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頁
是以魏叔易來到皓風院時,堂中只坐著母親段氏一人。
聽聞兄長回府的魏妙青緊跟著尋過來。
「……如何?歲寧那邊可有新的消息?徐正業當真攻去洛陽了?」
段氏緊忙問著:「我聽二叔說,今日早朝之上,那些官員們都在拿歲寧那篇檄文說事?呸,這些各懷鬼胎的東西!自提及賜封歲寧為將軍開始,便在處處挑刺!依我說,只在京中實是委屈他們了,真該將他們送去洛陽,反正亂軍的刀砍下來,也有他們的嘴擋著!話說回來,你就任由他們藉機編排歲寧與常大將軍?你可撕了……你可堵住他們的臭嘴沒有?」
「……」魏叔易還未來得及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只聽後浪緊隨而至——
「說到常娘子的檄文,四下的酸言酸語可多了!」魏妙青忿忿不平道:「那日吳家大郎君還曾在登泰樓中,當眾說什麼,常娘子的檄文讀來不夠正統,字字句句皆是狂言大話而已,說是檄文,分明是為自己壯大名聲,偏生四下皆在推崇傳閱,可見如今文壇風氣實在堪憂,令他失望透頂……」
又道:「他也寫過一篇的,寫的倒是正統,正統到叫人捏著鼻子都讀不下去,那檄文一打開,酸餿味兒能傳出京師去!若揉皺了丟進雞窩裡,雞都要被熏得眼淚直流,從此下不出蛋來!」
魏叔易去端茶盞:「這吳大郎君好歹也是吳家女郎的嫡親長兄,你這歹毒話語若傳到吳家女郎耳中,當心人家日後再不肯帶你了。」
「這原話本就是吳家姐姐親口說的!」
魏叔易:「……」
「吳家大郎在登泰樓中大放厥詞罷,喝了二兩酒,又回了家中發癲,竟跑到吳姐姐書房中,搜出了常娘子的事跡冊來,當著下人的面兒,給撕了個稀碎!」魏妙青說到此處,已是咬牙切齒。
魏叔易輕「嘶」了一聲:「此舉算是犯了天條了。」
「吳姐姐回到家中,趁他醉酒昏睡時,令人將他的酸詩酸畫全翻了出來,在他院中點了把火,給他燒了個精光!」
「他酒醒撲將出來,氣得大哭一場,昏厥了過去,吳老太爺令人給他掐了人中,將他掐醒過來後,便丟去了祠堂中罰跪。」
看著那化為灰燼的詩文畫冊,吳老太爺轉頭稱讚孫女吳春白——燒得好,他也想燒很久了。
魏叔易擱下茶盞,嘆了句:「吳老先生高義。」
段氏皺眉看著漫不經心的兒子,拍了兩下桌子:「現下說這些作甚?我方才問你的問題呢?倒是答來呀!」
魏叔易有些頭疼,但秉承孝道,還是一一答了——也就是他了,若換個其他人來做他阿娘的兒子,想要記住她都問了些什麼只怕都是難事。
末了,他道:「只盼汴州能夠多支撐些時日,拖住徐正業大軍,待玄策軍趕到,洛陽城便不至於就此失守。」
「若洛陽城保住,是不是便不會定常娘子和常大將軍他們的罪了?」魏妙青問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只能說,若洛陽城無事,即不會定下重罪。」魏叔易道:「但若由玄策軍保下洛陽,功勞便是朝廷的,到時一個『用兵防守不利,致使洛陽險落於反賊之手』的罪名,只怕也是難逃。」
非但朝堂要問罪,那些將她視作將星轉世的世人,也要拿那篇檄文來「問罪」於她。
魏妙青著急起來:「那究竟如何才能撇清罪責?」
「只有一種可能。」魏叔易道:「除非,她能像她在檄文中所言那般,親手斬殺徐正業。」
「徐正業一死,亂軍必然潰敗,到時,她非但無過,反而有功,朝堂之上自然不會再有問罪之音。」
大話成真,便不是大話,而是大功。
魏妙青緊緊皺著眉:「……那依兄長看,常娘子有可能殺得了徐正業嗎?」
「據目前已知局勢來看……」魏叔易搖頭:「沒有這個可能。」
徐正業已過徐州,而她尚在後方追擊,追上都是難事,更何況是越過千軍萬馬,去殺徐正業?
徐正業也不會給她這個機會。
甚至徐軍無需攻破洛陽,只需攻破汴州……汴州會奉旨死守,一旦有了慘烈的死傷,她的罪名便會被定下。
「……這孩子,怎能這般大意,為何非要逞英雄,作出那樣一篇檄文來,白白給人做文章的機會呢!」段氏擔憂不已:「都說徐正業是被她一篇檄文激去了洛陽,如此一來,不是她的過錯,也成她的過錯了!」
魏叔易思索未語,她對當下的局面,當真毫無預料嗎?
