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旋即, 安王告辭離去,只是在回禮時, 給樂陽侯的年禮翻了一倍,裡面還有大名鼎鼎的焦尾琴,衛知徵見獵心喜,很是歡喜的把玩了一整日。
末了,等到初三的時候,他還帶著琴上了徐宅,給徐韶華演奏了一曲高山流水。
彼時,凌秋余在京中的百草閣對面盤下了一個鋪子以做醫館,名曰,無憂醫館。
取遇疾無憂之意。
不過因為將近年關之時,並未開張,如今還在徐宅住著。
此刻,四人歡聚一堂,衛知徵撫琴,徐韶華吹葉伴奏,安望飛做不得旁的,只好烹水煮茶,凌秋余則擊杯而和。
一時之間,屋內的氣氛歡快且美好,以至於很多年後的四人,餘生都在回味著當初年少時那段灑脫自如的日子。
因是初三,徐韶華早有準備,提前給了銀子請廚娘上門做了飯食,酒席很是豐盛,四人說說笑笑,席間,徐韶華不免提起此番歲考:
「歸京事多,明樂兄此番歲考未曾相陪,是我的不是,這廂,自罰三杯。」
徐韶華含笑說著,連飲三杯,衛知徵忙擺擺手:
「華弟你說什麼呢?咱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兒,你如今風頭正盛,出去做什麼都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一場歲考而已!
再說,好歹我在國子監中,也還是御藝之首,小小歲考,我還不是輕鬆拿捏?」
衛知徵吊兒郎當的說著,徐韶華也不由得一笑:
「那此番明樂兄可有有意之所?」
衛知徵聽了徐韶華這話,還真想了起來:
「按規矩,我此番入仕應是從八品做起,若是可以,去太常寺做個協律郎也不錯!」
衛知徵本就喜好音律,如此倒是正中下懷。
而徐韶華聽了這話,莞爾道:
「或許,明樂兄可以再往高了想想。」
太常寺協律郎雖好,可到底與衛知徵此番冒死跑一趟邊疆配不上。
衛知徵一聽,眼睛頓時一亮,但還不待他細問,徐韶華便笑著招呼大家用飯。
等到黃昏暮色落下,衛知徵戀戀不捨的準備告辭,正在這時,大用引著一人走了進來:
「郎君,衛郎君府上的車夫前來接衛郎君回府了。」
大用原是想叫一聲衛世子的,可衛知徵覺得這與徐韶華,安望飛等人叫不一樣,聽著都不像一家兄弟,便強自要求大用改了稱呼。
可衛知徵這會兒聽車夫都追到華弟家裡,心裡便知道他爹做的好事,不由有些惱了:
「沒眼力見兒的東西!本世子是不知道回去的路怎麼走嗎?要你巴巴追進來?!」
方才外頭颳了陣風,車夫帶著斗笠,看不清面目,這會兒被喝罵也沒有吭聲,衛知徵是有火都沒地兒發,只煩躁道:
「得了,華弟,我這就告辭了!」
衛知徵朝外走了,車夫卻沒有動,徐韶華看了一眼車夫,不由一頓,隨後對衛知徵道:
「明樂兄,再坐坐吧。侯爺不是好一口碧螺春嗎?我這裡還有一匣子,煩請明樂兄替我送給侯爺。大用,快去庫房裡取來。」
大用聞言點了點頭,衛知徵忍不住嘟囔道:
「老頭乾的什麼事兒,偏華弟你還惦記他……」
徐韶華輕咳一聲,確定再無旁人後,隨即拱了拱手:
「見過侯爺。」
衛知徵差點兒沒從地上跳起來,車夫摘下斗笠,笑著道:
「徐郎君好眼力,明樂見爹不識,還不如臉上掛倆蛋!」
衛知徵直接炸了,可還不待他開口,徐韶華安撫的看了一眼衛知徵,溫聲道:
「不知侯爺為何此時上門,可是有事尋我?」
樂陽侯聞言,正了面色,他看了一眼衛知徵等人,只道:
「徐郎君,借一步說話。」
徐韶華點了點頭,引樂陽侯進了書房,樂陽侯誰也沒讓跟,連衛知徵都拒之門外。
而等進了門後,樂陽侯卻是衝著徐韶華深深一揖,隨後拾起衣擺便要跪下:
「還請徐郎君救我衛家!」
徐韶華忙扶住樂陽侯,皺眉道:
「侯爺快快免禮,有什麼話您直說就是,您是明樂兄的父親,您這般待我,是折煞我了。」
樂陽侯聽了這話,聲音已有些哽咽,他簡單說了下那日安王上門的事,這才小心道:
「路大夫那話,我仔細思量了一番,將右相府中的事盡數告知安王爺,不知我做的可對?」
徐韶華請樂陽侯坐下來,今日時間緊,徐韶華並未烹茶,這會兒只笑著道:
「侯爺聰慧過人,看來侯爺今日登門,乃是與安王爺有關了?他用明樂兄的前途威脅侯爺了?」
徐韶華三言兩語,樂陽侯直接拱手稱是:
「徐郎君神機妙算,我此生只有明樂一子,他這是要我的命!還請徐郎君助我!」
樂陽侯說著,抖著手從懷裡取出一沓契書:
「這是我衛家這些年積攢的家底,京鋪三十七座,京郊良田五千餘畝,還有,還有莊子,祖地的鋪子……」
樂陽侯幾乎將整個樂陽侯府都要掏空,他這才神色淒楚的看著徐韶華:
「安王爺想要見徐郎君一面,此宴必是鴻門宴,我不敢請徐郎君赴險,只求徐郎君能為明樂指一條明路。」
徐韶華聽了樂陽侯這話,默了默,他動作雖輕,可卻堅定的將那沓厚厚的契書退了過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末了,等到初三的時候,他還帶著琴上了徐宅,給徐韶華演奏了一曲高山流水。
彼時,凌秋余在京中的百草閣對面盤下了一個鋪子以做醫館,名曰,無憂醫館。
取遇疾無憂之意。
不過因為將近年關之時,並未開張,如今還在徐宅住著。
此刻,四人歡聚一堂,衛知徵撫琴,徐韶華吹葉伴奏,安望飛做不得旁的,只好烹水煮茶,凌秋余則擊杯而和。
一時之間,屋內的氣氛歡快且美好,以至於很多年後的四人,餘生都在回味著當初年少時那段灑脫自如的日子。
因是初三,徐韶華早有準備,提前給了銀子請廚娘上門做了飯食,酒席很是豐盛,四人說說笑笑,席間,徐韶華不免提起此番歲考:
「歸京事多,明樂兄此番歲考未曾相陪,是我的不是,這廂,自罰三杯。」
徐韶華含笑說著,連飲三杯,衛知徵忙擺擺手:
「華弟你說什麼呢?咱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兒,你如今風頭正盛,出去做什麼都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一場歲考而已!
