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頁
說到儲君崩逝,她心中實則有一處心結在,那時阿效的確病去了,可她還在,她本可以繼續做阿效,至少,為大局安穩而慮,「太子」絕不該立即緊隨著國君離世……
但不知何故,阿效離世的消息,甚至在她還未來得及知曉之前,便已經傳遍了朝堂。
那時,她疑心是她的母后所為,之後的事實也證明了明後的確有動機這麼做。
但現下,常歲寧卻不那麼篤定了。
「那你可知,當初為何是李秉繼位?」駱觀臨道:「是因為有明後的推動和准允!」
「彼時她明知李秉不堪大任,卻仍推他登基為帝!事後可知,此乃她蓄意為之,為的便是借李秉在位期間,拉攏人心積蓄勢力!而後再為『大局』廢除李秉,順勢掌權!」
「你可知李秉在位那數年,做了多少失德傷民之舉?我道她以天下生民為代價,只為鋪就自己的通天路,因而她不配為君,難道有錯嗎?」
「當然無錯。」常歲寧看著逐漸激動的駱觀臨,道:「可是先生,她之手段,自古以來也屢見不鮮,一意孤行弄權傷民的君王比比皆是——然,我非是為她開脫,否則我何故也起『異心』?」
「我只是認為,這一切與她是男子還是女子並無絕對的干係。」常歲寧道:「她不是最好的君王,卻也絕不是最差的。」
「縱換作其他人來做這個皇帝,士族之爭同樣也會爆發,想造反的人也仍會伺機造反,沒有這個名目,也會有其它名目。先生說她無法令天下歸心,確然。可她做不到的,彼時或如今,李氏皇族中,有其他人可以很好地做到嗎?」常歲寧問。
駱觀臨試圖回答,卻到底只是悲諷一笑:「若是有那樣一個人,她怕也沒有機會登基。」
比起方才的激動憤怒,此刻他的肩膀一點點沉了下去,垂落的眼帘閉上一瞬,悲涼道:「或許,自先太子殿下離世後,大盛的氣運……便斷絕了。」
聞得此言,片刻,常歲寧才繼續道:「所以,先生並無道理將對當下時局的不滿,皆歸咎到明後是女子之身這個『原罪』之上。她有不足,有過失,但這一切並非只因她是女子。」
「如今群亂起,各處也多抓住了女子之身這個『缺陷』,對明後口誅筆伐。可歸根結底,這些聲音大多是為了聚勢而扯起的幌子而已,為利益故,自然要大肆宣揚,但騙騙世人且罷了,若因此也令自己陷入盲目的偏見之中,豈非得不償失?」
駱觀臨聽到此處,眼中明暗不定。
「我說這些,無非是想告訴先生,女子之身從來不是為人的缺陷,也斷不會是成大事的缺陷——」常歲寧最後道:「若先生認為言辭無力,我會以事實行動來證明。」
駱觀臨定定地看著她。
「先生便給我三年時間。」常歲寧道:「若三年之後,先生仍堅持己見,或於大局中另得明主,我會親自送先生離開,絕不行糾纏之舉。」
「若先生想隱居,我則為先生覓一處山水田園之所養老。」常歲寧認真道:「若先生仍存死志,我便為先生擇一痛快的死法兒,再為先生選一處可福澤子孫的風水寶地妥善掩埋。」
駱觀臨聽到最後,眉心一陣狂跳——他倒要多謝她的貼心了?
「這世間事瞬息萬變,一縷風可動一葉,一人之念,可改眼前寸局,千人萬人之念,未必不能撼動天下大勢。」常歲寧真誠地邀請道:「若先生當真對過往有愧,對大盛江河衰敗之勢仍存不甘,便請先生與我試著同行一段路吧。」
此刻,煙花燃放已緩,只有零星幾朵散落天幕。
駱觀臨此時看著那雙坦然而無拘的眼睛,竟覺其中蘊藏著無限未知的可能。
在無邊長夜之中,未知實則意味著希望,至少它代表著或許還有其他生機。
他竟在一個十七歲的女郎身上,看到了這種未知。
駱觀臨心情複雜難言,此一刻,他很難不遺憾地想,對方為何不是個男兒,為何不是個李家男兒。
「先生不用急著回答我。」常歲寧道:「我還為先生準備了一份厚禮,待先生看罷之後,再與我答覆不遲。」
厚禮?
