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頁
「聖旨在此,肖將軍是想讓常某抗旨不成?」常闊沖他擺擺手,「按規矩辦事即可,放心,只要你不是第二個李逸,老夫絕不會為難於你。」
這話直白,乍聽還有些冒昧,卻的確令人安心。
肖旻訕然失笑:「常大將軍言重了……」
聖人讓他來平息亂局,雖說是矬子裡頭拔大個,但也是有周密思量在的,他當然不會成為第二個李逸,也沒有條件去成為。
看著那一身豪爽正氣的老將,魏叔易笑了道:「常大將軍所言在理,此事既是聖上所定,肖將軍只管暫時接下此任。至於常大將軍之功,待回京後我自會稟明聖上,到時如若聖上有更好的安排,日後再據形勢調整亦不遲。」
這番話說的進退兩宜,留足了餘地。
肖旻看向那帥印,神情仍有些猶豫。
常歲寧在旁聽了半天,此刻見狀,便道:「肖將軍放心接下,這帥印不咬手的。」
這句一語雙關的玩笑話,讓肖旻再沒遲疑,雙手捧過那帥印,道:「肖某便厚顏暫代主帥之職……日後,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常大將軍多多提醒。」
說著,又面向依舊姿態閒適坐在那裡的少女,誠懇道:「此次幸有常娘子誅殺李逸,女郎雖年少,雖為女兒身,膽略氣魄卻遠勝肖旻,肖旻實在欽佩至極。」
這話雖有拍馬屁保命的嫌疑,卻也是他的真心話。
這便是他不敢貿然接下這帥印的緣故,莫說跟爹比了,他連人閨女都比不過,這主帥之位坐下去……屁股能不扎得慌的嗎?
肖旻今年不過三十歲出頭,出身資歷只能說是中等,身手勉強稱得上個中上,但他自知之明爆棚。
常闊的想法也很簡單,這事兒倒跟謙讓沒什麼干係,聖旨擺在這兒呢,他此時又不打算造反,一個主帥之位有什麼好跟人爭的?
況且,區區一個帥印而已,有李逸這個晦氣糟心的例子在先,軍中人心所向註定要比帥印兵符更有分量。
常歲寧與肖旻點頭:「之後願軍中上下一心,早日肅清反賊,還江南百姓安寧。」
肖旻此人如何,之後還需細觀,但既要共事,還當示以友善。
得少女這句話,肖旻心中更安定幾分,又莫名有些激盪,似有共鳴之聲作響。
他來之前,來的路上,或因覺得前方局勢不妙,所懷之心唯有將此行差事儘量辦得圓滿而已,但此刻,面對這樣一雙父女,他忽覺前路開闊,心中方向也跟著變得清晰明朗。
肅清反賊,還百姓安寧。
是,為將者當如是。
幾人便又坐下飲茶議事,氣氛比之用飯時,更輕鬆自在許多。
……
夜愈深,星緩隱,天漸明。
……
次日臨近昏暮之際,後軍至,元祥與長吉果然在其中。
除了這兩張熟面孔,常歲寧還見到了那位白校尉。
起初,她曾以「水壺」與之換快馬的那位白校尉。
對方也認出了她,或者說,根據這些時日有關常家女郎的傳聞,早已猜到了那日與自己交換快馬離開隊伍的少年小兵身份。
常歲寧與他道了謝:「……當初若非白校尉相助,我便無法順利追上阿爹。」
白校尉沖她抱拳,垂首道:「此乃卑職分內之事。」
「聽魏侍郎說,白校尉此番也助他良多,俞載伏誅,白校尉功不可沒。」常歲寧笑道:「事後論功封賞,便不能再稱校尉,要稱將軍了。」
白校尉聞言也露出笑容:「承常娘子吉言。」
不過說來,這位常娘子也當有封賞才對。
但,對一位女郎……該是什麼封賞呢?
此等事少有先例可以參照,具體如何,只能看京中那些大人們和聖上是何想法了。
「常娘子!」
此時,元祥快步走來,滿面笑意,沖常歲寧行禮。
對上那張燦爛討喜的笑臉,常歲寧也跟著揚唇:「許久不見了,元祥。」
白校尉見狀,適時告退而去,但退去時的腳步有點慢,下意識地支起耳朵想聽一聽。
因崔璟之故,他與元祥本就相識,只是不熟而已,但這並不妨礙路上元祥悄悄與他透露,自己此番是受大都督之命,前來相助常娘子的。
所以,崔大都督愛慕求娶常娘子之事,根本不是謠傳!
