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聲音激亢有力,聽的所有人都心緒澎湃激涌。

  終於贏了!

  這一仗打的太過艱難慘烈,勝利實在來之不易。

  命太醫好生照看沈長澤後,郁承急步出了營帳,去料理戰後事宜。

  淡金色的陽光灑滿天地,靜靜地輕輕地落在兩軍屍首上,將被血浸染的草原映照的清清楚楚,觸目驚心。

  郁承緩步走近,看著二十多萬大軍組成的屍山血海,心中沉重不已。

  饒是見過多次且早有預料,郁承還是被深深的震顫到了。這滿地屍首的畫面,他永遠都不會忘。

  現下的他只希望這是最後一戰,往後都是安穩平和,再無戰事。

  濃重的血腥味引來禿鷲,成群的盤旋在上空。

  郁承瞧見後皺起眉頭,下令讓倖存的將士稍做休息,然後將大昭將士的屍首都清運回去安葬。

  入土為安,是世代相傳的執念和習俗,也是對戰亡將士的尊重。

  然戰亡的將士實在太多,剩下的六萬將士便是不吃不睡,也得好幾日才能將他們安葬。

  但六萬將士鏖戰幾日幾夜,早已累的精疲力盡,又幾乎全都負傷,哪還能堅持這麼久。

  屍體運回軍營暫放後,郁承在議事帳與幾名將領商議,都為此事感到頭疼,一時想不出解決之法。

  「殿下,軍營外來了許多百姓求見。」侍衛忽然進帳稟報。

  百姓此時求見作何?

  郁承不明所以,帶著滿腹疑惑前去。

  走至軍營門口,郁承看見營外站滿了百姓,個個扛著鋤頭鐵鍬,一臉悲沉。

  「草民參見太子殿下。」百姓齊齊跪地行禮。

  「都起來吧。」郁承抬手示意。

  待百姓起來後,郁承不解道:「不知眾位有何事尋本宮?」

  百姓道:「請殿下准允,讓我們來安葬戰亡將士。」

  「你們……」郁承大感意外,抬眸望向所有人。

  百姓急忙道:「殿下放心,不止我們這點人,還有很多回家拿鋤頭去了。」

  十幾萬將士屍首,僅憑几千上萬人自是無法完成,需得全城出力。

  郁承驚震的一時無言,好半晌後才感激道:「多謝眾位。」

  百姓連連擺手道:「將士們是為保護我們而英勇拼殺,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好,那就有勞眾位了。」郁承揮手,讓守營軍士給百姓放行,並讓後務營將所有馬車都趕來,合力運送屍首。

  此事得以解決,郁承和全軍將士都大鬆口氣。

  有了全城百姓相助,這件棘手的事變得容易起來。甚至百姓讓將士們都歇著,城外戰場上剩下的屍首也由他們來抬運。

  沒有酬勞,沒有命令,百姓們卻盡心盡力,認真仔細尋找,將大昭每一名戰亡將士都抬運回城安葬。

  待最後一具大昭將士屍首被抬運走,戰場空寂無人後,遠處土丘上匍匐等候忍耐多時的狼群,以及高空盤旋的禿鷲同時出動。

  戰亡將士太多,無法逐一安葬立碑,只能挖大坑統一下葬,填土後立忠烈碑。

  十幾萬將士葬滿了一座山,郁承親自前去祭奠,命此山為忠勇山。

  自此,邊關出了一首民謠。

  忠勇山上忠烈碑,忠烈碑下忠義骨,忠義骨為家國故,人人敬仰不可負……

  第485章 回京

  沈長澤醒來時,已是六日後,三月初十。

  郁承處理好一切戰後事務,準備班師回朝了。

  聽到侍衛稟報說沈長澤醒了,郁承前去探看。

  「殿下。」沈長澤虛弱的撐著身子欲要起身見禮。

  郁承抬手道:「你傷勢未愈,不必虛禮,安心躺好。」

  「謝殿下。」沈長澤躺回去,微微喘息。

  這幾日太醫雖用藥和參湯吊著他的命,但畢竟多日未進食,身體虛弱的不行,整個人瘦了一大圈,神色萎靡。

  若非方才喝了一碗粥,他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郁承親身經歷過,知曉沈長澤如今的身體狀況,讓他少說話,只需聽著便可。

  將這幾日的事大概說了一遍,郁承話鋒一轉,問沈長澤是同他一道回上京,還是在此養傷等身子恢復好後再作打算。

  邊關對於沈長澤而言,有美好回憶,也有痛苦經歷,令他又愛又恨,情緒複雜。

  他不捨得離開,是因為程錦初在此,可上京有他的骨肉至親,不得不回。

  若郁承先行一步回上京,靖安侯府得知程錦初戰死,他又斷臂後,怕是會亂成一鍋粥。

  思來想去,沈長澤決定同郁承一道回去。

  左右他這傷也不致命,十天半月也難養好,只是身體衰弱罷了,在路上行慢些便是。

  「那你好生休養,後日我們便啟程回京。」怕沈長澤吃不消,郁承多給了一日。

  沈長澤應下,末了慚愧猶疑道:「殿下不怪我蠢莽嗎?」

  郁承聽後微嘆一聲道:「我明白你是見大局已定才會如此決定,你並非蠢莽,只是想給自己一個交代。」

  就像他執意親征邊關一樣,都是為了化解心結。

  在外人眼中,這或許是一種愚蠢至極的行為,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困縛的心沉溺於自責中得不到釋然有多痛苦。

  男兒既立於天地,就該堂堂正正的活著。

  再者,沈長澤此舉,也為大昭正名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