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第六十二章 痴心錯付
方道憐漸漸以為,傅玉行對她和對旁人是不一樣的。
外人面前,她看過他有時冷峭,有時戲謔,有時還會聽到那群夥計在他面前大驚小怪:「二少爺,你心眼未免太壞了!」也不知他究竟幹了什麼。
可每當方道憐出現時,傅玉行原本的表情就會柔和下來,變成她最熟悉的那種態度。
無論她對他的示好是如何冷淡,如何扭頭就走,他永遠把那份溫和留給她。方道憐一次次聽著身後的人明里暗裡說她不知好歹,再一次次聽到傅玉行維護著她。她自己並未意識到,她不知不覺已經接受了一個事實:傅玉行是呵護她,珍視她的。沒有理由,更沒有底線。
換季的雨最是不講道理,午後間忽然就綿綿瀝瀝下了一場,將人困在屋內。道憐坐在窗邊,托腮朝外望去。院中本來種了一叢芭蕉,因她睡得淺,嫌雨打芭蕉聲夜裡擾她入眠,傅玉行幾日前特意讓人將芭蕉移掉了,換成安神的薄荷與合歡樹。
鼻尖聞到濕潤的水氣里滲著薄荷的涼意,道憐忽然問了一句:「二少爺去哪裡了,今日他不是在家嗎?」
屋裡的小丫鬟一聽,有些警惕,不知道她怎麼忽然關心起這個,上一次下雨她就把二少爺關在門外,誰知又有什麼突發奇想折磨人的主意。「少爺大概到藥圃去了。」
道憐也沒有什麼反應,唔了一聲,又繼續托腮看著窗外。
忽然,也不知是說給自己聽還是給別人聽,她喃喃道:「這雨下得突然,他該是沒帶傘吧。」
她對丫鬟道:「拿把傘來給我。」
半透明的油紙傘撐開,從連翹花樹下走過。新雨落在花瓣上,花瓣落在傘上,整個世界都是晶瑩的雨珠,鵝黃的花瓣。她帶著有點輕盈的心情,傘輕飄飄的,腳步也輕飄飄的,提著裙擺,一路迤邐著走上濕潤的青石台階,找傅玉行去。
傅玉行不在藥圃,她在假山高處的憩雲亭上找到了他。他站在亭下一從紫丁香前,伸出手,撫弄著一小簇纖細的花結,雨霧把淡淡的白紫色抹出一片氤氳的淒迷之意,不知是不是同樣煙雨籠罩的緣故,他低頭看花的側臉也顯出幾分寥落。
他察覺到有人,發現是她時,再次將自己的神情換成了關切的詢問。
方道憐說,她是來接他回屋躲雨的。
她心裡有些猶豫,該不該把手中的傘往他頭上傾斜去,這樣兩個人就在同一方傘下了。鵝黃色的傘,鵝黃色的兩個人的世界。
她以為這樣說傅玉行會高興,想不到傅玉行沒有她意料中的反應。他問:「你,在等我回去?」
那一瞬間,她清清楚楚看到,當她朝他邁出一步,傅玉行眼中一閃而過的並非喜悅,而是一種訝異,那種訝異表明,她所給的溫柔並非他所期望的,那完全不是一個喜歡自己的男人面對示好時候會有的反應。
她突然感覺一陣冷風吹頭,一下清醒起來,她立刻退回線後並改口:「也不是,只是為了和你說,我不喜歡窗前薄荷的味道。你叫人挖走罷。」
傅玉行的態度還是那樣,她說什麼都好,什麼都應,溫溫柔柔的。
回去時,玉行自覺走在前面,保持著她一貫要求他維持的疏遠距離。她原以為他們會撐同一隻傘回家,但結果並不是這樣。
她慶幸,她這一步沒有走得太明顯,完全可以及時收回,不至於太丟人。
但,傅玉行究竟是怎麼看她的?
他果真只是為了心頭的那點負罪感,沒有任何男女之情?那些足以迷惑人的溫柔、耐心、包容……僅僅因為他曾經對不起她?
最初,一切還只停留在隱約的直覺。
她開始懷疑傅玉行心中另有所屬。
這種懷疑不是由某一個具體的破綻引起的,她只是從那道以為自己對他而言與眾不同的牆裡跳了出來,然後就看清了,傅玉行之所以能對她沒有底線的好,是因為他根本不求她的反饋,無論她態度好或不好,他的心弦不會因此而產生任何波瀾。這種感情是無私的——無私、不求回報、不起波瀾,那便不是男女之愛。
那麼,能夠牽動他心弦的人到底是誰?
當他站在雨中輕撫丁香的時候,他那種溫柔而黯然的表情是為誰?
成親那日隔著紅紗,他那份專注而遙遠的目光,看的又是誰?