駱觀臨看著她。
但常歲寧未有明言,只是一笑,道:「時辰不早了,我讓人護送先生回去——先生親眼見到之後,自然知曉是什麼了。」
她將要說的說罷,便不再多言,與駱觀臨抬手一禮,即先行一步,離開了此處城樓。
駱觀臨看著她的背影,不屑地嘀咕了一句「故弄玄虛」。
常歲寧策馬回到刺史府時,已進二更。
常歲寧回到居院,吩咐阿稚將書房裡的那隻竹筐抱去臥房,自己則抬腳去了耳房沐浴洗漱。
待常歲寧披著濕發從耳房出來時,阿稚已將那隻竹筐放到了榻邊。
筐內無第二樣東西,全是各處送來的書信,一天天積攢下來,常歲寧一時無暇過目,便攢了這些。
要緊或涉及公務的信件,早已被姚冉挑揀了出來,這些大多只是賀信,或是淮南道各地方官員送來的,或是來自京師熟人。
熟人之中,常歲寧看到了姚夏吳春白她們的,也看到了喬家送來的,還有胡煥等人的。
也有崔琅的,如今身在清河的崔琅自然是單獨來信,信上對她任江都刺史之事甚是激動欣喜,慶賀的話說了一籮筐,訴苦的話也說了不少,關於如今在清河的日子之艱苦,很是倒了一番苦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不知何故,阿效離世的消息,甚至在她還未來得及知曉之前,便已經傳遍了朝堂。
那時,她疑心是她的母后所為,之後的事實也證明了明後的確有動機這麼做。
但現下,常歲寧卻不那麼篤定了。
「那你可知,當初為何是李秉繼位?」駱觀臨道:「是因為有明後的推動和准允!」
「彼時她明知李秉不堪大任,卻仍推他登基為帝!事後可知,此乃她蓄意為之,為的便是借李秉在位期間,拉攏人心積蓄勢力!而後再為『大局』廢除李秉,順勢掌權!」
「你可知李秉在位那數年,做了多少失德傷民之舉?我道她以天下生民為代價,只為鋪就自己的通天路,因而她不配為君,難道有錯嗎?」
「當然無錯。」常歲寧看著逐漸激動的駱觀臨,道:「可是先生,她之手段,自古以來也屢見不鮮,一意孤行弄權傷民的君王比比皆是——然,我非是為她開脫,否則我何故也起『異心』?」
「我只是認為,這一切與她是男子還是女子並無絕對的干係。」常歲寧道:「她不是最好的君王,卻也絕不是最差的。」
「縱換作其他人來做這個皇帝,士族之爭同樣也會爆發,想造反的人也仍會伺機造反,沒有這個名目,也會有其它名目。先生說她無法令天下歸心,確然。可她做不到的,彼時或如今,李氏皇族中,有其他人可以很好地做到嗎?」常歲寧問。
駱觀臨試圖回答,卻到底只是悲諷一笑:「若是有那樣一個人,她怕也沒有機會登基。」
比起方才的激動憤怒,此刻他的肩膀一點點沉了下去,垂落的眼帘閉上一瞬,悲涼道:「或許,自先太子殿下離世後,大盛的氣運……便斷絕了。」
聞得此言,片刻,常歲寧才繼續道:「所以,先生並無道理將對當下時局的不滿,皆歸咎到明後是女子之身這個『原罪』之上。她有不足,有過失,但這一切並非只因她是女子。」
「如今群亂起,各處也多抓住了女子之身這個『缺陷』,對明後口誅筆伐。可歸根結底,這些聲音大多是為了聚勢而扯起的幌子而已,為利益故,自然要大肆宣揚,但騙騙世人且罷了,若因此也令自己陷入盲目的偏見之中,豈非得不償失?」
駱觀臨聽到此處,眼中明暗不定。
「我說這些,無非是想告訴先生,女子之身從來不是為人的缺陷,也斷不會是成大事的缺陷——」常歲寧最後道:「若先生認為言辭無力,我會以事實行動來證明。」
駱觀臨定定地看著她。
「先生便給我三年時間。」常歲寧道:「若三年之後,先生仍堅持己見,或於大局中另得明主,我會親自送先生離開,絕不行糾纏之舉。」
「若先生想隱居,我則為先生覓一處山水田園之所養老。」常歲寧認真道:「若先生仍存死志,我便為先生擇一痛快的死法兒,再為先生選一處可福澤子孫的風水寶地妥善掩埋。」
駱觀臨聽到最後,眉心一陣狂跳——他倒要多謝她的貼心了?
「這世間事瞬息萬變,一縷風可動一葉,一人之念,可改眼前寸局,千人萬人之念,未必不能撼動天下大勢。」常歲寧真誠地邀請道:「若先生當真對過往有愧,對大盛江河衰敗之勢仍存不甘,便請先生與我試著同行一段路吧。」
此刻,煙花燃放已緩,只有零星幾朵散落天幕。
駱觀臨此時看著那雙坦然而無拘的眼睛,竟覺其中蘊藏著無限未知的可能。
在無邊長夜之中,未知實則意味著希望,至少它代表著或許還有其他生機。
他竟在一個十七歲的女郎身上,看到了這種未知。
駱觀臨心情複雜難言,此一刻,他很難不遺憾地想,對方為何不是個男兒,為何不是個李家男兒。
「先生不用急著回答我。」常歲寧道:「我還為先生準備了一份厚禮,待先生看罷之後,再與我答覆不遲。」
厚禮?
駱觀臨看著她。
但常歲寧未有明言,只是一笑,道:「時辰不早了,我讓人護送先生回去——先生親眼見到之後,自然知曉是什麼了。」
她將要說的說罷,便不再多言,與駱觀臨抬手一禮,即先行一步,離開了此處城樓。
駱觀臨看著她的背影,不屑地嘀咕了一句「故弄玄虛」。
常歲寧策馬回到刺史府時,已進二更。
常歲寧回到居院,吩咐阿稚將書房裡的那隻竹筐抱去臥房,自己則抬腳去了耳房沐浴洗漱。
待常歲寧披著濕發從耳房出來時,阿稚已將那隻竹筐放到了榻邊。
筐內無第二樣東西,全是各處送來的書信,一天天積攢下來,常歲寧一時無暇過目,便攢了這些。
要緊或涉及公務的信件,早已被姚冉挑揀了出來,這些大多只是賀信,或是淮南道各地方官員送來的,或是來自京師熟人。
熟人之中,常歲寧看到了姚夏吳春白她們的,也看到了喬家送來的,還有胡煥等人的。
也有崔琅的,如今身在清河的崔琅自然是單獨來信,信上對她任江都刺史之事甚是激動欣喜,慶賀的話說了一籮筐,訴苦的話也說了不少,關於如今在清河的日子之艱苦,很是倒了一番苦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