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頁
駱觀臨一愣:「那……大將軍何以要讓葛知慶繼續攻打淮南道?」
徐正業:「總要有人分散常闊大軍的注意力,以此來拖住朝廷大軍。」
駱觀臨怔在原地。
也就是說……這三萬大軍,是白白去送死的?
葛知慶還以為自己得到了主公重用,得以去打頭陣,後續即會有大軍跟上,與他一同攻打淮南道……
殊不知,他領下兵符離開的那一刻,即成為了一顆被丟棄的棋子,與那三萬大軍一起成為了替徐正業聲東擊西的棄子。
看著面前神情淡然的徐正業,駱觀臨心中升起一股近乎悲沉的寒意。
似乎察覺到了他的情緒,徐正業似有若無地嘆了口氣:「觀臨,成大業的路上,心軟乃是大忌。」
駱觀臨垂下眼睛,許久才應了聲「是」。
直到徐正業的聲音再次響起:「此去洛陽之事,已經開始籌備,觀臨可要隨我一同前往?」
這句話讓駱觀臨恍惚又回到了與之初遇之際。
那時,對方於月下畫舫之上相邀——我欲討伐竊國妖后,扶李氏正道,救天下於水火,賢弟可願與我同行?
他彼時聞言心潮湧起,毫無遲疑,即表同行之意,只覺逢此知己,此道不孤。
然而一路至此,他卻愈覺茫然了。
他抬手揖禮,垂眼道:「觀臨不通刀兵,此去洛陽,恐成主公拖累,故願留守江都。」
徐正業深深看了他一眼後,點頭:「也好,此去艱險,你留在江都,我也能更放心些。」
他拍了拍駱觀臨的肩膀:「江都重地,便暫時交與賢弟了,待我定下洛陽,再令人接賢弟前往同聚。」
駱觀臨無言,再次拜下。
此時又有人前來求見,徐正業遂離開了此處。
駱觀臨許久才挪動腳步。
次日,有好友尋到他:「……你怎能自請留在江都?待大將軍離開之後,此地便是最兇險之處,你如何守得住!」
又不免嘆氣:「你即便是與主公賭氣使性子,卻也不該拿自己的安危……」
駱觀臨臉色一變:「並非如此!」
什麼賭氣使性子?
他又不是那等拈酸吃醋的婦人!
至少這次,真的不是。
他只是不想、也沒有勇氣再往前走了,前面的那條路,不是他當初想像中的那條路。
駱觀臨疲憊地閉了閉眼睛,對好友的勸說無動於衷。
他當初在江都做下了錯誤的決定,既是從這裡開始,便在這裡結束吧,他就守著江都,與江都共存亡,哪裡都不去了。
存之他幸,亡也他命。
……
「報!」
兩名斥候快馬回到軍營中,帶回了軍情急報。
他們發現了徐正業大軍出動的蹤跡,正往壽州方向攻來。
肖旻眼神一震,當即看向常闊。
此乃他下意識的舉動,然而他的視線剛落在常大將軍身上,即見常大將軍看向了閨女,那模樣神態,也極其「下意識」。
對此,肖旻已近乎習以為常,但仍不理解,並次次震撼。
而現下是說正事的時候,肖旻也看向常歲寧:「看來徐正業還是要打淮南道!」
「打是要打的,不打,怎麼聲東擊西,怎麼掩人耳目。」常歲寧:「就看他捨得拿多少兵力來打了。」
那斥候便報,對方兵馬統共三萬左右。
肖旻剛要說話,只見那少女已經起了身,看著他道:「肖主帥,徐正業既有了動作,為爭先機,那便事不宜遲,咱們且照計劃行事吧。」
「可是……」如此關頭面對如此重大關乎勝負的抉擇,肖旻難免仍有些猶豫:「常娘子當真篤定徐正業會改道去洛陽嗎?」
「是。」常歲寧正色道:「徐氏軍中有我阿爹安插的眼線,方才我已得密報,徐正業已在籌備攻打洛陽之事。」
常闊:「?」
他什麼時候安插的眼線?且是能探聽到如此要秘的眼線?
肖旻看向他。
常闊點頭:「嗯……」
是的,他的確安插了這麼一個眼線……大約是有一回做夢的時候。
常歲寧已取下了兵器架上的短刀,彎身藏於靴側,直起身之際,抬手接過喜兒遞來的黑色披風。
……
常闊坐鎮軍中,先派出了金副將與楚行二人領兵迎戰徐氏三萬大軍。
……
徐正業出兵自壽州攻打淮南道的消息,很快傳回了京師。
而再隔十日,忽然又有更為緊急的軍情傳回。
徐正業忽率十萬大軍出江都,所往卻非是淮南道與京師方向,而是一路北上,已過徐州境!
朝中驚怒之聲不斷,這賊子表面在攻淮南道,實則竟要取東都洛陽!
看著那報信的士兵,聖冊帝定聲問:「肖主帥與常大將軍如今作何應對?」
「回陛下,肖主帥已率大軍前往追擊!」
「追擊……」聖冊帝閉了閉眼睛,追擊二字,便代表著已經失了先機,只能盡力亡羊補牢而已。
「徐正業既已過徐州境,待上了汴水,奪下汴州,便能直指洛陽!單是在後追擊,恐是來不及!」有大臣惶然道:「聖上還當立即派兵趕赴洛陽!」
洛陽與京師一東一西,相對而望,絕不能落入徐賊之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徐正業:「總要有人分散常闊大軍的注意力,以此來拖住朝廷大軍。」
駱觀臨怔在原地。
也就是說……這三萬大軍,是白白去送死的?
