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頁
「我不管他有無能耐,究竟是何居心——」徐正業看向前方,眼底皆是勢在必得之色:「他既不來,那我便先行收下汴州了。」
一排排戰船於水面之上緩行往前,猶如刀劍劈開一條條水道,一面面「徐」字戰旗隨風招展,氣勢浩蕩。
……
「……不來?!」
汴州刺史胡粼,聞得自洛陽傳回的說法,一時面色發白。
徐正業已率大軍上了汴水,正朝汴州攻來!
那位李獻李大將軍,卻不願意派兵前來支援汴州,理由是,他們奉旨緊守洛陽,為保洛陽萬無一失,戰況未明之下,暫時不可擅離。
這個說法,固然不算有錯。
洛陽城中據聞有徐正業的內應,形勢莫測,不可大意。
可洛陽城貴不可失,難道他們汴州就不值一提嗎?
他們的士兵也是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他們城中的百姓也是大盛的百姓!
聽得底下的官員們憤怒難當,胡粼抬手,制止了他們再說下去。
此刻多說無益。
「京師來的姓李的大人,果然瞧不上俺們小小汴州!」
「不來便不來,真當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了!」有武將站起身來,紅著眼睛惱恨道:「沒有他們,老子照樣守得住汴州!」
「走,隨俺點兵殺敵去!」
看著下屬們氣沖沖地離去,胡粼攥著拳閉了閉眼睛,片刻,壓下心底悲怒與不甘。
聖命讓他們「死」守汴州,即為天子令,臣子自當遵從!
片刻後,胡粼也起身,立即也令人為自己披甲佩劍。
他將要帶人出刺史府時,忽聞身後傳來女童的哭喊聲。
「阿爹,阿爹要去哪裡!」
胡粼立時頓下腳步,這是他最小的女兒,也最得他疼愛,他每日再忙,也總要去抱一抱她。
但此刻他甚至未敢回頭去看。
他怕一旦回頭,那口氣便會散掉垮下,讓他再無勇氣出此門,從而變成一個抗旨的逃兵。
「七妹不怕,阿爹很快會回來的……」
胡粼的長女追過來,抱住了哭鬧的妹妹,輕聲寬慰。
然而她看向父親的背影,眼中卻已蓄滿了惶恐不安的淚水,死死咬著唇不敢落下。
胡粼壓下眼角淚光,決然跨過門檻,上馬離去。
……
「不肯出兵?」
常歲寧微皺眉,眼中閃過李獻少年時的模樣,她試圖從回憶中得出有關李獻的印象,但實在太少。
從前二人雖是表兄妹,但接觸並不多。
不過她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絕非李逸之輩。
值此關頭,明後也不會將洛陽的安危交到無用之人手中。
既非膽怯無用之輩,此時不肯出兵援汴州,那便是居心叵測了。
「是,汴州之事,據說此人是藉口要等大都督前來,或是等聖人示下……」元祥提到大都督三字,此刻眼底也儘是憂色。
至此,他們已經可以斷定,大都督是在趕來洛陽的途中遭遇意外了。
至於具體是什麼意外,現下還不可斷定,但是一想到最壞的結果,元祥便覺喘不過氣來,心中是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不安。
大都督若是平安,按說會傳信給他的……
「行軍在外,他此刻既為主帥,則有便宜之權,若事事請示聖人,還要他作何。」常歲寧的語氣冷了冷:「他這是想在後穩做漁翁,拿汴州的血,來給自己爭一個萬無一失的勝算。」
對方未必會眼看著汴州失守,但這般態度,縱然出手,也必會等到汴州血流成河,戰無可戰,與徐軍兩敗俱傷之時,再出面做「力挽狂瀾」之人。
「此人行事實在陰狠。」元祥向常歲寧請示著問:「是否要屬下給洛陽城的弟兄們傳信,讓他們出兵?屬下記得,常娘子這裡有大都督的銅符——」
「不必,若違抗主帥之令行事,事後必會被人拿來做文章。」
常歲寧道:「況且,豈能讓此人白撿了便宜和功勞。」
起初聽聞玄策軍來洛陽,她雖覺很沒必要,但玄策軍到底是自家孩子,她也不介意將功勞分一半給他們。
可現下看來,這李獻是沒這個福氣了。
汴州當真需要他區區一個李獻來護嗎?
若今日此處沒有她與肖旻在,或是需要的。
但此刻,她不需要也不允許一個陰狠小人,來分走本屬於她和她的人的功勞。
她自會守好汴州的。
外頭那些問罪的聲音,在常歲寧自己看來,她並不冤枉。
徐正業的確是被她激來的此處,所以她有責任保護好汴州與洛陽,如若汴州此番有一人死傷,皆是她的過失與罪責,無需旁人問罪,她自會請罪。
但她既敢將豺狼引來此處,便有把握殺掉豺狼,不會給豺狼傷人的機會。
所以,她勢必會守好此處。
此次,她必叫徐正業有來無回。
至於那個只想做漁翁的李獻——
「既然這麼喜歡在後頭等,那就且讓他等著吧。」
常歲寧從樓船上走下去,快步去見肖旻,邊與元祥道:「另外,再多派些人手,儘快去打聽崔大都督的下落。」
她如今,已從有些擔心崔璟,變作了十分擔心崔璟。
沒人會希望見到自己的朋友出事,尤其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朋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排排戰船於水面之上緩行往前,猶如刀劍劈開一條條水道,一面面「徐」字戰旗隨風招展,氣勢浩蕩。
……
「……不來?!」
汴州刺史胡粼,聞得自洛陽傳回的說法,一時面色發白。
徐正業已率大軍上了汴水,正朝汴州攻來!
