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樂安坐在太皇太后身邊,拉著她的手,看著她已經十分虛弱的樣子,不由得眼睛有些發酸的安慰道。
就算皇祖母一直在父皇和太子沒有娶文家女這件事情上鬧脾氣,但是也沒有過於苛責過她和母后,頂多就是胡攪蠻纏了些,但都無傷大雅,而且在她幼時皇祖母對她還挺好的。
太皇太后嘆了口氣,望著外面湛藍的天。
「哀家知曉,只是不甘心!
哀家一直希望,文家女可以成為後宮之主,可惜,沒想到太子居然會就這麼沒了。
新帝不是個心胸開闊的,對當初支持太子的文家多有芥蒂,若是文家女入了後宮,根本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可惜,漪瀾還是太年輕,被眼前的富貴迷了眼。」
太皇太后對文漪瀾被李元燊三言兩語哄騙的行為十分失望,她能在膝下無子的情況下,撫養了明皇,最後成功幫助明皇成為皇帝,自然不是一無是處之人。
就算她在帝王心術上不行,但是她懂男人。
她當初不管用任何辦法,都想要文家女嫁給太子,那是因為她看著太子長大,知道太子的性格和品行。
就算太子不喜歡文家女,對一直支持儲君的文家也依舊會一碗水端平,日後太子登基,文家女依舊有機會誕下龍子。
可現如今太子沒了,老二登基,這一切便不能像最開始她設想的那般好了。
即使老二裝的再好,以她的眼光也依舊能看出來老二是個記仇的。
而且還是睚眥必報的那種。
所以她不僅不能將文家女送進後宮,還要儘可能讓文家女遠離後宮。不然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被皇帝揪住錯處,既而牽連整個文國公府。
太皇太后最後帶著文家女沒有機會成為後宮之主的遺憾,在福寧宮薨逝。
原本富貴繁華的皇宮,再次蒙上了一層陰霾。
一排接著一排的金頂宮殿的長檐下,再次掛起了數不盡的純白色的燈籠,肅穆而又安靜。
承天門前一棵已經掉光了葉子的楊樹依舊虬枝舉臂,乾枯嶙峋的樹枝上掛著的白紗來回翻飛,褐色與純白相映,在狂風下顯得更加荒涼,仿佛看盡承天門裡所有的悲歡。
太皇太后薨逝之後不久,已經晉升為太后的葉嘉瑢,拖著虛弱的病體將樂安叫到身邊。
「樂安,拿著母后的手令出宮去崔府,將泓嘉帶去鎮北王府,告訴鎮北王和王妃,讓他們找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地方將泓嘉藏起來。藏在哪裡不需要告訴母后,也不要告訴任何人,你將我說的這些話跟梓瀅說,她會明白。」
「母后,為何要帶走泓嘉?」
葉嘉瑢面色嚴肅,原本秀氣的面龐上透著些病態的蒼白。
「新帝看起來處事周全、面面俱到,但其實掌控欲極強。泓嘉雖沒有名正言順的身份,但到底是太子的孩子,看你那幾個皇兄的下場就知道,他定然是容忍不了有威脅他的存在的。」
泓嘉身為太子的唯一孩子,身後有她,有葉家,有文家、沈家、紀家、崔家,以及朝堂上當初支持太子的大臣,這些都是李元燊無法容忍的。
本身李元燊就對明皇死前,將幾個皇子輪流叫到身前說話的行為耿耿於懷,甚至懷疑明皇單獨給了其他人可以威脅到他帝位的東西,所以找藉口發落了幾個,剩下幾人也暫且變相的拘著。
當然明皇其實並沒有給其他皇子什麼,只不過因為明皇看出李元燊一直戴著一層假面,所以用其他的幾個皇子來敲打他,讓他以為幾個皇子有他給的後手,這樣他便能時刻警醒著,好好做一個好皇帝,不敢太過放肆。
而那幾個在奪嫡之爭中幾個不安分的兒子,明皇覺得讓登基之後的李元燊惦記著也好,兩方互相牽制,就都能安分一些。
原本她也覺得明皇的安排足夠了,只是看著最近李元燊登基之後的狀態,心裡隱約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新帝很有可能想要對泓嘉不利,或者想要拿泓嘉做質子,牽制他們這些在意泓嘉的人。
樂安聽過母后的話,也有些擔心自己太子皇兄這唯一的孩子,於是拿著令牌急忙出宮去了崔府。
只是卻沒想到,前腳她剛剛將泓嘉帶走,後腳李元燊就派人以要接泓嘉入宮親自教導為由,去了崔府登門要人。
李元燊在御書房內,知道樂安拿著太后的手令出了宮,才反應過來她們可能是想要將小皇孫轉移,所以才立刻派人跟了出來,只不過還是慢了一步。
汪律將沒能接到小皇孫的消息進宮回稟給李元燊,惹得李元燊憤怒的將手中的奏摺摔在了書案上。
「樂安這丫頭的動作倒是快的很,只是她沒去鎮北王府還能去哪裡呢?」
李元燊眯著眼,片刻後想到一個惡毒的主意。
「你們立刻以小皇孫失蹤的名義在城內搜捕,找到了之後立刻向朕回稟。」
「是,屬下遵命。」
汪律帶人出去之後,孝賢帝看了一眼旁邊的周徵。
「汪律不可信,此事還是需要周家的人出手,等到樂安帶著孩子出城了之後將人處理掉,別留痕跡。」
一旁的周徵點點頭,「皇上放心,周家的人出手,事情定然會做乾淨的。」
第149章 小皇孫泓嘉(前世篇)
而半路因為泓嘉突然吵鬧,所以帶他去清風茶樓吃點心的樂安,被一群以小皇孫丟了的名義,突然衝進茶樓搜查的官兵攪得慌了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就算皇祖母一直在父皇和太子沒有娶文家女這件事情上鬧脾氣,但是也沒有過於苛責過她和母后,頂多就是胡攪蠻纏了些,但都無傷大雅,而且在她幼時皇祖母對她還挺好的。
太皇太后嘆了口氣,望著外面湛藍的天。
「哀家知曉,只是不甘心!