「那怎麼辦?」魏妙青急得不行了,口中開始胡言亂語:「……就該降一場天火下來,攔住徐正業他們,好讓常娘子追上來,一劍將他砍了!」
魏叔易發愁地看向她:「……不然你去求一求佛祖?」
魏妙青神色一振,立時起身:「對……我這就去燒香!」
見妹妹就這麼鄭重其事地走了,魏叔易揉了揉太陽穴。
若來日,他的妹妹果真成了太子妃,甚至是一國之母,他當真不敢相信那會是怎樣一番奇景。
若面對後宮爭寵,她大約會在耍心眼和沒心眼之間,選擇缺心眼。在陷害和被陷害之間,選擇現眼。
面對這樣的女兒,段氏也難得沉默了一下。
魏叔易示意長吉將堂門合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聽聞兄長回府的魏妙青緊跟著尋過來。
「……如何?歲寧那邊可有新的消息?徐正業當真攻去洛陽了?」
段氏緊忙問著:「我聽二叔說,今日早朝之上,那些官員們都在拿歲寧那篇檄文說事?呸,這些各懷鬼胎的東西!自提及賜封歲寧為將軍開始,便在處處挑刺!依我說,只在京中實是委屈他們了,真該將他們送去洛陽,反正亂軍的刀砍下來,也有他們的嘴擋著!話說回來,你就任由他們藉機編排歲寧與常大將軍?你可撕了……你可堵住他們的臭嘴沒有?」
「……」魏叔易還未來得及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只聽後浪緊隨而至——
「說到常娘子的檄文,四下的酸言酸語可多了!」魏妙青忿忿不平道:「那日吳家大郎君還曾在登泰樓中,當眾說什麼,常娘子的檄文讀來不夠正統,字字句句皆是狂言大話而已,說是檄文,分明是為自己壯大名聲,偏生四下皆在推崇傳閱,可見如今文壇風氣實在堪憂,令他失望透頂……」
又道:「他也寫過一篇的,寫的倒是正統,正統到叫人捏著鼻子都讀不下去,那檄文一打開,酸餿味兒能傳出京師去!若揉皺了丟進雞窩裡,雞都要被熏得眼淚直流,從此下不出蛋來!」
魏叔易去端茶盞:「這吳大郎君好歹也是吳家女郎的嫡親長兄,你這歹毒話語若傳到吳家女郎耳中,當心人家日後再不肯帶你了。」
「這原話本就是吳家姐姐親口說的!」
魏叔易:「……」
「吳家大郎在登泰樓中大放厥詞罷,喝了二兩酒,又回了家中發癲,竟跑到吳姐姐書房中,搜出了常娘子的事跡冊來,當著下人的面兒,給撕了個稀碎!」魏妙青說到此處,已是咬牙切齒。
魏叔易輕「嘶」了一聲:「此舉算是犯了天條了。」
「吳姐姐回到家中,趁他醉酒昏睡時,令人將他的酸詩酸畫全翻了出來,在他院中點了把火,給他燒了個精光!」
「他酒醒撲將出來,氣得大哭一場,昏厥了過去,吳老太爺令人給他掐了人中,將他掐醒過來後,便丟去了祠堂中罰跪。」
看著那化為灰燼的詩文畫冊,吳老太爺轉頭稱讚孫女吳春白——燒得好,他也想燒很久了。
魏叔易擱下茶盞,嘆了句:「吳老先生高義。」
段氏皺眉看著漫不經心的兒子,拍了兩下桌子:「現下說這些作甚?我方才問你的問題呢?倒是答來呀!」
魏叔易有些頭疼,但秉承孝道,還是一一答了——也就是他了,若換個其他人來做他阿娘的兒子,想要記住她都問了些什麼只怕都是難事。
末了,他道:「只盼汴州能夠多支撐些時日,拖住徐正業大軍,待玄策軍趕到,洛陽城便不至於就此失守。」
「若洛陽城保住,是不是便不會定常娘子和常大將軍他們的罪了?」魏妙青問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只能說,若洛陽城無事,即不會定下重罪。」魏叔易道:「但若由玄策軍保下洛陽,功勞便是朝廷的,到時一個『用兵防守不利,致使洛陽險落於反賊之手』的罪名,只怕也是難逃。」
非但朝堂要問罪,那些將她視作將星轉世的世人,也要拿那篇檄文來「問罪」於她。
魏妙青著急起來:「那究竟如何才能撇清罪責?」
「只有一種可能。」魏叔易道:「除非,她能像她在檄文中所言那般,親手斬殺徐正業。」
「徐正業一死,亂軍必然潰敗,到時,她非但無過,反而有功,朝堂之上自然不會再有問罪之音。」
大話成真,便不是大話,而是大功。
魏妙青緊緊皺著眉:「……那依兄長看,常娘子有可能殺得了徐正業嗎?」
「據目前已知局勢來看……」魏叔易搖頭:「沒有這個可能。」
徐正業已過徐州,而她尚在後方追擊,追上都是難事,更何況是越過千軍萬馬,去殺徐正業?
徐正業也不會給她這個機會。
甚至徐軍無需攻破洛陽,只需攻破汴州……汴州會奉旨死守,一旦有了慘烈的死傷,她的罪名便會被定下。
「……這孩子,怎能這般大意,為何非要逞英雄,作出那樣一篇檄文來,白白給人做文章的機會呢!」段氏擔憂不已:「都說徐正業是被她一篇檄文激去了洛陽,如此一來,不是她的過錯,也成她的過錯了!」
魏叔易思索未語,她對當下的局面,當真毫無預料嗎?
「那怎麼辦?」魏妙青急得不行了,口中開始胡言亂語:「……就該降一場天火下來,攔住徐正業他們,好讓常娘子追上來,一劍將他砍了!」
魏叔易發愁地看向她:「……不然你去求一求佛祖?」
魏妙青神色一振,立時起身:「對……我這就去燒香!」
見妹妹就這麼鄭重其事地走了,魏叔易揉了揉太陽穴。
若來日,他的妹妹果真成了太子妃,甚至是一國之母,他當真不敢相信那會是怎樣一番奇景。
若面對後宮爭寵,她大約會在耍心眼和沒心眼之間,選擇缺心眼。在陷害和被陷害之間,選擇現眼。
面對這樣的女兒,段氏也難得沉默了一下。
魏叔易示意長吉將堂門合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