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頁
宋成如今在軍中已經是個五品的軍官了,像他這種從底層熬起, 一不靠人脈二不靠巴結奉承,如今做到五品官職,已經是寒門出生的典範了。
這還要多虧他靈活的經商頭腦,每次一到打仗的時候,收集糧草運輸糧草的任務他都能圓滿完成,還都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在軍中任勞任怨,一次長假都沒有請過,這麼多年下來,熬到了五品的位置。
蘇袖如今已經從軍營中退了下來,宋成之前寫信給宋聲,讓他幫忙收個尾,不然以後蘇袖的事情暴露於人前,總是不好的。
京城中宋家的宅院趙氏之前就寫信告知過宋成,他從濟州趕來,歸家心切,進了城門就開始奔著宋家的宅子過來,京城這麼大,稍微問一問就知道宋府怎麼走。
到了宋府門口下了馬車,宋成有些呆愣住了,眼前這麼氣派的宅子真是他們老宋家的嗎?要不是上面寫著宋府兩個字,他都以為自己找錯地方了。
給了車夫這次的車馬錢,他就把人打發走了。宋成牽著蘇袖的手走上前去敲門,手剛抬起來,門突然從裡面打開了。
趙氏和林氏今日正準備出門去集市逛逛,聽說集市從西域來了一批稀罕物件,她們從前沒有見過,別想著去開開眼界。沒想到這一打開門,自家兒子正直愣愣的站在她眼前。
趙氏眨了眨眼睛,差點懷疑自己的眼睛出現了幻覺,怎麼這一大早的看到兒子了?
宋成也愣住了,好幾年沒見過自個兒的親娘,感覺他娘比他走的時候老了不少,臉上的皺紋也變多了。
雙方都站在那兒沒說話,蘇袖看了看宋成,在旁邊悄悄的拽了拽他的袖子,宋成回過神來,輕聲喊道:「阿娘,我回來了。」
真的是自個兒子,趙氏聽見這一聲熟悉的阿娘,眼裡的淚瞬間涌了出來。
母子兩個抱在一起眼裡都泛著水光,林氏一看這場面就知道今天這街是逛不了了,趕緊在旁邊說道:「弟妹,先讓四郎進屋吧,站在門口讓別人瞧見了不像話,還有旁邊這位,都一塊進來吧。」
林氏不確定宋成身邊這位站著的是否就是趙氏之前收到的信裡面寫的那個蘇袖,只是在大門口站著人來人往的確實不好看,蘇袖聞言也趕緊說道:「成哥,咱們先進去吧,有什麼話進屋再說。」
李氏從屋裡出來看到自家婆婆和二伯母又回來了,正要上前問你們怎麼回來了,就看到他們身後的宋成和蘇袖。
她臉上浮現一片喜色,原來是四弟回來了,想必身邊這位就是帶回來的四弟媳了。她趕緊轉身又進屋報信:「阿奶,四郎回來了!」
張杏花正在屋裡頭逗孩子玩兒,聽到李氏的話,徑直站了起來走出了屋子,看到院子中正在跟二兒子說話的四郎,眼裡滿是高興,還真的回來了。
當時年前的時候就聽他在信里說年後回來,沒想到這麼快。
宋成跟自家爹娘說了幾句話,看到張杏花出來了,趕緊迎了上去,手上還不忘拿著蘇袖,一臉高興的跟她介紹道:「阿奶,這是我媳婦兒蘇袖。」
然後又跟蘇袖介紹:「阿袖,這是我阿奶。」
從進院子開始,每看見一個宋家的人,宋成就給蘇袖介紹,完全不把他當外人看待。
張杏花不錯眼兒的看著宋成,難得誇讚道:「四郎真是長大了不少,變得成熟穩重了。」
想起從前年輕的時候他幹的那些事兒,讓人氣的牙痒痒。現在說話行事都穩重了不少,看來參軍是對的。
她又打量了一下蘇袖,這孩子模樣長得清秀,眼神清澈,應該是個好孩子。
張杏花讓他倆都到屋裡來,宋老大和宋平他們都去了制炭廠,宋聲有公務在身,也不在家,陸清則是去巡查鋪子了,宋家剩下的人聽說宋成回來了,沒一會兒都過來了。
屋裡張杏花問了蘇袖一些問題,基本上都是一些家常,就是問他家裡幾口人,父母都是幹什麼的,濟州那邊風景怎麼樣,跟京城相比有什麼不同的之類的。
看蘇袖的談吐,十分有教養,不像是鄉野出身,像是從高門大戶里出來的哥兒。
果然仔細問了之後才知道,蘇袖出自濟州大戶蘇家,怪不得周身的氣質與旁人不同。
趙氏越看這個兒媳婦越滿意,懂事知禮,還會說話,看著比他那不著調的兒子靠譜多了。
如今心心念念的兒子回來了,還帶回來了兒媳婦兒,趙氏心裡就樂開了花。兒媳婦兒都有了,過不了兩年她應該也能抱上孫子了,到了這個年歲,就想過兒孫繞膝的日子。
宋成這次請了很長時間的假,畢竟要成親,這可是大事,再加上這幾年他從來沒離開過軍營,這次請假跟頂頭上司說要回家成親,上司很大方的給他批了半年的假。左右他是後勤人員,現在邊界太平,不需要打仗運送糧草,他休半年的假也無礙。
「我大哥和二哥呢,他們怎麼也不在家?」
李氏道:「你還不知道呢,咱們家在京郊外開了個制炭廠,他們都去制炭廠了,年後有大批的訂單,他們倆不放心,還有大伯,他們幾個都在制炭廠呢。」
「制炭廠?你們都把燒炭的窯開到京城來啦?」
趙氏聽到他話里的震驚,捂嘴笑了笑,「你還不知道呢吧,咱們家現在這個炭賣的可好了,多少人上趕著來買呢!」
這還要多虧他靈活的經商頭腦,每次一到打仗的時候,收集糧草運輸糧草的任務他都能圓滿完成,還都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在軍中任勞任怨,一次長假都沒有請過,這麼多年下來,熬到了五品的位置。
蘇袖如今已經從軍營中退了下來,宋成之前寫信給宋聲,讓他幫忙收個尾,不然以後蘇袖的事情暴露於人前,總是不好的。
京城中宋家的宅院趙氏之前就寫信告知過宋成,他從濟州趕來,歸家心切,進了城門就開始奔著宋家的宅子過來,京城這麼大,稍微問一問就知道宋府怎麼走。
到了宋府門口下了馬車,宋成有些呆愣住了,眼前這麼氣派的宅子真是他們老宋家的嗎?要不是上面寫著宋府兩個字,他都以為自己找錯地方了。
給了車夫這次的車馬錢,他就把人打發走了。宋成牽著蘇袖的手走上前去敲門,手剛抬起來,門突然從裡面打開了。
趙氏和林氏今日正準備出門去集市逛逛,聽說集市從西域來了一批稀罕物件,她們從前沒有見過,別想著去開開眼界。沒想到這一打開門,自家兒子正直愣愣的站在她眼前。
趙氏眨了眨眼睛,差點懷疑自己的眼睛出現了幻覺,怎麼這一大早的看到兒子了?
