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老常這個人沒別的,尤為愛才,愛將才。
或許那一架打下來,叫他打出了幾分希望。
「這倒的確是……阿爹後來常說,崔大都督是難得一見的將才,生作崔家子,真是可惜了。」常歲安道:「也因是顧及崔大都督的出身,崔家那邊不答應,阿爹與崔大都督便也未以師徒相稱。」
「但阿爹真正是傾囊相授,當然,崔大都督的確不同凡響,之後屢屢立下奇功,十八歲那年,便名正言順地接管了玄策軍。」
常歲寧瞭然:「原來如此。」
原來崔璟是先得了常闊的認可,再又憑自身能力接下了玄策軍。
由此足可見,此人雖寡言,行事卻極有章程謀略,少時即懂得步步為營。
如此也好,只要其心正,有常闊在其左右,玄策軍更能上下歸心。
想到此處,她不禁問:「那在崔大都督接管玄策軍之前,統領玄策軍者是何人?」
老常彼時遭朝臣彈劾,又重傷未愈,落下腿疾,而玄策軍不能無首——
「別提了,是一個什么姓趙的……」常歲安道:「那時聖人剛登基不久,局面不穩,玄策軍權落入此人手中後,軍中上下很是糟心,楚叔他們這些老人常被為難苛待,各處要職也換上了那些官宦子弟,軍心軍紀眼看著都鬆散了。」
常歲寧不自覺皺眉:「趙覺?」
「對,就是他!」常歲安點頭罷,不由看向她:「妹妹怎知此人?」
常歲寧面不改色:「隱約記得聽阿爹提過,據聞此人狹隘自負,公私混淆,不堪大任。」
「沒錯!」常歲安慶幸道:「好在有崔大都督,阿爹說,若非有崔大都督,玄策軍怕是真要敗在那趙覺手中了。」
常歲寧點了下頭:「確然。」
也只能是崔璟——
一來他彼時已有威望,二則,縱崔家不贊成他從武,但他到底是崔家嫡長孫,而這個身份無疑給了他相爭之力。
他能從趙覺手中接過玄策軍,並不是時運使然。
自身能力與家世背景,缺一不可。
「幸好如此。」常歲安道:「楚叔他們常說,若玄策軍當真敗落了,他們便也無顏去見先太子殿下了。」
說著,看向常歲寧:「妹妹可還記得先太子殿下嗎?」
常歲寧垂眸道:「不記得,但知道。」
「也對,你那時還是個小娃娃呢。」想到妹妹幼時可愛模樣,常歲安笑著道:「妹妹當年正是被先太子殿下帶回來的,那可是妹妹的恩人,若無先太子殿下,便沒有玄策軍,我也沒機會做妹妹的阿兄了。」
說到最後一句,少年萬分感激。
常歲寧走到兵器架下,抬手取下了一張弓,此弓是昨日楚行讓人給她備下的,很是輕巧,憑她此時的力氣也能試著拉開。
昨日,她剛「學」了開弓站步搭箭。
常歲安一邊給她遞箭,一邊還在繼續說著:「說到先太子殿下,就不免提到那位崇月長公主殿下了——」
不怪他話多,實在是從前他很難有跟妹妹這麼說話的機會!
從前妹妹太過嫻靜,他都不敢靠得太近,如今妹妹好不容易腦子壞了……咳,不對——是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機會,便恨不能將以前落下的都補回來才好。
只要妹妹不喊停,他便可以一直說到天荒地老,海枯舌爛——
「妹妹可知道,先太子殿下與崇月長公主,乃是一母雙胞姐弟呢。」
「哎,只不過先太子殿下早故,崇月長公主生平所歷也很坎坷……」
「先太子病故那年,正值先皇駕崩不久,朝局動盪,北狄虎視眈眈,為穩大局,崇月長公主下嫁北狄和親,算是換取了北境三年的安穩。」
「三年後,北狄不守盟約,滋擾我朝邊境,阿爹奉旨征討應戰,然於兩軍交戰之前,卻出了一件轟動各處的大事!」
第36章 崇月舊事
不遠處的劍童覺著,自家郎君活像是個說書的,說到要緊處就賣一下關子,很懂得吊人胃口。
若不是郎君所言之事人盡皆知,唯女郎不知,他都要被郎君這般話術給吸引了。
可女郎卻好像不是太有興致,已開始站定搭箭。
但這並不影響郎君的熱情:「開戰在即,北狄軍中主帥,竟突然被人梟首!取其首級者,正是崇月長公主!」
「說來也是奇了,那名北狄主帥,乃是北狄第一猛將,據聞身高十尺,有巨人之稱,尋常百人都難近其身,而據聞崇月長公主自生來便體弱多病養在深宮中,真不知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縱是時至今日,常歲安亦覺難以想像。
「聽長公主身邊陪嫁的女使稱,長公主是一手提劍,一頭提著那主帥的頭顱從那營帳中出來的——」
「營帳外眾北狄軍持刀逼困,而崇月長公主不願被生擒為質,竟是決然揮劍自刎了。」
「北狄軍中因此軍心大亂,主帥身亡,又因爭奪兵權而鬧了內亂,而我軍卻被崇月長公主大義之舉激起士氣——阿爹說,若非如此,此一戰輸贏尚不好定論。」
常歲安語氣里有些沉重,更多的是感佩與惋惜:「崇月長公主與先太子殿下真不愧是同胞姐弟,皆是這般大義,心系黎明蒼生,實在叫人欽佩……只可惜,我幼時雖見過先太子殿下,卻已記不甚清了,長公主殿下神容,更是無緣瞻仰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或許那一架打下來,叫他打出了幾分希望。
