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她那個大膽的猜測,越來越像真的了……
常歲寧這般想著,不由認真看了看床榻上的少年。
思索中的常歲安見狀不由問:「寧寧,你可是想到什麼了?」
「我在想,若去了宣州,來日也可就近關注阿爹他們的戰況,實是一舉多得。」常歲寧笑道:「若一切順利,待阿兄的傷完全養好後,便可去北境尋玄策軍。」
常歲安情況特殊,聖冊帝特意令玄策府保留常歲安先鋒軍的預備名額,直至他傷愈。
無需聖冊帝交待,玄策府自也會保留著,但君王總要在各方面表達一下彌補之心,來給世人看。
「寧寧,若宣州當真可去,的確一舉數得……可我方才冷靜下來想想,所謂宣安大長公主與阿爹交好,現如今只是她們一面之詞而已,萬一其中有假呢?咱們要不要先給阿爹去信問一問?」
只是阿爹如今忙於戰事,書信來回必然耗時。
「阿兄放心,交好之事是真,早在讓搖金參與相救阿兄的計劃之前,我便確認過了。」常歲寧道。
「妹妹是如何確認的?」常歲安經此一難,難得多長出了幾個心眼來,此刻全用上了。
常歲寧猶豫了一下,「阿兄當真想聽嗎?」
常歲安正色點頭。
常歲寧:「她說阿兄臀部有一處形似雲朵的胎記。」
常歲安:「……?!」
巨大的震驚後,少年大驚失色:「她……她是如何得知的!」
常歲寧:「阿爹告訴的唄。」
常歲安這下徹底信了那交好之言。
但看著面前的少女,他臉頰忽然一顫,意識到問題遠不止這麼簡單……
「妹妹……那……」少年面色近乎赤紅地問:「那你是如何得知的?」
常歲寧:「阿爹告訴的唄。」
問就是阿爹喝醉了說的。
常歲安險些再度昏厥,既恨「阿爹怎麼這樣」,又恨自己「為何非要問呢」。
他急於轉開話題:「可……即便交好是真,但人心易變,那邊又有戰事,萬一去了宣州後,那大長公主以你我為人質呢?」
經歷了一場栽贓險些丟掉性命,他如今實在很擅長揣測人心的陰暗面。
這揣測繼續深入著:「萬一大長公主也有心爭權,拿咱們來要挾阿爹怎麼辦?」
常歲寧:「那阿爹從了便是。」
常歲安:「?!」
這是什麼虎狼之詞!
常歲寧:「反正大長公主有權有錢,又姓李,想爭權也出師有名,阿爹跟著她也橫豎不吃虧的。」
「阿兄當知,聖人待常家,已註定難長久。亂局已現,多一條退路或盟友,總歸不是壞事。」
常歲寧的語氣漸認真了些:「與虎謀皮,自不可取,但宣安大長公主之於我們並非虎類,這一點從搖金為救阿兄時的毫無遲疑毫不保留與不圖回報,便能看得出來,此中有真正的善意。」
對方還未聽到她的計劃前,便與她坦白了安插在明家的暗樁——這對哪一方勢力而言,都是十分機密之事,況且是安插在天子母族,此中忌諱牽連之大,不言而喻。
這樣的人,縱是合作,也會是很好的盟友。與李錄那等滿含算計要挾、甚至旁觀縱容死局形成之後再「施以援手」的手段相比,更是高低立見。
觀人須以計以智,也要以心觀心。
況且,這本也是將一切「陰謀化」之後的設想,在她看來,宣安大長公主的施救之舉,或許並不含任何算計,只是想救她身邊這個少年而已。
有些純粹,她雖未能擁有,但她始終相信它的存在。
……
十日後,明謹殺害長孫七娘子的案子,終於了結落定,帝王已做出大義滅親之態,百姓便也大膽為此拍手稱快。
同一日,榮王世子再次登門。
這十日間,每隔三日他便會來一次。
此次,他總算如願見到了常歲寧。
第213章 行刑
「常娘子總算肯見在下了。」花廳內,李錄見得常歲寧前來,起身抬手施禮。
「原來世子聽得懂。」常歲寧看向那清瘦的青年:「今日我若不見世子,世子便會再次登門,直至將我常府門檻踏破,直至外人對此議論不休,認為是我們常家因世子之前未肯替我阿兄做『偽證』之事,而心有怨懟,記恨疏遠世子——對嗎?」
此前作證之事,李錄雖未否認當日曾與她阿兄單獨說過話,只又堅稱「分開之後不知常郎君去了何處,因此不敢斷言作保」,此言可謂進退兩宜,哪怕此時她阿兄冤名得洗,也不會有人覺得這位榮王世子當日所言哪裡不對。
反而「實話實說」,不因「私情」而存包庇之心,更顯坦蕩正直君子之氣。
這樣一位病弱君子,事後屢屢親自登門探望,常家卻始終避而不見,未免太小家子氣了不是嗎?
