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頁
她並非心慈之人,她也曾做出殺盡俘虜的殘暴之舉,但那是對待異族,面對那些兇悍的異族,她能做的便是比他們更兇悍更殘暴。
但這些戰俘,是她大盛的子民,自家人有不得已之處,論錯當罰,不當殺。
且如今除了內憂,更有外患,濫殺這六萬壯丁戰俘,也是自削大盛抗敵之力,實不可取。
這些只是她的其中一重考量。
常歲寧未有與白校尉再多說此事,轉而道:「主帥如今在何處救災?讓可信之人速去給他傳話,讓他藏好些,不要被人尋到了。」
這些戰俘她是絕對不會交給李獻的,但此事她出面最合適,反正她一向囂張蠻橫慣了。
而肖旻的立場不同,她不想讓他牽扯進來。
橫豎如今救災之事緊急,水患之時各處消息行蹤傳達不及時,三五日內找不到人也是正常的。
白校尉會意應下,立刻去安排了。
姚冉一路沉默著,跟著常歲寧回到帳中。
常歲寧換了身乾爽的衣袍,將半濕的發散開披在腦後,從屏風後出來時,只見姚冉仍穿著濕衣站在原處未動,神情反覆不定。
常歲寧在摞著軍務公文的小几後盤腿坐下,才問她:「怎麼了?」
第297章 將軍,權力真好
「我在想……」姚冉看著常歲寧,道:「今日若非將軍阻攔,那六萬戰俘是不是當真就會被他們帶走,以祭天之名殺掉。」
她雖是在問「是不是當真就會」,但語氣中並沒有絲毫疑問。
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洛陽城已經有俘虜被祭殺了。
「我還在想,肖主帥此刻尚在帶人救災,將軍昨夜也為附近村鎮百姓而一夜未眠,胡刺史和那些將軍大人們,一直在忙於水患之事,昨日胡刺史為救兩名孩童險些也被大水沖走,即便早有應對,但也只是減少傷亡,而無法避免,附近各州縣仍每日都在死人……」姚冉的言辭略有些混亂,她不知何時紅了眼睛:「還有崔大都督……」
崔大都督稱在滎陽有一舊識,通曉治水之道,早在前日裡,崔大都督即帶上此人,自洛陽出發,趕赴黃河,疏通查看各緊要河段堤壩情況。
黃河水患頻現,一旦爆發,絕非人力可以阻避,崔大都督他們此行之兇險,不難想像。
天災殘酷無情,但她所見,是眾人齊心協力對抗天災,想盡一切辦法行救人之舉。
這讓她一度認為,在面對災情時,這世間本該是這樣的。
但她今早忽然聽聞洛陽在殺人祭天。
殺了那些還不夠,竟還要將六萬俘虜全部帶走!
以祭天「救世」為名,行殺人之舉。
原來,只需一句「平息天怒」之言,便可以讓六萬條活生生的性命灰飛煙滅嗎?
可這六萬餘條人命,是她家將軍謀劃許久才保下的,將軍說過,選在汴水,是為一戰止戈,最大程度減少雙方傷亡。
但這一切謀劃與努力,卻可以被那輕飄飄的祭天二字悉數摧毀。
她分明並未親眼目睹洛陽城中祭天的情形,但此種殺人方式,令她膽寒恐懼的程度,要更勝於那日置身汴水戰場時數倍,百倍,千倍。
她也曾聽聞過活人祭祀,但彼時聽來不過是一句遙遠的傳言,今次卻是不同了,那些人有了清晰的面孔,有了聲音,她感受到了他們的憤怒與恐懼,於是她也生出恐懼,恐懼之後,她開始思考,於是生出更大的恐懼。
她無法具體地形容自己的感受,她有恐懼,也有不知該如何區分善惡敵我的茫然,譬如從前她簡單地認為,只有如徐正業之流,才是真正的敵人。
她決心前來投奔跟隨常歲寧時,自認看到了新天地,但現下看來,那時所想也很天真,她想,多她一個,對抗那些禍亂這世間的混帳惡人時,便總能多一份力量。
可今日她忽然驚覺,可以有人一下奪走六萬餘條人命,甚至還可以更多,且他們殺人不用親自動刀,只需要一句話,一句並無人能印證真假的話。
她不禁又想得更多,今日可殺戰俘,來日是否便可殺流民,再到來日呢?反正有罪與否,只需要一句無人能印證真假的「觸怒天威」,不是嗎?
這只是洛陽官員和李獻之言,將軍今日尚可阻擋一二,若是由身處更高處之人發號施令,若是再換一個更冠冕堂皇的說辭,構陷,污衊,什麼都好,只要是能用來殺人的名目……那時,誰又能救那些被決定生死去向之人?
而在這樣的時候,多她一人,少她一人,還有意義嗎?或者說,有朝一日,她是否也會面臨和今日這些戰俘同樣的處境?
她並不認為是自己想得太多,相反,是她從前所見所知所思太少了,所以陡然面對這些認知之外的存在,才會被狠狠衝擊到。
鋪天蓋地的未知與茫然將姚冉淹沒,那些自幼所見,閨閣內所習,佛經中所悟,在這一刻都發生了巨大的動搖。
她甚至忍不住問:「這世間……原本的模樣就是如此嗎?」
她好像第一日來到這世上。
「盤古開天地之初,這世間並無秩序,如今存世的秩序禮法皆是人定。」常歲寧看著姚冉,道:「在我看來,這世間沒有原本模樣,縱然有,也不重要。」
姚冉怔怔,那什麼才重要?
