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頁
上午回來,下午就去幼兒園讀書的小明哲,放學後是跟著去接他的姑姑回家的。回到家裡他自己一個人吃了晚飯,還把作業寫好了,才等到他的父皇和爹爹回來。
「你吃飯了嗎?」回到家見到孩子在等他們,傅秋白摸了摸孩子的小臉問道。
「我吃過了。父皇爹爹你們吃飯了嗎?」小明哲問回來的大人。
「我們也吃過了。」雖然忙了一天回來已經很累了,不過傅秋白還是把孩子拉到跟前來,跟孩子說了好一會話後,才讓下人送孩子回去隔壁的院子休息。
***
十月的第一天,外城門口和內城門口的告示欄上就貼出了許多新告示。同時從中央下發到地方的政令,也由朝廷派出的士兵快馬加鞭送到各地去。
這一天薊城的各個城門口和城裡的各大酒樓和客棧門口,都放著兩個大筐,大筐里裝的是新政的宣傳單,進出的商人和百姓都能隨意去領取。
在外城的城門口這裡,有不識字的百姓站在新告示的前面,問身邊的人:「這上頭寫的什麼啊?你知道嗎?」
「告示上面寫了,從今年的十月份起,凡是擁有大召身份戶籍的女子,生子之後都能從當地的官府領取二十文錢一月的補貼,能領十個月。」一個儒雅的男子告訴周圍的人,「這上面還寫了,新生小兒要在三個月內抱到當地衙門去做登記,要憑藉新生戶籍才能去領這個錢。」
「這是好事啊。」
「是啊,可不就是了。」
「……」
一聽有這麼好的事情,周圍的人都紛紛的在說好。這年頭誰家沒有媳婦要生孩子的了,一個月二十文錢雖然不多,但是也夠買好幾十個雞蛋的了。
不過這個補貼在很多年前,燕北這裡的百姓們就能領到了,而且從前他們這裡的產婦能領到的補貼還更多。得知這次是整個大召的產婦都可以領取之後,當地的百姓也能理解朝廷把這個補貼的錢給降低了。
其實如今在燕北這裡沒多少窮人了,但凡日子好一點的人家,他們都不從官府去領取這個補貼了。不過這對於家裡困難的人家,能拿到這個補貼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人群里有一個婦人問出了一個問題:「婦人生產後連路都走不了了,哪能走那麼遠的路去領錢啊。」
「這個不用擔心,只要是有新生兒戶籍,這個錢在一年之內去領取都是可以的。」男子解釋道。
「那真是太好了!」婦人一聽當下就放心了。
這也是朝廷為了防止這個生產補貼落不到產婦的手上去,才想出來的方法。並且還限定,除了產婦本人之外,這個錢外人是領取不到的。
這一天張貼出來的告示里,除了一份關於生育補貼的告示之外,還有一份是關於朝廷所有公職人員的退休和養老制度的通知,最後一份是關於大召新憲法的頒布。
關於朝廷所有公職人員的退休和養老制度的通知,雖然是與普通百姓們沒什麼關係。但是這也讓許多百姓們認識當官的好處,因此從這一天起,不少的父母都督促家中的兒女們讀書,希望日後兒女們能在朝廷里謀得一份職位,從此吃喝就不用愁了。
而為什麼是女兒都一起督促呢,則是因為朝廷允許開辦了不少女子書院,女子學了技術之後,能進去朝廷開辦的國營作坊做事。織娘也是女工,織娘在國營織坊干滿了三十年後就能每月從官府領取到養老金了。
男子就更不用說了,除了能能去參加科考當官之外,還能學門手藝去當匠人,或者是學了醫術去當醫官。若是武藝好的男子,還可以去從軍攢軍功。
在別的地方,從軍是老百姓們牴觸的事;但是在北地這裡,他們的爺輩父輩都入伍當過兵,守衛過家國,因此北地的百姓們並不排斥讓兒子去當兵,去保家衛國。而且自從他們陛下登基以來,大大的提高了將士們的待遇,如今當兵已經不再需要餓著肚子保家衛國了。因此北地這裡許多有志的男兒毅然的選擇了進去武學院讀書,想日後出來進入軍隊當一名將士,繼續繼承他們父輩的使命。
在同一天裡,薊城裡所有的書店都有賣《大召憲法》,這一套書一共三本,是由司法部的眾多官員和許多律學大師一起編撰的憲法大全。
《大召憲法》的頒布,使得大召從此進入了依法辦案和有法可依的新時代。
這一天,得知了這個消息的學子和商人們都趕赴書店去買書。
城裡所有書店的掌柜都把《大召憲法》擺在書店門口最顯然的地方,城裡所有的書店不出半日,店裡的《大召憲法》就銷售一空了。
「你們這裡還有憲法嗎?」
「沒了沒了,都賣光了。」
「下批貨什麼時候到啊?」
「每日都會有貨到,但是可能不多,就幾百套。不過我們這裡接受預訂,你們可以先寫個名字,付了訂金的會儘快給你們安排。」
「好,我要訂十套。」
「我要訂一百套。」
「……」
這樣的對話出現在城裡所有書店的門口。
早已經接到通知的掌柜讓沒有買到書的人填寫單子和預付訂金,之後這些單子和訂金會交到朝廷所辦的國家書局那裡去,再由國家書局統一刊印這套《憲法》大全。他們這裡訂了多少貨,國家書局會派人送來給他們。
