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頁
第354章 第 354 章
慶黎先生與慈谿先生是好友, 當年那件事情發生後,慈谿先生能夠順利從京城脫身回到江南,這其中也多虧了慶黎先生在其中斡旋。
只是當年慈谿先生回到老家山上隱居之後, 就沒再聯繫過這位老友了。一是當時心灰意冷,生活的信念都是消極的, 二是怕連累他, 以至於後來很多年裡他都沒跟他聯繫過。
如今回到京城,慈谿先生本來想著去見見這位好友,結果慶黎先生在三年前已經離開京城了。
這個時代人閒車馬慢,沒有任何電子通信設施, 想要打聽人的消息只能靠飛鴿傳書, 這一來一回耽誤的時間就更久了, 還不一定能打聽到人在哪。
沒想到這段時間京城關於慈谿先生與當年的弟子在科舉舞弊案中的流言愈傳愈烈,慶黎先生聽到傳聞之後, 親自趕到京城來, 想見見這位好友。
聽說當年的案子可能會翻案, 他怕這位好友又遭人構陷,特地匆匆趕來,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乍見到老友,慈谿先生十分激動。當年他們兩個可是最要好的了,不僅因為年紀差不多,還因為他們關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一致, 要知道千里馬好找, 而知音難覓, 兩人的交情也正因此十分濃厚。
從慶黎先生這裡, 宋聲又打聽到了一些關於當年科舉舞弊案的細枝末節。當年案子是經三次會審,敬王旁聽的。且當年的朝政形式與如今不同, 當時的士族權力遠比如今的要大許多,在當時的情形下,不知有多少世家的人在背後充當了推手。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與從前可不同了,當今聖上正在全力扶持寒門子弟,這三年一度的科舉非常的重要,甚至因為聖上初登大寶,可能會在明年二月加開恩科,就是為了能夠選拔更多的有才之士,把那些把持朝政的權貴逐漸換下去。
所以宋聲如今選擇翻案,即便是在明面上,他的勝率也大的多。畢竟這個案子背後牽扯的還有世家,如果能讓世家傷筋動骨,那聖上一定會全力支持他的。陛下的信任就是他的底氣。
許頌心裡受了氣,再加上京城關於自己的流言紛飛,過了小半個月,他終於按捺不住出門去了幾個世家大族。
宋聲讓李絮幫忙時刻盯緊他的動向,把他的行蹤都一一記錄下,尤其是去拜訪了誰,全都要記錄下來跟他匯報。
李絮來到京城之後一直閒著在家,以前他經常被宋聲派出去幹活,他輕功好,還有一身隱匿身形的本事,宋聲以前經常讓他幫忙盯著那些他想查的官員,方便收集證據。
可自從到京城之後,宋聲升任了首輔,並沒有再派他出去過,弄得他有時候心裡空蕩蕩的,白拿錢不幹活,總覺得不大舒服。
這幾天宋聲終於給他安排了個差事,他心裡倒是鬆了口氣,有事兒干對他來說比整天閒著舒坦多了。
他每天抱著自己的刀天不亮就出了門,宋聲怎麼吩咐他的他就怎麼做,做事聽話又認真,而且乾淨利落,這是宋聲最欣賞他的一點。
且不說李絮在許頌這裡發現了什麼,半個月過去了,還沒等到翻案,先迎來了童生試。
今年的童聲試,宋家有三個少年都要下場考試,老大宋承業,老二宋承澤,還有老三宋明翊。本來宋明歡也想參加童生試,但慈谿先生說他平日裡太過貪玩,底子不紮實,不建議他去。
以宋聲如今的地位,宋明翊其實不用參加童生試,可以直接到國子監入學的。
但因為有宋聲這個父親珠玉在前,他一直都很崇拜他爹,總想比他爹做的更好,所以堅持要參加童生試,包括後面的科舉考試,他立志要比他爹做的更好。
至於宋明歡,從小他就惹人喜愛,如今長成了半大少年,招人喜歡的本事不減當年。整個宋家,他是最受寵的那一個。
張杏花從前手心裡的寶貝疙瘩是宋聲,如今手心裡的寶貝疙瘩已經被宋明歡替代了,一天不見她這個曾孫,她就要問一句圓圓呢。
這才剛十歲出頭的年紀,張杏花就開始憂愁著以後了。時不時的念叨,跟陸清說她覺得沒人能配得上他們家圓圓,把他交給誰她都不放心。
陸尋在旁邊開玩笑說到時候留在家裡年紀大了,該被人笑話成了個老哥兒嫁不出去了。
張杏花顯然已經忘記了曾經自己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非常雙標的說道:「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吧,咱們又不是養不起。大不了我養著,我那些棺材本也有不少,養一個孩子還是養得起的。」
宋聲當年穿過來的時候已經是童生了,所以確切的說他並沒有經歷過童生試,作為一個父親,雖然兒子從小就聰明,但這個時代的考試競爭非常的殘酷,他也怕兒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考試前一天晚上還特意過來陪他說話,怕他緊張。
沒想到宋明翊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然後道:「爹,你想多了,時間不早了,我要睡覺了,爹你也回去睡吧。」這從容的態度讓宋聲哭笑不得。
童生試從開考到放榜這段時日裡,宋聲一直沒閒著,京城的日子表面上風平浪靜,背地裡卻暗潮洶湧。
借著這次童生試的契機,朝堂中有人提起了十多年前的那次科舉舞弊案,這次不僅御史台,督察司有幾位官員也站了出來,說是近期查案時牽扯出了一樁舊案,羅列了一些證據和疑點,請求重新審理此案。
