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所以,他待她,已算是有「僭越之心」了,是嗎?
青年靜立望月,無聲握緊了手中之物。
片刻後,他垂眸看向那顆栗子,微微揚了揚嘴角。
如今,他有三顆珍貴的栗子了。
青年將栗子收起,走下了石階。
「大都督。」
并州大都督府上的一名屬官走來,向崔璟行禮,道:「已經五日了,戴從還是不肯招認。」
微微一頓後,試著問道:「今已人證物證俱在,大都督……可要用刑一試?」
崔璟未置可否,抬腳往前走去:「我親自去見一見他。」
戴從便是并州大都督府上長史,此前聖冊帝得知此人與徐正業有書信往來,擔心其起變,遂令崔璟暗中迅速趕往并州,查實此事,控制并州局面。
并州轄太原,地處關鍵,且大盛開朝先祖皇帝當年便是自太原起兵,故亦有龍脈起源之說。
故并州之地,絕容不得有絲毫閃失。
而崔璟認為,正因此,值此亂局之下,對并州虎視眈眈者,必不在少數。
他奉密旨至并州,很快便查到了戴從與徐正業欲暗中勾結的罪證,今日已是戴從被囚禁的第五日,但此人至今不肯承認與徐正業有往來。
此時見到崔璟,手腳鎖著鎖鏈的戴從立時站起身來:「大都督,戴從絕無異心!」
崔璟抬手,令看守之人皆退了出去。
「大都督,屬下……」
戴從還欲再言,卻被崔璟打斷:「我知道,我已查明。」
戴從眼神一震:「大都督……」
「有人暗中蓄意構陷栽贓,又刻意使聖人察覺,引我來此治罪於你。」崔璟道:「此局是為你而設,亦是為我。」
他在中途,便已想到了這個可能。
戴從:「那您為何還要冒險來此……」
「并州太原不可有分毫閃失,我即領并州大都督之職,此事縱只十中之一的可能是真,我亦非來不可。」崔璟道:「對方必也看準了這一點,料定我為防打草驚蛇,既奉密旨,必只能帶少量輕騎趕來。」
所以,既是借刀殺人,亦是請君入甕。
戴從心驚不已:「屬下這幾日忽困於此處,便只想到是有人慾栽贓除去屬下……卻未曾想到此事也是衝著您來的!」
這是要一石二鳥了!
「大都督府內必有內奸,大都督務必要當心提防。」戴從看向那青年,一時只覺危機四伏,忐忑難安:「那幕後之人所圖甚大,既已布下陷阱,并州此時必已入危局……」
「然中途察覺,或為時未晚。」青年也看著他,道:「只是敵明我暗,形勢不利,接下來便還要辛苦長史,與我做一場戲。」
戴從目色鄭重地點頭,等著青年往下說。
……
淮南王尚未下葬,又有不利的消息接連傳回京師。
自都梁山首敗後,兩軍於各處大小交戰多次,李逸所領討逆之師勝少而敗多。
另一則,揚州一戰來得突然,此前大軍趕赴時,臨時籌措而出的糧草只夠維持三月,如今糧草已經告急,而朝廷命人護送的補給糧草,卻在中途為徐氏亂軍所劫。
天子震怒,然當務之急,卻也只能先行令戶部再次籌備糧草。
焦頭爛額的戶部卻稱如今已是無米之炊,國庫虛空,而需要戶部撥銀的去處遠不止揚州這一處,一時間實難再次籌措充足銀糧。
次日,教子無方、不久前曾在金鑾殿上撞柱尋死的應國公,頭上還纏著傷布,親自帶著家僕趕著裝滿了銀箱的馬車,來到了戶部,稱願以明家大半家產,以資討逆大軍,略解燃眉之急。
有明家起了頭,其它官員權貴又豈能毫無表示?
戶部說得好聽,皆會記錄在冊,待日後國庫充盈時會再行返還,這話幾分可信?
