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5頁
很快,公眾號做好了,界面清爽、跳轉流暢、客服智能,徐茵很滿意,當即轉發到回頭客們自發組建並把她這個老闆也拉進去的「買菜群」,再經群友在各自朋友圈的轉發,短短几分鐘就收穫了好幾千粉絲。
能加入買菜群的,絕對稱得上是「夜市街17號」的死忠粉,凡是店裡上架的產品,總是沖在最前面去搶購。
這次也一樣,一看公眾號推廣了新產品,二話沒說先殺到店裡搶購,至於好不好吃……搶到再說!搶不到評論個鳥啊!
結果被店員告知:還沒上架。
「……」
沒上架打什麼GG啊!嫌和他們競爭的人不夠多是嗎?
一臉哀怨地在公眾號評論:
[老闆,沒上架就別GG了吧!擔心不夠賣!]
[就是啊,沒打GG有時候都搶不到。]
[這次怎麼想到打GG了?老闆你以前不是從來不屑打GG的嗎?]
徐茵:「……」
什麼叫不屑?
她從來沒有不屑,只是沒想到好伐。
不打GG不做宣傳生意也不差,自然想不到這一茬。
但這次不一樣。
[這次和幾個地標產地的官方有長期合作計劃,當地政府想要推廣這些地標特色的產品。品質達到我們店的要求,能幫當然要幫,畢竟我們都是華夏子孫。]
徐茵沒找其他藉口,而是如實解釋了這個情況,並讓後台置頂了她的這條評論。
沒想到被個別粉絲截圖轉發,後來又被這些產地的官方微博點讚,上了熱搜。
#夜市街17號致力助農#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
#茂山等地打造地標特色,互幫互助實現共同富裕#
原本帶著點娛樂性質的熱搜,不知不覺多了幾分家國天下的民族情懷。
剛達成合作意向,夜市街17號就憑一己之力帶火了幾個地標產地。
等貨一到,上架還沒半天就被搶售一空。
徐茵:「……」
本來還說生鮮賣不完,現場燉點滷味、蒸點海鮮、烤點香芋派之類的點心,吸引一下過往路人,畢竟香味飄出來,還是能攬不少客的。
沒想到顧客們這麼給力,這邊還在上完架呢,那邊就等著稱重付款了。
只好通知合作方補貨。
補了一車又一車。
各大超市、生鮮連鎖店見這幾樣地標特色的農產品賣得這麼好,也都去進貨,從而引得各地的農貿市場、大排檔,綜合體餐飲、夜市街全都跟風賣起了這些產品。
其他地標產地見此情景,哪裡還坐得住,紛紛向夜市街17號拋來合作的橄欖枝。
仿佛只要被它納為合作夥伴,產品就一定能暢銷。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近來人們三五成群外出覓食,聊的最多的就是這些具有產地特色的食材:
「沒想到膠東的海虹也蠻好吃的,不比進口的貽貝差,價格還這麼便宜。」
「那也要看是哪裡買的,夜市街17號的海虹確實好吃,比超市、菜場的都要新鮮,我買過三次了,沒有一次吃到過臭的。」
「那是因為夜市街17號對產品的質量把控相當嚴格,我有個同學在那裡兼職,聽她說上架前要進行嚴格篩選,但凡有一點不新鮮就要剔出來,拉去作飼料或肥料,賣給顧客的沒有一個是壞的。」
「所以人家生意好啊,天天都有人排長隊。」
「要是我家住附近,我也天天去排隊,價格實惠、品質好,關鍵它不光賣生鮮,還賣熟食、點心、飲品……你們嘗過最近剛出來的滷味沒有?我昨天中午出來辦事,拼了半斤滷牛肉和白切羊肉,帶去給我爹下酒,結果我爹一口酒沒喝,光顧著吃肉了,說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的牛羊肉……可惜隊伍實在太長了,要不然我今天還想再去買點兒……除了牛肉羊,我看還有烤鴨、燒雞,那烤鴨賣相老好了,比那些品牌餐飲店賣的還要香。」
「咕咚……」
有人聽著聽著竟然吞咽起了口水。
不怪他們這麼饞,實在是飄出來的味兒太香了!
哪怕吃飽了飯經過,聞到這樣的香味,恐怕也會忍不住想要再吃一碗。何況他們還餓著肚子。
別說顧客了,就是家裡人,嘗過一次徐茵帶回去的熟食後,也經常在群里叨念:
「閨女,你上次帶來的白切羊肉味道不錯,啥時候再帶一次,我和親家公小酌兩杯。」
「茵茵,啥時候給咱們再帶只烤鴨。」
「我倒是喜歡閨女拿來的牛肉。」
「烤鴨你不喜歡嗎?」
「哈哈!都喜歡都喜歡!」
這個群原本是徐家的家庭群,自從徐茵和封燚的婚事定下以後,身為群主的徐平川就把女婿拉到了群里。
再後來,他覺得和親家相談甚歡,於是又把親家兩夫妻拉進了群,群名也被他改成了「和和睦睦一家人」。
如今這個群比以前熱鬧多了。
以前因為閨女經常回家、有事基本都在家裡說,沒事基本不水群;姥姥姥爺對微信聊天不擅長,也就他們兩口子偶爾轉發點從同事群、退休群看來的養生健康小知識,或是逢年過節發一堆動圖刷刷屏,大部分時候比較冷清。
自從把親家公親家母拉進群,徐平川有事沒事就發條語音,偏偏馮建華也會回他,你來我往的能嘮上半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能加入買菜群的,絕對稱得上是「夜市街17號」的死忠粉,凡是店裡上架的產品,總是沖在最前面去搶購。
這次也一樣,一看公眾號推廣了新產品,二話沒說先殺到店裡搶購,至於好不好吃……搶到再說!搶不到評論個鳥啊!