哀家一直希望,文家女可以成為後宮之主,可惜,沒想到太子居然會就這麼沒了。
新帝不是個心胸開闊的,對當初支持太子的文家多有芥蒂,若是文家女入了後宮,根本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可惜,漪瀾還是太年輕,被眼前的富貴迷了眼。」
太皇太后對文漪瀾被李元燊三言兩語哄騙的行為十分失望,她能在膝下無子的情況下,撫養了明皇,最後成功幫助明皇成為皇帝,自然不是一無是處之人。
就算她在帝王心術上不行,但是她懂男人。
她當初不管用任何辦法,都想要文家女嫁給太子,那是因為她看著太子長大,知道太子的性格和品行。
就算太子不喜歡文家女,對一直支持儲君的文家也依舊會一碗水端平,日後太子登基,文家女依舊有機會誕下龍子。
可現如今太子沒了,老二登基,這一切便不能像最開始她設想的那般好了。
即使老二裝的再好,以她的眼光也依舊能看出來老二是個記仇的。
而且還是睚眥必報的那種。
所以她不僅不能將文家女送進後宮,還要儘可能讓文家女遠離後宮。不然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被皇帝揪住錯處,既而牽連整個文國公府。
太皇太后最後帶著文家女沒有機會成為後宮之主的遺憾,在福寧宮薨逝。
原本富貴繁華的皇宮,再次蒙上了一層陰霾。
一排接著一排的金頂宮殿的長檐下,再次掛起了數不盡的純白色的燈籠,肅穆而又安靜。
承天門前一棵已經掉光了葉子的楊樹依舊虬枝舉臂,乾枯嶙峋的樹枝上掛著的白紗來回翻飛,褐色與純白相映,在狂風下顯得更加荒涼,仿佛看盡承天門裡所有的悲歡。
太皇太后薨逝之後不久,已經晉升為太后的葉嘉瑢,拖著虛弱的病體將樂安叫到身邊。
「樂安,拿著母后的手令出宮去崔府,將泓嘉帶去鎮北王府,告訴鎮北王和王妃,讓他們找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地方將泓嘉藏起來。藏在哪裡不需要告訴母后,也不要告訴任何人,你將我說的這些話跟梓瀅說,她會明白。」
「母后,為何要帶走泓嘉?」
葉嘉瑢面色嚴肅,原本秀氣的面龐上透著些病態的蒼白。
「新帝看起來處事周全、面面俱到,但其實掌控欲極強。泓嘉雖沒有名正言順的身份,但到底是太子的孩子,看你那幾個皇兄的下場就知道,他定然是容忍不了有威脅他的存在的。」
泓嘉身為太子的唯一孩子,身後有她,有葉家,有文家、沈家、紀家、崔家,以及朝堂上當初支持太子的大臣,這些都是李元燊無法容忍的。
本身李元燊就對明皇死前,將幾個皇子輪流叫到身前說話的行為耿耿於懷,甚至懷疑明皇單獨給了其他人可以威脅到他帝位的東西,所以找藉口發落了幾個,剩下幾人也暫且變相的拘著。
當然明皇其實並沒有給其他皇子什麼,只不過因為明皇看出李元燊一直戴著一層假面,所以用其他的幾個皇子來敲打他,讓他以為幾個皇子有他給的後手,這樣他便能時刻警醒著,好好做一個好皇帝,不敢太過放肆。
而那幾個在奪嫡之爭中幾個不安分的兒子,明皇覺得讓登基之後的李元燊惦記著也好,兩方互相牽制,就都能安分一些。
原本她也覺得明皇的安排足夠了,只是看著最近李元燊登基之後的狀態,心裡隱約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新帝很有可能想要對泓嘉不利,或者想要拿泓嘉做質子,牽制他們這些在意泓嘉的人。
樂安聽過母后的話,也有些擔心自己太子皇兄這唯一的孩子,於是拿著令牌急忙出宮去了崔府。
只是卻沒想到,前腳她剛剛將泓嘉帶走,後腳李元燊就派人以要接泓嘉入宮親自教導為由,去了崔府登門要人。
李元燊在御書房內,知道樂安拿著太后的手令出了宮,才反應過來她們可能是想要將小皇孫轉移,所以才立刻派人跟了出來,只不過還是慢了一步。
汪律將沒能接到小皇孫的消息進宮回稟給李元燊,惹得李元燊憤怒的將手中的奏摺摔在了書案上。
「樂安這丫頭的動作倒是快的很,只是她沒去鎮北王府還能去哪裡呢?」
李元燊眯著眼,片刻後想到一個惡毒的主意。
「你們立刻以小皇孫失蹤的名義在城內搜捕,找到了之後立刻向朕回稟。」
「是,屬下遵命。」
汪律帶人出去之後,孝賢帝看了一眼旁邊的周徵。
「汪律不可信,此事還是需要周家的人出手,等到樂安帶著孩子出城了之後將人處理掉,別留痕跡。」
一旁的周徵點點頭,「皇上放心,周家的人出手,事情定然會做乾淨的。」
第149章 小皇孫泓嘉(前世篇)
而半路因為泓嘉突然吵鬧,所以帶他去清風茶樓吃點心的樂安,被一群以小皇孫丟了的名義,突然衝進茶樓搜查的官兵攪得慌了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