親。
常刺史的字,起先都是那些商賈在「買」,駱澤便也未多想,但如今有常侯爺打破了這道壁壘,少年便忽然生出一種恍然的心動。
既然人人都可以買,那他能不能也珍藏一幅呢?
對上兒子渴望的眼神,坐在一旁的駱觀臨一陣心驚肉跳。
她的字,他可買不起!
他又不是沒看過那單子,起步都是七八萬兩,如今就是將他賣了,他也不值這麼多銀子!
囊中羞澀的駱先生只能拿告誡的眼神看向兒子——年輕人不要追逐一些負擔不起的虛榮之物!
而若問他做官這些年的家資何在?一來,他為官正直,足夠清廉,二來……便是拿來資助徐正業了。
這場資助的結果自然是血本無歸,錢財,精神,軀體各種意義上的血本無歸。
往事不堪提,每每想到那個欺騙了他感情的人,駱觀臨人雖活著,卻總有種被鞭屍之感,而接踵而來的,便是對江都的虧欠。
而現如今,他連救助江都的銀子都拿不出來。
他能做的,或許便只是儘可能地輔佐常歲寧……畢竟現如今,她的確是在為江都做實事。
心態又有了一些無聲變化的駱觀臨,此刻看著那令他嗤之以鼻的呂秀才,及身份不明、人稱一聲冉女史的女郎,想著常歲寧手下人才的緊缺程度,一時陷入了思索。
此刻,常歲寧手中拿著常闊的信,估算著想,前去壽州取回家產的老康一行人也該回來了。
老康等人此時正在趕回江都的路上。
他們的隊伍不算小,被常歲寧安置在壽州外莊子上的,除了常闊的家財之外,還有那些跟隨常家多年的老兵家僕。
他們大多數人都歡喜欣慰,一路上就自家女郎之事說個不停,試問誰家女郎能做成一州刺史啊?——嘿,他們家女郎就能!
相較之下,常闊被封為忠勇侯之事,反倒顯得遜色平淡許多。
而每當眾人說起女郎的事跡時,總有三人蹲在一旁聽著,神情欽佩,言辭恭維,態度卑微。
這三人的來歷,要從去年常歲寧混入李逸軍中開始說起……
他們三人奉命入壽州城採買物資,入城當晚去吃花酒,之後卻被人打暈裝進麻袋,再醒來時,已身處陌生之處,等著他們的是三把鐵鍬。
起初他們以為是落入了挖黑礦的人手裡,後來才知,這些人要挖的是密道,要建的是倉儲,用以藏放錢財物資……結合這些人的警戒作風,於是三人便又開始懷疑,莫不是哪路大匪頭子,派人在此窩藏贓物?
自然也想過逃跑,但每每都以失敗告終。
而他們逐漸發現,這裡的人並非殘虐之流,一日兩餐定時發放,飯菜管飽,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再加上戒酒戒色……某日借著水桶低頭一瞅,才發現人都養俊了。
且自從他們不再試圖逃跑之後,其他人對他們也和氣了很多,閒來無事時,大家還一起嘮家常。
拋開沒有自由之外,這日子竟稱得上安逸……倒比在外頭拼死打仗要安穩。
就在三人已經開始習慣了這種生活之際,老康的到來,打破了這份平靜。
這一日,三人忽然發現所有人都在收拾東西,說是準備離開此處,讓他們也快些準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又一番答問後,常歲寧才問楚行:「既非是戰況有異,楚叔此時因何親自回來?」
楚行未有第一時間與她說明,而是與她對答許久,可見不是什麼急事。
楚行這才露出一絲笑容,從懷中取出一封信箋:「大將軍聽聞女郎近來的字畫生意做得甚是紅火,便叫屬下也回來向女郎買一幅字。」
喜兒已接過那信箋,遞給了自家女郎。
「二十萬兩。」常歲寧看清信中數額,訝然道:「阿爹出手還真是大方啊。」
書房中,因常歲寧方才與楚行交待軍務,而安靜鄭重的氣氛,此刻才鬆緩下來。
這主要得益於呂秀才的一番吹捧之言。
楚行笑著道:「大將軍說了,這是做好事博美名,機會不能全讓外人搶了去。」
常歲寧知曉,老常之所以從養老銀子裡取出這二十萬兩,是真心實意想助江都早日恢復,讓她更好地在江都立足,同時也是不想讓她落人口舌,這才以「刺史她爹」的身份來以身作則。
常歲寧便想到之前離京時,她借捐軍資之便,變賣了常闊在京中的大半家產,都帶來了淮南道,讓人藏在了壽州城外的一處莊子上——
常闊在離開刺史府之前,已派人將那些東西和錢糧都運來江都,將安排在莊子上的人也都一併接來,並對常歲寧道,只要用得上,便盡可取用。
於常闊而言,如今江都既歸他閨女殿下所有,出錢修建自家園子,他有甚可吝嗇的?
