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頁
祥雲鳳凰佩是小王嬸的及笄之物,小王嬸臨終前曾交代母后,這祥雲鳳凰佩被她系在了堂弟的脖子上。
祥雲鳳凰佩好檢查,拿出來瞧瞧便是。
第一個金茶花,龍熙和身為一個大男人自然不好去檢查。
若是讓宮裡的麽麽去檢查,他又怕怠慢了堂弟,所以就索性將太子妃帶來了。
妯娌間,相互看一下也不算唐突。
所以當他們上門說明來意後,程哥兒都有些懵圈了,他想過自己可能是哪家權貴見不得人的私生子,但是他沒有想過他會是皇家遺失的郡君啊!
在稀里糊塗中,他任由這個雍容華貴的太子妃檢查了他腹部盛開的金茶花...
而在太子妃確認後,他又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祥雲鳳凰佩。
認親以後,龍熙和告訴了他關於他父王和母妃的一些事情...
在龍熙和的敘述中,程哥兒知道自己是被人從逍遙王搶走的!
他的母妃也是因為父王戰死、自己被搶下落不明而鬱鬱寡歡而死。
聽到這些程哥兒,終於控制不住的哭了出來。
昔日所有的委屈都被他哭了出來,他不是見不得人的私生子、他也不是被放棄的小哥兒,他是被人從母妃哪裡搶走的小孩。
在太子妃也心疼這個自幼丟失的堂弟,所以見著他哭,也是不好受,她將比自己小了二十歲的堂弟摟在懷裡,任由他將以往的不幸哭出來。
程哥兒大哭了一場,心裡終是好受。
他告訴了這個太子堂兄,自己曾經在養父母家中的事跡。
昔日在養父母家中的恩情,都化作了怨恨。
他們肯定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
第313章 廣南行17(捉蟲)
文州官員,姓程?
祖宅在燕京,且位高權重?
聽聞程哥兒的描述,龍熙和心中已經知道人選了。
他今年三十有六,和小王叔差不多大,對於父皇一路走來的事情不說了如指掌,那也是有所耳聞。
小王叔戰死那年是文景四十年,小王叔未滿十九。
而他那年十五歲,早已經到了記事的年紀。
在文州為官、祖宅位居燕京的程姓官員,只有一個那就是程國公府、哦不,現在應該稱為感恩侯的庶弟程西的兒子,程寅。
當年父皇跟賢王爭鬥時,程老國公一脈是賢王的走狗,沒少給父皇下絆子走陰招。
後來父皇登基,程老國公應該是被處死的,但念在小王嬸的臨終遺言....父皇還是饒恕了他們,留了他們的狗命,然後這一脈就淡出了權利的中心。
程老國公卸了手裡的兵權,留了一個空頭爵位。
他的嫡子程東,是小王嬸的阿父,正是如此,才能夠燕京保留鎮撫司使一職。
他的庶子程西被罷官,程西的兒子被貶至文州擔任小小的同知一職。程西自覺羞恥,便就跟著他兒子前往了文州。
只可惜命不好,死在了路上。
當然這個死是「病死」的。
程老國公前些年就病死了,現如今接任他爵位的是他的嫡子,因為父皇惱了程家,所以在程東接任爵位時,直接被削成了侯爵。
二十一年,河東省大旱,各地官員腐敗,相互勾結,貪污朝堂撥的救濟糧,百姓們民不聊生,四處逃離...
多虧二十二年,許澤平在嶺南任職時盤查人口黃冊,將逃難來的百姓清理了出來。
這才讓他們揭露了這場貪污案。
這場貪污案,斬殺的官員數高達到上百...
辦理這場案子的欽差大臣是許澤禮,作為許澤禮背後撐腰的龍熙和,自然也知道詳細的案情。
文州同知程寅也牽連在其中,不過他算是包庇罪,被擼了官職。
現如今一家,投靠在他大伯感恩侯府中。
若是當年堂弟是被賢王寄養在程寅家中的,那這就大有學問了。
因為賢王搶走堂弟,為的就是威脅小王叔,讓小王叔從關北退兵,不許出兵幫助父皇...
當年逍遙王府可是被小王叔保護成了鐵桶,即使是小王叔本人不在王府,也能夠確保小王嬸順利生產。
小王嬸是在生產後的第二天,堂弟被搶走的。
想到這些,龍熙和心裡已經有了答案,怪不得小王嬸會鬱郁而亡。
怪不得小王嬸對於搶走她孩子的歹人左言右顧,前後不搭後語。
在那麼安全的情況下,能夠被搶走孩子的唯一可能,就是搶走之人必定是她最為親近之人,能夠讓她不做防備。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她的娘家人。
一邊是娘家人、一邊是兒子,一旦她說出來,那程家一個九族大罪是逃脫不掉的,而不說出來,她對不起她丈夫對不起她自己的兒子。
日日揪心下,又如何能夠活下去?
——無論程家犯了什麼滔天大罪,請皇嫂轉告皇兄,念在我的面上,饒恕他們一條賤命吧。
小王嬸是死在母后的懷裡的。
小王嬸死後,母后病了半個月。
她一直在自責自己沒有照顧好小王嬸,辜負了小王叔的囑咐。
萬千的念頭在龍熙和的心中起伏,他也只能夠勸慰一聲:「堂弟放心,回了燕京,孤一定將這些歹徒繩之於法。」
如今的堂弟也承受不住他可能是被他外祖一家從母妃身邊搶走的這個事實...
