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片刻,聖冊帝才道:「那便試著去找一找吧,便道,朕聽聞此事,憂心常家郎君傷勢未愈,特令人陪同尋醫……」
「是,奴這便去辦。」
內侍垂首退了幾步,卻又聽聖冊帝的聲音響起。
「罷了。」
聖冊帝緩聲道:「不必行徒勞之事了。」
隱約間,她想到了天鏡國師讓她參悟的那個「放」字。
「便讓她走吧。」
她道:「不必去追……但需傳朕密令,讓京師外各處留意她的行蹤,若有所得,事無大小,皆及時傳稟於朕。」
「是,奴遵旨。」
內侍退出了殿門,聖冊帝的視線慢慢落在了那隻香爐之上。
會是這個「放」字嗎?
「但非是朕放走了她……」帝王低語道:「是她逃開了朕。」
逃開之後,她會去往何處?
若是阿尚,必赴不平之處。
香爐之上香霧繚繞,透著梵靜寥落之感。
……
很快,京中許多人都聽聞了常家兄妹外出尋醫之事。
事關常歲寧的消息,魏妙青總是格外靈通。
「城外百里……也不算遠,那等人回來,母親邀常娘子來府上賞梅吧?」
在園子裡建了座府的魏家,一年四季總有賞不完的花,且時令之花,也總比旁處開得要早。
段氏一時沒說話,下意識地看向來請安的兒子。
魏叔易坐在椅中喝了口茶,笑了笑,道:「不知府里的梅花要開幾次,才能等到她回來了。」
魏妙青不解地看向兄長。
而此時,前來傳旨的內侍,已來到了鄭國公府大門外。
很快,魏家上下皆趕去了前廳接旨。
……
宣旨的內侍被送出府後,魏妙青捧著那道賜婚聖旨,久久未能回神。
這倒霉事,還真輪到她了?!
第222章 願嫁
好一會兒,魏妙青才得以張嘴發出聲音:「阿娘,阿爹,阿兄,二叔二嬸……你們說,我怎就這麼倒……」
那個「霉」字出口之前,段氏一把將女兒扯進了隔間。
隨著鄭國公魏欽和魏叔易也走進了隔間,魏家二老爺魏毓上前默默將隔間的門合上,而後與妻子及兒女自覺去了廳外把風。
魏毓站在廊下,嘆息了一聲。
大哥生性過分追求散漫自由,說白了便是不著調,這樣不著調的大哥,偏又給他娶了一位在不著調一事上也頗有造詣的大嫂……
而二人能生出如子顧這般過於著調的孩子,只能有一個解釋方向——物極必反,觸底反彈,絕處逢生。
但此等極端罕見,如奇觀現世一般之事註定不可多求,所以相較之下,青兒的性子就像她爹娘得多。
故而此時隔間內,怕是子顧在一帶三……一個著調的,帶三個不著調的。
最小的那個不著調的,此刻沒了外人在,已放棄了表情管理,哭喪著臉道:「……這太子妃的苦差,怎兜兜轉轉還是落到我頭上來了呀,我一直記著兄長的交待,表現得分明也不出挑啊!」
說著,哭著看向魏叔易:「兄長,你要給我一個解釋的!」
魏叔易輕嘆口氣:「阿兄知道,你已表現得很不出挑了,怪只怪我這做兄長的,於朝堂之上實在太出挑,倒是牽累你了。」
「也怪阿爹。」鄭國公也認真反省自己:「都怪阿爹是家中嫡長子,雖處處不如你的叔叔們,卻竟也襲了這鄭國公之位,給了你這過於體面出挑的家世……才害得你被選為了太子妃。」
看著這樣的父兄,魏妙青哭聲一滯。
「阿娘也有責任。」段氏拉著女兒的手,也是眼眶微紅,慚愧之色比丈夫更甚:「誰讓阿娘給了你一副無可挑剔的好樣貌?但凡是生一顆痣在臉上呢?也不至於被選為太子妃啊。」
「……」魏妙青徹底哭不出來了,她真的很難不懷疑:「你們到底是安慰我,還是藉機自誇?」
「縱有自誇嫌疑,卻也是實情。」魏叔易的臉色正了些,道:「聖人自清算長孫一黨以來,各處實職空缺無數,正是與崔氏他們爭奪勢力之際,這般要緊關頭,必要趁早定下太子妃,以免再被那些士族藉機捷足先登。」
「其二,那駱觀臨的檄文中,大肆貶伐聖人摧害苛待太子,唯有選出一位家世出挑,真正的名門貴女為太子妃,方能有效消止一些非議。」
魏叔易說到此處,聲音低了些:「但為防失去掌控,間接令太子勢大,這人選便還需從聖人信得過的朝臣家中擇選……」
「總之這些條件,我全對上了唄。」魏妙青又想哭了,她不想做什麼太子妃啊!
鄭國公安慰了女兒一番,見尋常的安慰之言不管用,便道:「……我聽聞聖人如今也在準備為榮王世子賜婚,方才見那聖旨到,我還以為我的女兒要嫁去益州,從此再難見爹娘呢。」
「這般一想,被選做太子妃,至少還在京師之中,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這句「不幸中的萬幸」,讓魏叔易聽得想扶額,這都是些什麼大逆不道的話啊。
「口無遮攔些什麼呢。」段氏瞪了丈夫一眼,擁著女兒的肩膀,小聲道:「要阿娘說,就如今這局面來看,這太子妃做不做得成還是兩說……太子年紀還小,籌備大婚也至少要兩三年,聽說自那日長孫垣被帶走治罪後,太子即嚇得一病不起,說不定病著病著就……對不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是,奴這便去辦。」
內侍垂首退了幾步,卻又聽聖冊帝的聲音響起。
「罷了。」
聖冊帝緩聲道:「不必行徒勞之事了。」
隱約間,她想到了天鏡國師讓她參悟的那個「放」字。
「便讓她走吧。」
她道:「不必去追……但需傳朕密令,讓京師外各處留意她的行蹤,若有所得,事無大小,皆及時傳稟於朕。」
「是,奴遵旨。」
內侍退出了殿門,聖冊帝的視線慢慢落在了那隻香爐之上。
會是這個「放」字嗎?
