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這日傅家院中出現了一個稀客。劉鳳褚一看到趙蘅,便道:「我要走了,你隨不隨我一起走?」
趙蘅本來在石桌旁看帳,一聽這話,莫名地把帳本合起來,「你要去哪?」
劉鳳褚自己坐下,「到南方去,宣州這地方是不能再待了。我計劃到江陵去。」
開仗以來,朝廷財務吃緊,也在各地向商戶借貸。劉鳳褚因貪圖利錢,前前後後放了三十萬債給官府,結果就沒了下文。說起這事他還嘆氣,「我劉某人做了半輩子生意,什麼時候吃過這種虧,到頭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也怪我一時貪心,去年你就勸過我,不要放官債,那時沒有聽你的,如今幾十萬本金加利錢全部打了水漂。」
趙蘅道:「你現在要走,這筆錢就真拿不回來了。」
劉鳳褚哼道:「我還指望拿回來?仗是越打越要錢的,再要缺錢,你說朝廷先要從哪裡搜刮。這錢真是拿去打北邊蠻子倒也罷了,中間一層一層的油水扒下來,最後都不知道是肥了誰的口袋。這些把戲我自己就玩了多少年,我能不知道?真打起仗來,怕是那些人立刻就望風而散了。要我看,你們也別再這裡盤踞了,宣州這地方離京都不遠,波及起來不是好玩的。」
趙蘅如何想不到這些,只是她也有實際的無奈。「你是一隻獨行船,走得當然方便。可對我們來說,傅家祖業根基都在宣州,要走可不是挪個窩這麼簡單。」
劉鳳褚點點頭:「這倒也是。反正我是已經仁至義盡了。」他站起身,「日後你若到了南邊,也可以來投靠我。別人我不說,但對你,我是什麼時候都願意收留的。」臨走不忘占個便宜。
趙蘅牽牽嘴角,說聲多謝。
劉鳳褚走得瀟灑,趙蘅坐在原處,卻不得不思忖起他們的後路。今年朝廷的賦稅確實是加了一層又一層,這倒也罷了,知州幾次找過傅玉行,意思就是他作為藥商之首,應該要鼓動其他藥商「廣輸資財於朝廷,以助軍需,共襄國事」。而眾藥商又都希望傅行首能夠替他們向朝廷求情,保住自家利益,以安眾心。兩邊周旋,日子也並不好過。
現在只希望這場戰事能夠儘早結束。
小廝進來說又有人求見,趙蘅收起帳本,說今天不再見客了。小廝道:「可是大夫人,那個人是——」
他看向趙蘅的眼神有種特殊的為難。趙蘅問,是誰?
在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現在她眼前之前,趙蘅只敢有一個隱約的猜想。
趙蘅印象里,她娘親是那種天長地久也不會老的人,永遠是嘬尖的嘴、瘦而挑的肩膀、隨時準備立起來迎戰的姿態。可現在那張嘴癟下去了,肩膀比從前含起來了,走路的姿態變得更加瑟縮小心。最重要的是,原本根根緊扎的黑頭髮變得蓬亂而灰白。看到趙蘅第一眼,她拱著手笑著問了一句:「姑娘好啊。」
趙蘅臉上沒有表情,不是冰冷的,而是凝滯的,不知道怎麼回應她的恭敬。
上一次見面,是她在走投無路之際去向唯一的親人求助,然後被趕出家門。她母親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有錢。」她對她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是我最後一次來求你們。」然後就果真再也沒有見過一面。
趙蘅最終請她先坐下。「我爹沒有來麼?」過了這麼多年,仍舊是她來衝鋒陷陣。
趙母說起她爹就恨得流眼淚:「這個老烏龜,死狗扶不上牆,就是個來討債的吊死鬼!」罵了好一陣,趙蘅才聽明白,原來他們鄉下的房子和地都讓官兵以徵稅為名義搶走了,她父親根本連屁都不敢放一個;後來官府又來征丁,父親更是嚇得直接昏死過去,是被他娘藏在紅薯窖里躲著,才沒被抓走,可至今也戰戰兢兢再不敢出來。「我們是錢也沒了,糧食也沒了,可總也要吃要穿的,我沒辦法,才來投靠姑娘你了。看在我生養你一場的份上,好歹讓我們把這個冬天挨過去。」
見趙蘅半天沒有說話,她娘親也是伶俐人,從訴苦的語氣轉為愧疚的語氣,「我也知道,姑娘一直以來心裡含著怨呢,如今我有了報應,姑娘心裡自然痛快。可姑娘也該體諒我一點,從前日子有多難過你不是不知道,實在是窮怕了。其實天下哪有不心疼女兒的父母,但凡我能有一點辦法,也不至於那樣委屈你。」
這些話若放在從前聽到,趙蘅不知會有多受寵若驚。可如今的她聽了,卻只想問:「娘,你這些話到底是真心覺得對我不起,還是為了從我手上拿錢而說的漂亮話?你今天上門,到底是隔了這麼多年關心我過得怎麼樣,還是因為自己活不下去了,才想到還有我這麼一個女兒?」
她母親臉色漸漸難看起來,直到這一刻,趙蘅才在她臉上發現了熟悉的過去的影子:面對她的感情索取,顯出的被生計所迫的不耐煩,甚至是一點輕微的厭惡。
她忽然笑了。她母親睜著雙眼睛望著她,永遠也無法理解這個笑的含義。趙蘅只是又一次被提醒,無論她期盼了多少年,從幼時到少年再到青年,那個她期待中溫情的母親永遠不會向她走來。她用一種釋懷的語氣,忽然和她說起了當年,「我從前一直希望有人愛我,過去我希望那個人是你,可你不愛我。你恨我。」