「你吃飯了嗎?」回到家見到孩子在等他們,傅秋白摸了摸孩子的小臉問道。
「我吃過了。父皇爹爹你們吃飯了嗎?」小明哲問回來的大人。
「我們也吃過了。」雖然忙了一天回來已經很累了,不過傅秋白還是把孩子拉到跟前來,跟孩子說了好一會話後,才讓下人送孩子回去隔壁的院子休息。
***
十月的第一天,外城門口和內城門口的告示欄上就貼出了許多新告示。同時從中央下發到地方的政令,也由朝廷派出的士兵快馬加鞭送到各地去。
這一天薊城的各個城門口和城裡的各大酒樓和客棧門口,都放著兩個大筐,大筐里裝的是新政的宣傳單,進出的商人和百姓都能隨意去領取。
在外城的城門口這裡,有不識字的百姓站在新告示的前面,問身邊的人:「這上頭寫的什麼啊?你知道嗎?」
「告示上面寫了,從今年的十月份起,凡是擁有大召身份戶籍的女子,生子之後都能從當地的官府領取二十文錢一月的補貼,能領十個月。」一個儒雅的男子告訴周圍的人,「這上面還寫了,新生小兒要在三個月內抱到當地衙門去做登記,要憑藉新生戶籍才能去領這個錢。」
「這是好事啊。」
「是啊,可不就是了。」
「……」
一聽有這麼好的事情,周圍的人都紛紛的在說好。這年頭誰家沒有媳婦要生孩子的了,一個月二十文錢雖然不多,但是也夠買好幾十個雞蛋的了。
不過這個補貼在很多年前,燕北這裡的百姓們就能領到了,而且從前他們這裡的產婦能領到的補貼還更多。得知這次是整個大召的產婦都可以領取之後,當地的百姓也能理解朝廷把這個補貼的錢給降低了。
其實如今在燕北這裡沒多少窮人了,但凡日子好一點的人家,他們都不從官府去領取這個補貼了。不過這對於家裡困難的人家,能拿到這個補貼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人群里有一個婦人問出了一個問題:「婦人生產後連路都走不了了,哪能走那麼遠的路去領錢啊。」
「這個不用擔心,只要是有新生兒戶籍,這個錢在一年之內去領取都是可以的。」男子解釋道。
「那真是太好了!」婦人一聽當下就放心了。
這也是朝廷為了防止這個生產補貼落不到產婦的手上去,才想出來的方法。並且還限定,除了產婦本人之外,這個錢外人是領取不到的。
這一天張貼出來的告示里,除了一份關於生育補貼的告示之外,還有一份是關於朝廷所有公職人員的退休和養老制度的通知,最後一份是關於大召新憲法的頒布。
關於朝廷所有公職人員的退休和養老制度的通知,雖然是與普通百姓們沒什麼關係。但是這也讓許多百姓們認識當官的好處,因此從這一天起,不少的父母都督促家中的兒女們讀書,希望日後兒女們能在朝廷里謀得一份職位,從此吃喝就不用愁了。
而為什麼是女兒都一起督促呢,則是因為朝廷允許開辦了不少女子書院,女子學了技術之後,能進去朝廷開辦的國營作坊做事。織娘也是女工,織娘在國營織坊干滿了三十年後就能每月從官府領取到養老金了。
男子就更不用說了,除了能能去參加科考當官之外,還能學門手藝去當匠人,或者是學了醫術去當醫官。若是武藝好的男子,還可以去從軍攢軍功。
在別的地方,從軍是老百姓們牴觸的事;但是在北地這裡,他們的爺輩父輩都入伍當過兵,守衛過家國,因此北地的百姓們並不排斥讓兒子去當兵,去保家衛國。而且自從他們陛下登基以來,大大的提高了將士們的待遇,如今當兵已經不再需要餓著肚子保家衛國了。因此北地這裡許多有志的男兒毅然的選擇了進去武學院讀書,想日後出來進入軍隊當一名將士,繼續繼承他們父輩的使命。
在同一天裡,薊城裡所有的書店都有賣《大召憲法》,這一套書一共三本,是由司法部的眾多官員和許多律學大師一起編撰的憲法大全。
《大召憲法》的頒布,使得大召從此進入了依法辦案和有法可依的新時代。
這一天,得知了這個消息的學子和商人們都趕赴書店去買書。
城裡所有書店的掌柜都把《大召憲法》擺在書店門口最顯然的地方,城裡所有的書店不出半日,店裡的《大召憲法》就銷售一空了。
「你們這裡還有憲法嗎?」
「沒了沒了,都賣光了。」
「下批貨什麼時候到啊?」
「每日都會有貨到,但是可能不多,就幾百套。不過我們這裡接受預訂,你們可以先寫個名字,付了訂金的會儘快給你們安排。」
「好,我要訂十套。」
「我要訂一百套。」
「……」
這樣的對話出現在城裡所有書店的門口。
早已經接到通知的掌柜讓沒有買到書的人填寫單子和預付訂金,之後這些單子和訂金會交到朝廷所辦的國家書局那裡去,再由國家書局統一刊印這套《憲法》大全。他們這裡訂了多少貨,國家書局會派人送來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