「但非是朕放走了她……」帝王低語道:「是她逃開了朕。」
逃開之後,她會去往何處?
若是阿尚,必赴不平之處。
香爐之上香霧繚繞,透著梵靜寥落之感。
……
很快,京中許多人都聽聞了常家兄妹外出尋醫之事。
事關常歲寧的消息,魏妙青總是格外靈通。
「城外百里……也不算遠,那等人回來,母親邀常娘子來府上賞梅吧?」
在園子裡建了座府的魏家,一年四季總有賞不完的花,且時令之花,也總比旁處開得要早。
段氏一時沒說話,下意識地看向來請安的兒子。
魏叔易坐在椅中喝了口茶,笑了笑,道:「不知府里的梅花要開幾次,才能等到她回來了。」
魏妙青不解地看向兄長。
而此時,前來傳旨的內侍,已來到了鄭國公府大門外。
很快,魏家上下皆趕去了前廳接旨。
……
宣旨的內侍被送出府後,魏妙青捧著那道賜婚聖旨,久久未能回神。
這倒霉事,還真輪到她了?!
第222章 願嫁
好一會兒,魏妙青才得以張嘴發出聲音:「阿娘,阿爹,阿兄,二叔二嬸……你們說,我怎就這麼倒……」
那個「霉」字出口之前,段氏一把將女兒扯進了隔間。
隨著鄭國公魏欽和魏叔易也走進了隔間,魏家二老爺魏毓上前默默將隔間的門合上,而後與妻子及兒女自覺去了廳外把風。
魏毓站在廊下,嘆息了一聲。
大哥生性過分追求散漫自由,說白了便是不著調,這樣不著調的大哥,偏又給他娶了一位在不著調一事上也頗有造詣的大嫂……
而二人能生出如子顧這般過於著調的孩子,只能有一個解釋方向——物極必反,觸底反彈,絕處逢生。
但此等極端罕見,如奇觀現世一般之事註定不可多求,所以相較之下,青兒的性子就像她爹娘得多。
故而此時隔間內,怕是子顧在一帶三……一個著調的,帶三個不著調的。
最小的那個不著調的,此刻沒了外人在,已放棄了表情管理,哭喪著臉道:「……這太子妃的苦差,怎兜兜轉轉還是落到我頭上來了呀,我一直記著兄長的交待,表現得分明也不出挑啊!」
說著,哭著看向魏叔易:「兄長,你要給我一個解釋的!」
魏叔易輕嘆口氣:「阿兄知道,你已表現得很不出挑了,怪只怪我這做兄長的,於朝堂之上實在太出挑,倒是牽累你了。」
「也怪阿爹。」鄭國公也認真反省自己:「都怪阿爹是家中嫡長子,雖處處不如你的叔叔們,卻竟也襲了這鄭國公之位,給了你這過於體面出挑的家世……才害得你被選為了太子妃。」
看著這樣的父兄,魏妙青哭聲一滯。
「阿娘也有責任。」段氏拉著女兒的手,也是眼眶微紅,慚愧之色比丈夫更甚:「誰讓阿娘給了你一副無可挑剔的好樣貌?但凡是生一顆痣在臉上呢?也不至於被選為太子妃啊。」
「……」魏妙青徹底哭不出來了,她真的很難不懷疑:「你們到底是安慰我,還是藉機自誇?」
「縱有自誇嫌疑,卻也是實情。」魏叔易的臉色正了些,道:「聖人自清算長孫一黨以來,各處實職空缺無數,正是與崔氏他們爭奪勢力之際,這般要緊關頭,必要趁早定下太子妃,以免再被那些士族藉機捷足先登。」
「其二,那駱觀臨的檄文中,大肆貶伐聖人摧害苛待太子,唯有選出一位家世出挑,真正的名門貴女為太子妃,方能有效消止一些非議。」
魏叔易說到此處,聲音低了些:「但為防失去掌控,間接令太子勢大,這人選便還需從聖人信得過的朝臣家中擇選……」
「總之這些條件,我全對上了唄。」魏妙青又想哭了,她不想做什麼太子妃啊!
鄭國公安慰了女兒一番,見尋常的安慰之言不管用,便道:「……我聽聞聖人如今也在準備為榮王世子賜婚,方才見那聖旨到,我還以為我的女兒要嫁去益州,從此再難見爹娘呢。」
「這般一想,被選做太子妃,至少還在京師之中,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這句「不幸中的萬幸」,讓魏叔易聽得想扶額,這都是些什麼大逆不道的話啊。
「口無遮攔些什麼呢。」段氏瞪了丈夫一眼,擁著女兒的肩膀,小聲道:「要阿娘說,就如今這局面來看,這太子妃做不做得成還是兩說……太子年紀還小,籌備大婚也至少要兩三年,聽說自那日長孫垣被帶走治罪後,太子即嚇得一病不起,說不定病著病著就……對不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