那位李獻李大將軍,卻不願意派兵前來支援汴州,理由是,他們奉旨緊守洛陽,為保洛陽萬無一失,戰況未明之下,暫時不可擅離。
這個說法,固然不算有錯。
洛陽城中據聞有徐正業的內應,形勢莫測,不可大意。
可洛陽城貴不可失,難道他們汴州就不值一提嗎?
他們的士兵也是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他們城中的百姓也是大盛的百姓!
聽得底下的官員們憤怒難當,胡粼抬手,制止了他們再說下去。
此刻多說無益。
「京師來的姓李的大人,果然瞧不上俺們小小汴州!」
「不來便不來,真當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了!」有武將站起身來,紅著眼睛惱恨道:「沒有他們,老子照樣守得住汴州!」
「走,隨俺點兵殺敵去!」
看著下屬們氣沖沖地離去,胡粼攥著拳閉了閉眼睛,片刻,壓下心底悲怒與不甘。
聖命讓他們「死」守汴州,即為天子令,臣子自當遵從!
片刻後,胡粼也起身,立即也令人為自己披甲佩劍。
他將要帶人出刺史府時,忽聞身後傳來女童的哭喊聲。
「阿爹,阿爹要去哪裡!」
胡粼立時頓下腳步,這是他最小的女兒,也最得他疼愛,他每日再忙,也總要去抱一抱她。
但此刻他甚至未敢回頭去看。
他怕一旦回頭,那口氣便會散掉垮下,讓他再無勇氣出此門,從而變成一個抗旨的逃兵。
「七妹不怕,阿爹很快會回來的……」
胡粼的長女追過來,抱住了哭鬧的妹妹,輕聲寬慰。
然而她看向父親的背影,眼中卻已蓄滿了惶恐不安的淚水,死死咬著唇不敢落下。
胡粼壓下眼角淚光,決然跨過門檻,上馬離去。
……
「不肯出兵?」
常歲寧微皺眉,眼中閃過李獻少年時的模樣,她試圖從回憶中得出有關李獻的印象,但實在太少。
從前二人雖是表兄妹,但接觸並不多。
不過她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絕非李逸之輩。
值此關頭,明後也不會將洛陽的安危交到無用之人手中。
既非膽怯無用之輩,此時不肯出兵援汴州,那便是居心叵測了。
「是,汴州之事,據說此人是藉口要等大都督前來,或是等聖人示下……」元祥提到大都督三字,此刻眼底也儘是憂色。
至此,他們已經可以斷定,大都督是在趕來洛陽的途中遭遇意外了。
至於具體是什麼意外,現下還不可斷定,但是一想到最壞的結果,元祥便覺喘不過氣來,心中是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不安。
大都督若是平安,按說會傳信給他的……
「行軍在外,他此刻既為主帥,則有便宜之權,若事事請示聖人,還要他作何。」常歲寧的語氣冷了冷:「他這是想在後穩做漁翁,拿汴州的血,來給自己爭一個萬無一失的勝算。」
對方未必會眼看著汴州失守,但這般態度,縱然出手,也必會等到汴州血流成河,戰無可戰,與徐軍兩敗俱傷之時,再出面做「力挽狂瀾」之人。
「此人行事實在陰狠。」元祥向常歲寧請示著問:「是否要屬下給洛陽城的弟兄們傳信,讓他們出兵?屬下記得,常娘子這裡有大都督的銅符——」
「不必,若違抗主帥之令行事,事後必會被人拿來做文章。」
常歲寧道:「況且,豈能讓此人白撿了便宜和功勞。」
起初聽聞玄策軍來洛陽,她雖覺很沒必要,但玄策軍到底是自家孩子,她也不介意將功勞分一半給他們。
可現下看來,這李獻是沒這個福氣了。
汴州當真需要他區區一個李獻來護嗎?
若今日此處沒有她與肖旻在,或是需要的。
但此刻,她不需要也不允許一個陰狠小人,來分走本屬於她和她的人的功勞。
她自會守好汴州的。
外頭那些問罪的聲音,在常歲寧自己看來,她並不冤枉。
徐正業的確是被她激來的此處,所以她有責任保護好汴州與洛陽,如若汴州此番有一人死傷,皆是她的過失與罪責,無需旁人問罪,她自會請罪。
但她既敢將豺狼引來此處,便有把握殺掉豺狼,不會給豺狼傷人的機會。
所以,她勢必會守好此處。
此次,她必叫徐正業有來無回。
至於那個只想做漁翁的李獻——
「既然這麼喜歡在後頭等,那就且讓他等著吧。」
常歲寧從樓船上走下去,快步去見肖旻,邊與元祥道:「另外,再多派些人手,儘快去打聽崔大都督的下落。」
她如今,已從有些擔心崔璟,變作了十分擔心崔璟。
沒人會希望見到自己的朋友出事,尤其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朋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