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盛有禁刑月,九月秋收前皆不允處死囚犯,然今日便是九月最後一日,如若當真按斬刑處置,那麼刑期便在眼前。

  故而,午後時分,宣政殿內,魏叔易為此事而諫言:「……如今常大將軍在外討逆,若就此處死其子,恐傷其忠志,於戰局不利,故臣斗膽,望聖人三思而定!」

  此前他們曾試著為常歲安作保,但如今人已「認罪」,脫罪幾乎已經不可能了,便只能試著迂迴求情,以盡力保全常歲安性命。

  「陛下,魏侍郎所言在理啊。」素日裡,褚太傅甚少附和魏叔易之言,此時卻也一同進言:「常大將軍勞苦功高,膝下唯此一子傳續香火,如若失此子,便等同血脈斷絕……如此豈不寒了眾武將之心?」

  什麼傳續香火之說,在他看來皆是糟粕而已,但此時情形特殊,就當以毒攻毒吧。

  老太傅說著,語氣愈發沉痛:「……更何況如今常家那小女郎也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如若當真出了什麼差池,待來日一身戰傷的常大將軍還京,這滿朝上下又有何顏面待之?」

  「請陛下三思!」

  附和之人不在少數。

  但反駁之音也比比皆是。

  「照諸位這麼說,難道長孫家的女郎便只能枉死,殺人者便無需擔責了不成?」

  「其人已經招罪,若不能一視同仁依律嚴懲,何談服眾?律法威信何在!」

  這些聲音里並無長孫一族的官員,長孫垣以抱病之說而多日未曾早朝。

  但無需長孫垣出面,自也不乏代其、或是借其向各處施壓的聲音。

  看著爭執不下的臣子們,聖冊帝一時未有明確表態。

  都已至這個地步了,那個女孩子到底人在何處?

  當真遭遇了意外,當真……不是她的崇月嗎?

  ……

  「父親,如今既已確定兇手就是明謹,為何不立即將此事言明?」

  長孫府中,長孫寂也知曉了常歲安認罪之事,此刻頗焦急地追問父親。

  長孫彥道:「如今證據不足,時機未到。」

  「可是父親,再這樣下去,那常家郎君便要性命不保了!「

  長孫彥看向兒子:「阿寂,你該明白,冤枉常家郎君的人從來不是我們長孫家,而是明家,是聖人——總有一日,世人會知道這一切。」

  「可是……難道就要這樣看著常家郎君受冤枉死嗎?」十三歲的少年雖心性未定,但頭腦並不愚昧,眼界並不狹窄,「常大將軍還在揚州,若有心人藉此事從中鼓動挑撥……萬一常大將軍就此倒戈徐正業,同那些叛軍一同反了朝廷可如何是好!」

  長孫彥:「揚州此戰,要反的不是朝廷,而是稱帝不正的明後……他們是要扶持太子,扶持李氏正統血脈,談何『叛』字?」

  長孫寂倏地一怔。

  片刻,才壓低聲音,問:「父親……那徐正業起兵之事,究竟是否與我們長孫家有關連?祖父他是否為知情者?」

  亦或是……同謀者?

  「你如今還小,心性浮躁未定,有些大事暫時不必過問太多,家中一切自有你祖父安排。你小姑的案子,只待時機成熟,我與你祖父定會將這公道討回。」

  長孫彥不欲再與兒子多言:「回去吧,明日祭孔,你與族中人同往。」

  「是。」

  長孫寂出了書房,心情沉悶至極。

  所以,徐正業起兵之事,祖父是知道的對嗎?祖父是要藉此向女帝施壓嗎?就像那些兵諫的先例一樣?

  如今,眼睜睜看著常家郎君被冤而死……也是祖父謀劃中的一環嗎?

  這背後的利益算計,一層圈著一層,合在一起便成了父親口中的「大事」……那個平白受冤,被他拿硯台砸傷的少年的生死,就是無人在意的小事嗎?

  不,至少對方的家人一定是在意的,在家人眼中,那便是天大的事,就像他失去小姑……

  長孫寂再三猶豫後,還是來到了大理寺地牢外,提出要見常歲安。

  想到那日這小少年公然砸傷犯人之舉,獄卒不敢私自做主,但也不敢得罪長孫家,遂去請示韓少卿。

  韓少卿准允了,只是交待獄卒傳達他的意思,讓長孫家的郎君勿要讓大理寺難做。

  當然,這只是事後免責的場面話而已,他並不怕長孫家的人行報復之舉,甚至他大可以樂見。

  獄卒打開牢門後,長孫寂見到了常歲安。

  少年語氣冷冷:「我要與他單獨說幾句話。」

  雖覺得犯人如今也說不了什麼話了,但獄卒還是應下,只是也不敢離開太遠。

  「常歲安?」

  「你醒醒。」

  長孫寂蹲身下來,推了推昏迷的少年,見人遲遲沒有反應,不禁皺眉。

  他下意識地去看對方的額頭,卻已看不到自己當日砸傷的痕跡,非是他砸得輕,而是對方的傷實在太多了,根本分不清。

  但他很快發現,對方身上最重的一處傷應是肩膀上還在流血的傷口。

  他對常歲安受刑之事有耳聞,但沒想到竟然會是這麼多的重刑加身……

  長孫寂避開獄卒的視線,取出帶來的傷藥,全都倒在那傷口處,同時以手掌按壓止血。

  大約是疼極了,常歲安輕皺了下眉,口中發出低低的聲音。

  「你說什麼?」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