葛知慶還以為自己得到了主公重用,得以去打頭陣,後續即會有大軍跟上,與他一同攻打淮南道……
殊不知,他領下兵符離開的那一刻,即成為了一顆被丟棄的棋子,與那三萬大軍一起成為了替徐正業聲東擊西的棄子。
看著面前神情淡然的徐正業,駱觀臨心中升起一股近乎悲沉的寒意。
似乎察覺到了他的情緒,徐正業似有若無地嘆了口氣:「觀臨,成大業的路上,心軟乃是大忌。」
駱觀臨垂下眼睛,許久才應了聲「是」。
直到徐正業的聲音再次響起:「此去洛陽之事,已經開始籌備,觀臨可要隨我一同前往?」
這句話讓駱觀臨恍惚又回到了與之初遇之際。
那時,對方於月下畫舫之上相邀——我欲討伐竊國妖后,扶李氏正道,救天下於水火,賢弟可願與我同行?
他彼時聞言心潮湧起,毫無遲疑,即表同行之意,只覺逢此知己,此道不孤。
然而一路至此,他卻愈覺茫然了。
他抬手揖禮,垂眼道:「觀臨不通刀兵,此去洛陽,恐成主公拖累,故願留守江都。」
徐正業深深看了他一眼後,點頭:「也好,此去艱險,你留在江都,我也能更放心些。」
他拍了拍駱觀臨的肩膀:「江都重地,便暫時交與賢弟了,待我定下洛陽,再令人接賢弟前往同聚。」
駱觀臨無言,再次拜下。
此時又有人前來求見,徐正業遂離開了此處。
駱觀臨許久才挪動腳步。
次日,有好友尋到他:「……你怎能自請留在江都?待大將軍離開之後,此地便是最兇險之處,你如何守得住!」
又不免嘆氣:「你即便是與主公賭氣使性子,卻也不該拿自己的安危……」
駱觀臨臉色一變:「並非如此!」
什麼賭氣使性子?
他又不是那等拈酸吃醋的婦人!
至少這次,真的不是。
他只是不想、也沒有勇氣再往前走了,前面的那條路,不是他當初想像中的那條路。
駱觀臨疲憊地閉了閉眼睛,對好友的勸說無動於衷。
他當初在江都做下了錯誤的決定,既是從這裡開始,便在這裡結束吧,他就守著江都,與江都共存亡,哪裡都不去了。
存之他幸,亡也他命。
……
「報!」
兩名斥候快馬回到軍營中,帶回了軍情急報。
他們發現了徐正業大軍出動的蹤跡,正往壽州方向攻來。
肖旻眼神一震,當即看向常闊。
此乃他下意識的舉動,然而他的視線剛落在常大將軍身上,即見常大將軍看向了閨女,那模樣神態,也極其「下意識」。
對此,肖旻已近乎習以為常,但仍不理解,並次次震撼。
而現下是說正事的時候,肖旻也看向常歲寧:「看來徐正業還是要打淮南道!」
「打是要打的,不打,怎麼聲東擊西,怎麼掩人耳目。」常歲寧:「就看他捨得拿多少兵力來打了。」
那斥候便報,對方兵馬統共三萬左右。
肖旻剛要說話,只見那少女已經起了身,看著他道:「肖主帥,徐正業既有了動作,為爭先機,那便事不宜遲,咱們且照計劃行事吧。」
「可是……」如此關頭面對如此重大關乎勝負的抉擇,肖旻難免仍有些猶豫:「常娘子當真篤定徐正業會改道去洛陽嗎?」
「是。」常歲寧正色道:「徐氏軍中有我阿爹安插的眼線,方才我已得密報,徐正業已在籌備攻打洛陽之事。」
常闊:「?」
他什麼時候安插的眼線?且是能探聽到如此要秘的眼線?
肖旻看向他。
常闊點頭:「嗯……」
是的,他的確安插了這麼一個眼線……大約是有一回做夢的時候。
常歲寧已取下了兵器架上的短刀,彎身藏於靴側,直起身之際,抬手接過喜兒遞來的黑色披風。
……
常闊坐鎮軍中,先派出了金副將與楚行二人領兵迎戰徐氏三萬大軍。
……
徐正業出兵自壽州攻打淮南道的消息,很快傳回了京師。
而再隔十日,忽然又有更為緊急的軍情傳回。
徐正業忽率十萬大軍出江都,所往卻非是淮南道與京師方向,而是一路北上,已過徐州境!
朝中驚怒之聲不斷,這賊子表面在攻淮南道,實則竟要取東都洛陽!
看著那報信的士兵,聖冊帝定聲問:「肖主帥與常大將軍如今作何應對?」
「回陛下,肖主帥已率大軍前往追擊!」
「追擊……」聖冊帝閉了閉眼睛,追擊二字,便代表著已經失了先機,只能盡力亡羊補牢而已。
「徐正業既已過徐州境,待上了汴水,奪下汴州,便能直指洛陽!單是在後追擊,恐是來不及!」有大臣惶然道:「聖上還當立即派兵趕赴洛陽!」
洛陽與京師一東一西,相對而望,絕不能落入徐賊之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