結果被店員告知:還沒上架。
「……」
沒上架打什麼GG啊!嫌和他們競爭的人不夠多是嗎?
一臉哀怨地在公眾號評論:
[老闆,沒上架就別GG了吧!擔心不夠賣!]
[就是啊,沒打GG有時候都搶不到。]
[這次怎麼想到打GG了?老闆你以前不是從來不屑打GG的嗎?]
徐茵:「……」
什麼叫不屑?
她從來沒有不屑,只是沒想到好伐。
不打GG不做宣傳生意也不差,自然想不到這一茬。
但這次不一樣。
[這次和幾個地標產地的官方有長期合作計劃,當地政府想要推廣這些地標特色的產品。品質達到我們店的要求,能幫當然要幫,畢竟我們都是華夏子孫。]
徐茵沒找其他藉口,而是如實解釋了這個情況,並讓後台置頂了她的這條評論。
沒想到被個別粉絲截圖轉發,後來又被這些產地的官方微博點讚,上了熱搜。
#夜市街17號致力助農#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
#茂山等地打造地標特色,互幫互助實現共同富裕#
原本帶著點娛樂性質的熱搜,不知不覺多了幾分家國天下的民族情懷。
剛達成合作意向,夜市街17號就憑一己之力帶火了幾個地標產地。
等貨一到,上架還沒半天就被搶售一空。
徐茵:「……」
本來還說生鮮賣不完,現場燉點滷味、蒸點海鮮、烤點香芋派之類的點心,吸引一下過往路人,畢竟香味飄出來,還是能攬不少客的。
沒想到顧客們這麼給力,這邊還在上完架呢,那邊就等著稱重付款了。
只好通知合作方補貨。
補了一車又一車。
各大超市、生鮮連鎖店見這幾樣地標特色的農產品賣得這麼好,也都去進貨,從而引得各地的農貿市場、大排檔,綜合體餐飲、夜市街全都跟風賣起了這些產品。
其他地標產地見此情景,哪裡還坐得住,紛紛向夜市街17號拋來合作的橄欖枝。
仿佛只要被它納為合作夥伴,產品就一定能暢銷。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近來人們三五成群外出覓食,聊的最多的就是這些具有產地特色的食材:
「沒想到膠東的海虹也蠻好吃的,不比進口的貽貝差,價格還這麼便宜。」
「那也要看是哪裡買的,夜市街17號的海虹確實好吃,比超市、菜場的都要新鮮,我買過三次了,沒有一次吃到過臭的。」
「那是因為夜市街17號對產品的質量把控相當嚴格,我有個同學在那裡兼職,聽她說上架前要進行嚴格篩選,但凡有一點不新鮮就要剔出來,拉去作飼料或肥料,賣給顧客的沒有一個是壞的。」
「所以人家生意好啊,天天都有人排長隊。」
「要是我家住附近,我也天天去排隊,價格實惠、品質好,關鍵它不光賣生鮮,還賣熟食、點心、飲品……你們嘗過最近剛出來的滷味沒有?我昨天中午出來辦事,拼了半斤滷牛肉和白切羊肉,帶去給我爹下酒,結果我爹一口酒沒喝,光顧著吃肉了,說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的牛羊肉……可惜隊伍實在太長了,要不然我今天還想再去買點兒……除了牛肉羊,我看還有烤鴨、燒雞,那烤鴨賣相老好了,比那些品牌餐飲店賣的還要香。」
「咕咚……」
有人聽著聽著竟然吞咽起了口水。
不怪他們這麼饞,實在是飄出來的味兒太香了!
哪怕吃飽了飯經過,聞到這樣的香味,恐怕也會忍不住想要再吃一碗。何況他們還餓著肚子。
別說顧客了,就是家裡人,嘗過一次徐茵帶回去的熟食後,也經常在群里叨念:
「閨女,你上次帶來的白切羊肉味道不錯,啥時候再帶一次,我和親家公小酌兩杯。」
「茵茵,啥時候給咱們再帶只烤鴨。」
「我倒是喜歡閨女拿來的牛肉。」
「烤鴨你不喜歡嗎?」
「哈哈!都喜歡都喜歡!」
這個群原本是徐家的家庭群,自從徐茵和封燚的婚事定下以後,身為群主的徐平川就把女婿拉到了群里。
再後來,他覺得和親家相談甚歡,於是又把親家兩夫妻拉進了群,群名也被他改成了「和和睦睦一家人」。
如今這個群比以前熱鬧多了。
以前因為閨女經常回家、有事基本都在家裡說,沒事基本不水群;姥姥姥爺對微信聊天不擅長,也就他們兩口子偶爾轉發點從同事群、退休群看來的養生健康小知識,或是逢年過節發一堆動圖刷刷屏,大部分時候比較冷清。
自從把親家公親家母拉進群,徐平川有事沒事就發條語音,偏偏馮建華也會回他,你來我往的能嘮上半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