如果他明明心底有個痴纏不休的歸屬,為什麼要娶她?一旦思考至此,心底便浮上來一種被作弄的羞恥和惱怒。
她沒有想到,她會在一個意料之外的場合,得到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
因今年北邊與燕勒人的戰事又起,藥路被切,朝廷又要收購藥材,連月來上門議事的掌柜一下多了起來。
方道憐聽不懂他們談話的那些內容,但她看得出局面很不妙,有時她嗅到他身上那股冷峭的殺伐氣。這種時候,往往是他心裡在做什麼決定,任何人和他說話他也聽不見。
直到那天,在廳中等待議事的掌柜們朝門外喚了一聲「趙娘子」。
她在旁邊看到,傅玉行聽到這個聲音時,目光無意識朝那個進門的身影轉了過去。那是一個身體比意識更早做出來的反應,不經過任何思索,理智的排查、篩選、克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什麼也看不到聽不到,可一旦那個人出現,他就尋找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方道憐漸漸以為,傅玉行對她和對旁人是不一樣的。
外人面前,她看過他有時冷峭,有時戲謔,有時還會聽到那群夥計在他面前大驚小怪:「二少爺,你心眼未免太壞了!」也不知他究竟幹了什麼。
可每當方道憐出現時,傅玉行原本的表情就會柔和下來,變成她最熟悉的那種態度。
無論她對他的示好是如何冷淡,如何扭頭就走,他永遠把那份溫和留給她。方道憐一次次聽著身後的人明里暗裡說她不知好歹,再一次次聽到傅玉行維護著她。她自己並未意識到,她不知不覺已經接受了一個事實:傅玉行是呵護她,珍視她的。沒有理由,更沒有底線。
換季的雨最是不講道理,午後間忽然就綿綿瀝瀝下了一場,將人困在屋內。道憐坐在窗邊,托腮朝外望去。院中本來種了一叢芭蕉,因她睡得淺,嫌雨打芭蕉聲夜裡擾她入眠,傅玉行幾日前特意讓人將芭蕉移掉了,換成安神的薄荷與合歡樹。
鼻尖聞到濕潤的水氣里滲著薄荷的涼意,道憐忽然問了一句:「二少爺去哪裡了,今日他不是在家嗎?」
屋裡的小丫鬟一聽,有些警惕,不知道她怎麼忽然關心起這個,上一次下雨她就把二少爺關在門外,誰知又有什麼突發奇想折磨人的主意。「少爺大概到藥圃去了。」
道憐也沒有什麼反應,唔了一聲,又繼續托腮看著窗外。
忽然,也不知是說給自己聽還是給別人聽,她喃喃道:「這雨下得突然,他該是沒帶傘吧。」
她對丫鬟道:「拿把傘來給我。」
半透明的油紙傘撐開,從連翹花樹下走過。新雨落在花瓣上,花瓣落在傘上,整個世界都是晶瑩的雨珠,鵝黃的花瓣。她帶著有點輕盈的心情,傘輕飄飄的,腳步也輕飄飄的,提著裙擺,一路迤邐著走上濕潤的青石台階,找傅玉行去。
傅玉行不在藥圃,她在假山高處的憩雲亭上找到了他。他站在亭下一從紫丁香前,伸出手,撫弄著一小簇纖細的花結,雨霧把淡淡的白紫色抹出一片氤氳的淒迷之意,不知是不是同樣煙雨籠罩的緣故,他低頭看花的側臉也顯出幾分寥落。
他察覺到有人,發現是她時,再次將自己的神情換成了關切的詢問。
方道憐說,她是來接他回屋躲雨的。
她心裡有些猶豫,該不該把手中的傘往他頭上傾斜去,這樣兩個人就在同一方傘下了。鵝黃色的傘,鵝黃色的兩個人的世界。
她以為這樣說傅玉行會高興,想不到傅玉行沒有她意料中的反應。他問:「你,在等我回去?」
那一瞬間,她清清楚楚看到,當她朝他邁出一步,傅玉行眼中一閃而過的並非喜悅,而是一種訝異,那種訝異表明,她所給的溫柔並非他所期望的,那完全不是一個喜歡自己的男人面對示好時候會有的反應。
她突然感覺一陣冷風吹頭,一下清醒起來,她立刻退回線後並改口:「也不是,只是為了和你說,我不喜歡窗前薄荷的味道。你叫人挖走罷。」
傅玉行的態度還是那樣,她說什麼都好,什麼都應,溫溫柔柔的。
回去時,玉行自覺走在前面,保持著她一貫要求他維持的疏遠距離。她原以為他們會撐同一隻傘回家,但結果並不是這樣。
她慶幸,她這一步沒有走得太明顯,完全可以及時收回,不至於太丟人。
但,傅玉行究竟是怎麼看她的?
他果真只是為了心頭的那點負罪感,沒有任何男女之情?那些足以迷惑人的溫柔、耐心、包容……僅僅因為他曾經對不起她?
最初,一切還只停留在隱約的直覺。
她開始懷疑傅玉行心中另有所屬。
這種懷疑不是由某一個具體的破綻引起的,她只是從那道以為自己對他而言與眾不同的牆裡跳了出來,然後就看清了,傅玉行之所以能對她沒有底線的好,是因為他根本不求她的反饋,無論她態度好或不好,他的心弦不會因此而產生任何波瀾。這種感情是無私的——無私、不求回報、不起波瀾,那便不是男女之愛。
那麼,能夠牽動他心弦的人到底是誰?
當他站在雨中輕撫丁香的時候,他那種溫柔而黯然的表情是為誰?
成親那日隔著紅紗,他那份專注而遙遠的目光,看的又是誰?
如果他明明心底有個痴纏不休的歸屬,為什麼要娶她?一旦思考至此,心底便浮上來一種被作弄的羞恥和惱怒。
她沒有想到,她會在一個意料之外的場合,得到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
因今年北邊與燕勒人的戰事又起,藥路被切,朝廷又要收購藥材,連月來上門議事的掌柜一下多了起來。
方道憐聽不懂他們談話的那些內容,但她看得出局面很不妙,有時她嗅到他身上那股冷峭的殺伐氣。這種時候,往往是他心裡在做什麼決定,任何人和他說話他也聽不見。
直到那天,在廳中等待議事的掌柜們朝門外喚了一聲「趙娘子」。
她在旁邊看到,傅玉行聽到這個聲音時,目光無意識朝那個進門的身影轉了過去。那是一個身體比意識更早做出來的反應,不經過任何思索,理智的排查、篩選、克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什麼也看不到聽不到,可一旦那個人出現,他就尋找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