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孤來,是想告訴你,你以為的,都不會發生。」

  他頓了頓,「如果太子哥哥還活著,孤想,他也不會和你想的那樣對你。」

  「雲殷和我說。」他換了個自稱,輕聲道,「你是害怕。害怕被放棄,害怕被背叛。但我覺得,你只是自私。」

  「你從來沒有把太子哥哥當成一個人,你不知道他的理想是天下太平,你不在乎他的家人和朋友,你也沒真正了解過他,了解他為什麼會被那麼多人喜歡,你只是把他當成你自己的所有物。」

  他頓了頓,「可是,他是你喜歡的人之前,先是他自己。」

  面前的人僵在了原地。

  很快,他的喉嚨里發出了嘶啞的怒吼:「你不懂,你什麼都不知道!你這個……」

  「或許吧。」李昭漪垂了眸,「畢竟我在冷宮呆了那麼多年。」

  他的確不懂。

  不懂政治,不懂為君之道。

  不懂占有欲,不懂喜歡,也不懂愛。

  但有人教會了他。

  這個人曾經也傷害過他,也在私慾的漩渦里掙扎。但是最終,他選擇了尊重和放手。

  或許未來,他們也會因為某些事情產生分歧。

  但是至少現在,李昭漪想。

  他和雲殷,都對「喜歡」這個詞,做到了問心無愧。

  他說:「祝你也始終問心無愧。」

  說完這句話,他就轉身離開了這座暗無天日的牢獄。身後,男人的聲音痛苦而嘶啞,李昭漪分辨不出他在說什麼,他只是加快了腳步。

  他想儘快處理完當前的事情。

  然後,早點見到雲殷。

  快一點。

  再快一點。

  *

  在後代的史書雜記中,一旦談到燕朝末年的相關歷史,那麼澄初三年,始終是史學家們繞不過去、且始終津津樂道的一個時間。

  作為歷史上極為繁榮的朝代之一,燕朝的跨度漫長而幾經起伏。

  睿德帝之時,這個王朝一度走向了末年。但後來繼位的安景帝,卻讓這個王朝奇蹟般起死回生。

  而這一切的轉折,就發生在他繼位的第三年。

  澄初三年,自江南的一樁鹽引貪污案起,顧、雲兩家相繼倒台。而原本已經幾近式微的皇權,隨著當時的攝政王雲殷的入獄重新復甦。

  平南王雲殷攝政之時不過二十又四。

  史學家們認為,當時的雲殷已經具備了顛覆整個燕朝的權力和才能,究竟為何突然倒台,始終是歷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

  但這,卻間接地促成了另一個盛世。

  史書記載,安景帝冷靜聰慧,性情寬和。這位後來一手開創了盛世的皇帝出身卑微,年少幾經大難,也正是因此,他極能體恤百姓之苦。

  他在位期間,輕徭薄賦、廣開言路,不僅將燕朝持續了數年的世家之弊和貪污之風連根拔起,還大興科舉,為當時岌岌可危的燕朝招攬了一大批有能之士。

  正是這些有能之士,取代了當時已然腐朽而頑固的朝堂,給燕朝帶來了新的生機。

  值得一提的是,安景帝雖在清理積弊之事上殺伐果斷,卻並非刻薄寡恩之人。最為有利的證據,就是澄初三年的春天,他將已被打入刑部問罪兩月的平南王雲殷放了出來。

  不僅官復原職,還格外賜了令牌,讓其可以在宮中自由行走。

  當然,這也可以用另一種原因來解釋——

  史書記載,安景帝貌美驚人,見者無不目眩神迷。

  可他既不立後,也未曾納妃,連男寵也未曾有一個。除了勤勉於政事,就是痴迷於書畫之道。彼時,整個宮內能夠自由出入於帝王寢殿的,有、且只有雲殷一個。

  而值得一提的是,平南王雲殷一生也無妻無妾。

  無論是難得且罕見的君臣相和,還是真的像眾多影視題材、文學野史里信誓旦旦的那樣,這是一個埋藏在千百年前的、動人而隱秘的愛情故事,留待後人繼續考校。

  而時間拉回到澄初三年春,被整頓結束安靜得鴉雀無聲的朝堂上,所有人看著最前面站著的人,嘴角抽搐。

  -

  人是昨天放出來的,整個朝野上下是今天麻的。

  陛下親自去請。

  季聿季大人候在一旁恭恭敬敬。

  人人都說陛下要清算,到頭來,眾人以為的,最該清算的亂臣賊子安然無恙,看上去還風度翩翩、狀態甚好。

  但是能參麼?

  參不了。

  事兒不是本人幹的,結黨營私都是旁人在忙活。這樣一查,大家才發現,這位囂張跋扈的平南王,做得最多的是竟然是守邊境驅外敵,再加一個除積弊利萬民,可以說是為李氏王朝鞠躬盡瘁。

  至於什麼以下犯上,專制朝權,再加一個御下不力。

  他們敬愛的、聖明的陛下輕飄飄一句:

  「有這事麼?孤怎麼不知道?」

  就這樣沒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攝政王的虛銜撤了,兵符也留在了陛下手裡。不僅如此,錦衣衛開始取代雲氏影衛,成為了護衛皇宮的最高機構。

  眾臣——

  留下的基本都是些直臣忠臣。

  他們捏著鼻子,不情不願,又被李昭漪哄著,算是忍了。

  忍了大概三天。

  第四天,新進御史丁矛忍無可忍,衝到文政殿前就長跪不起:「陛下!請陛下務必不要再仁慈,狠狠地治平南王大不敬之罪!陛下,陛下您不要糊塗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