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眾人落座,酒樓夥計很快奉上美酒佳肴,另有冰盆驅散燥熱,絲竹聲中,賓客以飛花令行酒,說詩聲談笑聲不曾間斷。
這時,喜兒來到常歲寧身側,低聲道:「女郎,樓下街上圍了好些人。」
常歲寧點頭表示自己知曉了:「不著急。」
喜兒便侍立一旁。
「良辰當五日……」
「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宴席過半,酒意上涌,氣氛愈發隨意,便有學子提著酒壺酒盞,三三兩兩地來至二樓臨街的圍欄邊吟詩。
這番動靜更是惹得樓外之人舉頭探看。
能被吸引而來的,除了一些愛湊熱鬧的尋常百姓,自也不乏文人之輩。
「聽聞魏侍郎也在,不知是真是假?」
「不止,且聽聞那位崔大都督竟也過來了!」
「諸位且靜聽,這琴聲當真清妙如仙樂……不知是何人在樓內撫琴?」
「進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由我做東,咱們也進去湊湊熱鬧!」
聽得此言,來得早一些的便搖頭,「你們怕是不知,今日這登泰樓已不接待其他食客了,二三層皆被常大將軍府包攬下來擺這拜師宴!」
「那樓下呢?」
「樓下被一位崔家郎君包下辦慶功宴呢。」
「這……」
眾人無不遺憾失望地嘆息。
「本以為能有機會一睹喬祭酒魏侍郎真容風儀呢……」
也有人仍不死心地抬頭看向於欄邊作詩的年輕學子們:「那些都是國子監的學生吧?」
「沒錯……此番能受邀前來的,必然都是監生中的佼佼者了。」
「大多都是舉子,好些是明年要下場春闈的……」
當今聖人整肅科舉之風,甚至不惜對裴氏下手,於明年春闈前換下了禮部尚書,這般舉措意味著來年等待著這些寒門舉子的,將是一個空前公正,甚至於他們而言『過分公正』的考場。
此時,看著那些於登泰樓上把酒對詩的學子,思及這些人或將出現在來年的杏榜之上,繼而經殿試,為御筆欽點,以寒門之身入朝堂,樓下眾人只覺心潮愈發澎湃嚮往。
只可惜他們被隔絕在外,不能入內。
失望之心愈重,有人搖頭嘆息要離去時,只見欄邊那一群著長衫的學子間,忽然多了一道少女的身影——
那面容白皙的少女上前來,眾人只見其著淡青襦裙,梳雙髻,發間一支白玉簪正如雲入青山,有風拂起其臂間披帛,似要乘風飄然而去。
「今日之宴為我所設,雖作拜師之用,亦有以文會友之心,諸位若有雅興,只需以詩為柬,即可入內相敘——」
那少女含笑抬手執禮,舉手投足間落落大方,颯然灑脫,卻有十足誠意在:「我等且於樓內恭候諸位。」
她既如是道,她身側那些學子便也跟著她抬手相邀。
樓下眾人下意識地抬手還禮。
待見那少女轉身回了樓中,眾人才回過神來細品:「那便是常家娘子了罷?其方才說要……以詩為柬?」
此事也經僕從之口,很快傳到了席上的常闊耳中。
常闊一拍大腿:「好啊,這個主意好啊!」
說罷繼續喝酒。
他只知「好」,但這個「好」主要是「閨女做什麼都好」,除此之外,熱情待人也為「好」,再多的就沒有了。
非是他想得淺,而是草莽出身武將的身份讓他無法以文人的角度去深想更多。
他身側坐著的崔璟卻是不同——
崔氏子自幼生活的地方,一磚一瓦都是以文鋪就堆砌。
崔璟握著酒盞,下意識地看向樓外的方向。
文人心性如此,尤其貧寒出身者,更易信奉所謂君子不食嗟來之食,若她今日直接相邀,礙於身份懸殊,自尊自卑使然,許多人都會因此卻步——但她提出了以詩為柬,將此宴真正變作了以文會友的風雅地,給予了他們尊重和展露才學的機會。
而除了自尊自卑,許多文人往往又有或多或少的自傲,若她來者不拒,他們或又會生出「若凡夫俗子人人皆可入內,此庸俗之所我自不去也罷」的心思——但她提出了以詩為柬,便很好地幫他們篩去了不願為伍之人,也給足了他們保留自傲的條件。
同時,她也幫自己篩去了不需要的人。
她只需要她需要的那些人入內。
崔璟的視線落在了重新在喬祭酒下首落座的常歲寧身上。
他此時,才真正明白她使人散布消息的真正用意。
她要的熱鬧,並非是尋常意義上的熱鬧。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已不難預料。
但最終會演變成什麼,卻無法估量。
樓下得了常歲寧的交待,已在堂中支了張小几,於其上鋪紙研磨,由兩名書童坐守。
「我且去試試……」
有一名年輕的文人上前來,口中成詩,被書童抄下,再署上名姓之後,便被請上了二樓。
一步步邁上樓時,那文人猶覺不真實,樓上的琴聲詩聲談笑聲,織成一幅儒雅崇高而遙不可攀的畫,夾帶著冰盆冒散出的絲絲涼意,如夢似幻地在他面前鋪展來——
而現下,籍籍無名的他,竟也要成為這畫幅中的一個了。
「還真被請進去了!」