再說,好歹我在國子監中,也還是御藝之首,小小歲考,我還不是輕鬆拿捏?」
衛知徵吊兒郎當的說著,徐韶華也不由得一笑:
「那此番明樂兄可有有意之所?」
衛知徵聽了徐韶華這話,還真想了起來:
「按規矩,我此番入仕應是從八品做起,若是可以,去太常寺做個協律郎也不錯!」
衛知徵本就喜好音律,如此倒是正中下懷。
而徐韶華聽了這話,莞爾道:
「或許,明樂兄可以再往高了想想。」
太常寺協律郎雖好,可到底與衛知徵此番冒死跑一趟邊疆配不上。
衛知徵一聽,眼睛頓時一亮,但還不待他細問,徐韶華便笑著招呼大家用飯。
等到黃昏暮色落下,衛知徵戀戀不捨的準備告辭,正在這時,大用引著一人走了進來:
「郎君,衛郎君府上的車夫前來接衛郎君回府了。」
大用原是想叫一聲衛世子的,可衛知徵覺得這與徐韶華,安望飛等人叫不一樣,聽著都不像一家兄弟,便強自要求大用改了稱呼。
可衛知徵這會兒聽車夫都追到華弟家裡,心裡便知道他爹做的好事,不由有些惱了:
「沒眼力見兒的東西!本世子是不知道回去的路怎麼走嗎?要你巴巴追進來?!」
方才外頭颳了陣風,車夫帶著斗笠,看不清面目,這會兒被喝罵也沒有吭聲,衛知徵是有火都沒地兒發,只煩躁道:
「得了,華弟,我這就告辭了!」
衛知徵朝外走了,車夫卻沒有動,徐韶華看了一眼車夫,不由一頓,隨後對衛知徵道:
「明樂兄,再坐坐吧。侯爺不是好一口碧螺春嗎?我這裡還有一匣子,煩請明樂兄替我送給侯爺。大用,快去庫房裡取來。」
大用聞言點了點頭,衛知徵忍不住嘟囔道:
「老頭乾的什麼事兒,偏華弟你還惦記他……」
徐韶華輕咳一聲,確定再無旁人後,隨即拱了拱手:
「見過侯爺。」
衛知徵差點兒沒從地上跳起來,車夫摘下斗笠,笑著道:
「徐郎君好眼力,明樂見爹不識,還不如臉上掛倆蛋!」
衛知徵直接炸了,可還不待他開口,徐韶華安撫的看了一眼衛知徵,溫聲道:
「不知侯爺為何此時上門,可是有事尋我?」
樂陽侯聞言,正了面色,他看了一眼衛知徵等人,只道:
「徐郎君,借一步說話。」
徐韶華點了點頭,引樂陽侯進了書房,樂陽侯誰也沒讓跟,連衛知徵都拒之門外。
而等進了門後,樂陽侯卻是衝著徐韶華深深一揖,隨後拾起衣擺便要跪下:
「還請徐郎君救我衛家!」
徐韶華忙扶住樂陽侯,皺眉道:
「侯爺快快免禮,有什麼話您直說就是,您是明樂兄的父親,您這般待我,是折煞我了。」
樂陽侯聽了這話,聲音已有些哽咽,他簡單說了下那日安王上門的事,這才小心道:
「路大夫那話,我仔細思量了一番,將右相府中的事盡數告知安王爺,不知我做的可對?」
徐韶華請樂陽侯坐下來,今日時間緊,徐韶華並未烹茶,這會兒只笑著道:
「侯爺聰慧過人,看來侯爺今日登門,乃是與安王爺有關了?他用明樂兄的前途威脅侯爺了?」
徐韶華三言兩語,樂陽侯直接拱手稱是:
「徐郎君神機妙算,我此生只有明樂一子,他這是要我的命!還請徐郎君助我!」
樂陽侯說著,抖著手從懷裡取出一沓契書:
「這是我衛家這些年積攢的家底,京鋪三十七座,京郊良田五千餘畝,還有,還有莊子,祖地的鋪子……」
樂陽侯幾乎將整個樂陽侯府都要掏空,他這才神色淒楚的看著徐韶華:
「安王爺想要見徐郎君一面,此宴必是鴻門宴,我不敢請徐郎君赴險,只求徐郎君能為明樂指一條明路。」
徐韶華聽了樂陽侯這話,默了默,他動作雖輕,可卻堅定的將那沓厚厚的契書退了過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