「這倒的確是……阿爹後來常說,崔大都督是難得一見的將才,生作崔家子,真是可惜了。」常歲安道:「也因是顧及崔大都督的出身,崔家那邊不答應,阿爹與崔大都督便也未以師徒相稱。」
「但阿爹真正是傾囊相授,當然,崔大都督的確不同凡響,之後屢屢立下奇功,十八歲那年,便名正言順地接管了玄策軍。」
常歲寧瞭然:「原來如此。」
原來崔璟是先得了常闊的認可,再又憑自身能力接下了玄策軍。
由此足可見,此人雖寡言,行事卻極有章程謀略,少時即懂得步步為營。
如此也好,只要其心正,有常闊在其左右,玄策軍更能上下歸心。
想到此處,她不禁問:「那在崔大都督接管玄策軍之前,統領玄策軍者是何人?」
老常彼時遭朝臣彈劾,又重傷未愈,落下腿疾,而玄策軍不能無首——
「別提了,是一個什么姓趙的……」常歲安道:「那時聖人剛登基不久,局面不穩,玄策軍權落入此人手中後,軍中上下很是糟心,楚叔他們這些老人常被為難苛待,各處要職也換上了那些官宦子弟,軍心軍紀眼看著都鬆散了。」
常歲寧不自覺皺眉:「趙覺?」
「對,就是他!」常歲安點頭罷,不由看向她:「妹妹怎知此人?」
常歲寧面不改色:「隱約記得聽阿爹提過,據聞此人狹隘自負,公私混淆,不堪大任。」
「沒錯!」常歲安慶幸道:「好在有崔大都督,阿爹說,若非有崔大都督,玄策軍怕是真要敗在那趙覺手中了。」
常歲寧點了下頭:「確然。」
也只能是崔璟——
一來他彼時已有威望,二則,縱崔家不贊成他從武,但他到底是崔家嫡長孫,而這個身份無疑給了他相爭之力。
他能從趙覺手中接過玄策軍,並不是時運使然。
自身能力與家世背景,缺一不可。
「幸好如此。」常歲安道:「楚叔他們常說,若玄策軍當真敗落了,他們便也無顏去見先太子殿下了。」
說著,看向常歲寧:「妹妹可還記得先太子殿下嗎?」
常歲寧垂眸道:「不記得,但知道。」
「也對,你那時還是個小娃娃呢。」想到妹妹幼時可愛模樣,常歲安笑著道:「妹妹當年正是被先太子殿下帶回來的,那可是妹妹的恩人,若無先太子殿下,便沒有玄策軍,我也沒機會做妹妹的阿兄了。」
說到最後一句,少年萬分感激。
常歲寧走到兵器架下,抬手取下了一張弓,此弓是昨日楚行讓人給她備下的,很是輕巧,憑她此時的力氣也能試著拉開。
昨日,她剛「學」了開弓站步搭箭。
常歲安一邊給她遞箭,一邊還在繼續說著:「說到先太子殿下,就不免提到那位崇月長公主殿下了——」
不怪他話多,實在是從前他很難有跟妹妹這麼說話的機會!
從前妹妹太過嫻靜,他都不敢靠得太近,如今妹妹好不容易腦子壞了……咳,不對——是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機會,便恨不能將以前落下的都補回來才好。
只要妹妹不喊停,他便可以一直說到天荒地老,海枯舌爛——
「妹妹可知道,先太子殿下與崇月長公主,乃是一母雙胞姐弟呢。」
「哎,只不過先太子殿下早故,崇月長公主生平所歷也很坎坷……」
「先太子病故那年,正值先皇駕崩不久,朝局動盪,北狄虎視眈眈,為穩大局,崇月長公主下嫁北狄和親,算是換取了北境三年的安穩。」
「三年後,北狄不守盟約,滋擾我朝邊境,阿爹奉旨征討應戰,然於兩軍交戰之前,卻出了一件轟動各處的大事!」
第36章 崇月舊事
不遠處的劍童覺著,自家郎君活像是個說書的,說到要緊處就賣一下關子,很懂得吊人胃口。
若不是郎君所言之事人盡皆知,唯女郎不知,他都要被郎君這般話術給吸引了。
可女郎卻好像不是太有興致,已開始站定搭箭。
但這並不影響郎君的熱情:「開戰在即,北狄軍中主帥,竟突然被人梟首!取其首級者,正是崇月長公主!」
「說來也是奇了,那名北狄主帥,乃是北狄第一猛將,據聞身高十尺,有巨人之稱,尋常百人都難近其身,而據聞崇月長公主自生來便體弱多病養在深宮中,真不知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縱是時至今日,常歲安亦覺難以想像。
「聽長公主身邊陪嫁的女使稱,長公主是一手提劍,一頭提著那主帥的頭顱從那營帳中出來的——」
「營帳外眾北狄軍持刀逼困,而崇月長公主不願被生擒為質,竟是決然揮劍自刎了。」
「北狄軍中因此軍心大亂,主帥身亡,又因爭奪兵權而鬧了內亂,而我軍卻被崇月長公主大義之舉激起士氣——阿爹說,若非如此,此一戰輸贏尚不好定論。」
常歲安語氣里有些沉重,更多的是感佩與惋惜:「崇月長公主與先太子殿下真不愧是同胞姐弟,皆是這般大義,心系黎明蒼生,實在叫人欽佩……只可惜,我幼時雖見過先太子殿下,卻已記不甚清了,長公主殿下神容,更是無緣瞻仰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