她看到披著發盤坐在那裡的少女,拿似乎從未迷茫過的神態與她道:「這世間什麼模樣從來不重要,你想讓它成為什麼模樣才重要。」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這些戰俘,是她大盛的子民,自家人有不得已之處,論錯當罰,不當殺。
且如今除了內憂,更有外患,濫殺這六萬壯丁戰俘,也是自削大盛抗敵之力,實不可取。
這些只是她的其中一重考量。
常歲寧未有與白校尉再多說此事,轉而道:「主帥如今在何處救災?讓可信之人速去給他傳話,讓他藏好些,不要被人尋到了。」
這些戰俘她是絕對不會交給李獻的,但此事她出面最合適,反正她一向囂張蠻橫慣了。
而肖旻的立場不同,她不想讓他牽扯進來。
橫豎如今救災之事緊急,水患之時各處消息行蹤傳達不及時,三五日內找不到人也是正常的。
白校尉會意應下,立刻去安排了。
姚冉一路沉默著,跟著常歲寧回到帳中。
常歲寧換了身乾爽的衣袍,將半濕的發散開披在腦後,從屏風後出來時,只見姚冉仍穿著濕衣站在原處未動,神情反覆不定。
常歲寧在摞著軍務公文的小几後盤腿坐下,才問她:「怎麼了?」
第297章 將軍,權力真好
「我在想……」姚冉看著常歲寧,道:「今日若非將軍阻攔,那六萬戰俘是不是當真就會被他們帶走,以祭天之名殺掉。」
她雖是在問「是不是當真就會」,但語氣中並沒有絲毫疑問。
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洛陽城已經有俘虜被祭殺了。
「我還在想,肖主帥此刻尚在帶人救災,將軍昨夜也為附近村鎮百姓而一夜未眠,胡刺史和那些將軍大人們,一直在忙於水患之事,昨日胡刺史為救兩名孩童險些也被大水沖走,即便早有應對,但也只是減少傷亡,而無法避免,附近各州縣仍每日都在死人……」姚冉的言辭略有些混亂,她不知何時紅了眼睛:「還有崔大都督……」
崔大都督稱在滎陽有一舊識,通曉治水之道,早在前日裡,崔大都督即帶上此人,自洛陽出發,趕赴黃河,疏通查看各緊要河段堤壩情況。
黃河水患頻現,一旦爆發,絕非人力可以阻避,崔大都督他們此行之兇險,不難想像。
天災殘酷無情,但她所見,是眾人齊心協力對抗天災,想盡一切辦法行救人之舉。
這讓她一度認為,在面對災情時,這世間本該是這樣的。
但她今早忽然聽聞洛陽在殺人祭天。
殺了那些還不夠,竟還要將六萬俘虜全部帶走!
以祭天「救世」為名,行殺人之舉。
原來,只需一句「平息天怒」之言,便可以讓六萬條活生生的性命灰飛煙滅嗎?
可這六萬餘條人命,是她家將軍謀劃許久才保下的,將軍說過,選在汴水,是為一戰止戈,最大程度減少雙方傷亡。
但這一切謀劃與努力,卻可以被那輕飄飄的祭天二字悉數摧毀。
她分明並未親眼目睹洛陽城中祭天的情形,但此種殺人方式,令她膽寒恐懼的程度,要更勝於那日置身汴水戰場時數倍,百倍,千倍。
她也曾聽聞過活人祭祀,但彼時聽來不過是一句遙遠的傳言,今次卻是不同了,那些人有了清晰的面孔,有了聲音,她感受到了他們的憤怒與恐懼,於是她也生出恐懼,恐懼之後,她開始思考,於是生出更大的恐懼。
她無法具體地形容自己的感受,她有恐懼,也有不知該如何區分善惡敵我的茫然,譬如從前她簡單地認為,只有如徐正業之流,才是真正的敵人。
她決心前來投奔跟隨常歲寧時,自認看到了新天地,但現下看來,那時所想也很天真,她想,多她一個,對抗那些禍亂這世間的混帳惡人時,便總能多一份力量。
可今日她忽然驚覺,可以有人一下奪走六萬餘條人命,甚至還可以更多,且他們殺人不用親自動刀,只需要一句話,一句並無人能印證真假的話。
她不禁又想得更多,今日可殺戰俘,來日是否便可殺流民,再到來日呢?反正有罪與否,只需要一句無人能印證真假的「觸怒天威」,不是嗎?
這只是洛陽官員和李獻之言,將軍今日尚可阻擋一二,若是由身處更高處之人發號施令,若是再換一個更冠冕堂皇的說辭,構陷,污衊,什麼都好,只要是能用來殺人的名目……那時,誰又能救那些被決定生死去向之人?
而在這樣的時候,多她一人,少她一人,還有意義嗎?或者說,有朝一日,她是否也會面臨和今日這些戰俘同樣的處境?
她並不認為是自己想得太多,相反,是她從前所見所知所思太少了,所以陡然面對這些認知之外的存在,才會被狠狠衝擊到。
鋪天蓋地的未知與茫然將姚冉淹沒,那些自幼所見,閨閣內所習,佛經中所悟,在這一刻都發生了巨大的動搖。
她甚至忍不住問:「這世間……原本的模樣就是如此嗎?」
她好像第一日來到這世上。
「盤古開天地之初,這世間並無秩序,如今存世的秩序禮法皆是人定。」常歲寧看著姚冉,道:「在我看來,這世間沒有原本模樣,縱然有,也不重要。」
姚冉怔怔,那什麼才重要?
她看到披著發盤坐在那裡的少女,拿似乎從未迷茫過的神態與她道:「這世間什麼模樣從來不重要,你想讓它成為什麼模樣才重要。」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