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頁
「德安,將軍報供諸卿傳看。」
軍師。
景帝一下子想到了少年的面容後,再加上此前樂陽侯的反常這會兒,這會兒景帝的心一下子不慌了。
倘若這世間真有國之氣運,那麼景帝相信,那少年應是天予大周的瑰寶。
景帝這話一出,平南侯率先從德安手中接過軍報,倒是無人與他爭搶,平南侯一目十行的看完後,那冷肅的臉上終於泄出一絲笑意:
「這煞星這次倒是辦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大好事兒!」
平南侯不輕易誇人,說完這話便將那軍報交給了一旁巴巴等著的左相和安王,不一會兒,金鑾殿中響起一陣歡呼之聲。
這裡頭最偷著樂的,就是樂陽侯了。
無他,原是這次邊疆之戰,武將軍竟也替他家那不成器的請了功,雖然理由是很奇葩的氣的商長陵吐口傲舜大軍布置
可只此一項,那他日這小子要是授官,那最少也要多升一官半職的!
一封信看罷,眾人憂慮盡消,這會兒金鑾殿中的氣氛是從未有過的輕鬆,平南侯也道:
「聖上,此戰我軍大捷,以臣之見,或許可以暫不發軍,以觀後效。
一來,傲舜大軍雖然有利器傍身,可到底身處兩國相夾之地,此為地利半失。
二來,懷義小國屢次反覆無常,此兩國間只怕也並不親近,此乃人心不合。
如此一來,哪怕是名將商善只怕也舉棋不定,而今又受重創,想來短時間內不會興起戰事。」
平南侯基於軍報做了推測,可他哪裡知道,人家商善不願意打仗自家大軍也要撲上去將其撕的粉碎。
這會兒,景帝只是含笑聽著,隨後也點點頭:
「愛卿所言甚是。」
一旁的安王也不甘示弱道:
「聖上,除此以外,這軍報之中的軍師不知是何許人也,能以巧計為我大周固守邊疆,臣以為應當重賞之!」
安王擲地有聲的說著,一雙眸子裡卻暗藏算計,他雖掌管戶部,可對於文臣來說,沒有武將的支撐,那腰杆子到底不硬。
倘若他現在背靠武家軍,試問右相又會如何待他?
而這位被武將軍屢屢推崇的軍師,讓安王看到了切入的機會,這次這位軍師的功勞他替他爭定了!
景帝這會兒心中很是難言,安王這話雖然沒有明說,可不就是打量著和自己搶人唄?
不過,不好意思,他提前下手了!
「王叔所言言之有理,待此事畢,朕便下旨請軍師上京受賞。」
景帝難得這麼幹脆的同意安王的提議,不過安王想著今日乃是大喜之日,聖上如此也是情有可原,故而並未多想,旋即便沾沾自喜的站回原位,卻沒有注意到身後的樂陽侯那一言難盡的表情。
而一旁的吏部尚書也在這時開口道:
「啟奏聖上,臣聽聞這兩日右相大人著人在京中廣開粥鋪,變賣家資供京中上下千餘名流民果腹,頗受讚譽。
如今武將軍既然吉人自有天相,朝中之事也需要右相大人操心,不知可否請右相大人還朝?」
吏部尚書這話一出,朝中一片寂靜。
第157章
景帝面上的笑意收斂, 並未開口,這話雖是口口聲聲秉明聖上,可真正要請示的卻是在場的平南侯與安王。
安王此番算計了右相, 平南侯又被右相此前壓著雷睿明領功之事, 如今才短短數日,他們豈能罷休?
平南侯聞言,只面無表情的看了一眼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一時心驚, 不由得後退一步。
「倘若此番無武將軍等人戍守邊疆, 你可知清北全省百姓便要淪為流民?
而右相口口聲聲認為那些將士白占了國庫軍費, 一旦此令落成, 造成的後果莫說此番他施粥三日,便是三輩子也還不清!」
安王這會兒也捋了捋袖子, 不緊不慢的補了一刀:
「清北是我大周北方之屏障, 若失清北之地,只怕京中也難有寧日啊。」
安王並未義正言辭的指責什麼,可此言一出,在場諸人無一不想到若是清北失守,山陽地緩, 屆時若傲舜大軍欲揮師南下, 只怕也再無阻礙,一時面色蒼白起來。
以至於原本想要站出來的臣子, 默默的收回了腳,徒留吏部尚書一人站在殿中, 冷汗淋淋。
景帝這時也開口道:
「汝為一部尚書, 不思百姓之憂,邊疆之危, 罔顧為人之本,為官之責,讒言媚上,矯作妄言,來人,賜廷仗十,停職一月,靜思己過。」
景帝這話一出,金鑾殿中安靜的呼吸可聞,左相與平南侯率先拱手:
「聖上聖明。」
安王這才斂了衣襟,躬身行禮:
「聖上,聖明。」
下一刻,兩名力士執杖而來,吏部尚書面色一變,急急道:
「聖上,臣一心為國,不曾敢有半點兒私心啊!」
「哦?本王倒是聽聞三月前,京兆尹曾上報過貴府郎君逼殺一對姐妹的案子,也不知此事可是一場誤會?」
「這,這……」
景帝聞言,冕毓下的眉不著痕跡的皺了皺,此案發生在三月前,可偏偏他這個天子卻猶如耳聾目瞑一般。
「行刑。」
景帝平靜下來,語氣泛著涼意。
下一刻,吏部尚書直接被扒下了官袍,當著眾多官員的面狠狠杖責,一時右相一黨的官員心中戚戚,待十杖畢,吏部尚書已是鮮血淋漓,整個人完全站不起來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軍師。
景帝一下子想到了少年的面容後,再加上此前樂陽侯的反常這會兒,這會兒景帝的心一下子不慌了。
倘若這世間真有國之氣運,那麼景帝相信,那少年應是天予大周的瑰寶。
景帝這話一出,平南侯率先從德安手中接過軍報,倒是無人與他爭搶,平南侯一目十行的看完後,那冷肅的臉上終於泄出一絲笑意:
「這煞星這次倒是辦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大好事兒!」
平南侯不輕易誇人,說完這話便將那軍報交給了一旁巴巴等著的左相和安王,不一會兒,金鑾殿中響起一陣歡呼之聲。
這裡頭最偷著樂的,就是樂陽侯了。
無他,原是這次邊疆之戰,武將軍竟也替他家那不成器的請了功,雖然理由是很奇葩的氣的商長陵吐口傲舜大軍布置
可只此一項,那他日這小子要是授官,那最少也要多升一官半職的!
