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頁
何武虎大喜,連連點頭,忙問:「閣下莫非見過?」
「……」那少年抬起頭來看著他。
對視了片刻,何武虎面上笑意凝滯,而後虎軀一震,緊接著便是狂喜,踏破鐵鞋無覓處哇!
這少年正是常歲安。
他們從同情災民,到救助災民,最終成為災民。
起初也想過,亮出宣安大長公主,亦或是寧遠將軍的名號,去尋求官府救助,但一則,如此時機,各地官府已是焦頭爛額,李潼自尊心強,想著尚且有手有腳,也不想給人添麻煩;
二來,經歷了被災民算計之事後,常歲安分外警惕。他想著此刻四下魚龍混雜,洛陽士族的遭遇也已有耳聞,四處潛藏著被追緝的士族逃犯,各地明暗勢力錯綜複雜,此去汴州,尚有些路程,他身為剛斬殺了徐賊的寧遠將軍的親兄長,與人暴露身份不見得是好事。
與何武虎等人接應後,常歲安一行人才總算結束了災民生涯。
之後一路,他們仍然力所能及地救助真正有需要的災民,但如此前被搶錢財之事,再未出現過。
倒也不是所遇皆良善之輩,而是何武虎等人匪氣外露,實在顯眼,山匪對上市井小賊,前者給後者以「莫說去搶他們了,不被他們搶就謝天謝地了」的血脈壓制。
李潼此行第一課,總結出經驗來,良善也是需要鋒芒與稜角的。
常歲寧對她的心得給予了肯定,安慰了二人兩句,才得以插得上話,問一句:「那我要的人呢?可還在了?」
她的語氣很平淡,完全沒有責怪的意思。
此次洪澇不知丟了死了多少人,眼前這倆人能平安來到她面前,她已經謝天謝地了。
「還在的!」常歲安赧然一笑:「方才我說的被人偷走後,又找回來的東西,便是他了……」
常歲寧:「……」
樊偶此行,也是命運多舛。
樊偶本人也是這樣覺得。
自去年常歲寧離開宣州後,他被獨自關在宣安大長公主府上的密室中已足足半年,但他不知自己身處何處,這半年來,他時刻處於無法逃脫的黑暗中。
每兩日左右,會有人來送一次足夠他存活,但不足夠飽腹的水和飯。
起初,凡聽到有腳步聲靠近,樊偶即會豎起防備,打定主意不管對方對他施加何等酷刑,他都絕不吐露半字。
但事實證明,從不吐露半字的是來人,來人只負責送飯,嘴巴比他嚴多了,無論他問什麼,對方都一字不答,丟下飯就走……
一日日過去,樊偶已經分不清自己被關了多久,長時間的飲食不足,令他消瘦無力,神智也開始衰弱,他終日聽不到任何聲音,無人與他溝通,他甚至覺得自己快瘋了,恨不能哭求來人給他上個刑,逼問他一下,跟他說說話,也好讓他清醒一下。
就在他當真快要瘋掉時,這渾噩絕望的日子,忽然毫無預兆地結束了。
他被塞進了熟悉的麻袋中,離開了那個密室。
而後,便是長時間的顛簸,他大多數時間都是昏沉的,不知自己要被帶去何處。
被當作行李偷走的那一晚,有人解開了他的麻袋,見是個半死不活之人,那群人嚇了一跳。
他用盡畢生的力氣,上半身從麻袋裡蛄蛹出來,發出聲音求救:「救救我……」
李潼的護衛很快追了上來,沒人救他,他被重新裝回麻袋扛走了。
接下來,他經歷了挨餓到頭暈眼花,在麻袋裡不慎被洪水沖走,被常歲安第三次撈上來時,一滴崩潰的淚水終於從他眼角滑落。
他錯了。
被偷走的那晚,他不應該說「救救我」,而是該說「殺了我」。
「殺了我吧。」某夜,常歲安將他從麻袋裡掏出來時,他麻木地道。
常歲安嘆氣:「這怎麼行呢,別說氣話了。」
樊偶:「……」
他的樣子看起來像是在說氣話嗎?
常歲安將粥碗遞到他嘴邊,與他認真解釋道:「昨日災民太多,是我沒搶到粥,不是故意餓著你的……今日有粥了,快喝吧,我餵你!」
樊偶顫顫垂眼,看著那碗白粥。
該死,時過境遷,幾經生死後,此刻面對這碗平平無奇的白粥,他竟然有了一絲感動。
少年天生的誠摯與良善,於他而言,不可謂不歹毒,遠勝過一切酷刑。
他不乾淨了!
他竟對敵人生出了這不倫不類的情緒!
王爺,他愧對王爺……
他本想堅定地拒絕,但他的意志已在非常人可以想像的經歷中被磨碎,白粥的香氣引誘著他虛弱的身軀,求生的本能讓他顫巍巍地張開了嘴。
他閉著眼,含著淚,在崩潰中喝完了那碗白粥。
這些細節,常歲安未曾留意到,常歲寧自也無從得知。
她只知樊偶還活著,便稱讚了常歲安幾句,誇他做得很好。
須知這場水患非同小可,便是換作鏢局來,也不見得一定能將貨物安穩送到她手中。
見妹妹非但沒怪自己行事冒失,反而夸自己,常歲安很是開心,連忙問:「寧寧,你可要去見一見他嗎?」
「不著急,先讓他緩兩日。」
常歲寧說著,喚了人進來,安排了一樁差事——回汴州大營,將此前汴水一戰時,刺殺金副將,掩護徐正業逃遁的那名內奸帶來滎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那少年抬起頭來看著他。
對視了片刻,何武虎面上笑意凝滯,而後虎軀一震,緊接著便是狂喜,踏破鐵鞋無覓處哇!
