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頁
「也好。」榮王笑了笑:「那便再試一試她有幾分本領,又有幾分膽量。」
若她有膽量敢成為第二個徐正業,那麼,徐正業未完之事,恰可交由她來做。
現如今這天下江山為席,需要有更多野心之輩前來赴宴,將這世道攪得更亂一些——只有真正的亂世,才需要救世者的出現。
他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已做好了成為這個救世者的準備。
聽得父親鬆口,李錄也露出笑意:「兒子相信,無論如何,她都絕不會讓父王失望。」
而後,他才提起另一個名字:「父王,如今那崔璟……」
太原之事未成,此番刺殺也失敗了。
「兩番失手,短時日內已不適宜再有動作……此人非同尋常,絕不可大意待之。」榮王思忖著道:「只是如今他被崔氏除族,接下來不妨先靜觀明後的態度。」
「是。」李錄道:「只是兒子擔心,崔璟或已疑心到父王身上,如他將此事告知崔氏,崔家得知父王先前欲殺崔璟,會不會……」
崔璟雖然被除族,卻難保暗中與崔氏當真再無絲毫往來。
「崔家知道又何妨。」榮王笑了一聲:「我此前欲殺崔璟,並非是衝著崔家去的。且這世間本沒有永遠的敵人,崔家若會因為此等小事而拒絕榮王府,那這世上便不會有百年煊赫的清河崔氏了。」
這些世家大族的話語權並非掌握在一人手中,於整個家族而言,唯有真正的利益才是擺在第一位的。
「那明後那邊……」李錄斟酌著道:「樊偶仍在常娘子手中,她向來敏覺,軍中眼線或已暴露,她若審出了什麼,將榮王府所為告知明後……」
「她若是個真正的聰明人,便該知曉,她告知或不告知明後,此中並無區別。」榮王神閒氣定地道:「殺李通也好,助徐正業也罷,皆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並無任何消息價值可言——」
難道這常歲寧不將這些告知明後,明後便當真一無所知嗎?
明後待榮王府的疑心,何時卸下過半分?
「難不成這位聖人要拿這些人人皆可隨口杜撰的罪名,來治罪我榮王府麼?」榮王含笑道:「沒有任何可服眾的真憑實據,貿然發難問罪,只會讓世人認為她欲滅殺我李家皇室中人……當然,若果真能殺,倒也無不可,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她單單憑藉一道旨令,是殺不了我的。」
須知政令不通,便是一位帝王的話語失去威信的開始……這一切,在看不到的地方,已經在蔓延了。
如此亂局下,難道他還會乖乖入京領罪,不顧那些欲扶正李氏皇權的聲音,而堅持接下這降罪的旨意,甘願被她殺掉嗎?
若此時這位聖人急於要與榮王府撕破這最後一層臉面,那麼,這搖搖欲墜的局面只會加速崩塌——如今該感到害怕的不是榮王府。
「今日時局不可同日而言,你也已平安回到父王身邊,此處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處處被動,只能受人挾制的榮王府。」榮王看著面前的兒子,眼底幾分愧疚:「說來,這些年在京師求存不易,實在委屈我兒了。」
李錄斂眸:「兒子是榮王府世子,為父王分憂,不過是分內之事。」
榮王欣慰地點頭:「來日大業若成,必有我兒一半功勞。」
父子二人對坐吃茶,又談心許久。
直到一名身穿束袖勁裝的藍袍青年走來,恭敬地上前行禮:「王爺,世子。」
榮王看過去:「義琮回來了。」
「時辰不早了,兒子便不打攪父王料理公務了。」李錄適時起身告退。
榮王點頭:「你身子不好,記得按時服藥,早些歇息,不必太過操勞。」
李錄應下,行禮退下時,經過那名喚義琮的青年身側之際,微停留半步。
義琮向他拱手行禮:「世子慢走。」
李錄與他點頭,帶著守在不遠處的小廝離去。
走出了七八步後,李錄下意識地駐足,回頭看去。
榮王已離開那張石桌,帶著那青年往書房的方向而去。
那青年實則尚是十七八歲的少年年紀,只是性情持重,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沉穩。
據聞,此人是五年前來到父王身邊的,很得父王喜愛,時常跟隨父王左右,如今甚至在幫父王料理軍中事務。
見那人跟著榮王進了書房,李錄轉回頭,見身側小廝也剛收回視線,淡聲問:「怎麼,你也聽過那個傳言嗎?」
小廝聞言臉色一變,有些慌亂地垂下頭去:「小人不敢,小人不知……」
李錄笑了一下,未語,抬腳往前走去。
小廝平復著心緒,出於補救,恭謹地道:「起風了,世子受不得涼風,小人陪世子回居院吧。」
李錄又笑了一下,點頭:「好。」
他慢慢走著,若有所思地抬起披風下的雙手慢慢翻轉,細觀,這雙手瘦弱,蒼白,病態,看起來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威脅。
從前在京師時,這是很好的掩護。
而今他回到益州,不再需要這份掩護,這幅病弱的軀殼便成為了拖累。
父親的那些幕僚屬官每每看向他時,眼底似乎總藏著無聲的惋惜與不確定。