「我也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時,喜兒來到常歲寧身側,低聲道:「女郎,樓下街上圍了好些人。」
常歲寧點頭表示自己知曉了:「不著急。」
喜兒便侍立一旁。
「良辰當五日……」
「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宴席過半,酒意上涌,氣氛愈發隨意,便有學子提著酒壺酒盞,三三兩兩地來至二樓臨街的圍欄邊吟詩。
這番動靜更是惹得樓外之人舉頭探看。
能被吸引而來的,除了一些愛湊熱鬧的尋常百姓,自也不乏文人之輩。
「聽聞魏侍郎也在,不知是真是假?」
「不止,且聽聞那位崔大都督竟也過來了!」
「諸位且靜聽,這琴聲當真清妙如仙樂……不知是何人在樓內撫琴?」
「進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由我做東,咱們也進去湊湊熱鬧!」
聽得此言,來得早一些的便搖頭,「你們怕是不知,今日這登泰樓已不接待其他食客了,二三層皆被常大將軍府包攬下來擺這拜師宴!」
「那樓下呢?」
「樓下被一位崔家郎君包下辦慶功宴呢。」
「這……」
眾人無不遺憾失望地嘆息。
「本以為能有機會一睹喬祭酒魏侍郎真容風儀呢……」
也有人仍不死心地抬頭看向於欄邊作詩的年輕學子們:「那些都是國子監的學生吧?」
「沒錯……此番能受邀前來的,必然都是監生中的佼佼者了。」
「大多都是舉子,好些是明年要下場春闈的……」
當今聖人整肅科舉之風,甚至不惜對裴氏下手,於明年春闈前換下了禮部尚書,這般舉措意味著來年等待著這些寒門舉子的,將是一個空前公正,甚至於他們而言『過分公正』的考場。
此時,看著那些於登泰樓上把酒對詩的學子,思及這些人或將出現在來年的杏榜之上,繼而經殿試,為御筆欽點,以寒門之身入朝堂,樓下眾人只覺心潮愈發澎湃嚮往。
只可惜他們被隔絕在外,不能入內。
失望之心愈重,有人搖頭嘆息要離去時,只見欄邊那一群著長衫的學子間,忽然多了一道少女的身影——
那面容白皙的少女上前來,眾人只見其著淡青襦裙,梳雙髻,發間一支白玉簪正如雲入青山,有風拂起其臂間披帛,似要乘風飄然而去。
「今日之宴為我所設,雖作拜師之用,亦有以文會友之心,諸位若有雅興,只需以詩為柬,即可入內相敘——」
那少女含笑抬手執禮,舉手投足間落落大方,颯然灑脫,卻有十足誠意在:「我等且於樓內恭候諸位。」
她既如是道,她身側那些學子便也跟著她抬手相邀。
樓下眾人下意識地抬手還禮。
待見那少女轉身回了樓中,眾人才回過神來細品:「那便是常家娘子了罷?其方才說要……以詩為柬?」
此事也經僕從之口,很快傳到了席上的常闊耳中。
常闊一拍大腿:「好啊,這個主意好啊!」
說罷繼續喝酒。
他只知「好」,但這個「好」主要是「閨女做什麼都好」,除此之外,熱情待人也為「好」,再多的就沒有了。
非是他想得淺,而是草莽出身武將的身份讓他無法以文人的角度去深想更多。
他身側坐著的崔璟卻是不同——
崔氏子自幼生活的地方,一磚一瓦都是以文鋪就堆砌。
崔璟握著酒盞,下意識地看向樓外的方向。
文人心性如此,尤其貧寒出身者,更易信奉所謂君子不食嗟來之食,若她今日直接相邀,礙於身份懸殊,自尊自卑使然,許多人都會因此卻步——但她提出了以詩為柬,將此宴真正變作了以文會友的風雅地,給予了他們尊重和展露才學的機會。
而除了自尊自卑,許多文人往往又有或多或少的自傲,若她來者不拒,他們或又會生出「若凡夫俗子人人皆可入內,此庸俗之所我自不去也罷」的心思——但她提出了以詩為柬,便很好地幫他們篩去了不願為伍之人,也給足了他們保留自傲的條件。
同時,她也幫自己篩去了不需要的人。
她只需要她需要的那些人入內。
崔璟的視線落在了重新在喬祭酒下首落座的常歲寧身上。
他此時,才真正明白她使人散布消息的真正用意。
她要的熱鬧,並非是尋常意義上的熱鬧。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已不難預料。
但最終會演變成什麼,卻無法估量。
樓下得了常歲寧的交待,已在堂中支了張小几,於其上鋪紙研磨,由兩名書童坐守。
「我且去試試……」
有一名年輕的文人上前來,口中成詩,被書童抄下,再署上名姓之後,便被請上了二樓。
一步步邁上樓時,那文人猶覺不真實,樓上的琴聲詩聲談笑聲,織成一幅儒雅崇高而遙不可攀的畫,夾帶著冰盆冒散出的絲絲涼意,如夢似幻地在他面前鋪展來——
而現下,籍籍無名的他,竟也要成為這畫幅中的一個了。
「還真被請進去了!」
「我也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