白校尉恨不能變成一隻蒼蠅落在元祥身上,近距離一探八卦,只可惜變身乏術。
這廂元祥已與常歲寧言明事情經過:「……起初大都督聽聞常大將軍被困和州,便猜到常娘子定然也在,遂令屬下帶人趕來江南,設法調借兵馬相助,一來為解和州之危,二來亦是為李逸謀反之事……」
但他人還沒到,便聽聞和州已經脫險的消息。
正是此時,他見到了作為欽差前來的魏叔易。
元祥從魏叔易口中,得知了眼下局面的關鍵所在,商議後,他決定將自家大都督的信物交予魏叔易,並一路護送對方,前去收服揚州城外的兵馬。
這些並不在大都督交待的計劃之內,但元祥清楚,大都督既然將此事交予了他負責,他便要根據形勢善加變通。
元祥也知道,雖說自家大都督和魏侍郎看似話不投機,但並非真正敵對的關係,相反,魏侍郎在很多時候,是被大都督信任著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話直白,乍聽還有些冒昧,卻的確令人安心。
肖旻訕然失笑:「常大將軍言重了……」
聖人讓他來平息亂局,雖說是矬子裡頭拔大個,但也是有周密思量在的,他當然不會成為第二個李逸,也沒有條件去成為。
看著那一身豪爽正氣的老將,魏叔易笑了道:「常大將軍所言在理,此事既是聖上所定,肖將軍只管暫時接下此任。至於常大將軍之功,待回京後我自會稟明聖上,到時如若聖上有更好的安排,日後再據形勢調整亦不遲。」
這番話說的進退兩宜,留足了餘地。
肖旻看向那帥印,神情仍有些猶豫。
常歲寧在旁聽了半天,此刻見狀,便道:「肖將軍放心接下,這帥印不咬手的。」
這句一語雙關的玩笑話,讓肖旻再沒遲疑,雙手捧過那帥印,道:「肖某便厚顏暫代主帥之職……日後,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常大將軍多多提醒。」
說著,又面向依舊姿態閒適坐在那裡的少女,誠懇道:「此次幸有常娘子誅殺李逸,女郎雖年少,雖為女兒身,膽略氣魄卻遠勝肖旻,肖旻實在欽佩至極。」
這話雖有拍馬屁保命的嫌疑,卻也是他的真心話。
這便是他不敢貿然接下這帥印的緣故,莫說跟爹比了,他連人閨女都比不過,這主帥之位坐下去……屁股能不扎得慌的嗎?
肖旻今年不過三十歲出頭,出身資歷只能說是中等,身手勉強稱得上個中上,但他自知之明爆棚。
常闊的想法也很簡單,這事兒倒跟謙讓沒什麼干係,聖旨擺在這兒呢,他此時又不打算造反,一個主帥之位有什麼好跟人爭的?
況且,區區一個帥印而已,有李逸這個晦氣糟心的例子在先,軍中人心所向註定要比帥印兵符更有分量。
常歲寧與肖旻點頭:「之後願軍中上下一心,早日肅清反賊,還江南百姓安寧。」
肖旻此人如何,之後還需細觀,但既要共事,還當示以友善。
得少女這句話,肖旻心中更安定幾分,又莫名有些激盪,似有共鳴之聲作響。
他來之前,來的路上,或因覺得前方局勢不妙,所懷之心唯有將此行差事儘量辦得圓滿而已,但此刻,面對這樣一雙父女,他忽覺前路開闊,心中方向也跟著變得清晰明朗。
肅清反賊,還百姓安寧。
是,為將者當如是。
幾人便又坐下飲茶議事,氣氛比之用飯時,更輕鬆自在許多。
……
夜愈深,星緩隱,天漸明。
……
次日臨近昏暮之際,後軍至,元祥與長吉果然在其中。
除了這兩張熟面孔,常歲寧還見到了那位白校尉。
起初,她曾以「水壺」與之換快馬的那位白校尉。
對方也認出了她,或者說,根據這些時日有關常家女郎的傳聞,早已猜到了那日與自己交換快馬離開隊伍的少年小兵身份。
常歲寧與他道了謝:「……當初若非白校尉相助,我便無法順利追上阿爹。」
白校尉沖她抱拳,垂首道:「此乃卑職分內之事。」
「聽魏侍郎說,白校尉此番也助他良多,俞載伏誅,白校尉功不可沒。」常歲寧笑道:「事後論功封賞,便不能再稱校尉,要稱將軍了。」
白校尉聞言也露出笑容:「承常娘子吉言。」
不過說來,這位常娘子也當有封賞才對。
但,對一位女郎……該是什麼封賞呢?
此等事少有先例可以參照,具體如何,只能看京中那些大人們和聖上是何想法了。
「常娘子!」
此時,元祥快步走來,滿面笑意,沖常歲寧行禮。
對上那張燦爛討喜的笑臉,常歲寧也跟著揚唇:「許久不見了,元祥。」
白校尉見狀,適時告退而去,但退去時的腳步有點慢,下意識地支起耳朵想聽一聽。
因崔璟之故,他與元祥本就相識,只是不熟而已,但這並不妨礙路上元祥悄悄與他透露,自己此番是受大都督之命,前來相助常娘子的。
所以,崔大都督愛慕求娶常娘子之事,根本不是謠傳!
白校尉恨不能變成一隻蒼蠅落在元祥身上,近距離一探八卦,只可惜變身乏術。
這廂元祥已與常歲寧言明事情經過:「……起初大都督聽聞常大將軍被困和州,便猜到常娘子定然也在,遂令屬下帶人趕來江南,設法調借兵馬相助,一來為解和州之危,二來亦是為李逸謀反之事……」
但他人還沒到,便聽聞和州已經脫險的消息。
正是此時,他見到了作為欽差前來的魏叔易。
元祥從魏叔易口中,得知了眼下局面的關鍵所在,商議後,他決定將自家大都督的信物交予魏叔易,並一路護送對方,前去收服揚州城外的兵馬。
這些並不在大都督交待的計劃之內,但元祥清楚,大都督既然將此事交予了他負責,他便要根據形勢善加變通。
元祥也知道,雖說自家大都督和魏侍郎看似話不投機,但並非真正敵對的關係,相反,魏侍郎在很多時候,是被大都督信任著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