她母親麻木的眼神隨著她輕輕落下的這個「恨」字終於有了一絲動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趙蘅本來在石桌旁看帳,一聽這話,莫名地把帳本合起來,「你要去哪?」
劉鳳褚自己坐下,「到南方去,宣州這地方是不能再待了。我計劃到江陵去。」
開仗以來,朝廷財務吃緊,也在各地向商戶借貸。劉鳳褚因貪圖利錢,前前後後放了三十萬債給官府,結果就沒了下文。說起這事他還嘆氣,「我劉某人做了半輩子生意,什麼時候吃過這種虧,到頭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也怪我一時貪心,去年你就勸過我,不要放官債,那時沒有聽你的,如今幾十萬本金加利錢全部打了水漂。」
趙蘅道:「你現在要走,這筆錢就真拿不回來了。」
劉鳳褚哼道:「我還指望拿回來?仗是越打越要錢的,再要缺錢,你說朝廷先要從哪裡搜刮。這錢真是拿去打北邊蠻子倒也罷了,中間一層一層的油水扒下來,最後都不知道是肥了誰的口袋。這些把戲我自己就玩了多少年,我能不知道?真打起仗來,怕是那些人立刻就望風而散了。要我看,你們也別再這裡盤踞了,宣州這地方離京都不遠,波及起來不是好玩的。」
趙蘅如何想不到這些,只是她也有實際的無奈。「你是一隻獨行船,走得當然方便。可對我們來說,傅家祖業根基都在宣州,要走可不是挪個窩這麼簡單。」
劉鳳褚點點頭:「這倒也是。反正我是已經仁至義盡了。」他站起身,「日後你若到了南邊,也可以來投靠我。別人我不說,但對你,我是什麼時候都願意收留的。」臨走不忘占個便宜。
趙蘅牽牽嘴角,說聲多謝。
劉鳳褚走得瀟灑,趙蘅坐在原處,卻不得不思忖起他們的後路。今年朝廷的賦稅確實是加了一層又一層,這倒也罷了,知州幾次找過傅玉行,意思就是他作為藥商之首,應該要鼓動其他藥商「廣輸資財於朝廷,以助軍需,共襄國事」。而眾藥商又都希望傅行首能夠替他們向朝廷求情,保住自家利益,以安眾心。兩邊周旋,日子也並不好過。
現在只希望這場戰事能夠儘早結束。
小廝進來說又有人求見,趙蘅收起帳本,說今天不再見客了。小廝道:「可是大夫人,那個人是——」
他看向趙蘅的眼神有種特殊的為難。趙蘅問,是誰?
在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現在她眼前之前,趙蘅只敢有一個隱約的猜想。
趙蘅印象里,她娘親是那種天長地久也不會老的人,永遠是嘬尖的嘴、瘦而挑的肩膀、隨時準備立起來迎戰的姿態。可現在那張嘴癟下去了,肩膀比從前含起來了,走路的姿態變得更加瑟縮小心。最重要的是,原本根根緊扎的黑頭髮變得蓬亂而灰白。看到趙蘅第一眼,她拱著手笑著問了一句:「姑娘好啊。」
趙蘅臉上沒有表情,不是冰冷的,而是凝滯的,不知道怎麼回應她的恭敬。
上一次見面,是她在走投無路之際去向唯一的親人求助,然後被趕出家門。她母親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有錢。」她對她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是我最後一次來求你們。」然後就果真再也沒有見過一面。
趙蘅最終請她先坐下。「我爹沒有來麼?」過了這麼多年,仍舊是她來衝鋒陷陣。
趙母說起她爹就恨得流眼淚:「這個老烏龜,死狗扶不上牆,就是個來討債的吊死鬼!」罵了好一陣,趙蘅才聽明白,原來他們鄉下的房子和地都讓官兵以徵稅為名義搶走了,她父親根本連屁都不敢放一個;後來官府又來征丁,父親更是嚇得直接昏死過去,是被他娘藏在紅薯窖里躲著,才沒被抓走,可至今也戰戰兢兢再不敢出來。「我們是錢也沒了,糧食也沒了,可總也要吃要穿的,我沒辦法,才來投靠姑娘你了。看在我生養你一場的份上,好歹讓我們把這個冬天挨過去。」
見趙蘅半天沒有說話,她娘親也是伶俐人,從訴苦的語氣轉為愧疚的語氣,「我也知道,姑娘一直以來心裡含著怨呢,如今我有了報應,姑娘心裡自然痛快。可姑娘也該體諒我一點,從前日子有多難過你不是不知道,實在是窮怕了。其實天下哪有不心疼女兒的父母,但凡我能有一點辦法,也不至於那樣委屈你。」
這些話若放在從前聽到,趙蘅不知會有多受寵若驚。可如今的她聽了,卻只想問:「娘,你這些話到底是真心覺得對我不起,還是為了從我手上拿錢而說的漂亮話?你今天上門,到底是隔了這麼多年關心我過得怎麼樣,還是因為自己活不下去了,才想到還有我這麼一個女兒?」
她母親臉色漸漸難看起來,直到這一刻,趙蘅才在她臉上發現了熟悉的過去的影子:面對她的感情索取,顯出的被生計所迫的不耐煩,甚至是一點輕微的厭惡。
她忽然笑了。她母親睜著雙眼睛望著她,永遠也無法理解這個笑的含義。趙蘅只是又一次被提醒,無論她期盼了多少年,從幼時到少年再到青年,那個她期待中溫情的母親永遠不會向她走來。她用一種釋懷的語氣,忽然和她說起了當年,「我從前一直希望有人愛我,過去我希望那個人是你,可你不愛我。你恨我。」
她母親麻木的眼神隨著她輕輕落下的這個「恨」字終於有了一絲動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