因而,常闊願意捐出的絕不止是這二十萬兩,二十萬兩隻是特意拿出來,在明面上走流程用的。
「這強買強賣的生意,竟還做到自家阿爹頭上來了。」常歲寧也樂得道:「這回也算一視同仁了。」
喜兒適時上前將一隻錦盒交給楚行:「楚叔您拿好了。」
楚行很是慎重地接過,畢竟這大約是他這輩子摸過最貴重值錢的東西了。
見此情形,少年駱澤幾分心動,下意識地看向自家父親。
常刺史的字,起先都是那些商賈在「買」,駱澤便也未多想,但如今有常侯爺打破了這道壁壘,少年便忽然生出一種恍然的心動。
既然人人都可以買,那他能不能也珍藏一幅呢?
對上兒子渴望的眼神,坐在一旁的駱觀臨一陣心驚肉跳。
她的字,他可買不起!
他又不是沒看過那單子,起步都是七八萬兩,如今就是將他賣了,他也不值這麼多銀子!
囊中羞澀的駱先生只能拿告誡的眼神看向兒子——年輕人不要追逐一些負擔不起的虛榮之物!
而若問他做官這些年的家資何在?一來,他為官正直,足夠清廉,二來……便是拿來資助徐正業了。
這場資助的結果自然是血本無歸,錢財,精神,軀體各種意義上的血本無歸。
往事不堪提,每每想到那個欺騙了他感情的人,駱觀臨人雖活著,卻總有種被鞭屍之感,而接踵而來的,便是對江都的虧欠。
而現如今,他連救助江都的銀子都拿不出來。
他能做的,或許便只是儘可能地輔佐常歲寧……畢竟現如今,她的確是在為江都做實事。
心態又有了一些無聲變化的駱觀臨,此刻看著那令他嗤之以鼻的呂秀才,及身份不明、人稱一聲冉女史的女郎,想著常歲寧手下人才的緊缺程度,一時陷入了思索。
此刻,常歲寧手中拿著常闊的信,估算著想,前去壽州取回家產的老康一行人也該回來了。
老康等人此時正在趕回江都的路上。
他們的隊伍不算小,被常歲寧安置在壽州外莊子上的,除了常闊的家財之外,還有那些跟隨常家多年的老兵家僕。
他們大多數人都歡喜欣慰,一路上就自家女郎之事說個不停,試問誰家女郎能做成一州刺史啊?——嘿,他們家女郎就能!
相較之下,常闊被封為忠勇侯之事,反倒顯得遜色平淡許多。
而每當眾人說起女郎的事跡時,總有三人蹲在一旁聽著,神情欽佩,言辭恭維,態度卑微。
這三人的來歷,要從去年常歲寧混入李逸軍中開始說起……
他們三人奉命入壽州城採買物資,入城當晚去吃花酒,之後卻被人打暈裝進麻袋,再醒來時,已身處陌生之處,等著他們的是三把鐵鍬。
起初他們以為是落入了挖黑礦的人手裡,後來才知,這些人要挖的是密道,要建的是倉儲,用以藏放錢財物資……結合這些人的警戒作風,於是三人便又開始懷疑,莫不是哪路大匪頭子,派人在此窩藏贓物?
自然也想過逃跑,但每每都以失敗告終。
而他們逐漸發現,這裡的人並非殘虐之流,一日兩餐定時發放,飯菜管飽,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再加上戒酒戒色……某日借著水桶低頭一瞅,才發現人都養俊了。
且自從他們不再試圖逃跑之後,其他人對他們也和氣了很多,閒來無事時,大家還一起嘮家常。
拋開沒有自由之外,這日子竟稱得上安逸……倒比在外頭拼死打仗要安穩。
就在三人已經開始習慣了這種生活之際,老康的到來,打破了這份平靜。
這一日,三人忽然發現所有人都在收拾東西,說是準備離開此處,讓他們也快些準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