這少年正是常歲安。
他們從同情災民,到救助災民,最終成為災民。
起初也想過,亮出宣安大長公主,亦或是寧遠將軍的名號,去尋求官府救助,但一則,如此時機,各地官府已是焦頭爛額,李潼自尊心強,想著尚且有手有腳,也不想給人添麻煩;
二來,經歷了被災民算計之事後,常歲安分外警惕。他想著此刻四下魚龍混雜,洛陽士族的遭遇也已有耳聞,四處潛藏著被追緝的士族逃犯,各地明暗勢力錯綜複雜,此去汴州,尚有些路程,他身為剛斬殺了徐賊的寧遠將軍的親兄長,與人暴露身份不見得是好事。
與何武虎等人接應後,常歲安一行人才總算結束了災民生涯。
之後一路,他們仍然力所能及地救助真正有需要的災民,但如此前被搶錢財之事,再未出現過。
倒也不是所遇皆良善之輩,而是何武虎等人匪氣外露,實在顯眼,山匪對上市井小賊,前者給後者以「莫說去搶他們了,不被他們搶就謝天謝地了」的血脈壓制。
李潼此行第一課,總結出經驗來,良善也是需要鋒芒與稜角的。
常歲寧對她的心得給予了肯定,安慰了二人兩句,才得以插得上話,問一句:「那我要的人呢?可還在了?」
她的語氣很平淡,完全沒有責怪的意思。
此次洪澇不知丟了死了多少人,眼前這倆人能平安來到她面前,她已經謝天謝地了。
「還在的!」常歲安赧然一笑:「方才我說的被人偷走後,又找回來的東西,便是他了……」
常歲寧:「……」
樊偶此行,也是命運多舛。
樊偶本人也是這樣覺得。
自去年常歲寧離開宣州後,他被獨自關在宣安大長公主府上的密室中已足足半年,但他不知自己身處何處,這半年來,他時刻處於無法逃脫的黑暗中。
每兩日左右,會有人來送一次足夠他存活,但不足夠飽腹的水和飯。
起初,凡聽到有腳步聲靠近,樊偶即會豎起防備,打定主意不管對方對他施加何等酷刑,他都絕不吐露半字。
但事實證明,從不吐露半字的是來人,來人只負責送飯,嘴巴比他嚴多了,無論他問什麼,對方都一字不答,丟下飯就走……
一日日過去,樊偶已經分不清自己被關了多久,長時間的飲食不足,令他消瘦無力,神智也開始衰弱,他終日聽不到任何聲音,無人與他溝通,他甚至覺得自己快瘋了,恨不能哭求來人給他上個刑,逼問他一下,跟他說說話,也好讓他清醒一下。
就在他當真快要瘋掉時,這渾噩絕望的日子,忽然毫無預兆地結束了。
他被塞進了熟悉的麻袋中,離開了那個密室。
而後,便是長時間的顛簸,他大多數時間都是昏沉的,不知自己要被帶去何處。
被當作行李偷走的那一晚,有人解開了他的麻袋,見是個半死不活之人,那群人嚇了一跳。
他用盡畢生的力氣,上半身從麻袋裡蛄蛹出來,發出聲音求救:「救救我……」
李潼的護衛很快追了上來,沒人救他,他被重新裝回麻袋扛走了。
接下來,他經歷了挨餓到頭暈眼花,在麻袋裡不慎被洪水沖走,被常歲安第三次撈上來時,一滴崩潰的淚水終於從他眼角滑落。
他錯了。
被偷走的那晚,他不應該說「救救我」,而是該說「殺了我」。
「殺了我吧。」某夜,常歲安將他從麻袋裡掏出來時,他麻木地道。
常歲安嘆氣:「這怎麼行呢,別說氣話了。」
樊偶:「……」
他的樣子看起來像是在說氣話嗎?
常歲安將粥碗遞到他嘴邊,與他認真解釋道:「昨日災民太多,是我沒搶到粥,不是故意餓著你的……今日有粥了,快喝吧,我餵你!」
樊偶顫顫垂眼,看著那碗白粥。
該死,時過境遷,幾經生死後,此刻面對這碗平平無奇的白粥,他竟然有了一絲感動。
少年天生的誠摯與良善,於他而言,不可謂不歹毒,遠勝過一切酷刑。
他不乾淨了!
他竟對敵人生出了這不倫不類的情緒!
王爺,他愧對王爺……
他本想堅定地拒絕,但他的意志已在非常人可以想像的經歷中被磨碎,白粥的香氣引誘著他虛弱的身軀,求生的本能讓他顫巍巍地張開了嘴。
他閉著眼,含著淚,在崩潰中喝完了那碗白粥。
這些細節,常歲安未曾留意到,常歲寧自也無從得知。
她只知樊偶還活著,便稱讚了常歲安幾句,誇他做得很好。
須知這場水患非同小可,便是換作鏢局來,也不見得一定能將貨物安穩送到她手中。
見妹妹非但沒怪自己行事冒失,反而夸自己,常歲安很是開心,連忙問:「寧寧,你可要去見一見他嗎?」
「不著急,先讓他緩兩日。」
常歲寧說著,喚了人進來,安排了一樁差事——回汴州大營,將此前汴水一戰時,刺殺金副將,掩護徐正業逃遁的那名內奸帶來滎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