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授帝緩慢地睜開眼,寢殿內的宮燈並不如何刺目,但仍就灼痛了眼,他下意識又閉上,還被刺激得溢出許多淚來,順著生有老年斑的臉頰淌下,一直沒入軟枕之中。

  明景宸見此立刻偏轉過身子為他擋住光亮。

  過了片刻,天授帝再次睜開眼,起先他瞳孔渙散,許久才逐漸凝聚起來,最終落在明景宸身上,他目光似回憶似眷戀,嘶啞著嗓子幽幽地道:「小皇叔……朕方才在夢裡見到了當年的你……那時你也同現在這般年輕好看,朕也還只有十七歲未曾加冠……那年上元佳節,咱們微服出宮在城內與民同樂,賞燈看煙花……你站在城樓上,在煙花盛極的時候突然對朕道出了你的計劃……」

  明景宸含淚握住他的手,泣不成聲,「陛下……」

  天授帝艱難地抬起手似乎想要觸摸他的淚光,然而他此時不過是強弩之末,還未碰到明景宸的臉就重重地垂落在床榻上,他轉而盯著上方羅帳,喃喃地道:「那時你說你願為朕肅清朝野,蕩平藩王,為此不惜親入死局,賭上你的全部……朕聽了又害怕又激動……」

  明景宸搖頭,眼淚滴在彼此交握的手上,然而天授帝已然感受不到這滾燙的溫度,只怔怔地道:「小皇叔……那時朕真的以為在時過境遷,風平浪靜之後,你我君臣能攜手共治天下,成就不朽之盛世,朕為千古一帝,你為賢王股肱……然而……」

  然而當鏡庭湖五王兵敗戰死、宸王失手被擒的消息傳入帝京朝堂的時候,所有人都頂著神色各異的怪誕臉孔在他耳邊一遍又一遍地說:「陛下,您必須即刻下旨賜死宸王。」

  「朕對閣老們說,你絕非反王之流,你是為了朕和桓朝才深入虎穴,不得不與那等逆賊為伍……若非你與高玄正裡應外合,這場勝利不會來得如此之快……」天授帝淚如泉湧,渾濁的目光也被淚水沖刷得仿佛有了幾分當年少年兕奴的影子,「可他們日也說夜也說,無時無刻不在說,說小皇叔即便是情非得已,是有莫大的苦衷,你也不得不死……」

  明景宸哽咽道:「陛下,您別說了!別再說了!」

  五十年前,從他為剷除穆王、肅王五人而構想了那個驚世騙局的時候,他就已經預見了未來的結局,不僅他清楚這一點,高玄正也同樣明白——宸王必須死,宸王不死無法平息眾怒,宸王不死無法告慰在戰火中枉死的將士,宸王不死,藩王禍亂朝綱的局面永遠不會成為過去。

  君子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人。

  當日高玄正知曉了他的意圖曾強烈反對,「你想過你這種劍走偏鋒的極端行徑會造成怎樣的後果麼?你一旦上了五王的賊船,你的榮辱、聲譽甚至身家性命都會與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身死的那一刻,你的喪鐘也極有可能會同時敲響,你難道沒有想到麼?」

  那時他便道:「五王死後,我若不死,就會成為桓朝最有權勢的藩王,我承蒙祖上餘蔭,已是一品王爵,再往上是什麼?一字並肩王?甚至更大逆不道一些,取少帝而代之?先生的意思我都懂,可人生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件大事,我不得不去做,也只有我能做!」

  那是自相識以來高玄正第一次與他因意見不合起了爭執,向來涵養絕佳,風姿秀逸的玄正先生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明景宸,你的腦子是被驢踢了麼!你為何非要一條道走到黑!明明有懷柔的方法慢慢除去五王,你怎麼就偏偏選了這樣一條玉石俱焚、乖張慘烈的路子!難道你就不想看看桓朝中興後的清平盛世麼?」

  當時自己是如何回答的?

  「不是還有先生你在麼?如果我無法活著回來,還請先生輔佐少帝,勵精圖治,代我好好看一看那未來的堯天舜日罷。」

  自己不是沒想過徐徐圖之,但是千瘡百孔、沉疴積弊的桓朝已經等不了那麼久了。他要化身為一把燃燒的烈火,在頃刻之間將五王連同那些威脅到社稷和兕奴的人與事全部燒成灰燼,一同帶入地獄。

  天授帝淚眼朦朧,也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道出了埋藏了五十年的愧疚,「小皇叔……是朕對不起你……你能原諒兕奴麼?」

  【作者有話說】咱們周五見!

  完結倒計時ing~~~

  第214章 惻隱之心

  明景宸攥緊對方的手,「微臣從來不曾因為陛下那道鴆殺的旨意而懷恨在心過……那一切,微臣都是心甘情願的……」

  天授帝因為這句話一下鬆快了下去,兩眼蹦出些微希冀的光亮,他想坐起身像年少時那般與自己最喜愛的小皇叔來一個親昵的擁抱,然而在掙扎了數次都已力竭而告終後,他只能盡力伸長脖子,抬高下顎,渴求地對明景宸說道:「小皇叔,從今往後兕奴都聽你的話,你不喜朕寵信方士,朕立刻就將他們驅逐出帝京,你要朕成為明君聖主,朕也能勤勉上進給你看。只要你永遠留在帝京陪著朕,不要再撇下朕孤零零的一人,好不好?」

  明景宸雖不知天授帝究竟有幾分悔意,是否真的如他嘴上說的那樣自此想要勵精圖治,可但凡對方想要改過,他都願意再相信一次。

  可惜天意弄人,為何偏偏是在這一刻天授帝才想到迷途知返?

  太遲了,一切都太遲了!

  明景宸痛苦地閉上眼,善意的謊言堵在喉頭卻無論如何都說不出口,最後還是薛蒼朮進來打斷了沉默,對方見他倆還在相對無語淚千行,忍不住提醒道:「你最好讓他省著些氣力留著待會兒頒遺詔時說話。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靠鬼見愁強行將一個行至鬼門關的人拉回來的。他現下不過是靠著一口氣強撐著罷了,這口氣能撐多久誰都說不準。那些大臣接到消息再趕來此地需要不短的時間,你還是讓他歇歇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