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末了,頗覺遺憾地道:「真是可惜,今日又沒能見著崔令安醉酒之態。」

  「別說你了,我都沒見過呢。」阿點在旁說道:「他們都說,小璟和殿下一樣,都是喝不醉的!」

  魏叔易卻笑著道:「我卻是見過的,甚是有趣。」

  「不過,那是許久之前的事情了,我與他尚是孩童時……」魏叔易說著,輕「嘶」了一聲:「興許我是唯一見過他醉酒之人……說不得他早早存下了要將我滅口之心。」

  阿點恍然:「難道小璟正是因為這個才不待見魏侍郎的嗎!」

  魏叔易訝然失笑。

  常歲寧不由地點頭——可見是真的很不待見了,竟連阿點都看得出來。

  「那倒不全是……」魏叔易「嘩」地一下展開手中的摺扇,那扇面之上空無一物,他笑著道:「崔令安不待見我,大抵是因為我有的,而他沒有。」

  常歲寧脫口而出:「話多?」

  魏叔易手中摺扇收起,「啪」地一下敲在了她頭頂:「非也——」

  常歲寧不可置信地看著他。

  此人竟敢敲她的頭?

  怕不是真喝多了。

  「崔令安生母早逝,他那阿父待他嚴苛慣了,偏他不喜順從,又生得這一身反骨,於家中便實在不算討喜……而我家中父母雖說不著調了些,卻勝在從不拘著我做任何事。」魏叔易嘆息著搖頭:「或因此,我與他幼時雖有相像之處,卻逐漸養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情。」

  這便是他有的,而崔璟沒有的。

  常歲寧不置可否。

  人的性情各不相同,所求所圖想做的路也不同,而偏偏出身父母不能選,縱合不到一處去,生出百般無法消解的隔閡,甚至見之如仇敵,然在禮法孝道之下,卻也難以割離——

  正如魏叔易所言,他有幸得了一雙好父母,家中氣氛融洽鬆弛,也無人拘束他。

  但崔璟沒這份好運氣。

  她也沒有。

  常歲寧看向前方。

  但好在,她已割離乾淨了。

  雖過程如削骨。

  「但有一樣東西,是崔令安有,而我沒有的。」魏叔易說話間,微眯著眼睛看向那輪熾熱的春陽。

  阿點跟著他看過去:「是太陽嗎?」

  魏叔易笑著點頭,不知真假地道:「點將軍說對了,正是太陽。」

  阿點遂驕傲地挺起胸膛。

  常歲寧沒有深究他話中所指,與魏叔易恰恰相反,她並不喜歡過分探究一些與自己無關之事。

  魏叔易看向她,似要開口。

  常歲寧再次先發制人:「魏侍郎覺得何人會接任禮部尚書之位?」

  魏叔易笑著搖頭:「此事可不是我能妄加揣測的。」

  聖人選擇對裴家下手,是大有講究的。

  故而由何人接任裴岷原本的禮部尚書一職,便尤為重要。

  但也並非就是聖人說了算的。

  那些世族大臣不會輕易讓步。

  而聖人說了都不算,他就更加不必多說了。

  故而只嘆息道:「這兩日朝中正為此事爭論不休,聖人頭疼不已……且有的吵呢。」

  「不過……常娘子竟也關心朝堂之事麼?」他笑微微地看著常歲寧,玩笑般問道:「不知常娘子覺得何人可以勝任?」

  這話問一個剛及笄的閨中女郎,怎麼聽怎麼像是揶揄打趣。

  常歲寧卻並無被打趣的羞惱,反倒語氣篤定地答道:「我認為,非褚大人莫屬。」

  魏叔易眉心微動:「褚大人?常娘子說的該不會是曾為先太子殿下之師的褚太傅吧?」

  「正是。」

  魏叔易笑了起來:「常娘子倒對朝中官員有些了解,那常娘子可知那褚太傅高齡幾許了?」

  常歲寧不假思索:「得快七十了吧。」

  魏叔易幾分訝然,笑意卻不減:「那常娘子也當知曉,我朝官員七十致仕?」

  常歲寧反問:「如此豈不正正好?」

  不知想到了什麼,魏叔易眼神微動,笑意淡了許多。

  片刻後,他才笑著問:「常娘子此番見解倒頗有另闢蹊徑之處……不知是自何處聽來的?」

  常歲寧看他一眼:「還須從別處聽嗎?」

  魏叔易笑意微滯:「……」

  平生第一次被如此冒犯到。

  看著身側神情平靜的少女,他含笑道:「從前竟不知,常娘子對朝政之事竟也有興趣。」

  常歲寧不置可否。

  由不得她不感興趣。

  「常娘子若有此志,來日或可入宮中內廷,考個女史來做。」魏叔易有幾分認真地道:「如此方不埋沒常娘子之才。」

  常歲寧:「那倒不必。」

  魏叔易:「哦?」

  「當今聖人雖同為女子,但朝中真正有參政之權的,不過只明女史一人而已。」常歲寧淡聲道:「女子於宮中為官不易,機會更是少之又少——」

  自有大天地在,她何苦要去這方小天地與本就不易的她們爭搶這塊小點心。

  且入了宮中,勢必處處受限。

  而她如今自保能力有限,稍折騰些只怕就要被人碾死了,宮中真正的權勢傾軋,可不是如面對明謹那般打一架便能脫身的。

  再有,若從內廷小女官做起,想要得到參政之權,少說也要十來年的累積——

  太慢了,不喜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