宋成也愣住了,好幾年沒見過自個兒的親娘,感覺他娘比他走的時候老了不少,臉上的皺紋也變多了。
雙方都站在那兒沒說話,蘇袖看了看宋成,在旁邊悄悄的拽了拽他的袖子,宋成回過神來,輕聲喊道:「阿娘,我回來了。」
真的是自個兒子,趙氏聽見這一聲熟悉的阿娘,眼裡的淚瞬間涌了出來。
母子兩個抱在一起眼裡都泛著水光,林氏一看這場面就知道今天這街是逛不了了,趕緊在旁邊說道:「弟妹,先讓四郎進屋吧,站在門口讓別人瞧見了不像話,還有旁邊這位,都一塊進來吧。」
林氏不確定宋成身邊這位站著的是否就是趙氏之前收到的信裡面寫的那個蘇袖,只是在大門口站著人來人往的確實不好看,蘇袖聞言也趕緊說道:「成哥,咱們先進去吧,有什麼話進屋再說。」
李氏從屋裡出來看到自家婆婆和二伯母又回來了,正要上前問你們怎麼回來了,就看到他們身後的宋成和蘇袖。
她臉上浮現一片喜色,原來是四弟回來了,想必身邊這位就是帶回來的四弟媳了。她趕緊轉身又進屋報信:「阿奶,四郎回來了!」
張杏花正在屋裡頭逗孩子玩兒,聽到李氏的話,徑直站了起來走出了屋子,看到院子中正在跟二兒子說話的四郎,眼裡滿是高興,還真的回來了。
當時年前的時候就聽他在信里說年後回來,沒想到這麼快。
宋成跟自家爹娘說了幾句話,看到張杏花出來了,趕緊迎了上去,手上還不忘拿著蘇袖,一臉高興的跟她介紹道:「阿奶,這是我媳婦兒蘇袖。」
然後又跟蘇袖介紹:「阿袖,這是我阿奶。」
從進院子開始,每看見一個宋家的人,宋成就給蘇袖介紹,完全不把他當外人看待。
張杏花不錯眼兒的看著宋成,難得誇讚道:「四郎真是長大了不少,變得成熟穩重了。」
想起從前年輕的時候他幹的那些事兒,讓人氣的牙痒痒。現在說話行事都穩重了不少,看來參軍是對的。
她又打量了一下蘇袖,這孩子模樣長得清秀,眼神清澈,應該是個好孩子。
張杏花讓他倆都到屋裡來,宋老大和宋平他們都去了制炭廠,宋聲有公務在身,也不在家,陸清則是去巡查鋪子了,宋家剩下的人聽說宋成回來了,沒一會兒都過來了。
屋裡張杏花問了蘇袖一些問題,基本上都是一些家常,就是問他家裡幾口人,父母都是幹什麼的,濟州那邊風景怎麼樣,跟京城相比有什麼不同的之類的。
看蘇袖的談吐,十分有教養,不像是鄉野出身,像是從高門大戶里出來的哥兒。
果然仔細問了之後才知道,蘇袖出自濟州大戶蘇家,怪不得周身的氣質與旁人不同。
趙氏越看這個兒媳婦越滿意,懂事知禮,還會說話,看著比他那不著調的兒子靠譜多了。
如今心心念念的兒子回來了,還帶回來了兒媳婦兒,趙氏心裡就樂開了花。兒媳婦兒都有了,過不了兩年她應該也能抱上孫子了,到了這個年歲,就想過兒孫繞膝的日子。
宋成這次請了很長時間的假,畢竟要成親,這可是大事,再加上這幾年他從來沒離開過軍營,這次請假跟頂頭上司說要回家成親,上司很大方的給他批了半年的假。左右他是後勤人員,現在邊界太平,不需要打仗運送糧草,他休半年的假也無礙。
「我大哥和二哥呢,他們怎麼也不在家?」
李氏道:「你還不知道呢,咱們家在京郊外開了個制炭廠,他們都去制炭廠了,年後有大批的訂單,他們倆不放心,還有大伯,他們幾個都在制炭廠呢。」
「制炭廠?你們都把燒炭的窯開到京城來啦?」
趙氏聽到他話里的震驚,捂嘴笑了笑,「你還不知道呢吧,咱們家現在這個炭賣的可好了,多少人上趕著來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