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楚黎軒心中冷哼,那你別咒我啊,按照沐澂灝的德行,一聽那話就知道,絕不是什麼好差事。

  ……

  上一世。

  「蛟龍禍世,百姓疾苦。」

  在百姓眼裡,蛟龍不是真龍,本體再像龍,實質和蛇也不差多少。

  蛇首端坐皇位,是禍亂朝綱之象,所以上天要降下責罰。

  然上位者處於頂端,不受其責,天罰只會降臨在推崇的百姓身上,天災亦是人禍,百姓不知真相,此舉置百姓於何辜?

  自皇帝登基十餘年,殺過的老臣忠貞不計其數,菜市口的門前血流成河,當年之景,至今歷歷在目,慘不忍睹。

  貪官污吏當道橫行,即使有忠臣清官,卻挽救不了腐敗這個大染缸,挽救不了裝聾作啞的朝堂。

  皇帝要得民心,不願承認過失在己,清廉品德做給老百姓看,也不過砍了幾個無關緊要的角色,真正尸位素餐的官吏大有人在。

  高官之位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腐肉不除,天下危矣!

  從平河決堤開始,流言逐漸盛行,等皇帝一黨知曉,已經悄無聲息的蔓延全國。

  昭武王之死也被人傳開,不過謠言一則是昭武王好色淫道、剛愎自用、戕害良民,上天看不過眼,殺雞儆猴,令其斷子絕孫、眾叛親離。

  二則是淮揚王得知謠傳,命人制止,傳播另一種說法,將上天發怒降下天罰的罪名安在崇德帝身上,皇帝轉嫁禍根,昭武王不過是替其擔了罪責。

  這兩股流言,無論背後傳播之人的心思到底為何,追根究底都是要拉崇德帝下水,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雖未合謀,卻目標一致。

  隨著流言蜚語愈演愈烈,崇德帝才是弒父殺兄、逼死忠臣、竊取國位真正罪人的真相浮出水面。

  多年來隱藏的秘辛就這樣被扯下最後一塊遮羞布,如此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根本不配做大沐的皇帝。

  蛟龍亂世,百姓何辜?

  淮揚河大漩渦當日,眾目睽睽之下,河水瞬間抽乾大半,水位急速降低,從漩渦之中冒出的大石頭上,隱隱約約就刻著那八個字——蛟龍禍世,百姓疾苦。

  此八字一出,成千上百的百姓聚集淮揚河,看清了這幾個大字。

  這其中的意思便是,那皇位之上端坐的,之前還被他們尊稱皇帝的崇德帝,就是那以蛟充龍的假天子。

  「上天有好生之德,降下天罰警示後人,然世人太過蠢笨,亦或是奸人太過狡猾,不明白上天的提醒,只得明確告知,望眾人另擇明主……」

  淮揚王地界的茶樓酒館、說書先生,將淮揚河異象宣揚個遍,就是要告知世人,上面那個,他不是個明君!

  這則流言,很快就被驛館的驛丞獲悉,當然淮揚異象也親眼所見,一封邸報,八百里加急,快馬加鞭從淮揚送到崇德帝手中。

  *

  昭武王逝世,淮揚王傷心自責,但身體羸弱,不能久待慶城,朝堂派來的官員已經抵達,接管慶城封地,淮揚王不得已只能先行離開。

  但他留下的人手並未完全撤離。

  或許是無巧不成書,昭武王府里一個不起眼的管事,曾是淮揚王派來的眼線。

  這眼線並不是為了打探什麼消息,而是淮揚王派來幫助昭武王的。

  正好這個小管事是個會打理家業的好手,看著人話少能幹不多事,就暗地裡派了來,裝作饑荒逃難的災民。

  這小管事確實老實,不僅踏實能幹,還不多嘴,也不打探主人家的事兒,這樣的下人不多見,所以頗得老管事的喜愛。

  但就是因為人不會說話,不懂奉承,老管事走後,就被新頂事的給擠走了位置,成了王府管事裡最不起眼最沒存在感的一位。

  他的身份文碟因為時間比較久遠,楚黎軒派去的影衛根本不可能查探那麼多,見他可憐,便沒有過分處理,給了些銀錢傍身就把人趕走了。

  沒想到,這個小管事忠貞為主的稱號不是白給的,確實是個十分愚忠的人。

  被趕出王府後,一直在昭武王府附近轉悠,被淮揚王留下的人直接抓了個正著。

  一番審問之後,發現竟然是自己人。

  那些淮揚王的手下從管事口中問出很多訊息,但是因為地位太低,管事的活被分去的離主院較遠,知道的也不多。

  手下們只得到一些零星線索,但也比沒有的強,便給淮揚王送了去。

  影大突然出現在王府,短短數日被被昭武王榮封為大管事,這是府中人盡皆知的事情。

  以至於後面的下藥中毒、側妃偷情、王妃被害等事情發生的太過巧合。

  這些事情發生的快速,又讓人覺得毫無違和感,沒有丁點破綻,就像一雙無形的大手操控,一環套一環。

  這訓練有素的殺人計劃,不費一兵一卒……

  除了皇室中人,天下還有哪些人能有如此手段?

  善後做的天衣無縫,不給他們留下一絲查探的機會。

  收到消息的淮揚王看完信,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

  顯然,他已經將昭武王的死安在了某個人的頭上。

  虧他當時還信誓旦旦的覺得不是崇德帝所為。

  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楚黎軒等人也沒指望著能一直隱瞞住淮揚王,反正有了緩衝的時間,也不算束手束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