一封信看罷,眾人憂慮盡消,這會兒金鑾殿中的氣氛是從未有過的輕鬆,平南侯也道:
「聖上,此戰我軍大捷,以臣之見,或許可以暫不發軍,以觀後效。
一來,傲舜大軍雖然有利器傍身,可到底身處兩國相夾之地,此為地利半失。
二來,懷義小國屢次反覆無常,此兩國間只怕也並不親近,此乃人心不合。
如此一來,哪怕是名將商善只怕也舉棋不定,而今又受重創,想來短時間內不會興起戰事。」
平南侯基於軍報做了推測,可他哪裡知道,人家商善不願意打仗自家大軍也要撲上去將其撕的粉碎。
這會兒,景帝只是含笑聽著,隨後也點點頭:
「愛卿所言甚是。」
一旁的安王也不甘示弱道:
「聖上,除此以外,這軍報之中的軍師不知是何許人也,能以巧計為我大周固守邊疆,臣以為應當重賞之!」
安王擲地有聲的說著,一雙眸子裡卻暗藏算計,他雖掌管戶部,可對於文臣來說,沒有武將的支撐,那腰杆子到底不硬。
倘若他現在背靠武家軍,試問右相又會如何待他?
而這位被武將軍屢屢推崇的軍師,讓安王看到了切入的機會,這次這位軍師的功勞他替他爭定了!
景帝這會兒心中很是難言,安王這話雖然沒有明說,可不就是打量著和自己搶人唄?
不過,不好意思,他提前下手了!
「王叔所言言之有理,待此事畢,朕便下旨請軍師上京受賞。」
景帝難得這麼幹脆的同意安王的提議,不過安王想著今日乃是大喜之日,聖上如此也是情有可原,故而並未多想,旋即便沾沾自喜的站回原位,卻沒有注意到身後的樂陽侯那一言難盡的表情。
而一旁的吏部尚書也在這時開口道:
「啟奏聖上,臣聽聞這兩日右相大人著人在京中廣開粥鋪,變賣家資供京中上下千餘名流民果腹,頗受讚譽。
如今武將軍既然吉人自有天相,朝中之事也需要右相大人操心,不知可否請右相大人還朝?」
吏部尚書這話一出,朝中一片寂靜。
第157章
景帝面上的笑意收斂, 並未開口,這話雖是口口聲聲秉明聖上,可真正要請示的卻是在場的平南侯與安王。
安王此番算計了右相, 平南侯又被右相此前壓著雷睿明領功之事, 如今才短短數日,他們豈能罷休?
平南侯聞言,只面無表情的看了一眼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一時心驚, 不由得後退一步。
「倘若此番無武將軍等人戍守邊疆, 你可知清北全省百姓便要淪為流民?
而右相口口聲聲認為那些將士白占了國庫軍費, 一旦此令落成, 造成的後果莫說此番他施粥三日,便是三輩子也還不清!」
安王這會兒也捋了捋袖子, 不緊不慢的補了一刀:
「清北是我大周北方之屏障, 若失清北之地,只怕京中也難有寧日啊。」
安王並未義正言辭的指責什麼,可此言一出,在場諸人無一不想到若是清北失守,山陽地緩, 屆時若傲舜大軍欲揮師南下, 只怕也再無阻礙,一時面色蒼白起來。
以至於原本想要站出來的臣子, 默默的收回了腳,徒留吏部尚書一人站在殿中, 冷汗淋淋。
景帝這時也開口道:
「汝為一部尚書, 不思百姓之憂,邊疆之危, 罔顧為人之本,為官之責,讒言媚上,矯作妄言,來人,賜廷仗十,停職一月,靜思己過。」
景帝這話一出,金鑾殿中安靜的呼吸可聞,左相與平南侯率先拱手:
「聖上聖明。」
安王這才斂了衣襟,躬身行禮:
「聖上,聖明。」
下一刻,兩名力士執杖而來,吏部尚書面色一變,急急道:
「聖上,臣一心為國,不曾敢有半點兒私心啊!」
「哦?本王倒是聽聞三月前,京兆尹曾上報過貴府郎君逼殺一對姐妹的案子,也不知此事可是一場誤會?」
「這,這……」
景帝聞言,冕毓下的眉不著痕跡的皺了皺,此案發生在三月前,可偏偏他這個天子卻猶如耳聾目瞑一般。
「行刑。」
景帝平靜下來,語氣泛著涼意。
下一刻,吏部尚書直接被扒下了官袍,當著眾多官員的面狠狠杖責,一時右相一黨的官員心中戚戚,待十杖畢,吏部尚書已是鮮血淋漓,整個人完全站不起來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