看著數日間籌措而來的銀錢,戶部為如何分配之事,忙得不可開交。
銀錢自然不能直接如數送去軍營,需要換成糧食軍用之物,要備足這些,也需要時間,還需與兵部共議細則。
此一日,驃騎大將軍府有人前來,稱是變賣了常府一些田宅,也籌措了一些銀錢及現糧,但他們提議,不等戶部一同籌備,願自請護送前往揚州。
一來,戶部流程繁雜耗時,二來,那些跟隨多年常闊的傷殘老兵認為,糧草被劫前車之鑑在先,接下來分多路押送糧草更為妥當,他們在前,正也可先探一探路。
相較旁人,常闊人在戰前,常家自然更多一份憂心,此舉也是情有可原。
戶部與兵部商議後,同意了此事,給了文書。
在常歲寧的安排下,常家人很快押送著錢糧出了京。
而隔日,朝堂之上便出了件大事。
第216章 賜封為公主
近來徐氏叛軍於江南之地大肆渲染李逸與常闊兵敗之事,並堅稱明後氣數已盡,揚言不日便要攻入京師,必使明後還政於李氏太子。
響應者越來越多,除了本就待明後稱帝不滿的官僚豪紳之外,亦有摻雜私心的各方勢力暗中推波助瀾。
加之徐氏叛軍於各處強行募召,自起事不過短短數月,如今得兵已有十萬餘眾,勢力增長實在迅速。
朝野上下人心難安。
此一日早朝之上,聖冊帝與百官商議平亂對策,有人大肆彈劾李逸,認為此戰進展不利皆因李逸無用兵之能,應立即更換主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青年靜立望月,無聲握緊了手中之物。
片刻後,他垂眸看向那顆栗子,微微揚了揚嘴角。
如今,他有三顆珍貴的栗子了。
青年將栗子收起,走下了石階。
「大都督。」
并州大都督府上的一名屬官走來,向崔璟行禮,道:「已經五日了,戴從還是不肯招認。」
微微一頓後,試著問道:「今已人證物證俱在,大都督……可要用刑一試?」
崔璟未置可否,抬腳往前走去:「我親自去見一見他。」
戴從便是并州大都督府上長史,此前聖冊帝得知此人與徐正業有書信往來,擔心其起變,遂令崔璟暗中迅速趕往并州,查實此事,控制并州局面。
并州轄太原,地處關鍵,且大盛開朝先祖皇帝當年便是自太原起兵,故亦有龍脈起源之說。
故并州之地,絕容不得有絲毫閃失。
而崔璟認為,正因此,值此亂局之下,對并州虎視眈眈者,必不在少數。
他奉密旨至并州,很快便查到了戴從與徐正業欲暗中勾結的罪證,今日已是戴從被囚禁的第五日,但此人至今不肯承認與徐正業有往來。
此時見到崔璟,手腳鎖著鎖鏈的戴從立時站起身來:「大都督,戴從絕無異心!」
崔璟抬手,令看守之人皆退了出去。
「大都督,屬下……」
戴從還欲再言,卻被崔璟打斷:「我知道,我已查明。」
戴從眼神一震:「大都督……」
「有人暗中蓄意構陷栽贓,又刻意使聖人察覺,引我來此治罪於你。」崔璟道:「此局是為你而設,亦是為我。」
他在中途,便已想到了這個可能。
戴從:「那您為何還要冒險來此……」
「并州太原不可有分毫閃失,我即領并州大都督之職,此事縱只十中之一的可能是真,我亦非來不可。」崔璟道:「對方必也看準了這一點,料定我為防打草驚蛇,既奉密旨,必只能帶少量輕騎趕來。」
所以,既是借刀殺人,亦是請君入甕。
戴從心驚不已:「屬下這幾日忽困於此處,便只想到是有人慾栽贓除去屬下……卻未曾想到此事也是衝著您來的!」
這是要一石二鳥了!
「大都督府內必有內奸,大都督務必要當心提防。」戴從看向那青年,一時只覺危機四伏,忐忑難安:「那幕後之人所圖甚大,既已布下陷阱,并州此時必已入危局……」
「然中途察覺,或為時未晚。」青年也看著他,道:「只是敵明我暗,形勢不利,接下來便還要辛苦長史,與我做一場戲。」
戴從目色鄭重地點頭,等著青年往下說。
……
淮南王尚未下葬,又有不利的消息接連傳回京師。
自都梁山首敗後,兩軍於各處大小交戰多次,李逸所領討逆之師勝少而敗多。
另一則,揚州一戰來得突然,此前大軍趕赴時,臨時籌措而出的糧草只夠維持三月,如今糧草已經告急,而朝廷命人護送的補給糧草,卻在中途為徐氏亂軍所劫。
天子震怒,然當務之急,卻也只能先行令戶部再次籌備糧草。
焦頭爛額的戶部卻稱如今已是無米之炊,國庫虛空,而需要戶部撥銀的去處遠不止揚州這一處,一時間實難再次籌措充足銀糧。
次日,教子無方、不久前曾在金鑾殿上撞柱尋死的應國公,頭上還纏著傷布,親自帶著家僕趕著裝滿了銀箱的馬車,來到了戶部,稱願以明家大半家產,以資討逆大軍,略解燃眉之急。
有明家起了頭,其它官員權貴又豈能毫無表示?
戶部說得好聽,皆會記錄在冊,待日後國庫充盈時會再行返還,這話幾分可信?
看著數日間籌措而來的銀錢,戶部為如何分配之事,忙得不可開交。
銀錢自然不能直接如數送去軍營,需要換成糧食軍用之物,要備足這些,也需要時間,還需與兵部共議細則。
此一日,驃騎大將軍府有人前來,稱是變賣了常府一些田宅,也籌措了一些銀錢及現糧,但他們提議,不等戶部一同籌備,願自請護送前往揚州。
一來,戶部流程繁雜耗時,二來,那些跟隨多年常闊的傷殘老兵認為,糧草被劫前車之鑑在先,接下來分多路押送糧草更為妥當,他們在前,正也可先探一探路。
相較旁人,常闊人在戰前,常家自然更多一份憂心,此舉也是情有可原。
戶部與兵部商議後,同意了此事,給了文書。
在常歲寧的安排下,常家人很快押送著錢糧出了京。
而隔日,朝堂之上便出了件大事。
第216章 賜封為公主
近來徐氏叛軍於江南之地大肆渲染李逸與常闊兵敗之事,並堅稱明後氣數已盡,揚言不日便要攻入京師,必使明後還政於李氏太子。
響應者越來越多,除了本就待明後稱帝不滿的官僚豪紳之外,亦有摻雜私心的各方勢力暗中推波助瀾。
加之徐氏叛軍於各處強行募召,自起事不過短短數月,如今得兵已有十萬餘眾,勢力增長實在迅速。
朝野上下人心難安。
此一日早朝之上,聖冊帝與百官商議平亂對策,有人大肆彈劾李逸,認為此戰進展不利皆因李逸無用兵之能,應立即更換主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