祥雲鳳凰佩好檢查,拿出來瞧瞧便是。
第一個金茶花,龍熙和身為一個大男人自然不好去檢查。
若是讓宮裡的麽麽去檢查,他又怕怠慢了堂弟,所以就索性將太子妃帶來了。
妯娌間,相互看一下也不算唐突。
所以當他們上門說明來意後,程哥兒都有些懵圈了,他想過自己可能是哪家權貴見不得人的私生子,但是他沒有想過他會是皇家遺失的郡君啊!
在稀里糊塗中,他任由這個雍容華貴的太子妃檢查了他腹部盛開的金茶花...
而在太子妃確認後,他又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祥雲鳳凰佩。
認親以後,龍熙和告訴了他關於他父王和母妃的一些事情...
在龍熙和的敘述中,程哥兒知道自己是被人從逍遙王搶走的!
他的母妃也是因為父王戰死、自己被搶下落不明而鬱鬱寡歡而死。
聽到這些程哥兒,終於控制不住的哭了出來。
昔日所有的委屈都被他哭了出來,他不是見不得人的私生子、他也不是被放棄的小哥兒,他是被人從母妃哪裡搶走的小孩。
在太子妃也心疼這個自幼丟失的堂弟,所以見著他哭,也是不好受,她將比自己小了二十歲的堂弟摟在懷裡,任由他將以往的不幸哭出來。
程哥兒大哭了一場,心裡終是好受。
他告訴了這個太子堂兄,自己曾經在養父母家中的事跡。
昔日在養父母家中的恩情,都化作了怨恨。
他們肯定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
第313章 廣南行17(捉蟲)
文州官員,姓程?
祖宅在燕京,且位高權重?
聽聞程哥兒的描述,龍熙和心中已經知道人選了。
他今年三十有六,和小王叔差不多大,對於父皇一路走來的事情不說了如指掌,那也是有所耳聞。
小王叔戰死那年是文景四十年,小王叔未滿十九。
而他那年十五歲,早已經到了記事的年紀。
在文州為官、祖宅位居燕京的程姓官員,只有一個那就是程國公府、哦不,現在應該稱為感恩侯的庶弟程西的兒子,程寅。
當年父皇跟賢王爭鬥時,程老國公一脈是賢王的走狗,沒少給父皇下絆子走陰招。
後來父皇登基,程老國公應該是被處死的,但念在小王嬸的臨終遺言....父皇還是饒恕了他們,留了他們的狗命,然後這一脈就淡出了權利的中心。
程老國公卸了手裡的兵權,留了一個空頭爵位。
他的嫡子程東,是小王嬸的阿父,正是如此,才能夠燕京保留鎮撫司使一職。
他的庶子程西被罷官,程西的兒子被貶至文州擔任小小的同知一職。程西自覺羞恥,便就跟著他兒子前往了文州。
只可惜命不好,死在了路上。
當然這個死是「病死」的。
程老國公前些年就病死了,現如今接任他爵位的是他的嫡子,因為父皇惱了程家,所以在程東接任爵位時,直接被削成了侯爵。
二十一年,河東省大旱,各地官員腐敗,相互勾結,貪污朝堂撥的救濟糧,百姓們民不聊生,四處逃離...
多虧二十二年,許澤平在嶺南任職時盤查人口黃冊,將逃難來的百姓清理了出來。
這才讓他們揭露了這場貪污案。
這場貪污案,斬殺的官員數高達到上百...
辦理這場案子的欽差大臣是許澤禮,作為許澤禮背後撐腰的龍熙和,自然也知道詳細的案情。
文州同知程寅也牽連在其中,不過他算是包庇罪,被擼了官職。
現如今一家,投靠在他大伯感恩侯府中。
若是當年堂弟是被賢王寄養在程寅家中的,那這就大有學問了。
因為賢王搶走堂弟,為的就是威脅小王叔,讓小王叔從關北退兵,不許出兵幫助父皇...
當年逍遙王府可是被小王叔保護成了鐵桶,即使是小王叔本人不在王府,也能夠確保小王嬸順利生產。
小王嬸是在生產後的第二天,堂弟被搶走的。
想到這些,龍熙和心裡已經有了答案,怪不得小王嬸會鬱郁而亡。
怪不得小王嬸對於搶走她孩子的歹人左言右顧,前後不搭後語。
在那麼安全的情況下,能夠被搶走孩子的唯一可能,就是搶走之人必定是她最為親近之人,能夠讓她不做防備。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她的娘家人。
一邊是娘家人、一邊是兒子,一旦她說出來,那程家一個九族大罪是逃脫不掉的,而不說出來,她對不起她丈夫對不起她自己的兒子。
日日揪心下,又如何能夠活下去?
——無論程家犯了什麼滔天大罪,請皇嫂轉告皇兄,念在我的面上,饒恕他們一條賤命吧。
小王嬸是死在母后的懷裡的。
小王嬸死後,母后病了半個月。
她一直在自責自己沒有照顧好小王嬸,辜負了小王叔的囑咐。
萬千的念頭在龍熙和的心中起伏,他也只能夠勸慰一聲:「堂弟放心,回了燕京,孤一定將這些歹徒繩之於法。」
如今的堂弟也承受不住他可能是被他外祖一家從母妃身邊搶走的這個事實...