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城影展後的第二天,金靜堯的微博也轉發了黎羚的獲獎視頻。

  他的IP不出意外,就在東京。

  而他的轉發語則是很簡短的一句話:再也不是完美主義者。

  他也不會再追求完美。

  因為黎羚讓他變得完整。

  第80章 開羅紫玫瑰(五)

  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但黎羚跑了好幾個電影節,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

  她很高興看到,她的角色、他們的電影,竟然能被世界上的這麼多人喜歡。

  然而最令黎羚惴惴不安的,還是自己人的評價。

  而很快,《夢癮》和《無神論》就要先後在國內上映了。

  《夢癮》上映前夕,社交媒體上一度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的聲音。

  有人惡意地截取了海外媒體的一部分評價,對電影進行歪曲的解讀。還有人嘲笑黎羚這段時間營銷過度、讓人厭煩,怕不是買了一個水獎影后。

  不過這番無稽之談,很輕易就被不攻自破。畢竟《夢癮》在海外是實打實的好評如潮。

  讓黎羚覺得驚訝的是,竟然真的有不少人站出來聲援自己。

  《夢癮》還沒上映,不少跟她合作過的一些演員、導演,乃至於幕後的剪輯師和攝影師等等,都紛紛自掏腰包,包場支持。

  影片的預售和首日票房都很好看,之後更是一路逆跌,甚至超過了一些專業軟體的預測成績。

  一切都很好。

  一切都比黎羚想像之中更加順利。

  好像所有人都在幫助她,她再也沒有遇到過任何的波折。

  哪怕對於金靜堯自己,《夢癮》都算是一次突破。

  他此前拍的大多數是叫好不叫座的藝術片,而這部電影完全刷新了他的票房記錄。

  有人認為,金靜堯用《夢癮》證明了他平衡商業敘事和作者電影的能力,也證明了他作為導演的更大潛力。

  從類型上來說,這並非絕對的商業電影。但它有足夠豐沛的情感和表達欲,足以喚起更多人的共情。

  或許是因為,從前他都在為自己拍電影,這條孤獨的路走下去,總有一天會陷入創作瓶頸。

  而這一次,他是為另一個人拍電影。他愛的人。這是另一道門,另一條路。

  當然,大部分普通觀眾對《夢癮》的觀感,只有簡單的三個字。

  「太刀了。」

  「我死了。」

  「活到這麼大都沒有這麼痛過。」

  「媽媽問我為什麼站著進電影院躺著出來。」

  第一批看過電影的觀眾,幾乎都是哭著出來的。

  哪怕本片最熱情的自來水粉絲們,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不建議觀眾帶紙巾去看,自備呼吸機比較好。

  好在,就在這個時候,副導演放出了自己偷偷拍攝的劇組紀錄片《導演今天戀綜了嗎》。

  它的效果可以說是比呼吸機更好。

  被電影傷到的粉絲們,立刻就原地,滿血,復活。

  因為,電影有多刀,紀錄片就有多甜啊!!!

  表面上看,紀錄片記錄了男女主角是怎麼一點點從陌生變得熟悉,到最後默契得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但其實,女主角是從陌生到熟悉。

  而導演怎麼好像一開始就單箭頭就很嚴重啊!!!

  女主視角:這場戲沒演好。

  導演:不許剪她的廢片,一秒鐘都不能剪。

  女主視角:念錯台詞、舌頭打結NG。

  她自己是很不好意思的,趴在桌子上笑。

  她並不知道,金靜堯每一次都會在背後偷偷地盯著她,並且露出同款的表情。

  導演:暗中觀察.jpg

  最開始她笑場,他還是裝嚴肅,裝沒有表情。

  後來就會跟著她一起笑了。

  好像笨笨的機器人學會了做表情。

  不管有沒有戲,他總是偷偷地在看黎羚。

  他們拍的那些戲,肢體接觸太過自然,簡直不像是演出來的。

  副導演剛對著鏡頭解釋「導演不喜歡肢體接觸」。

  導演就開始各種改劇本、找理由和女主角貼貼。

  黎羚自己看紀錄片以前,都沒有想到,原來他一天到晚改劇本,表面上看多麼敬業。

  其實都是在加這些戲!!!!

  其他工作人員也會在採訪里說,感謝黎羚,她讓他們的劇組變得很鬆弛、很活潑。

  但其實金靜堯以前的劇組並不是這樣的。

  他在其他人面前很禮貌、很從容,但似乎讓也很死氣沉沉,沒有太多人敢靠近他。

  副導演自己都感慨,拍完《夢癮》才意識到,原來導演也只是個年輕人。

  黎羚好像一點點地改變了他。

  也可以說,她一點點地剝開他,讓他終於變成了更真實的自己。

  粉絲們在豆瓣上單獨為《導演今天戀綜了嗎》建立了一個條目。

  一條五星評價寫道:「這部紀錄片像是『夢的背後』,它和《夢癮》加起來,才是最完整的作品。原來電影的幕後故事也可以和電影本身一樣精彩。電影很好看,拍電影也很好看,它們都像是一場夢。」

  《夢癮》上映過後,黎羚是徹底紅了。

  她現在已經不能隨便上街吃飯、坐地鐵了,會被人團團圍住。

  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她可以拉著金靜堯一起上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