所以,她怎能不見呢。
李錄:「既是賠禮道歉,若如此輕易便退卻,誠意何在?」
常歲寧坐了下去:「世子的『誠意』總是叫人無法拒絕。」
此人目的性極強,從不會顧及他人所謂意願,看似溫潤無害,實則綿里藏針,做起勉強脅迫他人之事,可謂順手拈來。
從芙蓉花宴求娶,到以阿兄之事相迫,再小到當下登門相見之舉,皆是如此。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常歲寧這般想著,不由認真看了看床榻上的少年。
思索中的常歲安見狀不由問:「寧寧,你可是想到什麼了?」
「我在想,若去了宣州,來日也可就近關注阿爹他們的戰況,實是一舉多得。」常歲寧笑道:「若一切順利,待阿兄的傷完全養好後,便可去北境尋玄策軍。」
常歲安情況特殊,聖冊帝特意令玄策府保留常歲安先鋒軍的預備名額,直至他傷愈。
無需聖冊帝交待,玄策府自也會保留著,但君王總要在各方面表達一下彌補之心,來給世人看。
「寧寧,若宣州當真可去,的確一舉數得……可我方才冷靜下來想想,所謂宣安大長公主與阿爹交好,現如今只是她們一面之詞而已,萬一其中有假呢?咱們要不要先給阿爹去信問一問?」
只是阿爹如今忙於戰事,書信來回必然耗時。
「阿兄放心,交好之事是真,早在讓搖金參與相救阿兄的計劃之前,我便確認過了。」常歲寧道。
「妹妹是如何確認的?」常歲安經此一難,難得多長出了幾個心眼來,此刻全用上了。
常歲寧猶豫了一下,「阿兄當真想聽嗎?」
常歲安正色點頭。
常歲寧:「她說阿兄臀部有一處形似雲朵的胎記。」
常歲安:「……?!」
巨大的震驚後,少年大驚失色:「她……她是如何得知的!」
常歲寧:「阿爹告訴的唄。」
常歲安這下徹底信了那交好之言。
但看著面前的少女,他臉頰忽然一顫,意識到問題遠不止這麼簡單……
「妹妹……那……」少年面色近乎赤紅地問:「那你是如何得知的?」
常歲寧:「阿爹告訴的唄。」
問就是阿爹喝醉了說的。
常歲安險些再度昏厥,既恨「阿爹怎麼這樣」,又恨自己「為何非要問呢」。
他急於轉開話題:「可……即便交好是真,但人心易變,那邊又有戰事,萬一去了宣州後,那大長公主以你我為人質呢?」
經歷了一場栽贓險些丟掉性命,他如今實在很擅長揣測人心的陰暗面。
這揣測繼續深入著:「萬一大長公主也有心爭權,拿咱們來要挾阿爹怎麼辦?」
常歲寧:「那阿爹從了便是。」
常歲安:「?!」
這是什麼虎狼之詞!
常歲寧:「反正大長公主有權有錢,又姓李,想爭權也出師有名,阿爹跟著她也橫豎不吃虧的。」
「阿兄當知,聖人待常家,已註定難長久。亂局已現,多一條退路或盟友,總歸不是壞事。」
常歲寧的語氣漸認真了些:「與虎謀皮,自不可取,但宣安大長公主之於我們並非虎類,這一點從搖金為救阿兄時的毫無遲疑毫不保留與不圖回報,便能看得出來,此中有真正的善意。」
對方還未聽到她的計劃前,便與她坦白了安插在明家的暗樁——這對哪一方勢力而言,都是十分機密之事,況且是安插在天子母族,此中忌諱牽連之大,不言而喻。
這樣的人,縱是合作,也會是很好的盟友。與李錄那等滿含算計要挾、甚至旁觀縱容死局形成之後再「施以援手」的手段相比,更是高低立見。
觀人須以計以智,也要以心觀心。
況且,這本也是將一切「陰謀化」之後的設想,在她看來,宣安大長公主的施救之舉,或許並不含任何算計,只是想救她身邊這個少年而已。
有些純粹,她雖未能擁有,但她始終相信它的存在。
……
十日後,明謹殺害長孫七娘子的案子,終於了結落定,帝王已做出大義滅親之態,百姓便也大膽為此拍手稱快。
同一日,榮王世子再次登門。
這十日間,每隔三日他便會來一次。
此次,他總算如願見到了常歲寧。
第213章 行刑
「常娘子總算肯見在下了。」花廳內,李錄見得常歲寧前來,起身抬手施禮。
「原來世子聽得懂。」常歲寧看向那清瘦的青年:「今日我若不見世子,世子便會再次登門,直至將我常府門檻踏破,直至外人對此議論不休,認為是我們常家因世子之前未肯替我阿兄做『偽證』之事,而心有怨懟,記恨疏遠世子——對嗎?」
此前作證之事,李錄雖未否認當日曾與她阿兄單獨說過話,只又堅稱「分開之後不知常郎君去了何處,因此不敢斷言作保」,此言可謂進退兩宜,哪怕此時她阿兄冤名得洗,也不會有人覺得這位榮王世子當日所言哪裡不對。
反而「實話實說」,不因「私情」而存包庇之心,更顯坦蕩正直君子之氣。
這樣一位病弱君子,事後屢屢親自登門探望,常家卻始終避而不見,未免太小家子氣了不是嗎?
所以,她怎能不見呢。
李錄:「既是賠禮道歉,若如此輕易便退卻,誠意何在?」
常歲寧坐了下去:「世子的『誠意』總是叫人無法拒絕。」
此人目的性極強,從不會顧及他人所謂意願,看似溫潤無害,實則綿里藏針,做起勉強脅迫他人之事,可謂順手拈來。
從芙蓉花宴求娶,到以阿兄之事相迫,再小到當下登門相見之舉,皆是如此。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