他自認為不會輕易死去,但在旁人眼中,他似乎註定命不久矣,那些人在他的身上看不到足夠長久的延續,因此不肯輕易交付期望與忠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若她有膽量敢成為第二個徐正業,那麼,徐正業未完之事,恰可交由她來做。
現如今這天下江山為席,需要有更多野心之輩前來赴宴,將這世道攪得更亂一些——只有真正的亂世,才需要救世者的出現。
他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已做好了成為這個救世者的準備。
聽得父親鬆口,李錄也露出笑意:「兒子相信,無論如何,她都絕不會讓父王失望。」
而後,他才提起另一個名字:「父王,如今那崔璟……」
太原之事未成,此番刺殺也失敗了。
「兩番失手,短時日內已不適宜再有動作……此人非同尋常,絕不可大意待之。」榮王思忖著道:「只是如今他被崔氏除族,接下來不妨先靜觀明後的態度。」
「是。」李錄道:「只是兒子擔心,崔璟或已疑心到父王身上,如他將此事告知崔氏,崔家得知父王先前欲殺崔璟,會不會……」
崔璟雖然被除族,卻難保暗中與崔氏當真再無絲毫往來。
「崔家知道又何妨。」榮王笑了一聲:「我此前欲殺崔璟,並非是衝著崔家去的。且這世間本沒有永遠的敵人,崔家若會因為此等小事而拒絕榮王府,那這世上便不會有百年煊赫的清河崔氏了。」
這些世家大族的話語權並非掌握在一人手中,於整個家族而言,唯有真正的利益才是擺在第一位的。
「那明後那邊……」李錄斟酌著道:「樊偶仍在常娘子手中,她向來敏覺,軍中眼線或已暴露,她若審出了什麼,將榮王府所為告知明後……」
「她若是個真正的聰明人,便該知曉,她告知或不告知明後,此中並無區別。」榮王神閒氣定地道:「殺李通也好,助徐正業也罷,皆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並無任何消息價值可言——」
難道這常歲寧不將這些告知明後,明後便當真一無所知嗎?
明後待榮王府的疑心,何時卸下過半分?
「難不成這位聖人要拿這些人人皆可隨口杜撰的罪名,來治罪我榮王府麼?」榮王含笑道:「沒有任何可服眾的真憑實據,貿然發難問罪,只會讓世人認為她欲滅殺我李家皇室中人……當然,若果真能殺,倒也無不可,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她單單憑藉一道旨令,是殺不了我的。」
須知政令不通,便是一位帝王的話語失去威信的開始……這一切,在看不到的地方,已經在蔓延了。
如此亂局下,難道他還會乖乖入京領罪,不顧那些欲扶正李氏皇權的聲音,而堅持接下這降罪的旨意,甘願被她殺掉嗎?
若此時這位聖人急於要與榮王府撕破這最後一層臉面,那麼,這搖搖欲墜的局面只會加速崩塌——如今該感到害怕的不是榮王府。
「今日時局不可同日而言,你也已平安回到父王身邊,此處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處處被動,只能受人挾制的榮王府。」榮王看著面前的兒子,眼底幾分愧疚:「說來,這些年在京師求存不易,實在委屈我兒了。」
李錄斂眸:「兒子是榮王府世子,為父王分憂,不過是分內之事。」
榮王欣慰地點頭:「來日大業若成,必有我兒一半功勞。」
父子二人對坐吃茶,又談心許久。
直到一名身穿束袖勁裝的藍袍青年走來,恭敬地上前行禮:「王爺,世子。」
榮王看過去:「義琮回來了。」
「時辰不早了,兒子便不打攪父王料理公務了。」李錄適時起身告退。
榮王點頭:「你身子不好,記得按時服藥,早些歇息,不必太過操勞。」
李錄應下,行禮退下時,經過那名喚義琮的青年身側之際,微停留半步。
義琮向他拱手行禮:「世子慢走。」
李錄與他點頭,帶著守在不遠處的小廝離去。
走出了七八步後,李錄下意識地駐足,回頭看去。
榮王已離開那張石桌,帶著那青年往書房的方向而去。
那青年實則尚是十七八歲的少年年紀,只是性情持重,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沉穩。
據聞,此人是五年前來到父王身邊的,很得父王喜愛,時常跟隨父王左右,如今甚至在幫父王料理軍中事務。
見那人跟著榮王進了書房,李錄轉回頭,見身側小廝也剛收回視線,淡聲問:「怎麼,你也聽過那個傳言嗎?」
小廝聞言臉色一變,有些慌亂地垂下頭去:「小人不敢,小人不知……」
李錄笑了一下,未語,抬腳往前走去。
小廝平復著心緒,出於補救,恭謹地道:「起風了,世子受不得涼風,小人陪世子回居院吧。」
李錄又笑了一下,點頭:「好。」
他慢慢走著,若有所思地抬起披風下的雙手慢慢翻轉,細觀,這雙手瘦弱,蒼白,病態,看起來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威脅。
從前在京師時,這是很好的掩護。
而今他回到益州,不再需要這份掩護,這幅病弱的軀殼便成為了拖累。
父親的那些幕僚屬官每每看向他時,眼底似乎總藏著無聲的惋惜與不確定。
他自認為不會輕易死去,但在旁人眼中,他似乎註定命不久矣,那些人在他的身上看不到足夠長久的延續,因此不肯輕易交付期望與忠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