慶黎先生與慈谿先生是好友, 當年那件事情發生後,慈谿先生能夠順利從京城脫身回到江南,這其中也多虧了慶黎先生在其中斡旋。
只是當年慈谿先生回到老家山上隱居之後, 就沒再聯繫過這位老友了。一是當時心灰意冷,生活的信念都是消極的, 二是怕連累他, 以至於後來很多年裡他都沒跟他聯繫過。
如今回到京城,慈谿先生本來想著去見見這位好友,結果慶黎先生在三年前已經離開京城了。
這個時代人閒車馬慢,沒有任何電子通信設施, 想要打聽人的消息只能靠飛鴿傳書, 這一來一回耽誤的時間就更久了, 還不一定能打聽到人在哪。
沒想到這段時間京城關於慈谿先生與當年的弟子在科舉舞弊案中的流言愈傳愈烈,慶黎先生聽到傳聞之後, 親自趕到京城來, 想見見這位好友。
聽說當年的案子可能會翻案, 他怕這位好友又遭人構陷,特地匆匆趕來,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乍見到老友,慈谿先生十分激動。當年他們兩個可是最要好的了,不僅因為年紀差不多,還因為他們關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一致, 要知道千里馬好找, 而知音難覓, 兩人的交情也正因此十分濃厚。
從慶黎先生這裡, 宋聲又打聽到了一些關於當年科舉舞弊案的細枝末節。當年案子是經三次會審,敬王旁聽的。且當年的朝政形式與如今不同, 當時的士族權力遠比如今的要大許多,在當時的情形下,不知有多少世家的人在背後充當了推手。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與從前可不同了,當今聖上正在全力扶持寒門子弟,這三年一度的科舉非常的重要,甚至因為聖上初登大寶,可能會在明年二月加開恩科,就是為了能夠選拔更多的有才之士,把那些把持朝政的權貴逐漸換下去。
所以宋聲如今選擇翻案,即便是在明面上,他的勝率也大的多。畢竟這個案子背後牽扯的還有世家,如果能讓世家傷筋動骨,那聖上一定會全力支持他的。陛下的信任就是他的底氣。
許頌心裡受了氣,再加上京城關於自己的流言紛飛,過了小半個月,他終於按捺不住出門去了幾個世家大族。
宋聲讓李絮幫忙時刻盯緊他的動向,把他的行蹤都一一記錄下,尤其是去拜訪了誰,全都要記錄下來跟他匯報。
李絮來到京城之後一直閒著在家,以前他經常被宋聲派出去幹活,他輕功好,還有一身隱匿身形的本事,宋聲以前經常讓他幫忙盯著那些他想查的官員,方便收集證據。
可自從到京城之後,宋聲升任了首輔,並沒有再派他出去過,弄得他有時候心裡空蕩蕩的,白拿錢不幹活,總覺得不大舒服。
這幾天宋聲終於給他安排了個差事,他心裡倒是鬆了口氣,有事兒干對他來說比整天閒著舒坦多了。
他每天抱著自己的刀天不亮就出了門,宋聲怎麼吩咐他的他就怎麼做,做事聽話又認真,而且乾淨利落,這是宋聲最欣賞他的一點。
且不說李絮在許頌這裡發現了什麼,半個月過去了,還沒等到翻案,先迎來了童生試。
今年的童聲試,宋家有三個少年都要下場考試,老大宋承業,老二宋承澤,還有老三宋明翊。本來宋明歡也想參加童生試,但慈谿先生說他平日裡太過貪玩,底子不紮實,不建議他去。
以宋聲如今的地位,宋明翊其實不用參加童生試,可以直接到國子監入學的。
但因為有宋聲這個父親珠玉在前,他一直都很崇拜他爹,總想比他爹做的更好,所以堅持要參加童生試,包括後面的科舉考試,他立志要比他爹做的更好。
至於宋明歡,從小他就惹人喜愛,如今長成了半大少年,招人喜歡的本事不減當年。整個宋家,他是最受寵的那一個。
張杏花從前手心裡的寶貝疙瘩是宋聲,如今手心裡的寶貝疙瘩已經被宋明歡替代了,一天不見她這個曾孫,她就要問一句圓圓呢。
這才剛十歲出頭的年紀,張杏花就開始憂愁著以後了。時不時的念叨,跟陸清說她覺得沒人能配得上他們家圓圓,把他交給誰她都不放心。
陸尋在旁邊開玩笑說到時候留在家裡年紀大了,該被人笑話成了個老哥兒嫁不出去了。
張杏花顯然已經忘記了曾經自己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非常雙標的說道:「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吧,咱們又不是養不起。大不了我養著,我那些棺材本也有不少,養一個孩子還是養得起的。」
宋聲當年穿過來的時候已經是童生了,所以確切的說他並沒有經歷過童生試,作為一個父親,雖然兒子從小就聰明,但這個時代的考試競爭非常的殘酷,他也怕兒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考試前一天晚上還特意過來陪他說話,怕他緊張。
沒想到宋明翊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然後道:「爹,你想多了,時間不早了,我要睡覺了,爹你也回去睡吧。」這從容的態度讓宋聲哭笑不得。
童生試從開考到放榜這段時日裡,宋聲一直沒閒著,京城的日子表面上風平浪靜,背地裡卻暗潮洶湧。
借著這次童生試的契機,朝堂中有人提起了十多年前的那次科舉舞弊案,這次不僅御史台,督察司有幾位官員也站了出來,說是近期查案時牽扯出了一樁舊案,羅列了一些證據和疑點,請求重新審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