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一個小時後,楚瑛帶著導師給她開的新書單出了辦公室。
臨走前,她看到導師對她笑了笑。
他確實是個不錯的好導師,對學生認真負責細心,對學術專業虔誠。
其實,她選擇他真的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寫的那本《紫釵記的前世今生》。
其實,她很想對他說,他在那本書中在他人看來胡編亂造的猜測都是真的。
她也相信,儘管他嘴上說自己是胡編,可是其實他自己還是相信自己在書中的猜測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去寫了一本長達十萬多字書,僅僅為了寫出紫釵記背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02
紫釵記其實時一個晉朝後期廣為流傳的故事,甚至到了現在,雖然國人不太知道它具體講了些什麼,或者從未看過真的原作,但也知道紫釵記講的是一個貧寒書生偶遇富家小姐,後因緣巧合之下結為良緣,最後書生高中狀元,官拜宰相,與小姐白頭偕老的故事。
十分傳統意義上的大結局,甚至在今人看來,十分的俗套。
但在戲曲上,這篇戲摺子卻廣為流傳。
這齣戲是晉朝國亡之後,陳朝鼎盛時期,當時的戲曲大家曲文遠根據紫釵記小說改編而成,深受大眾的喜愛。
它流傳了將近七百餘年,經久不衰,可見其深厚的魅力。
曲文遠出生貧寒,卻天資聰穎,好讀書,不求甚解,善詩文音律,頗有文名,堪稱才子。但與當時的文人格格不入的是他偏愛戲文,不善科舉,考上了舉人後屢試不第,便放棄了科舉,轉而投入了創作之中。他一生痴好戲文,寫了二十餘本戲文,其中大多數都已失傳,只留下五本廣為流傳的戲文。
其中,《紫釵記》是流傳最廣的,也是最為出名的。這是,大眾廣為人知的紫釵記。
儘管戲曲文化變得越來越曲高和寡,但紫釵記中幾句描述愛情的優美詩文卻世人皆知,世人也因此知道了紫釵記是本謳歌於世間美好愛情的戲摺子。
但真正了解過《紫釵記》的人,都知道《紫釵記》最初其實是本章回體小說,全文四十五章,講述了一個既有才子佳人,又有功名利祿,還有家族興衰的故事。
熙平年間,貧寒的書生程君澤進京趕考,因為缺少銀兩,借住京城外的寺廟溫書。
正逢京城一世人皆知的大戶人家——郭家的小姐郭萍,隨同長兄郭安一同前往寺廟為剛剛去世的母親上香祈福。
郭安與程生於後山偶遇,相識相知,互訴本心,成了好友。兩人同吃同住同臥,吟詩作畫,彈琴奏蕭,互引為知己。郭安看好程生的才華和秉性,本有意作緣,讓自己一母所生,小他兩歲的妹妹郭萍嫁給程生,兩家結為秦晉之好。
郭安對妹妹說了此事,又言程生不僅生的俊朗文雅,還才高八斗,實在是個好夫婿。
可惜妹妹郭萍聽了此事後,暗自不服氣。她自幼陪同哥哥郭安一同在家中讀書,教導她們的老師更是當世才高名盛之士,她自幼聰明靈慧,在詩文一道上頗有靈氣,雖年紀輕輕,又是女子,可是這學問卻是實打實的。可惜身為女子,加上天生有不足之症,不能多思多慮,要不然,她若生為男子,少不得要去科舉路上走一遭,博得個頭名出來。
這日,適逢哥哥郭安有事回家。郭萍便起了捉弄之心,便尋來哥哥前些年的衣裳,又細心修飾了一般,以一介女子之身,裝作男人,去見了那哥哥終日誇讚的書生。
好在哥妹二人雖年歲有差,但同出一母,長相十分相似,便是身高,雖差了不少,但不認真比較,一時之間,也是看不出什麼。
郭萍一見程生,便裝作哥哥,與程生交談學問起來,時不時更是出些刁鑽的題為難程生。
程生雖有些納悶,今日裡自己認識的好友有些不太一樣,但一時之間,也並未察覺出來。
郭萍起初雖是不服氣,刻意為難程生,但漸漸也被程生所吸引,一縷情絲系在了程生身上。
只是,她到底不是個尋常女子。
雖有所動心,但斷然不做過多的小女兒姿態,反而是更加的寄情於山水詩畫之中。
後來,哥哥郭安出去時,郭萍又扮做哥哥去見了程生幾次。
很快,郭安便發現了妹妹的玩鬧,有些苦惱不得,只得和程生耐心解釋。
好在程生也不是個拘於禮法之人,知道了真相之後,反而更加敬佩郭萍起來,漸漸地也動了心。
妹妹郭萍本就因為身體原因,雖過了及笄之年,但也遲遲未定下婚事。
認識了程生之後,郭安便一心撮合起自己妹妹和好友起來。
要說那程生,自從與郭安相識,頓逢知己,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不料,天意難違,郭安回家路上,竟是遇上了匪徒,兩相爭鬥之後,受了重傷,還未來得及送回家,留下句口信,便因失血過多在路上便去了。
程生聽聞了這個噩耗後,可謂是神思不醒,恍如夢中。
郭萍便迅速趕回了家,料理後事。
家中本是大戶人家,枝葉繁茂,作為頂樑柱,本因繼承家主之位的哥哥去了,她們這大房便剩了她一個。
三房四房的人爭吵不休,都想挑大房的擔子。
可是郭萍卻起了別的心思,和健在的父親商量後,決定招婿。
臨走前,她看到導師對她笑了笑。
他確實是個不錯的好導師,對學生認真負責細心,對學術專業虔誠。
其實,她選擇他真的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寫的那本《紫釵記的前世今生》。
其實,她很想對他說,他在那本書中在他人看來胡編亂造的猜測都是真的。
她也相信,儘管他嘴上說自己是胡編,可是其實他自己還是相信自己在書中的猜測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去寫了一本長達十萬多字書,僅僅為了寫出紫釵記背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02
紫釵記其實時一個晉朝後期廣為流傳的故事,甚至到了現在,雖然國人不太知道它具體講了些什麼,或者從未看過真的原作,但也知道紫釵記講的是一個貧寒書生偶遇富家小姐,後因緣巧合之下結為良緣,最後書生高中狀元,官拜宰相,與小姐白頭偕老的故事。
十分傳統意義上的大結局,甚至在今人看來,十分的俗套。
但在戲曲上,這篇戲摺子卻廣為流傳。
這齣戲是晉朝國亡之後,陳朝鼎盛時期,當時的戲曲大家曲文遠根據紫釵記小說改編而成,深受大眾的喜愛。
它流傳了將近七百餘年,經久不衰,可見其深厚的魅力。
曲文遠出生貧寒,卻天資聰穎,好讀書,不求甚解,善詩文音律,頗有文名,堪稱才子。但與當時的文人格格不入的是他偏愛戲文,不善科舉,考上了舉人後屢試不第,便放棄了科舉,轉而投入了創作之中。他一生痴好戲文,寫了二十餘本戲文,其中大多數都已失傳,只留下五本廣為流傳的戲文。
其中,《紫釵記》是流傳最廣的,也是最為出名的。這是,大眾廣為人知的紫釵記。
儘管戲曲文化變得越來越曲高和寡,但紫釵記中幾句描述愛情的優美詩文卻世人皆知,世人也因此知道了紫釵記是本謳歌於世間美好愛情的戲摺子。
但真正了解過《紫釵記》的人,都知道《紫釵記》最初其實是本章回體小說,全文四十五章,講述了一個既有才子佳人,又有功名利祿,還有家族興衰的故事。
熙平年間,貧寒的書生程君澤進京趕考,因為缺少銀兩,借住京城外的寺廟溫書。
正逢京城一世人皆知的大戶人家——郭家的小姐郭萍,隨同長兄郭安一同前往寺廟為剛剛去世的母親上香祈福。
郭安與程生於後山偶遇,相識相知,互訴本心,成了好友。兩人同吃同住同臥,吟詩作畫,彈琴奏蕭,互引為知己。郭安看好程生的才華和秉性,本有意作緣,讓自己一母所生,小他兩歲的妹妹郭萍嫁給程生,兩家結為秦晉之好。
郭安對妹妹說了此事,又言程生不僅生的俊朗文雅,還才高八斗,實在是個好夫婿。
可惜妹妹郭萍聽了此事後,暗自不服氣。她自幼陪同哥哥郭安一同在家中讀書,教導她們的老師更是當世才高名盛之士,她自幼聰明靈慧,在詩文一道上頗有靈氣,雖年紀輕輕,又是女子,可是這學問卻是實打實的。可惜身為女子,加上天生有不足之症,不能多思多慮,要不然,她若生為男子,少不得要去科舉路上走一遭,博得個頭名出來。
這日,適逢哥哥郭安有事回家。郭萍便起了捉弄之心,便尋來哥哥前些年的衣裳,又細心修飾了一般,以一介女子之身,裝作男人,去見了那哥哥終日誇讚的書生。
好在哥妹二人雖年歲有差,但同出一母,長相十分相似,便是身高,雖差了不少,但不認真比較,一時之間,也是看不出什麼。
郭萍一見程生,便裝作哥哥,與程生交談學問起來,時不時更是出些刁鑽的題為難程生。
程生雖有些納悶,今日裡自己認識的好友有些不太一樣,但一時之間,也並未察覺出來。
郭萍起初雖是不服氣,刻意為難程生,但漸漸也被程生所吸引,一縷情絲系在了程生身上。
只是,她到底不是個尋常女子。
雖有所動心,但斷然不做過多的小女兒姿態,反而是更加的寄情於山水詩畫之中。
後來,哥哥郭安出去時,郭萍又扮做哥哥去見了程生幾次。
很快,郭安便發現了妹妹的玩鬧,有些苦惱不得,只得和程生耐心解釋。
好在程生也不是個拘於禮法之人,知道了真相之後,反而更加敬佩郭萍起來,漸漸地也動了心。
妹妹郭萍本就因為身體原因,雖過了及笄之年,但也遲遲未定下婚事。
認識了程生之後,郭安便一心撮合起自己妹妹和好友起來。
要說那程生,自從與郭安相識,頓逢知己,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不料,天意難違,郭安回家路上,竟是遇上了匪徒,兩相爭鬥之後,受了重傷,還未來得及送回家,留下句口信,便因失血過多在路上便去了。
程生聽聞了這個噩耗後,可謂是神思不醒,恍如夢中。
郭萍便迅速趕回了家,料理後事。
家中本是大戶人家,枝葉繁茂,作為頂樑柱,本因繼承家主之位的哥哥去了,她們這大房便剩了她一個。
三房四房的人爭吵不休,都想挑大房的擔子。
可是郭萍卻起了別的心思,和健在的父親商量後,決定招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